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0472-0472
太湖、滇池等水体爆发的蓝藻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及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每年从太湖中打捞的水华数以亿吨计,但由于其毒性较大,无法利用,同时大规模发生蓝藻的水体底泥藻毒素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由淡水藻如微囊藻属、鱼腥藻属、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的产生、检测和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29  
随着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引起有害藻类水华(HAB,harmful algal bloom)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微囊藻(Microcystis)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由于这类水华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而且多数产毒,危害性更大,因而倍受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这类毒素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此外其他种类的微囊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各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日益加剧,蓝藻水华的爆发频率越来越高,爆发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微囊藻水华是淡水水体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特别是在我国巢湖、太湖和滇池等大型湖泊,经常爆发微囊藻水华,给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文简介了微囊藻毒素的化学结构与危害,综述了微囊藻毒素mcy基因簇、Adda生物活性结构以及肽链合成与环化等关键生物合成过程,并重点归纳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基因芯片(gene microarray)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等用于藻毒素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最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大量氮、磷等物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的大量发生不仅影响水体感官,还释放出有害毒素如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YST)。它是一环状七肽,主要由淡水蓝藻释放到水体中,目前已经发现的微囊藻毒素有60余种异构体,其中MCYST-LR毒性最大因而对其研究最多。在长江、黄河、松花江等主要河流和太湖、滇池、巢湖、东湖等每年都有水华的发生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经济实用的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是微囊藻毒素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报道了一种蛋白磷酸酶抑制法——荧光法,可以快速检测水样品中的微囊藻毒素。荧光法可采用不同的底物,本实验采用MUP(4-methy-lumbelliferylphosphatefreeacid)作为底物。当直接检测水样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LR诱导大鼠肾NRK细胞Bax蛋白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问题,过量的氮、磷使藻类过度生长并产生水华。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一些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生水华的水体中这类毒素普遍存在。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然而它们对动物和人类都能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比色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类物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华的发生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水华的普遍发生使微囊藻毒素成为了一种存在广、影响大的天然有毒物,对水体尤其是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水平的监测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许敏  徐旭东 《水生生物学报》2010,34(6):1228-1230
我国是世界上湖泊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浅水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水华连年爆发, 水质日趋恶化,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华一般是指藻类过量繁殖形成的水体表面聚集物1。在我国, 微囊藻(Microcystis)和某些蓝藻是造成水华的最为常见的种类2。蓝藻水华可产生异味物质、腐烂发臭, 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肝细胞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导致藻类水华频频发生。在全球由于藻类水华所产生的毒素,对人和动物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使之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其中危害最严重的 是微囊藻毒素(Micnocystin,MCYST)。而微囊藻毒素LR(LR)是微囊藻毒素中存在最为普遍且毒性作用最明显的一种,是MCYST的主要代表物。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胞内毒素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蓝藻水华及其毒素污染问题已经逐渐威胁到人类饮用水的安全。微囊藻(Microcystis)为常见的水华蓝藻种类,其所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不仅会严重危害水生态系统,并且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1,2。我国云南滇池、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等淡水湖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并检测到了高含量MCs的存在3,4。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是蓝藻的一些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生水华的水体中这类毒素普遍存在。由于水华的普遍发生,微囊藻毒素的存在已是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原发性肝癌、大肠癌发病率与饮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有关。微囊藻毒素LR(MCLR)是微囊藻毒素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它们的高急性毒性、强促癌活性以及与人类癌症发生的相关性使其受到全球的关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的稳定对于生命体的正常繁殖与生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