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对白背飞虱抗性筛选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稻品种对害虫抗性的筛选方法是水稻抗虫育种和抗虫性研究的基础。关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的筛选方法,国内外均已有报道(巫国瑞等,1976;1983;1984;吴荣宗等,1984;IRRI,1977)。至于对白背飞虱抗性的筛选方法,国外最近亦有报道(Khush,1982)。我们自1978年开始进行白背飞虱抗性的筛选和研究,1984年开始又承担了全国水稻育种攻关协作组常规大组关于白背飞虱抗性的鉴定工作,现将有关方法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原为我国东南部稻区偶发性害虫,六十年代数量上升,七十年代经常大发生,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作为综合防治的一个环节,研究水稻品种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筛选鉴定抗虫亲本材料,选育抗虫栽培品种是有现实意义的。Das(1974a)首先报道了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品种稻叶上取食量的差异,其后Das(1974b)、Velusamy(1975)、K.Saivaraj(1979)先后进行了抗稻纵卷叶螟品种的田间筛选。 作者从1977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三年来鉴定了380个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现将初步进展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水稻品种的来源 供试品种中将近一半是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具有各种抗性基因的杂交后代,其余是从亚洲、欧洲、美洲引进的定型品种及湖南省推广的晚稻良种、地方品种。其产地的分布见表1。 二、鉴定方法 鉴定在湖南农学院农场进行。湖南省稻纵卷叶螟一般一年发生五代,以早稻上的第二代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 bifornis(Ba-gnall)已是太湖稻区单季晚稻苗期的主要害虫,它不仅造成秧苗叶片卷缩、叶尖枯黄,严重为害时秧苗成片焦枯,造成缺秧。目前已成为该区培育水稻壮秧的主要障碍之一。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稻蓟马的生长和发育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现将1982年的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一、研究方法 供试品种是单季晚稻的苏粳二号。在秧苗  相似文献   

4.
我区水稻随着双三熟面积的扩大,稻蓟马的为害日益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我所于1973年开始进行研究,兹将三年来所获主要结果介绍如下。 一、为害水稻的蓟马种类 通过三年的调查,为害水稻的蓟马(共检查五万余头成虫),主要有稻蓟马Thrips oryzae Williams、花蓟马Frankliniclla,formosae Moulton和少量稻管蓟马(禾谷蓟马)Haplothrips aculeatus(Fabricius);还有零星端带蓟马Taeniothrips distalis Karny、黄带蓟马Taeniothrips, flavidulus (Bagnall) 与葱蓟马Taenio-  相似文献   

5.
水稻抗稻飞虱基因遗传与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培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防治稻飞虱经济有效的措施.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研究是进行抗虫育种的基础.目前,有关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与定位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包括21个主基因、50余个QTLs和许多褐飞虱抗性相关基因被发掘、定位与克隆,而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抗性基因尚有待进一步发掘和鉴定.此外,今后应加强稻飞虱抗性基因在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抗褐稻虱鉴定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常造成烂秆倒伏,损失极大。原属早稻的间歇性大害虫,近年早、晚稻发生都严重,尤以晚稻更为严重,其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都超过了早稻。 实践证明,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稻飞虱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自1976年起在安仁县进行水稻品种抗褐稻虱筛选鉴定研究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本文从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资源筛选和发掘、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和抗性品种选育与抗性转基因工程4个方面,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我国水稻主栽品种中的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主效抗稻瘟病基因Pita和Pib在我国很多稻区表现高水平的稻瘟病抗性,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水稻育种和生产.但这2个基因在国内主栽品种中的分布及利用情况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致使育种利用上存在着盲目性.本研究利用源于Pita和Pib基因本身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结合稻瘟病菌接种鉴定,检测和分析了我国58份水稻主栽品种(杂交稻亲本)的Pita和Pib抗性基因型.结果表明,特籼占25、佳禾早占、密阳46、测64-7等4个籼稻品种携带Pita和Pib 2个基因;籼小占等4个籼稻品种(系)和早丰9号等5个粳稻品种携带抗性基因Pita;绵恢501等5个籼稻品种(系)和粳稻品种武育粳7号、辽粳454携带抗性基因Pib.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害虫治理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21世纪以来近20年我国水稻主要害虫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水稻害虫的非化学防控技术和应急防控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的主要成就,并从进一步提高害虫预测预报水平、加快抗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强化绿色防控技术开发、集成与创新、提高专业化服务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包虫清对水稻前期害虫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包虫清(有效成分:氟虫腈、杀虫单)种衣剂不同包衣方式处理水稻种子对水稻生长前期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稻蓟马、稻飞虱防治效果达90%以上,持效期达30d以上。其中包衣旱育处理对三化螟、二化螟控制效果达85%以上。包虫清种衣剂对水稻种子、植株和稻田的主要蜘蛛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细菌性病害,培育抗性品种是治理该病害的重要途径。因此,明确云南水稻材料对检疫性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可以为该病害的防治与监测、水稻栽培的合理布局和良好抗性资源的获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云南稻区30个品种对7个不同致病型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果】在供试的30个云南水稻品种中,2个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对7个不同致病型菌株均表现为抗性;15个品种对7个致病型菌株均表现感病;对HEN11、SCYC-6、YN7、YN11、FUJ、YN241和PX099等7个致病型菌株表现抗性的水稻品种分别占26.67%、16.67%、23.33%、13.33%、6.67%、10.00%和20.00%。此外,区试材料的抗性比例高于主栽品种,地方稻未发现抗性品种。【结论】现在生产上的大部分水稻品种对优势致病型病原菌入侵的抵抗能力降低甚至丧失。针对云南地区的优势致病小种FUJ筛选得到2个抗性品种:玉粳16和JS42糯稻。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由稻温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和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两种主要水稻病害,也是制约中国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为了从DNA水平探索造成水稻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和高抗品种‘特特普’(Tetep,TTP)间抗病性差异的分子基础,该研究对其已知的3个抗稻瘟病基因和3个抗白叶枯基因所在DNA区段分别进行PCR扩增,将等量混合的PCR产物再与基因组重测序样品按Ct值差值(ΔCt)~10的比例混合,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一次性测序和比较分析,并对有差异的基因区域进行常规传统测序验证,以确定这2个品种中抗性基因(R基因)的数目和结构与品种抗病或感病表型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二代测序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寻找到2个不同水稻品种中多个特定基因的序列差异,且差异位点与常规测序结果相符。从LTH和TTP这2种抗性不同水稻品种在多个抗性基因的DNA水平差异来看,有差异的抗性基因位点在高抗品种TTP中大都与原始抗性基因序列相同,而对应的普感品种LTH的抗性基因往往多表现为氨基酸突变,这些序列差异很可能就是导致TTP与LTH抗性差异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该书由杜正文教授主编、张孝羲、王法明两位教授任副主编共37位专家学者撰写编著,199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6页,55万4千字,并有插图、插页和参考文献。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我国水稻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和害虫的致害性分化,水稻迁飞性害虫、水稻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型的利用与调控、水稻病虫害为害损失和经济防治指标、水稻害虫天敌作用的评价、水稻抗性品种、水稻栽培控害技术、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预测与管理模型,以及我国六大稻区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水稻主栽品种"秀水11"和"春江11"预培养4d未成熟胚为转化受体,经农杆茵LBA4404/pGBI4A2B(含B.t.基因)感染后,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其中抗性愈伤组织产生频率达44%~70%,转化植株产生频率达27%~64%。转基因植物总DNA经PCR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试验表明,T-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里。对转B.t.基因水稻植株进行了两种水稻主要害虫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饲虫试验。与对照相比,7d后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达31%~49%,同时纵卷叶螟对转基因水稻叶片的危害程度大大减轻。二化螟在咬食转B.t.基因水稻植株7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5%~71%,30d后多数转基因水稻仍能正常抽穗,表明转基因水稻对上述害虫具有一定抗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稻小红瓢虫在稻田生物群落的分布中,常占着较大的比重,尤以7-9月早、晚稻抽穗扬花期,其分布数量常居首位;由于成虫、幼虫此时喜取食水稻花药,故被列为水稻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而它的消长常常成为多种害虫(稻蓟马、稻螟蛉、三化螟、稻潜叶蝇)的“晴雨表”,并不与它“公害后果”空谷率的增减成比例。1973—1974年,我们分别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调查观察,基本肯定稻小红瓢虫对水稻无害,而且还是多种害虫的天敌。现将调查观察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6.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 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 其中以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最快。溴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中杀虫毒力最强的品种。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 小菜蛾溴氰菊酯敏感品系(DS)和抗性品系(DR)成虫期的蛋白质双向电泳(2-DE)图谱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从小菜蛾4龄幼虫中分离出89个有明显差异的蛋白点, 从中选出30个进行串联质谱(MALDI-TOF-MS)实验, 并利用蛋白质数据库检索这些在抗性品系中表达而在敏感品系中不表达或者不同品系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的归属、 性质和功能, 最终成功鉴定出10个蛋白。对其中的3个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 发现这些蛋白质在mRNA水平的表达与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是一致的。这些在溴氰菊酯胁迫下差异表达的蛋白为研究溴氰菊酯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机理, 以及筛选与其抗性相关的蛋白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上海主栽水稻品种普遍对条纹叶枯病缺乏抗性、大多数品种成熟期偏晚且食味品质不佳的状况,该研究以高产、广适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母本,与高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系‘武2699’进行杂交,获得F1种子,再以早熟、香型优质品种‘太湖香粳’为父本,与(‘武运粳7号’ב武2699’)F_1进行复交,开展聚合育种;并分别利用与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紧密连锁和香味控制基因Badh2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到含这2个基因的纯合基因型单株,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及香味测定,育成具有香味、高抗水稻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等特点的早熟晚粳新品种‘沪香粳151’。  相似文献   

18.
水稻品种中抗褐飞虱抗原次生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130份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样品(26个品种)中13个次生物质含量(峰面积)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水稻品种抗性级别的预测模型:Y=3.4593-0.02491X1+0.08475X2-0.04227X8+0.1174X12结果表明,水稻的抗性水平与峰面积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84,P<0.01),峰1、峰2、峰8、峰12对应的次生化合物是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水稻品种中起抗虫作用的抗原次生物质不止一种,而是几种的组合,而且它们对水稻抗虫性的贡献权重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杨朗  梁广文  曾玲  岑贞陆 《生态学报》2008,28(8):4015-402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对白叶枯病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12个水稻品种中的19个(组)次生物质色谱峰(面积)的差异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水平间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性水平与谱峰面积值之间相关极显著(R=0.992,p<0.01),被测的19个组分中,峰1、峰2、峰8、峰10、峰12、峰14、峰16和峰18是影响水稻对稻白叶枯病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物质.建立了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级别与以上次生物质含量谱峰面积之间的回归模型:Y=10.7603 0.1823X1-0.2287X2 0.2163X8-2.1975X10 0.0728X12 -0.7438X14 1.1484X16-0.7795X18.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中起抗病作用的抗原次生物质不止一种,而是几种的组合,而且它们对水稻抗病性的贡献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与它们的性质与含量密切相关.提出了以抗原次生物质为标记的快速分析、鉴定、预测水稻品种对稻白叶枯病抗性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了130份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样品(26个品种)中13个次生物质含量(峰面积)的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水稻品种抗性级别的预测模型:Y=3.4593-0.02491X1+0.08475X2-0.04227X8+0.1174X12.结果表明,水稻的抗性水平与峰面积值之间极显著相关(r2=0.84,P<0.01),峰1、峰2、峰8、峰12对应的次生化合物是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水稻品种中起抗虫作用的抗原次生物质不止一种,而是几种的组合,而且它们对水稻抗虫性的贡献权重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