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双向电泳分析百合减数第一分裂周期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向电泳方法检测到百合减数第一分裂花粉母细胞内约有130种蛋白质组分,其中有两类蛋白质呈现周期性变化。70KD/pI6.1,66KD/pI6.4,68KD/pI7.2在中期、后期消失,末期重新出现;而10KD/pI5.3则在中、后期出现、末期消人。在减数第一分裂不同时期也有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现象,20KD/pI3.7,17KD/pI3.8,16KD/pI3.7,15KD/pI3.3,11KD/pI3.8,10KD/pI3.7六种蛋白质在后期合成;蛋白质呈现出周期变化和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合成与降解可能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双向电泳分析百合减数第-分裂周期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振英  彭永康  陈宏 《植物研究》2001,21(4):596-599
利用双向电泳方法检测到百合减数第一分裂花粉母细胞内约有130种蛋白质组分,其中有两类蛋白质呈现周期性变化.70KD/pI6.1、66KD/pI6.4、68KD/pI7.2在中期、后期消失,末期重新出现;而10KD/pI5.3则在中、后期出现,末期消失.在减数第一分裂不同时期也有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现象,20KD/pI3.7、17KD/pI3.8、16KD/pI3.7、15KD/pI3.3、11KD/pI3.8、10KD/pI3.7六种蛋白质在后期合成;蛋白质呈现出周期变化和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合成与降解可能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蒜有丝分裂不同时期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细胞的显微分离、微量蛋白电泳和超敏感银染有机结合起来,对显微分离的大蒜根端分生组织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100个细胞进行了蛋白电泳。发现在不同时期,含量较高的蛋白谱带有7条,其中45kD和65kD的蛋白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矮牡丹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ubsp. spontanea)(永济居群)存在多种结构杂合现象,减数分裂存在一些异常:如单价体、异形二价体、互锁四价体、六价体、后期I倒位桥、落后单价体、不均等分离、后期Ⅱ桥和微核等。统计了这些异常现象出现的频率,并对其形成的机制和对正常小孢子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了矮牡丹可能的濒危机制。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芍药属内3个组的结构杂合程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6.
用抗微管蛋白抗体和荧光标记技术,观察了百合生殖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微管的变化。生殖细胞在分裂的前期,存在于核外围以及细胞两端胞质内的微管大都以微管束的形式沿细胞长轴方向平行排列。在靠近核的部位,有些微管有时会斜向排列。分裂进入中期后,染色体集中排列在赤道面。在染色体周围可以见到有多束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着的微管,但这些微管束是在分裂中期时新形成的或是在前期已存在,尚难以断定。这些微管束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它们延伸至赤道板部位时,在每一条微管束上都有一个无荧光的小圆区;这个小圆区可能代表着丝粒的位置。细胞分裂进入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别向两极移动形成两组染色体。在它们之间近赤道板位置出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荧光的区域,显示在这一部位,微管相当浓密。从这一强烈荧光区向两极分别伸出多条微管束。因此,在这一强烈荧光区内可能有多个微管束重叠。到细胞分裂末期,在这一强烈的荧光区的中央出现了一条横向的无荧光区。这一区域有可能为胞质完成分裂后新形成的细胞板所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远缘杂交形成的二倍体鱼和多倍体鱼生殖细胞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性腺染色体制片及组织学切片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鲤杂交第二代(F2) (2n=100)、异源四倍体鲫鲤(4n=200)、三倍体鲫鱼(3n=150))、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二代(G2)(2n=100)及鲤鱼(Cypninus carpio L)(2n=100)(对照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中鲤鱼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为二倍体精原细胞(2n=100),而远缘杂交形成的二倍体鱼和多倍体鱼的生殖细胞中则观察到明显的染色体数加倍现象,其中,鲫鲤杂交第二代(F2)精巢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现象特别丰富,占检测的染色体分裂相的21.6%,为其产生不减半的二倍体配子提供了直接的细胞学证据,同时也说明远缘杂交是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在探讨多倍体鱼的发生及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Ca~(2 )在黄瓜幼苗细胞中超微结构定位分布及在低温逆境条件下Ca~(2 )水平的动态。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的黄瓜幼苗,其细胞中Ca~(2 )主要定位于液泡及细胞间隙内,说明液泡是植物细胞内的主要钙库;并显示质外体中存在大量的Ca~(2 )分布。当黄瓜幼苗在1℃下冷胁迫28h后,质膜内侧钙沉淀颗粒明显增加,同时观察到液泡内Ca~(2 )分布变得比较集中,并趋向于液泡膜内侧。当幼苗在1℃低温下胁迫40h后,胞内Ca~(2 )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质膜内侧及细胞核内出现较大的呈同心圆状的钙沉淀颗粒。作者认为,胞内Ca~(2 )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质膜内侧及细胞核内局部区域Ca~(2 )密集分布,势必会引发一系列代谢过程的紊乱,最终导致幼苗的伤害或死亡。  相似文献   

9.
细胞骨架与卵子减数分裂器的再启动和旋转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国权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3,39(1):96-102
本文采用体外授精(IVF)技术,通过小鼠受精卵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来研究受精过程中减数分裂器的重新启动与旋转。得到以下几个结果:①精子是在小鼠卵子的减数分裂器旋转之前进入卵子,随后精核发生去凝缩,从而使停滞的减数分裂器复苏启动。②雄性原核的形成过程,伴随着减数分裂器的旋转过程,雄性原核的形成要比雌性原核的为早。③在减数分裂器旋转过程中,微丝不仅参与,并且控制着旋转;解聚微丝,将阻止减数分裂器的旋转。④微管是减数分裂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稳定为减数分裂器形成提供了保证;解聚微管,将使减数分裂器解体。  相似文献   

10.
植物花粉管中类整联蛋白的免疫荧光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别用整联蛋白β_3、α_y亚基胞质域抗血清及整联蛋白VnR(Vitronectin的受体)的抗血清在百合花粉管中检测出荧光标记,且在花粉管尖端逐渐增强,而用FnR(纤粘连蛋白的受体)、LnR(层粘连蛋白的受体)的抗血清及非免疫血清对照实验在百合花粉管中则没有或仅有很弱的荧光。在萌发的碧桃花粉管中,用β_1、β_3亚基胞质域抗血清也能检测出荧光标记,初步结果显示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质膜上有可能存在类整联蛋白,并且在百合花粉管中这种类整联蛋白可能是由α_v和β_3两种亚基组成的Vn样蛋白的受体。  相似文献   

11.
百合花粉母细胞核骨架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动物细胞核骨架的研究方法,用整装电镜技术和DGD包埋-去包埋技术研究了选择性抽提的和完整的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willmottiae (Wilson) Roffill)花粉母细胞。结果表明,住减数分裂前期Ⅰ,百合花粉母细胞核内存在一个精细的非染色质纤维——核骨架。该网络由5~15nm的纤维交织而成,广泛地分布于细胞核内。这些核骨架有的分布于染色体间,有的分布于染色体周围,并与染色体和核仁相连。随着减数分裂时间的推移,染色体(质)间核骨架纤维逐渐减少,染色体(质)周围的核骨架纤维逐渐增多,并与染色体内部的纤维结构相连,表明核骨架一方面为染色体拓扑变化提供一个空间支架,另一方面也可能参与了染色体骨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Mulcahy(1981)与C.Ga6(1986)成功地对单个花粉粒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等电聚集电析。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单花粉蛋白电泳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单个玉米花粉进行了蛋白电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同发育时期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随发育时期的推移某些蛋白质含量呈递减或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特异性蛋白合成或分解。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