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遮黑培养缺失frxC基因的蓝藻Synechocystissp.PCC6803突变工程株,获得了叶绿素缺失的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数学计算表明,藻细胞中叶绿素缺失后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野生株对照组的4倍和6倍。野生株遮黑培养时,细胞进行异养生长,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光照培养条件下自养生长的野生株细胞的34.5%和253%。另外,缺失apcE基因的突变工程株细胞的藻胆蛋白含量也少于对照野生株,表明apcE基因的编码蛋白LCM与藻胆蛋白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遮黑培养缺失frxC基因的蓝藻Synechocystis sp.PCC 6803突变工程株,获得了叶绿素缺失的藻细胞,吸收光谱测定及数学计算表明,藻细胞中叶绿素缺失后藻胆蛋白含量增加,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相同条件下野生株对照组的4倍和6倍。野生株遮黑培养时,细胞进行异养生长, 藻胆蛋白含量下降,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光照培养条件下自养生长的野生株细胞的34.5%和25.3%。另外,缺失apcE基因的突变工程株细胞的藻胆蛋白含量也少于对照野生株,表明apcE基础因的编码蛋白Lcm与藻胆蛋白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对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影响, 从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光诱导荧光特征、脂质氧化和微囊藻毒素合成特性等方面, 研究了IAA对M. aeruginosa CHAB6301生理生化及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IAA(0.04和0.2 mg/L)条件下, 铜绿微囊藻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系统(PSⅡ)电子传递效率及藻毒素含量均无明显变化, 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对照。高浓度IAA(1和5 mg/L)能够促进细胞生长, 提高叶绿素含量, 但是抑制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细胞内藻毒素合成。综合各指标测定结果, 低浓度IAA对M. aeruginosa CHAB6301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不明显, 而高浓度IAA可促进藻细胞生长和光合作用, 增加微囊藻水华形成几率。  相似文献   

4.
将含有Anabaenasp.PCC7120反义glnA基因片段的穿梭表达质粒pDC-ATGS转化单细胞蓝藻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通过同源重组,外源DNA定位整合到染色体上。经过抗菌素筛选,获得一种高效泌氨的Synechococcus sp.7942突变种。将此突变种固定化在聚氨脂泡沫中后,定量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突变藻培养9d后泌氨活性比自由生活的野生藻高156倍,GS活性降低73.6%;其生长速度与同条件下野生藻相近,77K荧光光谱表明突变种固定化后光系统Ⅱ活性提高44%。  相似文献   

5.
培养在Johnson培养液、Johnson+0.3%NaCl培养液、海水和卤水中的杜氏藻,其生长速度有区别,在Johnson+0.3%NaCl培养液中生长较好,Johnson培养液和卤水次之,海水中生长较差。杜氏藻生沃的盐度范围为0~12%,当培养基中NaCl浓度超过12%时,细胞数几乎不增加,甚至略有降低。在不同培养基中藻细胞H ̄+含量较稳定,而积累ca ̄(2+),在Johnson+0.3%NaCl培养液中,杜氏藻细胞Na ̄+含量增加;而在含高浓度Na ̄+的海水和卤水中杜氏藻细胞中Na ̄+的含量低于培养液。  相似文献   

6.
原核生物中S2P参与应答外界环境刺激,然而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集胞藻PCC6803的S2P同源蛋白功能未知。【目的】考察集胞藻PCC6803中S2P同源蛋白sll0862是否参与外界环境刺激的应答。【方法】监测在高温和氧化胁迫的条件下sll0862基因缺失突变株与野生株在生长速率或存活率上的差异,利用水样调制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量在高温和氧化胁迫的条件下突变株与野生株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来考察其光合作用差异。【结果】sll0862突变株与野生株在正常的培养环境中生长速率并无差异,但是将sll0862突变株与野生株在48℃加热处理半小时后,sll0862突变株的存活率明显低于野生株。当初始OD730值为0.1的藻液中添加终浓度为1 mmol/L双氧水的时候,sll0862突变株的生长速率比野生株明显低,而且氧化胁迫条件下突变株与野生株的调制叶绿素荧光有差异。【结论】集胞藻PCC6803中sll0862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对高温与氧化胁迫响应出现缺陷,提示有功能的sll0862参与响应热和氧化胁迫。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述S2P同源蛋白sll0862在集胞藻PCC6803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吴庆余  徐红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11):1003-1009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了蓝细菌Synechocystissp.PCC6803突变种ORF469,它的染色体DNA缺失ORF469片段,该突变种在加入5mmol/L葡萄糖的BG-11培养基中经遮光培养2周后叶绿素全部消失,细胞甲醇提取液光谱中665nm处叶绿互峰消失,629nm处出现原叶绿素酸酯峰,完整细胞光谱仅存在620nm的藻胆蛋白肩峰,细胞的类囊体膜消失,但藻胆体颗粒并未减少;细胞培养物重  相似文献   

8.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9.
对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藻胆体在室温和77K处于不同浓度磷缓冲溶液和不同解离时间的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藻胆体在0.9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由于没有发生解离,光能传递效率高,在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7nm,属于别藻蓝蛋白-B。当藻胆体悬浮在0.3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1分钟,77K荧光光谱的主峰出现在684nm.又出现655nm和666nm荧光峰,它们依次属子C-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在2小时;655nm荧先峰成为主峰,684nm荧光峰为次峰,666nm荧光肩消失。这表明C-藻蓝蛋白所捕获的先能已不能传递给别藻蓝蛋白,但能传给别藻蓝蛋白-B。我们提出在螺旋藻藻胆体中存在两类C-藻蓝蛋白,一是与别藻蓝蛋白相连接,另一是与别藻蓝蛋白-B相连接。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群体粒径变化对营养成分和光合活性的影响, 测定了生长过程中不同粒径群体的色素成分、光合特性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叶绿素a、藻胆蛋白含量随群体粒径增大而降低; 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粒径4.85 mm时最高, 藻蓝蛋白/叶绿素a、藻红蛋白/叶绿素a以及别藻蓝蛋白/叶绿素a的比值随粒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最大潜在光合能力(Fv/Fm)随群体粒径增大逐渐降低, 大群体可通过光系统I介导的环式电子传递链耗散多余能量以保护光合作用系统; 多糖含量在粒径3.03 mm时最高。研究结果显示葛仙米生长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 细胞组分与光合活性对群体粒径变化具有显著的响应, 开展规模化培养和采收需要关注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杜氏藻属(Dunaliella)是绿藻门的一类极端耐盐的单细胞藻。本文通过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确定了一株分离自舟山群岛的杜氏藻D3的分类地位,并比较了4种NaCl浓度对该藻的生长、蛋白质含量、总脂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该藻在今后的科研与应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该藻与23株杜氏藻的ITS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26—0.136之间,与21株同属藻rbcL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5~0.060之间,由遗传距离和聚类图推断该杜氏藻D3属于D.viridis。不同NaCl浓度对该藻D3生长影响表明1.00mol·L^-1NaCl培养藻生长最快,培养至10d时,0.44mol·L^-1、2.00mol·L^-1和3.00mol·L^-1NaCl培养藻细胞数分别是它的85.9%、93.2%和80.7%;该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00mol·L^-1 NaCl培养最高;藻细胞总脂含量在0.44-2.00mol·L^-1NaCl浓度范围内随盐度升高总脂含量增加,2.00mol·L^-1 NaCl培养最高(占干重的22.3%);叶绿素荧光参数(F√Fm、ФPSII qp)在高盐(3.00mol-LL^-1 NaCl)培养显著降低,而NPQ则升高。  相似文献   

12.
蓝藻的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的学名为Cyanophyta,最初由Sachs(1874)建议采用的。蓝藻体内含有特殊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这两种蛋白加上叶绿素蛋白而使蓝藻藻体呈现蓝绿色。蓝藻又名蓝绿藻、蓝细菌、蓝菌等。蓝藻的主要特征是原核(原始核)、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和体内含有藻胆素(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的总称)。蓝藻的研究,尤其是蓝藻的起源和演化是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解开生命起源之谜如生命起源的时间、真核细胞的起源和机理等问题上,蓝藻的研究会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本文就蓝藻的起源和演化作一简介。1 蓝藻…  相似文献   

13.
以单细胞蓝藻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7942为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化学诱变获得了一个高CO2需求突变株。它能在4%CO2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中生长。对突变株的初检表明:其回复突变率约为10^-7。该突变株从高CO2条件下转到空气中后,细胞在2~3d内逐渐趋于死亡;其光合作用对外源无机碳的依赖性高于野生型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也低于野生型细胞。在超微结构水平,突变株细胞  相似文献   

14.
寡糖素对红花及三七培养细胞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种寡糖素,即来自人参(Panax ginseng)培养细胞的人参寡糖素、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培养细胞的红花寡糖素、黑节草(Dendrobium candidum)植物的黑节草寡糖素对红花及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培养细胞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寡糖素可耐高温高压(121℃、.bs/cm^2)灭菌15分钟而不失活,其对植物培养细胞的  相似文献   

15.
Cu^2+对蓝藻Spirulina maxima光合作用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Cu^2+Smaxima的生长和光合放氧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Cu^2+使藻细胞中藻胆体产生的特征光吸收和荥光显著下降,表明藻胆体是Cu^2+作用位点之一。Cu^2+可促使离体的藻蓝蛋白变性,使其光吸收和荧光减弱、荧光偏振度减小,而别藻蓝蛋白对Cu^2+可能通过对藻胆体中的藻蓝蛋白的作用,抑制藻胆体的光收传递。  相似文献   

16.
以葡萄渣为原料,固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以葡萄渣为唯一碳源,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固体发酵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初步尝试。将自分的3株霉菌、(Aspergilus)4株酵母(Sacharomyces)和1株细菌(Celulomonas)进行了不同组合的培养,并用正交试验法作了培养基配方试验,同时对培养基含水量和发酵时间也进行了一些摸索。初步结果表明,培养基在未经灭菌的条件下,以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含水量60%,于28℃—30℃,培养48h,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可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17.
提高CO2浓度对两种亚热带树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优势乔木树种裂壳锥(Castanopsisfissa (Cham p.ex Benth.) Rehd.etWils.)和荷木(Schim a superba Gardn.etCham p.)幼苗,盆栽于自然条件(CO2 浓度350 μL·L- 1)或高CO2 浓度为500 μL·L- 1和空气CO2(350 μL·L- 1)的半开顶式气罩中。在生长最旺盛的6~9 月份,高浓度CO2 条件下生长的叶片,其光合速率比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提高79% ~95% 。当叶片在350 μL·L- 1和500 μL·L- 1的CO2 浓度下测定时,其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高浓度CO2 下生长的叶片其光合速率-CO2 浓度响应曲线比对照(350 μL·L- 1)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低,但叶绿素a 和b 的比值及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值不变。高浓度CO2 下生长的叶片气孔导度明显降低。两种植物在85 d 的高浓度CO2 的生长过程中,并未出现光合速率下调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变灰青霉固态发酵降解植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发霉植酸钠溶液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变灰青霉(Penicilliumcanescens)P4。以麸皮:玉米面:黄豆饼粉=7:2:1为主要培养基成份,用优选法确定最适培养基为在上述基本培养基中添加4%(NH4)2SO4,1%葡萄糖,1.5倍水,自然pH。发酵过程的动态分析表明,该菌在上述条件下28℃恒温培养6d后植酸降解率可达90%;无机磷含量由0.13%增至0.57%;可溶性蛋白含量由3.80%增至7.60%。用4%CaCl·2HO水溶液抽提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两株雨生血球藻(CG-11,CG-16)(Haematococcuspluvialis)对4种培养基BBM、BBM.R、BG11、MAV中的生长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BBM-R培养基使两株雨生血球藻的A680值、生物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培养基;比较两株雨生血球藻在四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得出,藻株CG-16的细胞密度(A680值)、生物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G-11株;两个参试藻株与四种培养基之间在生产能力方面的最佳组合为CG-16藻株在BBM-R培养基中培养,该组合的最终细胞密度可达到60.11 × 104cell·mL-1,干重为0.84g·L-1,可溶性蛋白质最高含量为432.16 μg·L-1,最高叶绿素a含量为12.868 mg·L-1.  相似文献   

20.
藻胆蛋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藻胆蛋白是大量出现于红藻 (Rhodophy ta)、蓝绿藻 (Cyanophyta)和隐藻 (Cryptophyta)中的捕光色素蛋白 ,主要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三种。藻胆蛋白把捕获的光能高效地传递给叶绿素 ,从而使海藻的光合作用得以发生[1] 。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很多“天线分子” ,这些“天线分子”吸收光能并通过非放射性过程将激发能传递到含有叶绿素的“反应中心” ,在红藻、蓝绿藻和隐藻中 ,藻胆蛋白就充当这种“天线分子”的角色。因此 ,最初的藻胆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光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