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为提高检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广东广州、云南通海和浙江上虞3个试验点测试了5种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的引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发的性诱剂诱芯在广东试点对小菜蛾诱捕效果最好,持效期在1个月以上,日平均诱蛾量21.3头/盆,是荷兰Koppert公司诱芯的5.3倍,适合应用于广东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北京中捷四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比较适合云南试点的应用,日平均诱蛾量13.6头/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对浙江试点小菜蛾日平均诱捕量13.6头/盆,效果最佳,适合浙江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
二种小菜蛾性诱剂诱芯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2006年5~6月在河北省饶阳县和江苏省如东县分别2种性诱芯诱捕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进行田间试验,水盆诱捕器分别装配橡胶塞诱芯A和B。试验结果表明,两地点诱芯B的平均诱蛾数分别是诱芯A的2.12倍和3.94倍,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P<0.01)。类似地,两地点诱芯B单盆1晚最大诱蛾数也都极显著高于诱芯A(P<0.01)。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性诱剂三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6年7~9月在安徽省庐江县进行3种性诱芯诱捕斜纹夜蛾的田间试验,并与常用的黑光灯进行比较。3种诱芯处理各4次重复。经连续64天诱蛾,2号、1号和0号诱芯平均每盆分别诱蛾169.5,65.5,1.5头,3种型号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2号诱芯诱蛾量显著高于20W黑光灯,与棉田斜纹夜蛾卵量峰期的吻合程度也高于20W黑光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评价诱芯、诱捕器和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佳的诱芯和诱捕器组合,为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诱芯优化筛选试验中,9种诱芯中编号为3-4、4-2、4-3的3种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诱捕效果最好,专一性强。诱捕器筛选试验中,5种市面上常见诱捕器里,桶型诱捕器是其他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2倍以上,效果最佳。诱芯筛选试验中,在使用桶型诱捕器及小夜蛾诱捕器的条件下,翔林3-3诱芯对草地贪夜蛾雄蛾的诱虫效果都为最佳。此研究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武三安 《昆虫知识》1995,32(1):30-31
关于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虫效果的评价,人们对性信息素的结构、成分及其比例研究众多,而关于性信息素诱芯(下面简称性诱芯)颜色对诱捕器诱虫量的影响,未见专门报道。本试验选用在山西晋中枣区发生量大,危害严重的枣镀翅小卷叶峨A。cyl。s(A。c》yloPerO。at。。aL山(又称零粘虫)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性诱芯颜色对诱捕器诱虫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是材料与方法1.l时间与场地:试验干1992年4月S~22日在山西省太谷县白城村西枣园进行,此时正值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枣园面积约10000m‘,结果枣树70O余株。1.2性诱芯;由山…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斜纹夜蛾Spodoptern litura(Fabricius)性引诱剂诱芯的型状、盛虫器的颜色以及夜间不同时间段的诱蛾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线状诱芯比杯状诱芯有效期长;不同颜色的盛虫器对诱虫效果没有影响;上半夜诱蛾百分率显著比午夜和下半夜的少,午夜与下半夜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筒型性诱捕器比水盆(用杯状诱芯)诱集斜纹夜蛾成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迁西县板栗园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和不同颜色诱捕器的悬挂位置以及诱芯种类、数量对桃蛀螟Conegethes punctiferalis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1)自制水桶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显著高于三角形及船型诱捕器;(2)白色、蓝色、绿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显著高于黄色诱捕器,其中白色效果最佳,黄色最差;(3)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时的诱捕量分别是悬挂于树冠上部及下部的2.1倍和6.8倍;(4)不同供应商提供诱芯的诱捕效果存在差异;(5)含单、双诱芯诱捕器间的诱捕效果差异不显著。实际生产上应选择配置有1个中捷四方诱芯的白色水桶型诱捕器,悬挂于树冠中部位置,以期达到对板栗园内桃蛀螟的最佳诱捕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诱捕技术对松褐天牛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不同引诱剂、不同诱芯、不同诱捕器和不同缓释量对松褐天牛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引诱剂MA2K 05的效果最好,引诱活性平均为26.3头/诱捕器,对其它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也有引诱作用;引诱剂MA2K 13活性次之,平均21.3头/诱捕器;MA2K 11最弱,平均13.8头/诱捕器.3种诱芯A、B和C的引诱效果分别为14.73、4.25和20.3头/诱捕器,其中诱芯C内引诱剂总量为诱芯A或诱芯B的2.5倍,且诱芯C内的引诱剂3~5 d需添加一次,而诱芯A和诱芯B的引诱活性能持续1个月以上,因此,诱芯B较为理想.宣州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日式诱捕器,分别为36.4和9.7头/诱捕器.不同剂量诱捕结果表明,随着诱芯缓释量的增加,诱捕效果也相应提高,当剂量从20 ml上升至80 ml时,诱捕效果增加不显著;当诱剂达120 ml时,引诱效果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两种食心虫性诱芯复合配置的诱蛾效果,提高其监测或防治效率及其绿色环保化水平,为果树生产中食心虫的高效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桃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3种处理的诱蛾效率,并利用"Y"型嗅觉仪比较研究了其间梨小雄蛾趋向性的差异。【结果】(1)梨小和桃小性单一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梨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8 238.33、1 451.67、8 321.67头/诱捕器,其中第1、2、3代时复合配置诱蛾量最大,越冬代和第4代时梨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最大,而各世代桃小单一性诱芯诱蛾量均最低。梨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监测到5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期基本一致,但复合配置的峰日诱蛾量均较高;桃小单一性诱芯仅监测到3个梨小发生高峰,且峰日诱蛾量亦较低。(2)桃小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对桃小均具有引诱作用,其诱蛾总量依次为4.00、2.33头/诱捕器,而梨小单一性诱芯对桃小无引诱作用。(3)"Y"型嗅觉仪研究发现,梨小食心虫对梨小和桃小各单一性诱芯及其复合配置均具有趋向作用,其趋向率依次为50.67%、8.67%、53.33%。【结论】梨小和桃小单一性诱芯复合配置对梨小诱捕量有微增效作用,而对桃小诱捕量有一定干扰作用,但影响均不显著。据此,该复合配置可用于桃园中梨小和桃小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1.
记述泥蜂科Sphecidae沙泥蜂属Ammophila Kirby1新种:褐角沙泥蜂Ammophila antenniferrugine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我国蜗寄蝇族瑟寄蝇属Cyrtophleba(双翅目:寄蝇科)2种,其中茹瑟寄蝇Cyrtophleba ruricola 分布于辽宁,山西,宁夏,新疆;变瑟寄蝇Cyrtophleba vernalis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布于辽宁。给出了上述2种的鉴别特征及变瑟寄蝇头和雄性尾器的特征图。研究标本分别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室(SYNU),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IZCAS)和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GSFPM)。  相似文献   

13.
记述我国小赫甲螨科Hermanniellidae 1新纪录种:粒小赫甲螨Hermanniella granulata(Nicolet,1855)。标本采自于湖南省炎凌县桃源洞,本文提供了该种的描述。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记述采自山西地区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属Tomocerus 2新种:黑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nigrus sp.nov.(山西:和顺禅堂寺)和霍县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huoensis sp.nov.(山西:霍县七里峪侧尾).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记述描绘了采自云南热带雨林的齿腹蛛属1新种,舟突齿腹蛛Molione lembod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舟突齿腹蛛Molione lemboda sp.nov.(图1~6)新种与该属基纳齿腹蛛Molione kinabalu Yoshida,2003非常近似,但是新种腹部末端有3个锥形突起;球蛛盾片突为反转的舟形;雌性交媾管较短,伸向陷窝两侧。正模♂,云南勐仑自然保护区,2007-07-27。副模:12♂♂,5♀♀,采集信息同正模;1♂,云南勐仑自然保护区,2007-07-30;1♀,云南勐仑自然保护区,2007-07-22;1♀,云南勐仑自然保护区,2007-07-28,采集人郑国。  相似文献   

16.
记述采自越南菊芳国家公园的幽灵蛛属1新种,黎氏幽灵蛛Pholcus lexuancanh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黎氏幽灵蛛,新种Pholcus lexuancanhisp.nov.(图1~15)新种与棒斑幽灵蛛P.clavimaculatus Zhu&Song,1999相似,但新种具短的附器,钩状突的形状和跗前突端部结构的形状可与后者相区别。正模♂,越南,菊芳国家公园,天宫洞(20°18’N,105°40’E;海拔256m),2008-07-21,李枢强采。词源:新种种名源自越南科学院LEXuan-Canh博士的姓名;名词。  相似文献   

17.
新疆束颈蝗属二新种记述(直翅目,斑翅蝗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的斑翅蝗科Oedipodidae 2新种,即乌鲁木齐束颈蝗Sphingonotuswulumuqiensis sp.nov.和雅玛里克山束颈蝗Sphingonotus yamalike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记述榕小蜂科宽盾榕小蜂属Acophila1新种,Acophila quinata sp.nov.,本种育自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榕果。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报道并描述了一种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妩蛛科的社会性蜘蛛:翼状喜妩蛛Philoponella al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种是中国第1次报道的社会性蜘蛛。翼状喜妩蛛,新种Philoponella alata sp.nov.(图1~9)正模♂,副模2♀♀,32♂♂,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12月24日,李枢强采集。新种与产自南美洲的条纹喜妩蛛P.vittata(Keyserling,1881)相近,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触肢引导器基片呈一完整的翼状,后者窄长;前者外雌器生殖孔为一近似等边三角形,后者圆形;前者受精管有3个弯结,然后变端直,后者则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泰莱蛛科一新种记述(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塞莱蛛属1新种:新平塞莱蛛Seychellia xinpi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新平塞莱蛛,新种Seychellia xinpingi sp.nov.(图1~9)正模♂,副模:60♂♂,112♀♀,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仑保护区原生热带季雨林,2005-05-07,郑国采集。新种与威约塞莱蛛Seychellia wiljoi Saaristo,1978相近,但有以下区别:螯肢具6前齿5后齿;插入器短且呈弯角状,末梢不分叉;引导器呈月牙状,角质化明显,远端三角状游离,中部横向贴生于触肢球前表面;纳精囊棒状直立,基于一条形角质基板上;头胸甲具1棕色斑,放射沟可见,网格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