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蓝花楹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 Humb.et Bonpl.)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蓝花楹种子经40℃-45℃温水浸泡后发芽率较高,达到55.7%。蓝花楹不定芽和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6-BA2.0 mg L-1+NAA 0.1 mg L-1+2,4-D 0.1 mg L-1和M S+6-BA 0.5 mg L-1+NAA 1.0 mg L-1+2,4-D 1.0 mg L-1。不定芽和愈伤组织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改良MS培养基+6-BA 0.5 mg L-1+NAA 0.5 mg L-1+IBA 0.5 mg L-1和MS+6-BA 1.0 mg L-1+NAA 0.5 mg L-1+ZT 3.0 mg L-1。愈伤组织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 S+BA 1.0 mg L-1+NAA 0.5 mg L-1+2,4-D 0.5 mg 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蔗糖20 g L-1+NAA 0.1 mg L-1+活性炭2.0 g L-1,生根率达78.3%。  相似文献   

2.
以大叶蚁塔茎尖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无菌苗,再以无菌苗的嫩叶诱导不定芽发生,研究了其离体培养和不定芽再生的过程,成功建立了低成本的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1)无菌苗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mg·L-1+NAA 0.1 mg·L-1,培养30 d,增殖率稳定为3.80;(2)叶片可直接诱导再生出不定芽,其最佳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 mg·L-1,诱导率达95%,分化幼苗众多;(3)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 mg·L-1+蔗糖20 g·L-1时,生根率达95%。  相似文献   

3.
兰州百合器官离体培养外植体位置效应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兰州百合 (Liliumdavidiivar.unicolor)鳞茎鳞片、叶片和根的不同切段的培养效应。结果表明 :其切段不定芽的分化速度和数量是下段 >中段 >上段。芽的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外植体为鳞茎鳞片 ,兰州百合离体培养中鳞片不定芽诱导和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为MS BA2mg L NAA 0 2mg L ,增殖培养基与诱导培养基相同 ,3周左右不定芽开始分化。叶和根不同部位中不定芽的发育能力大体与鳞茎鳞片一致 ,但低于鳞片 ,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BA2mg L NAA 0 4mg L ,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NAA 0 3mg L ,约 15d生根 ,生根率大于95 %。月增殖率为 1∶4 ,整个繁殖周期约需 3个月。  相似文献   

4.
以白及(Bletilla striata)假鳞茎为外植体,根据上、中、下部位切取薄片,探索假鳞茎不同部位BA、NAA和TDZ对假鳞茎薄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比较假鳞茎薄片不同厚度对褐化率和出芽数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BA和NAA对不定芽增殖的效果,并对组培苗进行壮苗、生根和移栽。结果表明:假鳞茎的部位对诱导不定芽作用极显著,下部的出芽率显著高于上部和中部,BA和TDZ对诱导不定芽作用显著,NAA对诱导不定芽作用不显著。最佳诱导不定芽的方式为假鳞茎下部薄片在基本培养基+2.0 mg·L^-1BA+1.0 mg·L^-1TDZ的培养基上培养4周,出芽率为93.3%,出芽数为15个,厚度为1.6~2.0 mm的假鳞茎薄片其褐化率最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1.5 mg·L^-1BA+0.3 mg·L^-1NAA,增殖系数达4.3,平均苗高为7.8 cm。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白及假鳞茎薄片诱导芽为关键技术的快繁技术体系,为白及种质资源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已获得小黑杨无菌苗叶片,研究不同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不定芽诱导、丛生苗抽茎及幼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激素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幼苗生根有一定影响。小黑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 BA 0.5 mg·L-1+NAA 0.05 mg·L-1,诱导率为100%。丛生苗诱导的最佳培养基:MS+6-BA 0.2 mg·L-1+NAA 0.05 mg·L-1。幼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有两种:MS+NAA 0.25 mg·L-1或MH+IBA 0.2 mg·L-1,生根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牛蒡(A rctium lapp a L.)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配比的比较研究,建立了牛蒡离体培养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牛蒡子叶与下胚轴切段在含2.0 m g/L 2,4-D和0.5~2.0 m g/L BA的M S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以达到87%~100%;在1.0~3.0 m g/L NAA和0.5~2.0 m g/L BA的M S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间接分化或外植体直接分化形成不定芽,其中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100%;下胚轴的分化率明显高于子叶,在1.0 m g/L NAA和1.0 m g/L BA的M S培养基上下胚轴直接分化率达77.3%.组织学观察发现牛蒡再生有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两种途径.将生长状态良好的不定芽转至含1.0 m g/L IBA和1.0 m g/L NAA的1/2 M S培养基上生根,移栽,成活率达到93.3%.从诱导愈伤组织到组培苗在珍珠岩中过渡成活,大约需要13周.组培苗次年开花并结实,生长形态特征正常.  相似文献   

7.
万寿菊杂交亲本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万寿菊‘钻石’雄性不育株的幼嫩叶片和子房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结果表明:培养基MS+0.8 mg·L-1 IAA+0.6 mg·L-1 6-BA+30 g·L-1蔗糖既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也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7.9%,不定芽诱导率达45.8%;培养基MS+0.5 mg·L12,4-D+0.5 mg·L-16-BA+ 30 g·L-1蔗糖为诱导子房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出愈率为77.8%;培养基MS+0.05 mg·L -1 NAA+0.5 mg·L-1 6-BA+ 30g·L-1蔗糖为诱导子房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将不定芽接至MS培养基上,7d后即可生出不定根,生根率可达98%,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蚊净香草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蚊净香草嫩叶和叶柄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筛选合适的外植体与诱导、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MS+6-BA 2.0mg/L+NAA 0.5mg/L培养基最适于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MS+6-BA 1.0mg/L+NAA 0.3mg/L培养基有利于不定芽增殖;无根苗在含有低浓度无机盐和生长素水平的生根培养基上易生根,生根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米槁的带腋芽茎段为实验材料,建立米槁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探究不同消毒时间、取材时间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条件对米槁带芽茎段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适消毒方式为75%酒精30 s + 0.1% HgCl2 6.5 min,11月为外植体取材进行消毒的最佳时期。(2)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3.0 mg/L 6 BA + 0.3 mg/L IBA + 6.5 g/L琼脂+ 30 g/L蔗糖,不定芽诱导率可达到81.24%;6 BA和NAA均能促进米槁不定芽的增殖,且NAA是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影响因素。(3)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 + 0.1 mg/L 6 BA + 1.0 mg/L NAA + 0.3 g/L AC + 6.5 g/L琼脂 + 30 g/L蔗糖,不定芽平均增殖系数达到2.79。该研究基本建立了米槁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为其深层次的资源开发、利用及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LA系列百合‘Eyeliner’花器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李洋  孙红梅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9):1894-1899
该试验以LA系列百合‘Eyeliner’花器官为外植体,通过不定芽直接诱导和愈伤组织再分化2种途径,建立了花器官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花器官为外植体污染率接近于0;4种百合花器官诱导从易到难的顺序为花梗、花丝、子房和花柱;花丝易诱导愈伤组织,花梗易诱导不定芽,最适诱导培养基均为MS+1.0mg·L-1 6-BA+0.5mg·L-1 NAA;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1 6-BA+0.2mg·L-1 NAA,愈伤组织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1.5mg·L-1 6-BA+0.2mg·L-1 NAA;诱导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45g·L-1蔗糖;最佳炼苗方式为将组培苗封口放置在自然环境中3d,然后开口放置在自然环境条件下2d;当试管苗鳞茎大小为3.15cm时,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最佳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2∶1∶1。  相似文献   

11.
金美芳  曹智  蔡俊杰  林茂兹 《广西植物》2017,37(11):1395-1405
以红花草莓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及壮苗、生根的培养基,建立一套实用且易推广的红花草莓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TDZ的诱导效果优于6-BA,TDZ与NAA配合使用效果优于与IBA的组合。6-BA浓度为0.5 mg·L~(-1)时不定芽诱导率高达86.6%。低浓度的6-BA和8 g·L~(-1)的琼脂更有利于壮苗培养,NAA比IBA更有利诱导生根。综上述,最适红花草莓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1)TDZ+0.5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最适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1 mg·L~(-1)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最适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1)6-BA+0.1 mg·L~(-1)NAA+30 g·L~(-1)蔗糖+8g·L~(-1)琼脂;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mg·L~(-1)NAA+30 g·L~(-1)蔗糖+8 g·L~(-1)琼脂。试管苗移栽生长20 d后,成活率高达93%,且后期草莓苗生长壮健。此体系的建立为优质红花草莓种苗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白花天目地黄是天目地黄的一个优良变型,其资源稀少。本研究以白花天目地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BA1.5mg·L-1+IBA0.5mg·L-1是诱导叶片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MS+BA2.0mg·L-1+NAA0.1mg·L-1培养基对不定芽分化的效果最好;不定芽增殖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BA2.0mg·L-1+IBA0.2mg·L-1;其不定芽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1;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6.7%。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白花天目地黄的园林绿化及对地黄属药用方面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扁桃优良品种'Naporeil'的茎段、叶片和花药作为外殖体,分别对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研究,以筛选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该品种以茎段、花药作为外殖体最易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叶片不适宜作为外殖体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增殖培养基均为B5+0.5 mg/L 2,4-D+0.2 mg/L 6-BA+1.0 mg/L NA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增殖倍数最高可达7倍;茎段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基为MS+0.2 mg/L NAA+0.8 mg/L 6-BA+0.5 mg/L ZT,分化率为71%;花药愈伤组织未见分化.由茎段愈伤组织再分化获得的不定芽在1/2MS+0.5 mg/L IBA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并给以黑暗预处理可使生根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李孟悦  刘柳  刘艳  张晓曼 《植物学报》2021,56(6):732-739
以毛报春(Primula × pubescens)无菌腋芽为外植体, 分析不同浓度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以及不定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筛选出不同阶段的最适培养基, 优化毛报春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毛报春腋芽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1 NAA+1.0 mg∙L-1 6-BA, 诱导率达84%, 出芽率达67%; 不定芽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0.2 mg∙L-1 6-BA, 增殖率可达67%, 苗绿且健壮; MS+0.2 mg∙L-1 NAA培养基最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及伸长, 平均单株生根数为9条, 生根率高达70%。该研究建立了毛报春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可为报春属其它植物的遗传研究及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秀丽野海棠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出不定芽,得到再生植株,建立了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6-BA 1.0 mg·L-1+2,4-D 0.3 mg·L-1适用于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诱导率为100%,分化率为85.83%;MS+6-BA 1.0 mg·L-1+IBA 0.3 mg·L-1适用于继代增殖培养,平均增殖系数为7.38,且不定芽较粗壮;MS+NAA 0.5mg·L-1+活性炭1 g·L-1适用于生根培养,生根率达到100%;将生长良好的无菌植株进行移栽驯化,存活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6.
杂种白杨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杂种白杨'717杨'(Populus tremula×Populus alba)和'353杨'(Populus tremula×Populus tremuloides)的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对叶片分化和不定芽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717杨'叶片最适分化培养基是MS+0.5 mg/L 6-BA+0.2 mg/L NAA,'353杨'叶片最适分化培养基是MS+0.5 mg/L 6-BA+0.2 mg/L NAA+0.01 mg/L TDZ;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 IBA+0.2 mg/L NAA,生根率达100%;叶片培养的最佳位置是自茎尖展叶的1~3片叶;20 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717杨'和'353杨'叶片的诱导分化,40 mg/L卡那霉素可以抑制'717杨'和'353杨'不定芽的生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野生高含量灯盏花的叶片为外植体,在7个不同浓度NAA和BA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增殖及生根的培养,确定了灯盏花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MS+6-BA) 0.5 mg.L-1+NAA0.1 mg.L-1;(2)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6-BA) 2 mg.L-1+NAA 0.7 mg.L-1;(3) 生根培养基:(2/3MS+NAA) 0.5 mg.L-1+IBA0.8。  相似文献   

18.
以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胚轴为外植体, 在9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 确定了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 (1)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IAA 1.0 mg.L-1 + KT 0.3 mg.L-1 + sucrose 30 g.L-1 + agar 8 g.L-1, 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3.94%; (2)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IAA 0.1 mg.L-1 + ZT 0.5 mg.L-1 + sucrose 30 g.L-1 + agar 8 g.L-1, 不定芽诱导率为65.83%; (3)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 + sucrose 30 g.L-1 +agar 8 g.L-1, 生根率为96.67%。炼苗移栽后, 成活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9.
毛白杨‘LM50’具有速生、抗逆、不飞絮等优良特性,是木本植物进行遗传转化的理想材料。长期无性繁殖会导致优良性状衰退,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往往出现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生根困难等问题。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毛白杨复幼,从而消除因外植体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转化研究提供理想的材料。与此同时,期望通过花药诱导创制单倍体植株,为基因组学研究和倍性育种提供材料。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的‘LM50’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时期与花芽形态的关系进行鉴定,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试验,探究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分化及不定芽生根中的作用,建立了毛白杨花药离体再生体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计数法对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进一步利用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叶片建立了分化率高、生根率高的植物再生体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对比表明,花芽长度为(1.98 ± 0.06) cm,1/4花序露出芽鳞的花芽,此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靠边期;选择处于此时期的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为H + 1.00 mg/L NAA + 1.00 mg/L BA,诱导率约为28.89%;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不定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0.05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约为22.23%;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30 mg/L IBA,生根率约为93.30%;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对花药培养的27株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鉴定植物均为二倍体;再生植株叶片分化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0.10 mg/L TDZ + 0.10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高达92.23%。该叶片分化产生的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与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相同,生根率一致。研究获得了毛白杨‘LM50’花药诱导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再生植株的叶片培养体系,可用于该优良无性系的快速繁育和毛白杨的遗传转化研究,为毛白杨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乌桕不同外植体高效再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桕的成熟胚、胚乳、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高效、稳定的组培快繁再生体系,并成功获得其再生苗.结果表明:(1)全胚乳带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其愈伤组织继续在MS+1.0 mg·L-1 NAA+1.0 mg·L-1 6-BA培养基上培养,不定芽最多达15个/外植体.(2)去胚乳的胚不加调节剂则胚直接萌动成苗,萌动率和成苗率可达100%;去胚乳的胚在MS+0.05 mg·L-1 NAA+0.3 mg·L-1 6-BA最佳培养基中培养,其胚轴处可直接诱导不定芽,最多达6个/外植体.(3)无菌苗叶片在MS+0.5 mg·L-1 NAA+0.5 mg·L-1 6-BA培养基中诱导的有效不定芽数最高达18个/外植体,诱导率达90%.(4)茎段在MS+0.05 mg·L-1 NAA+0.1~0.3 mg·L-1 6-B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诱导率较高(100%),直接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达17个/外植体.(5)芽苗在1/2MS+0.5 mg·L-1 IBA上生根率达到100%,但根系较细弱,而在MS+1.0 mg·L-1镧稀土中的生根率达100%,且根系粗壮;生根的小苗练苗移栽后温室内成活率为89.2%,移栽到室外沙质土壤中的成活率为6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