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毛皮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皮的利用,在我们祖国,已经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远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利用兽类的毛皮,供御寒或蔽体之用。在棉产尚未发达以前,羊皮和羔皮的利用,古书上有很多记载。狐裘更为人们所爱好和珍重,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出产的毛皮,曾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各种毛皮,除供应国内消费外,每年输出的皮货,过去曾占出口总数的第二位。解放以来,出口的毛皮,除输入苏联以及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外,尚有一部分运往资本主义国家。在不久的将来,生产数字定可超过以往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2.
3.
江西的毛皮兽资源十分丰富,每年不仅生产数十万张毛皮,还提供大量野味和药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动物,是值得调查探讨的问题。 在江西畜产工作同志的具体帮助下,我们从1964、1965及1972年冬季,先后在二十一个县、市采集标本,在二十一个县访问畜产技术人员和许多有经验的猎人;现将所得资料,汇集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衢地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包括浦江、东阳、磐安、义乌、永康、金华、武义、兰溪、衢州、龙游、江山、常山和开化等13个市县。经调查得知该地区共有毛皮兽32种,占全省毛皮兽种数的88.9%,分隶于5目11科。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豹、华南虎和黑麂,二级保护的有猕猴、黑熊、水獭、豺、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和鬣羚,其它的则有华南兔、赤腹松鼠、长吻松鼠、豹鼠、狐、貉、狼、青鼬、黄腹鼬、黄鼬、鼬獾、狗獾、猪獾、花面狸、食蟹檬、豹猫、野猪、小麂和毛冠鹿等19种。黄鼬为全区分布,但多集中在衢州以东的盆地平原区。狐、貉、狗…  相似文献   

5.
舟山、嵊泗诸岛屿的毛皮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舟山群岛和嵊泗列岛是第三纪末到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时,由浙江沿岸部分长期下沉而形成。共有大小岛屿559个,其中112个较大的岛屿有人居住。岛上丘陵起伏,海拔多在200米左右,最高也不过500米。植物以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及灌丛并不普遍。海滨平原及山谷开阔地区,多已垦植,栽培稻、麦、薯、棉等作物。随着岛屿人口的增长、砍树造田、伐木为薪的结果,森林面积明显缩小。岛屿居民多以农、渔业为主。本区为海洋性气候,冬多大风、春多海雾,与同纬度大陆沿海的气候条件相似,所不同的是:被海水阻隔的岛屿面积小;岛上生境较单一。  相似文献   

6.
1977年12月11—13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第五次绒鼠生产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生产和科研、教学等单位。会议揭露了“四人帮”破坏生产、破坏科研的反革命罪行。肯定了三年来饲养生产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当前绒鼠生产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讨论。明确了今后绒鼠生产的发展方向。绒鼠生产在我国能否发展?三年来,在缺乏资料、经验和技术的情况下,在饲养管理、饲料配方、繁殖与疾病防治方面,初步摸索了一些规律,取得了一定成绩。如在饲料的搭配方面,青饲料有苜蓿草、蒲公英、车前草、马根草、甘薯藤、胡萝卜、空心菜等。精饲料有  相似文献   

7.
大绒鼠的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 miletus)是云南西部农业害鼠之一,且是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对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几年来,我们结合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及恙虫病的  相似文献   

8.
东北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所产毛皮兽的数量和质量均占全国第一。犬形食肉性的毛皮兽,以貉(Nyctereutesprocyonoids ussuriensis)和狐(Vulpus vulpus)为最重要。貉皮以黑龙江所产毛绒最佳,吉林次之,数量此黑龙江多。狐皮各地均产,品质亦佳。狼(Canis lupus chanco)产平原或森林中,皮质较次,数量亦不太多。长白山有豺(Cuonalpinus),不易见到。熊有棕熊(Ursus arctos lasiotus)黑熊(Se-  相似文献   

9.
10.
川北九县的毛皮兽及其利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计划的进行毛皮兽调查工作,虽已在1953年就开始了,但工作进行得不平衡。在这之前,关于川北九县的毛皮兽调查工作,作者还没有看到过专门的报导。对于毛皮兽利用状况的研究,整个说来都还研究得很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工业和科学技术开展的水平,而且是我国高速度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需的,也是当前人民公社发展多种副业生产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的利用祖国的动物资源,首先要求我们弄清楚全国各地毛皮兽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特别是与狩猎有关的生活习性)及狩猎方法,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狩猎与驯养等工作。同时,还应当研究其利用状况,提出合理的意见,不断提高利用率,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上的需要。本项研究是在教育革命以后(1959年初)开始的。参加的人员有:我系1959级同学邓丽君、喻开才、张万钧、杨学荣、林如瑛、吴奇懋、黄保罗、刘约翰、苏天义、廖贤义等。因此,它一开始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教师  相似文献   

11.
黑腹绒鼠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是我国南方较常见的鼠种之一,多栖居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且数量较少。我们于1981年1月至1982年1月、1984年7月和11月在浙江西天目山以及1984年3月至12月在金华的北山对黑腹绒鼠作了生态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西南绒鼠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绒鼠(Eothenomys custos Thomas)是滇西北部林区害鼠之一。笔者1980年在云南老君山调查,本种占总捕获鼠数的24.25%,为该区鼠类之冠。有关西南绒鼠生物学的研究以往未见报道。现将收集的一些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绒鼠的分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等技术,对大绒鼠(Eothe nomys miletus miletus)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n=56,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皆为单臂染色体。X染色体的长度接近于No.1染色体,Y染色体的长度相当于14号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C-带核型中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阳性。Y染色体整条呈阳性。Ag-NORs有5对,分别分布于1、2、6、14和2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通过核型分析,对大绒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绒鼠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爱国  杨增源 《兽类学报》1989,9(3):231-231
大绒鼠属于仓鼠科绒鼠属。分布于云、贵、川及湖北的部分地区。绒鼠属的分类学、生态学及与鼠疫疫源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本文初步报道大绒鼠的染色体组型。1.材料与方法 成体大绒鼠雄性1只,雌性3只,捕自云南省陇川县红光乡的山麓灌木丛。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常规骨髓制片方法。秋水仙素剂量为3微克/克体重,腹腔注射后3.5小时取材。0.4%KCl低渗处理,空气干燥,用10%Giemsa染色。选择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雄性10个细胞,雌性10个细胞)拍  相似文献   

15.
大绒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15~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2.71±0.13 ml O2/g.h, 为其体重预期值的203.2±10.13%; F-值 {(RMR/Me)/(Cm/ C'} 为0.99±0.05; 在 25℃的NSTmax为 5.18±0.19)ml O2/g.h; BAT 重量为0.33±0.05 g, 为体重的0.84%, BAT细胞线粒体的产热活性较高;肝脏也具有较强的产热活性。大绒鼠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卢苗贵姚兆华王德岳张东其(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关键词黑腹绒鼠白化在浙江省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调查中,于1995年9月20日自新中镇溪头王村(距村400m,距山500m处)水稻田捕获一只白化的黑腹绒鼠(Eot...  相似文献   

17.
大绒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地区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消化道特征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对自然环境中大绒鼠消化道各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实验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大绒鼠胃、小肠、大肠、盲肠的长度,及其含内容物重、去内容物重、干组织重.结果表明,大绒鼠消化道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温度降低、食物质量下降,大绒鼠的小肠、盲肠长度增加;各器官重量均在6月份最大;大绒鼠在低温、食物质量下降、繁殖等胁迫因子作用下,通过增加食物摄入、调节消化道形态来满足能量需求的增加,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大绒鼠的消化道在不同季节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与其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温度较低的生存环境有关,从一方面反映了该物种在温度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91年7月,在四川省安县沸水乡天台山林场人工杉木林中进行鼠类调查时,在海拔1550米处捕得一雄性变异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Milne-Edwards,体重21克,体长95毫米,背毛银灰色,毛基白色,其它部位均白色。标本现存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朱万龙  贾婷  练硝  王政昆 《生态学报》2010,30(5):1133-1139
最大代谢率对于动物的生存、繁殖和分布具有关键作用。实验用开放式呼吸仪测定了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夏季和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和运动最大代谢率。大绒鼠夏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7.24±0.61)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69±0.59)ml/(g.h);冬季的冷诱导最大代谢率O2为(8.61±0.42)ml/(g.h),运动最大代谢率O2为(7.51±0.51)ml/(g.h)。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冬夏之间具有差异显著,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栖息于横断山脉的大绒鼠由于受到低温的胁迫,导致其冷诱导最大代谢率季节性变化较大,而运动最大代谢率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主要阐明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在季节性模拟过程中体质量调节和能量代谢的变化。实验组大绒鼠在模拟夏季环境中(25℃,16L∶8D)驯化14 d后转入模拟冬季环境中(5℃,8L∶16D)驯化8 d,实验中每隔1 d测定大绒鼠的体质量、摄食量,每隔7 d测定其静止代谢率,实验结束后测定体脂含量和血清瘦素浓度。结果表明:季节性模拟条件下大绒鼠的体质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911,P0.05),22 d后实验组体质量比对照组下降12.54%;摄食量变化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8.850,P0.01),22 d后实验组摄食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58.23%;静止代谢率变化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9.969,P0.01),22 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显著增加82.22%;体脂含量和血清瘦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大绒鼠在模拟夏季转冬季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体质量、增加摄食量和产热等来适应冷环境的胁迫。此外,瘦素有可能参与了大绒鼠在该环境下的体质量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