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对虾仔虾造血组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壳动物不具有免疫球蛋白 ,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主要是由血细胞来承担的。血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 ,发挥着吞噬、结节、包囊等免疫防御功能。血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它们的更新补充是由造血组织来完成的1.有关甲壳类血细胞的形态、分类、细胞化学、免疫功能等均有详细报道2,但造血组织和血细胞起源的研究资料则较少 ,对造血组织的研究大多都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本研究使用抗中国对虾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3,在分子水平上 ,通过冰冻切片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 ,对中国对虾仔虾的造血组织进行定位 ,并比较分析了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的差异。以期为阐明免疫机制、血细胞的发生发育、循环血细胞和造血细胞相互关系等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几种环境生物测试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环境生物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及当前国际上新推出的三种环境生物技术折国外研究概况和当前我国的研究进展,指出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用来评价有毒化学品的水环节污染危害,还可以评价工业废水及沉积物对水环境的污染,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和体重对中国对虾碳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于 1996年 5~ 9月 ,测定了 3种规格 ( 0 .2 71± 0 .0 41g、3 .5 0 9± 0 .3 0 1g、11.0 62± 1.0 2 7g)池塘养殖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在 2 0℃、2 5℃和 3 0℃下 ,摄食日本刺沙蚕 (Neanthesjaponica)的C收支 .结果表明 ,温度和体重对摄食C有显著影响 ,随温度升高和体重的下降 ,C的摄食量显著增大 ,在 2 0℃、2 5℃和 3 0℃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12 .41、19.12和 2 6.0 8mg·g-1·d-1,在 3个规格下的平均C摄食量分别为 3 6.0 6、12 .17和 9.3 8mg·g-1·d-1.不同规格中国对虾对摄食C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 ,温度是影响中国对虾摄食C分配的主要因素 .在 3个温度下摄食沙蚕的生长C、排粪C、蜕壳C和代谢C占摄食C的平均分配比例分别为 3 1.2 3 %、4.3 8%、7.94%、5 6.45 % ;2 6.83 %、2 .92 %、6.69%、65 .79% ;16.86%、2 .3 8%、5 .99%和 74.76% . 相似文献
5.
6.
7.
8.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养殖对虾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纯化的长毛对虾球状病毒(PPSV)和日本对虾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V)制备新西兰兔抗BMNV和抗PPSV抗血清及Balb/c小鼠抗BMNV和抗PPSV抗血清,建立检测PSV和BMN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结果表明,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从100μl待测组织匀浆液中检测到50ng的PPSV蛋白,以及100ng的BMNV蛋白。不同病毒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性,用该ELISA技术检测养殖对虾和多种采自养殖虾池及其附近的近海岸生物,发现相当比例的外观正常的对虾和近海岸生物已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渤海西岸急性致死性对虾病的病毒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全世界养殖及野生对虾中已发现至少有10~20种病毒。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相继发生养殖对虾大批死亡现象,造成大部分虾场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对滩涂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虾病已成为对虾养殖业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研究虾病的病原,传染途径,对有效防治暴发流行性虾病,发展对虾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导我们对渤海西岸养殖的中国对虾暴发流行病病原的部分研究结果。1材料与方法1.五病好和病虾组织的超薄切片观察病虾取自辽宁锦西首钢前所虾场加工厂冰冻中国对虾,以及上海东海水产研究所固定保存的活病虾组织。从已死… 相似文献
10.
11.
以江苏、河北某虾场病虾组织中提取的对虾的两种球状病毒作为抗原,制备出特异性强、效价较高的抗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电镜技术对五个不同地区的病虾材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青岛、河北地区的病虾组织中均含有相应的球状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1999年7至8月份,在25.0±0.5℃条件下对中国对虾(湿重,1.454±0.150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处理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实验。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32d;处理组S4、S8和S12分别饥饿4、8和12d后再饱食投喂28、24和20d。主要结果如下饥饿结束时各处理组的干重和湿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S4组和对照组间的干重和湿重差异不显著(P>0.05),而S8和S12两组的干重和湿重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生长后各处理组的湿重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继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完全或部分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食欲增大,摄食水平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幼体中国对虾荧光标记虾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经过暂养,平均体长为2 cm以上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进行试验,用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染料(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制作荧光标记对虾.结果表明,对照组中国对虾与用VIE标记后7个试验组中国对虾在生长发育等方面没有差异,并且各组对虾蜕皮正常.尽管荧光标记的残留率随着虾体的生长有所下降以及分布的不均匀,但荧光标记的保持率为95%.3种颜色的荧光染料中,红色荧光标记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对虾球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在越冬中国对虾雌性亲虾体内检测出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80nm左右。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对带毒亲虾在室内隔离条件下进行了暂养催产,并对其所产的卵子、幼虫和的虾进行了隔离培育。带毒亲虾的卵子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和幼虾生长速度均明显低于不带毒亲虾的子代。电镜观察发现.在带毒亲虾卵巢、各期幼虫和幼虾的细胞内存在球状病毒颗粒,在刚产的卵子的卵黄颗粒中可看到一种似球状病毒颗粒。研究表明:带球状病毒的对虾呈隐性感染,在胁迫条件下带毒幼虾可暴发病害,带毒亲虾可正常发育产卵,病毒可能通过卵巢、卵子进行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维生素A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生长及视觉器官的影响,获得如下结果:1.体长 4cm、体重1g小虾对饲料中VA的最适添加量为 18,000 IU/100g饲料,体长8cm,体重7g大虾对饲料 中VA的最适添加量为12,000 IU/100g饲料,在VA最适添加量下,对虾增长、增重最快,饲料系数最 低。2.中国对虾的视网膜电图在暗适应条件下有b、c、d三波,在白、蓝、黄三种光照刺激下,只有A3组 (12,000IU/100g饲料)其视网膜电位达最高值,即b波振幅达2.45mV,d波振幅达3.7mV,表明VA 在最适添加量下,视觉反应灵敏,视觉功能正常; 3.VA最适添加量的 A3组对虾眼组织完整、无畸变, 而VA含量过高或不足各组,其小眼、视网膜、髓体、X-器官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变、不完整、干瘪等现 象,表明VA投喂量不当时,会引起视觉器官的发育障碍或病变。 相似文献
19.
20.
用卵水 (eggwater)对中国对虾纳精囊内精子进行人工诱导顶体反应 ,并分别用透射电镜和SDS—PAGE及复性单向电泳对顶体反应的超微结构变化和蛋白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对虾精子在人工诱导条件下 3 0min内有 5 0 %以上完成反应。电镜观察证明 ,中国对虾精子的顶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1 )棘突的收缩 ;(2 )顶体颗粒的释放和顶体帽的消失。在反应过程中许多蛋白被降解 ,且反应开始后精子本身释放出一些水解酶类 ,主要有 2 0 0kDa、1 3 0kDa、66kDa、5 3kDa、48kDa和 41kDa 6种。在对卵水成分的初步分析中发现两种分子量约 2 0 0kDa的蛋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