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酸的荧光染料——菲啶溴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啶溴红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荧光染料,它与核酸有特异的结合能力,对体内核酸(DNA和RNA)的合成以及与核酸有关的多聚酶和转录酶都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抗病毒活性和诱发突变的性能。最初菲啶溴红是一种抗锥虫药物,后来观察到它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1964年Le Pecq等人发现菲啶溴红与核酸结合后,其荧光强度显著增高,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后对菲啶溴红-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2.
自六十年代后期Lepecq提出利用荧光探针菲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测定微量核酸的荧光方法以来,已广泛应用在生物组织细胞样品中核酸测定上。1972年Richard C.K.用菲啶溴红染料测定了正常人血浆中核酸的含量。1979年我们曾用此法测定组织中微量的  相似文献   

3.
荧光探针菲啶溴红(Ethidium Bromide)测定微量核酸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现代生物学、医学等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核酸的研究中,常采用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的含量,这些方法步骤繁琐,灵敏度不高。本文探讨六十年代后期由Le Pecq等提出的,并由S.P.Ananda应用到生物组织样品中的一种新的测定核酸的荧光方法。常温下核酸自身荧光很弱,不能直接探测到。利用荧光探针——菲啶溴红(简称 Eth Br)插入核酸的双链区时,其量子产率大大增高,它和核酸形成一  相似文献   

4.
简便、快速测定细胞裂解液中DNA含量的荧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DNA的定量测定方法,均需进行样品的处理,步骤烦琐,费时,又影响灵敏度和重现性。Ananda等利用荧光探针——菲啶溴红检测生物样品中核酸的含量,虽然简化了样品的处理过程但仍不能直接测定细胞匀浆中DNA的含量。Rassel和Williamson等报道了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荧光试剂能与DNA特异性结合成荧光复合物。Labarca等利用反苯并咪唑荧光试剂直接检测生物组织粗匀浆液中DNA含量,我们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生物组织中DNA的定量测定方法,均需进行样品的处理,步骤烦琐,费时,又影响灵敏度和重现性。Ananda等利用荧光探针——菲啶溴红检测生物样品中核酸的含量,虽然简化了样品的处理过程但仍不能直接测定细胞匀浆中DNA的含量。Rassel和Williamson等报道了4,6-二脒基-2苯吲哚(DAPI)荧光试剂能与DNA特异性结合成荧光复合物。Labarca等利用反苯并咪唑荧光试剂直接检测生物组织粗匀浆液中DNA含量,我们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直接测定细胞粗裂解液中DNA含量的方法、可检测10ng DNA。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研究菲啶对酵母朊病毒的治愈效果,借助表达融合蛋白GFP-Sup35p的酵母朊病毒模型(NGMC),引入半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在蛋白和细胞水平定量分析了菲啶对酵母朊病毒的治愈效果。结果表明,蛋白和细胞水平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精确定量菲啶对酵母朊病毒的治愈作用,菲啶作用酵母朊病毒[PSI+]1~5 d的治愈率分别为0%、0%、51.7%、87.5%和94.4%。另外,菲啶作用酵母朊病毒[PSI+]细胞1~2 d后出现的粉色菌落中朊病毒的聚集状态与[PSI+]相似,而3~5 d后出现的粉色菌落中朊病毒的状态与[psi-]相似。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实时定量检测特定核酸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能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扩大了PCR的应用范围。概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固氮酶(nifH)基因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探讨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短小芽孢杆菌AS 1.326带有“杀死活性”质体。用琼脂糖—溴化胺乙苯菲啶凝胶电泳方法鉴别出质体带,用电镜方法观察到环状DNA分子,用溴化胺乙苯菲啶消除“杀死活性”质体试验及测定AS1.326菌Kill+表型试验证明AS 1.326菌带有pBP 3“杀死活性”功能的质体。  相似文献   

9.
引言近年来已经熟知,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衍生物在物质代谢中以多种最重要的酶系统的辅酶形式,完成着重要的功能。由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所构成的核酸,或者更确切些说,细胞浆和细胞核的特殊的核蛋白参加着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正由于核酸决定着所合成的蛋白质的质的特征,因而它在生物体的遗传特征的再现,以及其适应变异性方面,均起着首要作用。结构上与正常细胞者不相同的核蛋白(滤过性病毒,恶性肿瘤的病毒样因子,噬菌体)在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细胞中繁殖起来,就使得蛋白质代谢失常、“寄  相似文献   

10.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一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当培养细胞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存在下,经过两个复制周期,在第二次分裂染色体(M_2)的一条单体中,DNA双链的胸腺嘧啶均为其同类物溴尿嘧啶所替代,而另一条染色单体只替代了一股链的胸腺嘧啶。当以某些荧光染料处理(Latt,1973)或荧光染料配合Giemsa染色(Perry and Wolff,1974)或用改良的Giemsa染色(Korenberg and Freedlender,1974)吋,全替代的染色单体呈暗荧光或染色较浅;半替代的染色单体发出较亮的荧光或染色较深。因此能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一种对单链DNA灵敏的探针——Tb~(3 )研究了Tb~(3 )-核酸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及激发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b~(3 )与核酸的结合位点主要有两个;核酸上的磷酸部位及鸟嘌呤上的电子供体部位.本文提出了Tb~(3 )可作为测定单链DNA及RNA量的一个较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TdT)是聚合酶X家族中的一员,与典型的DNA聚合酶不同,TdT以恒温的无模板依赖的方式催化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聚合到寡核苷酸的3'羟基端来合成DNA。并且TdT对底物的耐受性高具有聚合修饰型dNTP的能力,如荧光修饰的dNTP、生物素修饰的dNTP,甚至人工碱基均可作为其良好底物。TdT的这些生化特性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传感和核酸合成领域中,促进了许多基于核酸的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并为酶促从头合成DNA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介绍了TdT的性质,重点总结了它在其介导的生物检测技术、核酸的修饰技术以及酶促合成DNA技术三个方面的核心作用、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促进TdT在生物传感器和核酸合成中的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3.
滚环扩增技术(R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是基于连接酶连接、引物延伸、与链置换扩增反应的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方法.在恒温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与环型探针互补的重复序列.与传统的核酸扩增方法相比,它具有扩增条件简单,特异性高,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等特点.滚环扩增技术结合荧光、电化学、电化学发光等检...  相似文献   

14.
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的,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在病毒繁殖的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的复制是分别由两套不同的机器来完成的。当蛋白质和核酸分别合成之后,两者如何结合以形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这一问题早就引起病毒学家的兴趣而至今尚未完全得到解答。病毒核酸包装(packaging or encapsidation)就是指核酸与结构蛋白相互结合的过程。其机制的阐明将能为研究蛋白质、DNA和  相似文献   

15.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相似文献   

16.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相似文献   

17.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相似文献   

18.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过程中能够在碱基缺失位点(AP site)处识别并切割DNA的蛋白酶,其作用效率高且特异性强。同时,APE1在一些癌症细胞中的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偏高,因此其自身也是一种癌症生物标志物。目前,通过在DNA上人工设计AP位点,利用APE1的切割能力生成理想的功能核酸链,并结合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放大方式,研究者已经建立了一些APE1介导的电化学、荧光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了对DNA糖基化酶等的酶活性的检测。另外,也有一些针对APE1自身活性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被建立起来。综述了近年来APE1介导的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以及以APE1为靶物质的功能核酸和免疫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状况,讨论了与APE1相关的生物传感技术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利用APE1实现更多靶物质的检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APE1成为一种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技术中常用的酶工具。  相似文献   

19.
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A)是一个重要的核酸水解酶。1955年Heppel等人发现RNaseA在0℃有催化合成寡核苷酸作用,此后RNaseA用于合成的研究逐渐增加,但由于RNaseA是一个强水解酶,又相当稳定,故在合成产物后如何从合成产物中完全及时地将它去掉,总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阻碍着RNaseA在合成方面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去酶问题,我们参照了“高度稳定的固定化碱性磷酸酯酶”等固定化酶方法,制得了高度稳定,结合牢,不易脱落的固定化RNaseA。这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对寡核苷酸的合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接着,我们尝试了以合成嘧啶类二核苷酸为模型,对固定化RNaseA催化合成寡核苷酸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成功地合成了CpG、CpU、UpC和UpU。得率都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培养的细胞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存在下,经过两个复制周期,在第二次分裂细胞染色体的一条单体中,DNA双链的胸腺嘧啶均为其同源物溴尿嘧啶所替代,而另一条染色单体只替代一股链的胸腺嘧啶,因而当用荧光染料33258 Hoechst处理,或荧光染料配合Giemsa染色,或用加热的磷酸盐溶液处理,Giemsa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