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4,39(1):26-26
中国科学家首次领衔国际重大协作计划。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12月15日在北京宣布正式启动。据悉,这一工程的两个首批行动计划之一将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执行,这也是我国科研人员第1次领导重大国际协作计划。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主席萨米尔·哈那什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并亲自宣布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正式启动。12月15日同时举行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即HLPP总部的成立仪式。该中心主任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贺福初担任。HLPP是国际上第1个人类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已经完成了人类染色体的第一个图谱,这一遗传学上的里程碑将加速人们探寻引起人类疾病的缺陷性基因的步伐。该成就是对3亿美元国际援助以解译出人类整个遗传指印密码的道义上的有力支持。染色体21图谱的获得可称之是巨大的成功且更富有意义,因为该成就并非由宠大的美国遗传学研究所获而是由巴黎人类多态性研究中心(CEPH)的Daniel Cohen教授研究获得的。这一巨大成就是在纽约州冷泉港关于基因组制图和测序会议上宣布的。  相似文献   

3.
银染色用于研究染色体只有几年的历史,然而这一新技术已在人类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医学应用研究中,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而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银染主要是研究带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N O R S),而 N O R 一般位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 2月 2日 ,《自然》杂志刊载一则举世瞩目的消息 :英国 Sanger中心的 Ian Dunham研究室联合日本、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等国其他 8个研究室完成了人类第 2 2号染色体 DNA序列测定 (Nature,1 999,40 2 :489~ 495) .这一成就堪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里程碑 ,因为这是自该计划实施以来首次完成的人类常染色体的几乎全部 (占 2 2号染色体的 97% ) DNA序列 .2 2号染色体在人类各染色体中 DNA含量列倒数第二 ,仅占整个基因组 DNA的 1 .6%~ 1 .8% .2 2号染色体也是 5个近端着丝的染色体之一 ,其短臂 (2 2 q)主要为串联重复的核糖体 RN…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司与中国有关机构近期的两项联合风险投资,表明美国方面对在中国发展生物技术的兴趣及在中国承担风险投资的意愿。 Cell Technology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签署了进行联合研究的协定。该公司还将与中国肿瘤研究所协作,在中国开展Imuvert的临床试验,Imuvert是该公司主要的治疗脑肿瘤的抗肿瘤药物,是利用生物反应调节物技术研制的。 New Brunswick Scientific公司与华东化工学院签属了一项关于新技术产品和设备的R&D协定。这可能是首次使中国的研究者得以分享他们研究出的产品的专利使用费。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开发事业团从事染色体工程的池田穰卫等与浜松??公司共同开发了用一种激光设备,能自动切割染色体特定部位.该氏结合PCR技术研究了仅由单拷贝染色体建立DNA库的方法.以此为工具开始研究人类遗传病亨廷顿氏舞蹈病和肌紧直性营养不良等致病基因.研究结果已在11月的京都日本分子生物学会上发表. 要分析人染色体和探讨遗传病的原因就有必要建立染色体特定位置上每个基因群的DNA库.以前利用人和小鼠的融合细胞能建立人染色体特异的DNA库,但是所有方法得到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已在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展开。由于YAC(YeastArtificialChromosome)克隆技术的建立及广泛采用,已使人类及其他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以DanielCohen(CEPH,Paris)为首,联合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日本12家实验室的35名 合作者,已完成了人类第21染色体长臂DNA的YNC克隆及重叠排序(Nature359,380-387,1992)。  相似文献   

8.
人类第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座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出现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LOH),提示该部位可能是抑癌基因潜伏的位点。最近克隆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可能是定位于染色体3p14.2的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广泛地缺失为研究肿瘤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
《植物杂志》2010,(2):4-4
一项新研究报告显示,Y染色体是人类所有基因中演化最快的染色体。科学家将人类的基因与猩猩比对,发现Y染色体差异度为30%,而其他基因的差异度为28%。这意味着人类的Y染色体与人类其他基因相比,存在2个百分点的进化程度差异,而该演化过程是从大约600万年前开始。  相似文献   

10.
植物染色体G—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 G-带技术在动物和人类遗传学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可是在植物方面由于它仅能显示带纹很少的 C-带、N-带或 Q-节,这就大大限制了染色体显带技术在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和植物育种上的进一步应用。近十年来,植物染色体 G-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上,尤其是我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仅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分子生物学家们发现一个叫做NORAD的基因编码的产物能够帮助维持细胞内正确的染色体数目,一旦该基因失活就会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造成基因组不稳定,这也是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之前认为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可能参与染色体数目维持,但该研究发现的NORAD基因并不能编码蛋白,而是编码一种长非编码RNA,在此之前从未有研究证明lncR NA参与染色体数目维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  相似文献   

12.
自从Caspersson等3建立人类染色体喹吖因分带技术以来,相继发展了各种吉姆萨染色分带技术。这些分带技术是精确分析动物染色体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研究鱼类的染色体与分带,不仅在鱼类染色体核型、核型的演化与亲缘关系的分析,而且对于脊椎动物染色体的细胞化学、组织结构与进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基因疾病的研究目前已实现零的突破。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近日成功地定位了一处高血压易感基因的精细位点。高血压是人类心脑血管疾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多基因疾病,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竞相寻找引起高血压的易感基因。我国的科研人员通过对上海地区346个原发性高血压家系的1500多名成员的基因样本,进行先进的微卫星全基因扫描、分型和连锁分析,发现在人类2号染色体2q14-q23区域存在高血压的易感基因。这一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的《高…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11,(17):I0003-I0004
据每日科学报道。哥伦比亚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创立了一种新型细胞疗法来治疗心肌梗死。通过在组织工程平台上打补丁的方式来使心脏组织自我修复,这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大突破。该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15.
一个带有大Y染色体家族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兆文  肖桂芳  汪安琦 《遗传》1984,6(1):31-32
在人类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中,Y染色体长 臂的变异是人们熟知的事实。一些学者对Y染 色体长度的变异与种族、犯罪行为、身高间的关 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4,7,1170但至今对Y染色体 长度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未能取得满意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基因定位研究的发展,人的攀丸决 定因子(testis determining factor, TDF) 基因 为H-Y抗原(Y-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基 因已定位在Y染色体_尸l。这一进展促使人们 对Y染色体的研究发生了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生物磁学》2011,(10):I0003-I000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研究者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生成了能长期自我更新的原始神经前体细胞,并证实这些细胞能定向分化为多种神经元,而且不会增加肿瘤形成的风险。最新研究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成果将可广泛应用于神经退变性疾病的治疗中。研究负责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人类基因组医学研究所所长、该校希利眼科中心眼科学及人类遗传学教授张康(音译)表示,这是该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标志着我们能快速生成大量稳定且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及下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生物磁学》2009,(15):I0001-I0002
德美两国科学家近日在X染色体上发现某个遗传突变。可能有助解释为什么一些感染HIV的女性出现艾滋病的进程较缓。这是首次在性染色体上发现与艾滋病相关的遗传突变。研究论文8月14日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该项研究由德国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遗传学家RomanSiddiqui领导。研究人员在93名感染HIV的欧洲血统女性中发现,其中16位的x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单核苷多态(SNP)、进一步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8.
自从Caspersson等建立人类染色体喹吖因分带技术以来,相继发展了各种吉姆萨染色分带技术。这些分带技术是精确分析动物染色体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动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鱼类是低等脊椎动物,研究鱼类的染色体与分带,不仅在鱼类染色体核型、核型的演化与亲缘关系的分析,而且对于脊椎动物染色体的细胞化学、组织结构与进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鱼类染色体比哺乳类的细小,数目较多,染色体分带困难较大,至今分带的工作不多,在国内尤其少见。  相似文献   

19.
任斐  成勇  谢庄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137-139
现已证明,应用抗体治疗疾病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法。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使免疫治疗达到一个新水平,但鼠源单抗在治疗人体疾病方面有很多问题,而人源化抗体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目前抗体人源化已由鼠嵌合抗体发展到了转基因动物表达完全人抗体阶段,而人类人工染色体(HAC)载体的发展和微细胞介导的转染色体技术使得产生携带人类免疫球蛋白基因位点的转染色体动物成为可能。通过HAC将人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入后,这类转染色体动物可以产生大量人源化多克隆抗体,这对预防及治疗疾病,甚至防御生物武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转染色体技术可以使动物携带大而复杂的人类基因或基因簇,这些转基因动物有助于研究人类基因组在体内的功能作用,并用于各种疾病研究和生产药物蛋白。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改进的植物染色体Ag—NOR染色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1975年,Howell等和Goodpasture等报道人类染色体的Ag-NOR(银染核仁组成区)染色技术以来,银染色技术已广泛用于人类和哺乳动物染色体的核仁、核仁组成区、中心粒、着丝点、染色体轴心以及联会复合体等结构和行为的研究。但银染技术在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