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双峰湾头测水组植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1951年斯行健著“湖南测水煤系下石炭纪植物化石”一文发表以来,湖南中部早石炭世植物群引起了地质界的注意。近数十年来,新的资料陆续有所发现,但正式报道甚少,除斯行健(1951)描述的Rhodea hsianghsiangensis Sze,Rh.cf.gigantea Stur(?sp.nov.),Asterocalamitescf.scrobiculatus(Schlotheim)Zeiller,Lepidoden-dron sp.,Lepidophyllum cf.lanceolatum L.et  相似文献   

2.
五通组广泛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苏、浙、皖一带。近几十年的古植物学研究工作,使得五通植物群成为全球晚泥盆世属种最为丰富的植物群之一。安徽巢湖狮子口剖面的五通组出露良好,植物化石丰富。然而,正式描述及图示的植物仅包括石松类Bothrodendron anhuiense Cai et Wu、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ze)Wang et Xu、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 Chen和楔叶类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 Gothan et Sze。本文对狮子口剖面五通组中的晚泥盆世植物化石进行了再研究,计有石松类植物Stigmaria ficoides Brongniart、Stigmaria rugulosa Gothan、Sublepidodendron songziense、Sublepidodendron grabaui和Lepidostrobophyllum sp.,以及楔叶类植物Eviostachya hoegii Stockmans和H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 Gu et Zhi。一些石炭纪的全球常见植物如Bothrodendron Lindley et Hutton、Sphenophyllum Brongniart及Sublepidodendron(Nathorst)Hirmer等已出现在狮子口剖面上泥盆统五通组中,表明华南很可能是这些类群辐射与演化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和讨论广东连阳地区谷田组地层的化石共14属18种,即:Paracalamites sp.,Annularia pingloensis(Sze)Gu er Zhi、Lobatannularia cathaysiana Yao、L.multifoliaKon'on et Asama、L.sp.、Schizonerua wangtangiana sp.nov.、Pecopteris hemitelioidesBrongn.、P.valida sp.nov.、Cladophlebis varia sp.nov.、Danaeites guangdongensis sp.nov.、Ptychocarpus unauriculatus sp.nov.、Odontopteris plicatoides sp.nov.、Neuropteri-diopsis longovata gen.et sp.nov.、Compsopteris contracta Gu et Zhi、Gigantonoclea cra-ssa sp.nov.、Gigantopterts?nicotianaefolia Schenk、G.parvipinnulata sp.nov.和 Rhipido-psis sp.等,其中有1新属、9新种和2未定种。谷田组顶部发现了早二叠世晚期的(竹蜓)类层,下段则与下伏的茅口组假整合。植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认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 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 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文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化石记录显示中生代和新生代紫萁属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中中新世佛昙群的紫萁属一新种:漳浦紫萁(Osmunda zhangpuensis Z. X. Wang and B. N. Sun, sp. nov.)。化石小羽片保存完好,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齿,羽状脉序。在该属现生种中,当前化石种与现生种Osmundabanksiifolia在形态上最相似。当前化石的发现表明,早在中中新世紫萁属就已生长在福建省。漳浦紫萁和之前报道过的附生真菌化石以及龙脑香科、桑科、豆科、荨麻科、胡桐科、大戟科、樟科等植物的存在,表明福建在中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6.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东亚晚中新世缺少貘科化石的材料,和政貘的发现对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显示中中新世起源于欧洲的真貘在晚中新世时期已扩散至东亚。貘类通常适应于潮湿的热带森林环境,但和政貘在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这类动物也能够生活于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产于中国二叠纪煤核中的3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它们都具双木质部束,与似封印叶属(Sig-illariopsis Scott)特征一致,与该属已有种进行了对比,确定它们为3个新种: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上部7号煤层(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的山西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shanxiensis sp.nov.)和太原似封印叶(S.taiyuanensis sp.nov.)以及产于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1号煤层(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的贵州似封印叶(Sigillariopsis gruizhouensis sp.nov.)。根据煤核中共生的鳞木类植物其他器官以及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研究资料推断,它们可能属于封印木属(Sigillaria Brongniart)的叶,在国外(主要是欧美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炭纪,见于二叠纪的封印木很少,华夏植物区的封印木属过去很少发现,其叶和生殖器官均未报道过,本是首次报道华夏植物区具解剖构造的封印木属的叶,它们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华夏植物区封印木属植物的内容,而且对于研究封印木属的演化以及华夏植物区与欧美植物区鳞木类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霜霉属(Peronospora)两个新种。即: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patrnia Garcke)上的香薷霜霉(Peronospora elsholtziae sp.nov.)和寄生于大花益母草(Leonurusmacranthus Maxim.)上的大花益母草霜霉(Peronospora leonuri sp.nov);单轴霉属(Plasmopara)一个新种,寄生于车前草科植物车前草(Plantago major L.)上的车前草单轴霉(Plasmoparaplantaginicola sp.nov.,);盘梗霉属(Bremia)一个新种,寄生于石竹科植物莫石竹(Moehringialateriflora L.)上的莫石竹盘梗霉(Bremia moehringiae sp.nov.).这四个新种均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同科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帽果雪胆的齐墩果酸和合欢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七○年我们从云南民间用于治疗菌痢的草药罗锅底(Hemsleya amabilisDiels)中分离鉴定了两个抗菌有效成分。我所多年来对此属植物调查的结果,在云南已发现二十多个新种和新变种植物。昆明植物园进行了引种驯化研究。目前这一属植物化学成分除罗锅底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特有孓遗植物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L.Zhou et S.Y.Yang)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分别从原生境和迁移地采集不同部位的组织材料,经培养分离纯化菌株,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共获得内生真菌438株,其中346株分属3纲、5目、8科、37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黑孢霉属Nigrospora sp.为优势属,92株为无孢菌群,研究说明攀枝花苏铁内生真菌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还发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生境多样性相似度较高,但不同组织部位的菌群组成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从昆明,石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区的菊科植物根系上群,昆明,石林地区市售洋姜表土,洋姜提取液中污染菌及洋姜表面霉烂处,分离纯化产菊粉酶菌株,共获得105株霉菌,对以上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对产酶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分属于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s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阜孢霉属(Papularia sp.),丝衣霉属(Byssochlamys sp.),指轮枝孢霉属(Stachylidium sp.)。刚毛菌属(Lacellina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地霉属(Geotrichun sp.)毛霉属(Mucor sp.),枝孢霉属(Claddosporium sp.),金孢霉属(Chrysosporium sp.),镰刀菌属(Fusarium sp.),根霉属(Rhizopus sp.)等13个避的霉菌,是国内未见报道的新的菊粉酶产生菌。  相似文献   

12.
大羽羊齿植物是一个令人迷惑的类群,这类植物中,Gigantonoclea,Zeilleropteris和Cathaysiopteris是北美和东亚二叠纪植物群共有的3个属,但美国最早发现的大羽羊齿植物Gigantopteridium以前在中国的大羽羊齿植物群中未有确切记录,文中订正和详细描述Gigantopteridium的一个中国种,并对该属中国种的一些相关问题作详尽的讨论,美国大羽羊齿类植物采用小泉源一(Koidzumi,1936),的分类系统,只依据叶脉特征进行分类,它是一人为分类系统(Mamay et al.,1988),根据这一系统,文中涉及的中国和美国标本都应归入Gigantopteridium这一属内,这样,东亚和北美大羽羊齿植物群中的大羽羊齿类植物共同属的数目就由3个增加到4个,在对Gigantopteridium huapingense(Feng)详细描述和订正的基础上,对Gigantopteridium中国种与美国种在叶结构方面的异同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虽然此属目前尚未发现过生殖器官和保存解剖结构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前言早石炭世直壳鹦鹉螺类在中国很少发现,近来,刘迅同志自湖南、林英铴同志自甘肃分别采获一些此类材料。经作者研究,不仅明确了这些材料的地质、地理分布,而且对中国与欧美早石炭世地层的对比,也提供一些新线索。材料包括四个属三个种及二个未定种,如下所列:Rayonnoceras hunanense(Liu)Rayonnoceras sp.Dolorthoceras guijangense Lai(新种)Euloxoceras orientale Lai(新种)Michelinoceras sp.湖南标本共有四个(刘迅,1959)已简略描述了Rayonnoceras hun(?)nense(Liu)和Michelinoceras sp.上述四个标本经本文作者重新研究和描述,计有Rayonnoceras hunanense(Liu)Dolorthoceras guijangense Lai 和Michelinoceras sp.  相似文献   

14.
湖南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几种种子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广泛分布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种子蕨的叶部化石虽不乏记载,用浸解法研究其角质层的工作却做得很少。迄今已发表的仅有Lepidopteris ottonis(Goeppert)Schimper及Thinnfeldia rigida Sze两种(斯行健,1933,1953;朱为庆,1962)。种子蕨植物由于分布广泛,演化迅速,不少属种为有价值的标准化石而为人们所重视。但从分类上看,古植物学中通常所称的“中生代种子蕨”只是一个含义相当模糊的类别。它主要  相似文献   

15.
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残存原生植被中兰科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以兰科植物为例,对怒江河谷贡山和福贡段海拔1,600m以下的4片残留原生植被中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4次野外路线法考察和相关的室内标本研究,发现这些残存的森林中兰科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目前已记录33个属60种兰科植物,其中附生兰为42种,地生兰为18种.在己鉴定的物种中,一种毛兰属植物(Eria sp.)为中国新记录种或新种,疣花三角兰(Trias verrucosa)为怒江河谷特有,洛氏羊耳蒜(Liparis rockii)为怒江河谷和独龙江河谷所特有,杓兰属一种(Cypripedium sp.)、盆距兰(Gastrochilus calceolaris)、羽唇兰(Ornitochilus difformis)、带叶兰(TaeniophyHum glandulosum)、匙萼卷瓣兰(Bulbophyllum spathulatum),短穗竹茎兰(Tropidia curculigoides),卵叶火烧兰(Epipactisroyleana)等为本区域新记录种.这些兰科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为生境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和生境丧失.我们建议尽快开展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濒危状况评估,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本文记述的3种化石昆虫采自广州市西北石井崩岗上三叠统小坪组含煤岩层,2种为(虫非)蠊盖翅:Triassoblatta tegmina sp.nov.,Triassoblatta opistodictyna sp.nov,属中生(虫非)蠊科三叠(虫非)蠊属;另一种为鞘翅目的鞘翅Shijingocoleus margacrispus gen.et sp.nov.,属裂鞘甲科的新属、新种。前二种(虫非)蠊类于粤中乃首次报道;后一种裂鞘甲不仅是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世界上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此科以往的地史记录是晚石炭世一晚二叠世,小坪组发现的这个科证明它存在时间可延续至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盆地早白垩世穆棱组植物化石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小菊 《古生物学报》2003,42(4):561-584
系统描述了最近采集的穆棱组植物化石22属23种,其中的两种被子植物叶化石均为具原始被子植物叶特征的小型叶,在该植物群中尚属首次发现。运用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其中的Tyrmia sp.,Nilssoniopteris sp.,Ginkgoites cf..sibirica,.Sphenobaiern sp.,Elatocladus manchurica等化石的叶角质层进行了研究。据已有的资料统计,穆棱组迄今已知有化石植物31属38种。该植物群以真蕨类占据绝对优势,裸子植物也相当丰富,其中的大多数种类主要见于早白垩世,穆棱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巴列姆期或巴列姆-阿普梯早期。植物组合中以丰富的热带及亚热带型植物为主要特点,未发现针叶类型的植物,说明早白垩世穆棱组沉积时,该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另一方面,落叶的银杏类和松柏类,以及裸子植物木化石中具有清楚的生长轮,又说明该地区的古气候存在着季节变化。该植物群属于早白垩世西伯利亚植物区或加拿大-西伯利亚植物区。  相似文献   

19.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明显分成两瓣,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叶长差别大,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郭英兰 《菌物系统》2001,20(4):464-468
本文报道采自广东热带地区的15种半知菌,其中有4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寄生在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上的毛麝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adenosmae Y.L.Guo,生于柑橘属Citrus sp.植物上的柑橘假尾孢P,Citri Y.L.Guo,生于木防已属Cocculus sp.植物上的腺萼木假尾孢P.mycetiae Y.L.Guo,生于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 L.上的西番莲生属孢Cercospora passifloricola Chupp和生于吴茱萸属Evodia sp.植物锈菌春孢子器上的春孢器生枝孢Cladosporium aecidiicola Thuem.。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并附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