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肢体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糖尿病下肢缺血和糖尿病足研究提供试验方法。方法取25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诱发糖尿病,血糖达16.8 mmol/L模型成功。糖尿病造模成功后,手术结扎大鼠左侧股动脉、剪断周围动脉分支,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术后激光多普勒监测动态监测双后肢血流,同时观察血糖、体重及尿量变化。术后21 d取后肢腓肠肌行肌肉HE染色,取结扎处股动脉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平滑肌增殖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后肢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在治疗后21 d时,无论是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压力还是收缩力/肌重比,IGF-1组、电刺激组治疗效果更佳;而IGF-1组与电刺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建立有效、简便易行的糖尿病后肢缺血模型,可用于糖尿病肢体缺血及糖尿病足的药物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兔侧支血管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方法单侧结扎兔后肢股动脉,随后将股动脉结扎的远侧端连到相邻的静脉上造成动静脉短路,另侧为对照组,分别存活2d,1周,2周,4周后处死,用特异性的巨噬细胞抗体(RAM11)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结合共聚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壁内巨噬细胞的数目及其分布;结果在正常血管,其外膜有少量巨噬细胞的存在,股动脉结扎后2d,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增加,并黏附至内皮细胞,结扎1周后,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显著增加,中膜有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扎2周后,侧支血管外膜巨噬细胞的数目减少,但仍高于正常血管,结扎4周后,侧支血管巨噬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跟正常血管情况类似,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扎后2d、一周、二周和四周不同的时间,巨噬细胞在侧支血管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和侧支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提示巨噬细胞参与了侧支血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大鼠股动脉结扎诱导的侧支血管显像能力的对比,方法:28只健康SD大鼠,右侧行股动脉结扎,存活1w,采用明胶一四氧化三铅混合物行血管造影观察大鼠后肢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分别采用DR及CT进行摄片,观察DR及cT对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结果:DR及CT均显示在股动脉结扎处血管连续性中断,并出现不同数量的侧支血管;DR对新生侧支血管的显影分辨率和清晰度明显高于CT,且远端股动脉显影较CT清晰,CT横断面成像具有放射状伪影结论:经DR拍摄的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较CT清晰,利用DR可以直观清晰的将其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大鼠股动脉结扎诱导的侧支血管显像能力的对比.方法:28只健康SD大鼠,右侧行股动脉结扎,存活1W,采用明胶-四氧化三铅混合物行血管造影观察大鼠后肢侧支血管形成情况并分别采用DR及CT进行摄片,观察DR及CT对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结果:DR及CT均显示在股动脉结扎处血管连续性中断,并出现不同数量的侧支血管;DR对新生侧支血管的显影分辨率和清晰度明显高于CT,且远端股动脉显影较CT清晰,CT横断面成像具有放射状伪影.结论:经DR拍摄的侧支血管的显像能力较CT清晰,利用DR可以直观清晰的将其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和骨髓源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BM/EPC)移植促进血流重建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获取Lewis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分化为MSC和EPC。采用Lewis大鼠建立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建立后3天,将0.8mlD-Hanks液注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对照组(n=6);将8×106个骨髓MSC植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MSC组(n=6);将体外培养的8×106个EPC植入大鼠缺血侧后肢,为EPC组(n=6)。细胞移植后3周行缺血大鼠后肢动脉造影,检测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获取缺血侧后肢腓肠肌,分别行CD31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结果:MSC组与EPC组侧支血管数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高于对照组;EPC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MSC组,二者均高于对照组;MSC组与EPC组小动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内皮祖细胞移植均能够明显促进血流重建,而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中的优势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后肢动脉生成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特征。方法兔双侧股动脉结扎,并将一侧结扎的股动脉远侧端缝到伴行的静脉上造成动静脉短路,另一侧为对照组。一周后动物被处死。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侧支血管中VEGF(A)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结果在正常血管,VEGF(A)没有表达,Flk-1只在内皮细胞上有微弱表达;对照侧,VEGF(A)和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上调;在动静脉短路侧,VEGF(A)和Flk-1的表达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侧的2·3倍和2倍。结论在侧支血管发育过程中,VEGF(A)及其受体Flk-1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同时表达上调,在快速生长的侧支血管它们的表达更为显著,提示Flk-1的表达在VEGF促动脉生成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内酪氨酸蛋白激酶Fyn、p-ERK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变化,探讨Fyn-ERK通路在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新生3日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缺血(HI)组。缺氧缺血后4周,应用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Fyn、p-ERK及MBP在大鼠脑内的定位定量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氧缺血大鼠出现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脑内Fyn、p-ERK和MBP水平均明显下调。结论新生期缺氧缺血损伤4周后,可能通过Fyn与p-ERK水平的下调而使MBP减少,进而使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引起脑白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Ⅱ(PKCβⅡ)特异性抑制剂LY333531对心梗后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降支(LAD)结扎制备大鼠心梗模型,将手术4周后出现心衰的大鼠分为模型组(MF+NS)和治疗组(MF+LY333531),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LY333531(10 mg/kg/d)处理6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和各项心功能指标,利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变化,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沉积情况。结果:相对于模型组,LY333531处理组大鼠左心室缩短率(FS)明显改善(从21%到35%)。HE染色显示LY333531能够部分逆转心衰大鼠心室壁肥厚和心肌细胞宽度,天狼星红染色显示治疗组胶原蛋白沉积降低150%。结论:使用LY333531选择性抑制PKCβⅡ能够改善心梗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和抑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一种新方法来明确NPR-A蛋白在大鼠肾组织的定位.方法 采用肾脏石蜡切片先行NPR-A免疫荧光染色,然后再行PAS或HE染色.结果 NPR-A免疫阳性物在大鼠肾组织主要沉积于皮质的近端小管、外髓的髓袢升支粗段以及内髓集合管,直小血管、肾小球、远曲小管和细段也有一定量的表达,而皮质及外髓集合管仅有少量的表达.结论 研究采用石蜡切片先行免疫荧光染色后再行PAS或HE染色,在不用或少用特异性抗体的情况下,成功的解决了NPR-A蛋白在大鼠肾组织表达的分布位置及细胞定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 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大鼠心梗24 h后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 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NOS在白藜芦醇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I/R组)、模型+白藜芦醇组(I/RB组)、模型+白藜芦醇+eNOS特异性拮抗剂L-NAME组(I/RBL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连续7d,以再灌注后24h、48h、7d为观察时相点。对I/R、I/RB和I/RBL组大鼠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HE染色观察大脑缺血皮质区病理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CD34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eNOS mRNA表达。结果 I/RB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蛋白及mRNA、VEGF蛋白表达较I/R组明显升高,侧脑室注射L-NAME阻断eNOS作用后,I/RBL组eNOS、VEGF表达较I/RB组降低。同时,白藜芦醇可有效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缺血损伤后脑组织病理变化,增加CD34~+微血管密度。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eNOS和VEGF表达,促进脑微血管再生,发挥缺血损伤后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制作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华  屈艺  刘红卫  张莉  毛萌  母得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9,17(4):266-269,I0002,I0003
目的制作并鉴定研究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大鼠模型,以期用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方法40只新生10日龄SD大鼠分为对照组18只和实验组(HIBD组)22只,实验组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缺氧(8%氧和92%氮气)2.5 h;对照组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和缺氧处理。应用Longa评分法评价神经行为学改变;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ase-3(CC3)的表达;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全部存活,实验组死亡4只,死亡率18.1%。Longa评分分析实验组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显示实验组均出现脑组织充血、水肿,缺血侧更重,细胞体肿胀,细胞排列紊乱,结构不清;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CC3表达随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UNEL染色显示实验组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该大鼠模型脑组织病变符合足月新生儿HIBD的病理学改变及神经行为学改变,可用于足月新生儿HIBD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内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电凝结扎第7天的新生SD大鼠右颈总动脉制备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模型,用称重法测定脑水肿程度;hematoxylin-eosin(HE)和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组织的梗死范围;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Bcl-2和Bax在各组的表达。结果 HIBD大鼠右侧大脑半球出现明显的梗死灶,且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褪黑素可使之减轻。HE和FJB染色显示,褪黑素可减轻大鼠缺血缺氧损伤引起的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改变,降低FJB阳性细胞的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HIBD大鼠右侧海马caspase-3、Bcl-2和Bax水平升高,Bcl-2/Bax降低;褪黑素干预后caspase-3和Bax水平达降低,Bcl-2水平升高,Bcl-2/Bax升高。结论褪黑素可通过抑制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后海马内Bcl-2/Bax的下调和caspase-3的活化,抑制细胞凋亡,对新生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结扎不同回肠血管分支的动物实验模型,即时及术后动态观察移植肠段存活和通畅情况,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回肠血供特征及血管蒂延长方法,为临床外科手术改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12只,体重量2~2.5kg。麻醉、固定、备皮、切口选取等均相同,将家兔分别分为6组,根据回肠血管分支结扎处理不同,分为A、B、C、D、E、F组,每组2只。建立饲养观察表格,并于术后即刻及7天分别取末端回肠组织行HE染色,读取病理切片结果。结果:A、D实验组结果分别与C、F对照组结果不同,B、E实验组结果分别与C、F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带一支血管蒂的移植肠段结扎远端一支二级血管肠段可存活;带二支血管蒂的移植肠段结扎远端一支一级血管肠段可存活。同时,结扎带一支血管蒂的移植肠段的一级血管不可保障肠段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个能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情况的模型。方法50只新西兰兔,股动脉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两吻合口之间的颈总动脉予以结扎。术后1、3、7、14、56d分别取完整动脉桥,进行肉眼观察,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测算血管内膜厚度、新生内膜中膜比指数;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变化。结果50只兔成功建立动脉桥,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桥血管总通畅率为86%,对通畅的桥血管作形态学观测发现血管移植后7d起至56d内膜增厚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动物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桡动脉桥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建立动脉的不同剪切力动物模型,为研究剪切力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颈总动脉结扎组、股动静脉吻合组和髂总动脉结扎组,每组又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对照组),利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手术前后动脉血流,估算血流剪切力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剪切力下血管内皮e NOS的表达情况。结果颈总动脉结扎法大鼠死亡率高;股动静脉吻合法手术耗时长,且因动脉太小不易测得股动脉血流;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手术可以使双侧髂总动脉分别形成不同血流剪切力。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术后,结扎侧髂总动脉内皮e NOS免疫反应性减弱,而结扎对侧e NOS免疫反应性增强。结论单侧髂总动脉结扎手术简单易操作,髂总动脉血流速度通过多普勒超声仪可获得,是制作不同剪切力动物模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治疗对大鼠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局麻下将30只雄性SD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制作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模型制作后1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实验组缺血后肢接受载有eNOS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治疗,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治疗。eNOS基因治疗后4周,评估SD大鼠踝部动脉压、微循环灌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组织微血管计数以及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eNOS基因治疗后4周,和对照组相比,接受eNOS基因治疗的大鼠缺血肢体,表现了更好的血流恢复(踝部动脉压(mmHg):58.2±4.7 vs 86.8±4.3,P0.01;微循环灌注:142.0%±21.5%vs 219.6%±26.2%,P0.01)、侧枝开放和血管新生(血管造影:6.7±1.1 vs 14.4±1.7,P0.01;微血管/肌纤维比值:0.34±0.03 vs 0.56±0.02,P0.01)以及eNOS蛋白的高表达(0.46±0.02 vs 0.73±0.02,P0.01)。结论:eNOS基因治疗促进SD大鼠缺血后肢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8.
PI3K和Akt蛋白在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肥厚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ISO)致大鼠心肌肥厚中PI3K和Akt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机制和逆转心肌肥厚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处理.1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测量心肌肥厚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PI3K和p-Ak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心肌组织p-PI3K和p-Akt蛋白表达面积和平均光密度较对照组高.免疫荧光检测实验组心肌组织p-PI3K和p-Akt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小剂量持续给予 ISO 能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p-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相关,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导致心肌肥厚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状态以及氧化应激对门静脉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门脉部分结扎法复制CTPV大鼠动物模型;通过测定门静脉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来分析机体抗氧化能力,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机体氧化能力;门静脉HE染色观察门静脉病理变化。结果:Sham组大鼠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无曲张与扩张;门静脉病理学检查显示门静脉管腔无增大、内皮细胞光滑、中膜平滑肌层无增厚、外膜完整。CTPV组大鼠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病理检查显示多个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血管腔,管腔之间为较狭窄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可见脂肪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门静脉管腔增大、血管内膜受损、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增厚和血栓形成。与Sham组大鼠比较,CTPV组大鼠SOD、GSH-Px活性降低(93.79+8.87μU/L Vs103.05+8.07μU/L,P<0.05,157.44+26.46U/ml Vs709.09+83.21U/ml,P<0...  相似文献   

20.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并去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RSV)。利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清肌酐(Creatinine,Cr);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乙酰化p53(Acetyl 53)、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α)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迁徙。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增加SIRT1和BCL-2表达,减少BUN、Cr、Acetyl 53、PUMA-α、Bax和TUNEL的表达。此外,白藜芦醇还可减少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色素C迁徙,但对p53表达无影响。提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通过抗凋亡作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抑制p53乙酰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