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被称为“海洋牛奶”,有望成为21世纪人类重要的蛋白质供应源,其产业化养殖和开发已遍及全球。我国每年牡蛎的产量居世界首位,约占我国海洋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沿海地带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以杂交三倍体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为材料,比较其在池塘和水沟两种不同环境下养殖6个月后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和死亡率。结果表明:水沟中养殖的三种单体牡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显著高于池塘中养殖的相同牡蛎(p0.05)。在同一养殖环境下,水沟组中杂交三倍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则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单体牡蛎(p0.05),而池塘组的三种单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无显著差异,且池塘组三种牡蛎的死亡率均高于相应的水沟组。因而,水沟比池塘环境更适合三种牡蛎的生长,而且杂交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长更快。  相似文献   

3.
深澳湾太平洋牡蛎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方建光模型,通过对广东省南澳县深澳湾养殖环境的水温、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和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物量的调查,结合室内测定的不同规格壳长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滤水率,并参照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相应的滤水率,对深澳湾各月份不同规格太平洋牡蛎养殖容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深澳湾各规格的太平洋牡蛎最大养殖容量出现在1月份和2月份,最小养殖容量出现在5月份。各规格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分别为:壳长3.5~5.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27 ind/m2,壳长5.5~7.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6 ind/m2,壳长7.5~9.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7 ind/m2,壳长9.5~11.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6 ind/m2。  相似文献   

4.
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污染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25日至8月22日对深圳近岸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Cu、Pb、Cd、Zn、Ni、总Cr、总Hg、无机As、石油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上述污染物的含量和牡蛎对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浓缩能力,并对其食用质量和养殖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亚湾牡蛎体内污染物水平较深圳湾和珠江口低,前者海域养殖牡蛎基本符合要求,只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养殖后的净化处理,该海域养殖的牡蛎可安全食用,后者海域养殖牡蛎体内多项指标超过评价标准,食用质量较差。大亚湾海域可作Ⅰ、Ⅱ类功能使用,深圳湾和珠江口近岸海域作为Ⅲ类功能使用更为合理。牡蛎对污染物浓缩系数依次为Zu>Cu>Cd>Pb>总Cr>Ni>总Hg,其中Zn、Cu、Cd的浓缩系数远大于1000。  相似文献   

5.
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生态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2013—2014年间的生态调查结果,评价了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的生态现状。无人机航拍结果显示,江苏海门蛎岈山分布有750个潮间带区牡蛎礁斑块,总面积约为201519.37 m2;与2003年相比,海门蛎岈山牡蛎礁面积约下降了38.8%。活体牡蛎的平均盖度约为66%,2013年5和9月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99±363)个/m2和(2894±330)个/m2。2013年5月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种群的平均肥满度(CI)和性腺指数(GI)分别为(9.76±0.95)%和(1013±82)mg/g,均显著低于浙江象山港养殖的熊本牡蛎种群(P0.05)。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的单倍体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9和0.00028,均高于长江口野生种群和浙江象山港养殖种群。海门蛎岈山熊本牡蛎种群受到尼氏单孢子虫(Haplosporidium nelson)的轻度浸染,其感染率(17.2%)低于浙江象山港养殖群体(47.3%)。泥沙沉积和人类捕捞是江苏海门蛎岈山牡蛎礁面临的主要胁迫因子,今后牡蛎礁恢复的重点是增加附着底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美洲,是人类古老文化——古印第安文化的发祥地。今天在南美洲的一隅,尚有少数印第安人部落处于石器时代;使有机会到那里去游历的人,得以管中窥豹,看到人类这一已逝去的时代的若干画面。这里要介绍的,是亚马逊河支流兴古河上游的巴西丛林中一个叫丘卡哈梅斯的部落。奇特的服饰  相似文献   

7.
牡蛎人工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牡蛎为重要的海洋养殖贝类之一,种类很多。单就福建厦门一带就有六种: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 Lischke)、僧帽牡蛎(O.cucullata Born)、棘刺牡蛎(O.echinataQuoy & Gaimard)、复瓦牡蛎(O.imbricata Lamarck),以及大型的两种:住江牡蛎(O.rivularis Gould)和大牡蛎(O.gigas Thumberg),其中住江牡蛎和大牡蛎生活在咸淡水区,个体较大,生活力较强,惟肌肉粗糙,滋味很差。而密鳞牡蛎和僧帽牡蛎个体皆较前两者为小,生活力也较弱。但因其味鲜美,我国闽粤一带多以这些种类进行养殖。牡蛎棲息  相似文献   

8.
近江牡蛎吊养养成技术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马银 《生态科学》2005,24(3):258-260
近江牡蛎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贝类,其养殖历史约两个世纪,但是,一直缺乏该牡蛎的养殖技术规范(标准)。为了近江牡蛎优质高产,特制定了该牡蛎吊养技术标准。该标准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养殖条件,包括养殖环境、海水温度范围(6-32℃)、海水深度(低潮线以下2-8m)、盐度(8‰-30‰),吊养设施结构,吊养方法,饲养过程中的管理和起捕条件与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牡蛎养殖业的发展,牡蛎种苗生产和养殖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近10年来,虽然牡蛎遗传学和育种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Longwell,1976;Newkirk,1980),但世界上养殖的牡蛎物种还都是野生的群体,如何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将成为牡蛎养殖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牡蛎数量性状的  相似文献   

10.
华南旧石器时代的相对年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炎贤 《人类学学报》1982,1(2):160-168
从1951年起,到现在已在南方12个省(区)发现50多个旧石器时代含人类化石或文化遗物的地点。本文对这些发现物的年代问题加以评介。作者利用华南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研究成果,着重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侧的中纬度地带,自然环境优越,诸海区渔业资源十分富饶。这些宝贵的资源,是谁最先开发、利用的呢?古代未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财富——贝丘。据记载:我国古代对于贝类的利用,远在石器时代就已开始,这可从更新世的堆积物得到证明。根据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贝壳及其顶部被磨成圆孔的情形,可以推测:远在一万多年前,人类便已经知道利用贝类了。在古代墓葬中,出土有红螺、荔枝螺、蟹守螺、锈凹螺、毛蚶、牡蛎、青蛤、蛤仔、文蛤、蚌和蚌器等。有些墓葬中还发现行货贝等,大约在五千年前,先民们便已经广泛利用贝类用于饭食、器物或货币了。考古工作者在我国沿海的广大地区,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残留下来的“贝丘遗  相似文献   

12.
家犬俗称狗,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世界上饲养率最高的宠物。现代分子学研究已确认家犬由石器时代的灰狼驯化而来,是第1种被人类驯化的家养动物,并形成了繁多而丰富的品种,因此家犬的驯化和品系化一直以来都是遗传学研究的热点。家犬与人类关系密切,甚至与人类有很多共患疾病,因此也成为关键的疾病研究模型。家犬不但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研究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牡蛎(Ostrea)是最重要的养殖贝类。它和其他瓣鳃类 Lamellibranchiata 一样也是通过水流交换和鳃、唇瓣的过滤来摄取食料的。有些学者认为牡蛎的食料并不限于某些种类。牡蛎主要的食料究竟是什么问题,很久以来,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1.有些学者认为只有浮游生物中的硅藻类是牡蛎的主要食料。妹尾秀实、堀重藏认为硅藻类占浮游生物的大部分,种类极多,是牡蛎最重要的食料。鸭脚七郎、大岛养市并认为牡蛎的食料主要是硅藻类。  相似文献   

14.
广岛县最近宣布9月开始试养3倍体牡蛎。操作染色体而生产的鱼介类符合水产厅规定的“三倍体鱼等的水产生物的利用要领”,6月才能接受认可并实施。养殖业者进行养殖,试验场和县合作进行监控。估计最早于95年10月上市。 一到夏季,由于2倍体牡蛎生殖器官的发育吸收营养,所以牡蛎瘦小没有商品价值。但由于3倍体牡蛎生殖器官不发育,所以在没有二倍体商品时也可以上市。特别是与广岛县竞争牡蛎产地的宫城县相比,水温高,牡蛎的上市时间晚。期望3倍体牡蛎能弥补这些缺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沿海常见牡蛎种类及太平洋牡蛎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技术,北方海区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栽培竹,也称竹栽培品种,是指由于人类有意地选择、引种、培育和生产出的竹类植物品种或以下分类群。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就是按照国际规则对竹栽培品种进行命名和注册,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重要工作。为了认真履行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职责,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与登录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对栽培竹及其国际登录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程序进行了扼要梳理,为各产竹区相关单位、机构或个人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深圳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卫生质量状况,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2月对该海域养殖牡蛎体内的污染物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六六六(BHC)为ND(未检出)~0.100mg?Kg-1湿重,DDT为0.004~0.255mg·Kg-1湿重,细菌总数为ND~9.3104Ind·g-1,大肠菌群为ND~5.6104Ind·(100g)-1,PSP为ND~34礸·(100g)-1,副溶血性弧菌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站位未检出。参照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深圳海域养殖牡蛎的六六六、DDT、细菌总数和PSP完全符合要求,沙井和后海的近江牡蛎副溶血性弧菌超标,所有站位的大肠菌群均存在超标。综合重金属的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站位的牡蛎均有多个污染物超标,卫生质量欠佳,珠江口和深圳湾的近江牡蛎较大亚湾和大鹏湾的长牡蛎和褶牡蛎卫生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世界》2008,(6):95-95
牡蛎基因组测序项目(OGP)日前在中科院海洋所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介绍,开展牡蛎全基因组测序和组学研究,揭示牡蛎各种特异性状的基因组学基础,可以提升贝类和海洋基因组学研究水平,促进发展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三五”以来,我国将牡蛎产业作为十大富农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并取得显著成效,当前牡蛎产业已跨上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但仍然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集约化程度偏低、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尤其是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的新形势下,要推动牡蛎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进一步强化牡蛎养殖规划布局,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拓展消费市场,建立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牡蛎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红  李琪 《遗传学报》2007,34(12):1114-1122
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研究5个中国太平洋牡蛎养殖群体和2个日本太平洋牡蛎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中所使用的7个微卫星位点在养殖和野生群体中都显示出了高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1~29.9,平均期待杂合度为0.916~0.958。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及观察杂合度没有显著性差异。遗传分化系数及等位基因杂合度分析显示所有的群体间都有显著性差异。构建的NJ树中,7个群体聚为3支,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可以清楚地分开,在养殖群体中又分为南北两支。分配检验中,97%~100%的正确率证明了微卫星标记在群体识别分析中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太平洋牡蛎管理模式的设计和选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