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灰喜鹊的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灰喜鹊(Cyanopica cyalla swinhoe)为江苏常见留鸟。别名拖辫鸟(苏北),羊乌鹊、杨乌鹊(苏北,江阴),山丫头(江阴),山青(太仓,苏州),臭山青(沙洲,常熟)。多年来在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4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村一农家庭院中发现一条蛇,经鉴定为白头蝰(Azemiops feae)(图1),为湖北省新纪录。白头蝰在分类上隶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蝰科、白头蝰亚科、白头蝰属。该标本现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其主要特征记述如  相似文献   

3.
云雀(Alauda arvcnsis intermedia)为江苏冬候鸟,江苏称举天子(苏北),告天、麦鸡(太仓、上海),告天子(沙洲,常熟)。1968—1982年曾先后在苏南的沙洲、望亭、太仓及苏北邗江对云雀的越冬生态进行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数量江苏常见,1968年冬在沙洲农村作  相似文献   

4.
马鸣  梅宇 《动物学研究》2007,28(6):673-674
1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作为IUCN/ICBP鸟类红皮书内的国际性受胁鸟类(EN),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密切关注。湿地国际(Wetlands International)与鸟类国际(BirdLife International)等国际组织都曾经在欧、亚、非洲组织过对白头硬尾鸭的普查(Hughes et al,2006)。作为特邀参加调查者之一,笔者曾经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5.
杭州城市环境中白头鹎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是一种中国南方城市分布广泛、种群数量丰富的鸟类。其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已引起关注。2012年3—7月,在杭州城市环境下,对白头鹎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白头鹎繁殖鸟巢117巢。结果显示,在杭州市区,白头鹎主要在居民小区、行道树和绿化带的树冠层筑巢,主要营巢植物为桂树(Osmanthus fragrans),占总数的84.6%(n=117)。所有繁殖巢距地面均高(3.16±0.91)m(n=117)。3月底开始筑巢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4月11—25日。窝卵数为(3.37±0.48)枚(n=103),孵化期为(11.34±1.12)d(n=32),育雏期为(11.85±1.12)d(n=47)。孵化率为68.3%(n=111),离巢率为52.1%(n=117),总繁殖成功率为34.7%(n=111)。繁殖失败原因主要包括卵及雏鸟被捕食、人为干扰等。  相似文献   

6.
1972—1974年,我们先后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确定了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icola),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亦为粘球菌之一,但尚未定种(Myxococcus sp.)。    相似文献   

7.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243-244
1972—1974年,我们先后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确定了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lcola),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亦为粘球菌之一,但尚未定种(Myxococcus sp.)。为了寻找治疗这两种病的有效药物,我们进行了以中草药为主的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的青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洋淀的虾类有4种:(1)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Kemp),为一种淡水小型虾,生活于水草间,产量颇大,俗称草虾或火虾;(2)秀丽长臂虾 Palaemon(Exopalaemon)modestus(Heller),俗称白虾,生活于淀内河道中,产量亦多;(3)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 Sollaud,俗称花腰虾,为小  相似文献   

9.
1974—1977年在苏南的太仓,江阴及苏北的高邮,江都,泰兴等地,主要在冬季(11—12月,1—3月),对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chinensis(江苏称鹁鸪)及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 orientalis(江苏称斑鸠)的食性进行研究,共剖验67个珠颈斑鸠胃和44个山斑鸠胃,其食性见表1及表2。  相似文献   

10.
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 aurea(Holandre)比较少见。在苏南称为缃(春鸟)、花(春鸟)(上海),花鸡、虎鸡(太仓)。现将在上海及太仓两地的野外观察和饲养报道如下。 迁徙 据1964年在上海及1973—1979年在太仓观察。虎斑地鸫每年春季始见于4月上旬,至5月份即不见,历时短暂,数量亦少。秋季始见于9月下旬,直至次年1月下旬,历时较长,数量略多。  相似文献   

11.
针对物种分布格局与其环境变量关系的研究,对于生态廊道规划与环境恢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为研究对象,针对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1个白头叶猴分布点和11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相似文献   

12.
苏南一带,常见以野生鸟类作为熟食野味供应。1962—1974年春,作者在上海、崇明、苏州、吴县、吴江、常熟、沙洲、江阴、无锡、太仓、昆山等地,通过当地猎户、市场供应及有关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对种类,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某些野生和栽培茶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茶的4个变种和广东野生毛叶茶等共12个材料的核型。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均是2n=30,为二倍体。所有中国大叶变种(越南大叶除外)(Cametlia sinensis var. macrophylla)和阿萨姆大叶变种(C. sinensis var. assamica)均具比较对称或原始的“2A”核型;中国小叶变种(C.sinensis var.bohea)(“铁观音”品种除外),掸部变种(C.sinensis var. shan form)和广东野生毛叶茶(C. ptilophylla)均具较不对称或较进化的“2B”核型。根据核型特征,植物习性和地理分布,作者认为中国四川和云南可能是茶的起源中心,向东或北迁移,演变为中国小叶变种;向南移则演变为阿萨姆变种和掸部变种。  相似文献   

14.
白头叶猴栖息环境与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样方法和焦点动物法分别对白头叶猴栖息环境进行了观察,并对栖息环境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头叶猴栖息地可分为山脚、山腰、山顶和山弄平地4部分,各部分优势种植物不同,白头叶猴栖息地的Shannon Venner多样性指数为6.152,均匀度为0.8439,白头叶猴对石山山脚、山腰、山顶和山弄平地的利用率分布为66.45 5.65%,21.15±5.49%,12.78±6.8%。在山脚主要是休息和觅食,在山腰主要是移动,在山顶主要是冬季晒太阳。因此,保护白头叶猴的栖息地对保护白头叶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激素对白头鹎基础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基础产热有调节作用,甲状腺活性的增加往往与基础代谢的增加相伴行。通过每日饲喂甲状腺素(T4)研究了甲状腺机能亢进对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代谢产热的影响。代谢率的测定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状态4呼吸采用铂氧电极-溶氧仪测定,反应温度为30℃,线粒体蛋白的测定以牛血清蛋白作为标准,采用Folin-phenol方法,测定肝脏和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甲亢组的基础代谢率(BMR)明显升高;肝脏及肌肉组织状态4呼吸增加;肝脏和肌肉线粒体的COX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6.
RAPD分析与白头叶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确定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分析了菲氏叶猴、紫面叶猴、长尾叶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共13个个体的随机扩增DNA多态。用于检测的30个随机引物中有22个产生清晰的条带。根据遗传距离建立的系统树显示,黑叶猴与白头叶猴亲缘关系最近,且两者都不是单系群。白头叶猴3与黑叶猴6的亲缘关系比与白头叶猴1、2的更近。根据系统树中的关系对群体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在5%水平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显著差异;然而,在同  相似文献   

17.
<正> 浙江麂类化石,已见记载的,只有一属一种Muntiacus muntjak(1978年韩德芬等)。王恭睦在1931年研究江山龙嘴洞洞穴沉积物时,亦曾提及过麂类方面的材料。因标本破碎,未能定名。本文记述的一个新种麂角化石,是1972年我馆在富阳县、渌渚公社、高山龙洞洞穴堆积中采得的,该堆积分上下两层,上部堆积为灰黑,微胶结的砂质土,有水牛(Bubalus sp)、亚洲象(Elephasmaximus),水鹿(Rusa unicolor)等化石,但石化程度甚轻微,可能属全新世早期的产物。下部为黄红带白斑状粘土,中夹灰岩小角砾,产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巨獏牙齿(Megatapirus sp),新种麂角化石亦产其中,石化程度较深,应属晚更新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0月湖北宜昌地区高山造林树种生态调查组在五峰县后河林区杨家河发现一片混生有许多稀有珍贵树种,如珙桐(Davidia involuerata)、银鹊(Tapiscia sinensis),连香树(Cereidiphyllum japonieum)、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金钱械(Dipteronia sinensis)和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等为主的稀有珍贵树种群落。它们大多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所在地位于北纬30°45′,东经110°25′;海拔1200—1500米;地形为山地沟谷山坡中下部;坡  相似文献   

19.
冯炎 《昆虫学报》1989,(2):255-256
自然界亚麻蝇属(Parasarcophaga Johnston et Tiegs,1921)间性体(intersexes)的出现,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在川西地区蝇类生态地理区系调查中,发现该属间性体二例,经解剖,均属雌性伪雌雄同体(feminine hermaphroditism),现记述如下。 1.白头亚麻蝇P.(s.str)albiceps(Meigen, 1826)间性体 该间性体具有部分雄性外形特征:中足股节无中股器,该股节与后足股节后腹面具超过各该股横  相似文献   

20.
杂交白头叶猴F1代及其后代性状和行为跟踪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杂交所得的雌杂白头叶猴F1代(F1f)的性状及行为观察,以及F1代与黑叶猴进行回交繁殖出来的后代Be1、Be2、Be3和Be4的性状表现及生长发育的长期观察,结果表明:杂交白头叶猴及其回交代的性状、形态特征与黑叶猴十分相似,黑毛性状占绝对的优势。白头叶猴所拥有的性状在杂白头叶猴及其后代中几乎不表现,仅是在生长中存在部分印记,在发育过程中的颜色转变时间延长,毛色转变也有痕迹的现象。这说明白头叶猴的基因控制在回交代中只起到辅助作用,但总的以黑叶猴的基因控制为主。白头叶猴回交代个体弱仔率比例高达50%,高于同期的黑叶猴弱仔率,后者一般为10%—20%,呈现出远交衰退迹象。杂交代F1在繁殖行为及对后代的哺育投资上与黑叶猴无明显区别;回交代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与黑叶猴的行为有趋同性。综合上述特征,结合杂交白头叶猴F1f的连续繁殖成功,可以断定白头叶猴不是一个独立种,而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