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综述了桉树胚状体发生过程中基因型、外植体材料、培养基、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配比以及其他添加物对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桉树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因素,并对近年来桉树胚状体再生和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玉米体细胞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中,高等植物发生胚状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单子叶植物从花粉小孢子和体细胞形成胚状体的有水稻、小麦、黑麦、玉米、甘蔗、大麦、无芒雀麦、珍珠谷等。我们对玉米雌、雄幼穗进行培养,获得了体细胞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并建立起细胞无性系。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油茶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十年代以来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诱导产生了许多植物的类胚体,但是对山茶科油茶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尚未见报道。1978—1979年我们对上述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油茶体细胞胚状体。  相似文献   

4.
植物体细胞胚状体与器官发生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外源激素对胡萝卜、矮牵牛、石刁柏以及烟草、曼陀罗、芹菜等植物体细胞胚状体与器官(主要是不定芽)发生的调节作用。1.胚状体的诱导在基本培养基中所需生长素都比不定芽分化所需生长素浓度高,或再需补加少量细胞分裂素。不定芽的分化在基本培养基中所需细胞分裂素都比胚状体的诱导所需细胞分裂素浓度高,或再补加适量生长素。少量细胞分裂素对石刁柏E_3无性系胚状体发生有强烈的促进作用。2.在一定的激素条件下,石刁柏E_3、B_2茎尖无性系可以在同一块愈伤组织上发生胚状体、不定芽,有时还有根。改变培养基中激素的量,可使愈伤组织只发生胚状体或芽。3.IAA、NAA和KT、BA、Z(玉米素)对诱导石刁柏E_3系体细胞胚状体与不定芽都有效,2,4-D和KT对诱导石刁柏B_2系体细胞胚状体与不定芽都有效。4.石刁柏个体之间胚状体与不定芽发生能力差异很大,有三种以上不同的类型。胡萝卜下胚轴只能发生胚状体,球形胚发生的愈伤组织既能产生胚状体又能发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5.
植物组织培养已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研究手段,据1978年资料统计,在组织培养中具有胚状体分化能力的种子植物已达34科,75属,117种(朱澂 1978)。这说明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在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中,诱导出胚状体的材料也已不少。由于胚状体的结构完整,分化频率高,繁殖系数大,成苗速度快,有利于胚状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桉树为世界木材产量最多的三个树种之一。为使桉苗快速繁育,国内外正开展桉树组培的研究工作,但现尚未见出现胚状体的报导。早在1965年,Sussex由赤桉实生苗外植体获得了愈伤组织。Aneja等(1969)由柠檬桉木质块茎的愈伤组织诱导出小植株。Kitahara  相似文献   

6.
植物体细胞胚同步化发生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细胞胚发生的不同步是植物胚状体发生过程中的问题之一。控制体细胞胚同步发生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文章就此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的器官分化基本可分为不定芽发生及胚状体(体细胞胚)发生这两大主要类型。它们既可以从外值体(即接种材料)的表面直接发生,也可以由外植体经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而产生。 封二,图1、2,为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的胚接种在MS 2,4-D0.5ppm培养基上1—2个月后,由子叶及胚轴直接分化出大量胚状体的情况。胚状体的分化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8.
桃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状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些进展,至今,已有三种植物的胚乳在离体培养下,产生了胚状体;四种植物形成了小植株。本文简报桃胚乳愈伤组织诱导和胚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禾本科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形态发生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器官发生(Organogensis),另一条是胚胎发生(Embryogenesis)。在胚胎发生途径中形成类似合子胚而被称为胚状体的结构。根据外植体的不同来源,胚状体又可分为两类,即由普通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等的二倍体细胞产生的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s)和由小孢子或其分裂产物等单倍体细胞产生的花粉胚(Polleuembryos)。本文主要论述体细胞胚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离体培养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豆胚状体可以直接从未成熟的子叶表皮及表皮下面1—3层细胞发生。这些细胞经过脱分化后,首先形成细胞质浓厚、核大的胚的发生细胞,胚发生细胞再分裂形成胚性细胞团,胚性细胞团再继续分裂形成胚状体。胚状体的发育过程和合子胚一样,经过球形、心形,鱼雷期和子叶期等诸阶段发育成小植株。此外,在诱导胚状体发生过程中,还观察到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在未成熟胚的子叶表皮下面1至较深处的数层细胞,也转变成分生状细胞团,这些分生状细胞团呈不规则状,从其起源看,可称它们为内生“胚状体”,这些内生“胚状体”培养至20天,即停止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12个辣椒品种的花药培养的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可诱导出胚状体,其中9个品种可获得健壮的再生植株。每一辣椒品种的适宜植物生长调节利配比不同。不同品种的胚状体诱导率和成苗率有差异。成熟的胚状体均能分化成苗,根先分化或停止发育的胚状体很少成苗。  相似文献   

12.
柑桔胚珠培养中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附加500mg/L酷蛋白水解物的MT培养基上,7-8周龄的Peng柑胚珠可同时产生球形胚状体和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或发生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对正常体细胞胚胎发生。异常体细胞胚胎发生,次生胚胎发生及发生的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并提出了在扫描电镜下鉴别双子叶植物胚状体和不定芽的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枸杞悬浮培养条件下的胚状体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MS培养基上诱导宁夏枸杞下胚轴切段形成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观察了悬浮培养条件下胚状体的发生过程。<1>观察发现,细胞经悬浮培养几天以后,先形成胚性细胞团,再有胚性细胞团块形成一个或几个胚状体。较大的胚状体也可以形成新的次生胚状体。<1>影响胚状体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激素的种类及其含量。实验采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比较适宜胚状体发生的激素是0.2mg/L 2,4-D。同样浓度的2,4-D,会抑制胚状体的进一步发育,用0.2mg/L6-BA代替2,4-D, 则胚状体可以进一步发育并形成小植株。  相似文献   

14.
天仙子花粉在附加不同浓度NOA的BN培养基中,形态发生能力不同,低浓度易由花粉直接形成胚状体,高浓度一般先形成愈伤组织,再由愈伤组织分化胚状体或根芽。实验表明,直接起源于花粉的胚状体与经花粉愈伤组织形成的胚状体,其胚胎发生的模式和顺序相同,均由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期胚到子叶期胚,但二者原胚的起源不同。花粉愈伤组织亦可经器官发生途径产生根芽。  相似文献   

15.
人工种子     
1978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4届国际植物组织培养会议上,著名的植物组培专家Murashige首次提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这一特点,把胚状体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人工种子”。所谓“人工种子,最外面为一层有机的薄膜包裹,以保护水份免于丧失,防止外部的物理力量冲击,中间含有培养物(胚状体等)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某些植物激素,最内面则是被包埋的胚状体或芽。人工种子在适当条件下也能象普通种子一样萌发并生长。大量繁殖体细胞胚并制成人工种子为无性繁殖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建立并发展人工种子技术可以快速…  相似文献   

16.
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30年来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蔷薇科植物体胚发生多数是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发生途径同时存在,但以间接发生途径为主。合子胚作为外植体明显好于营养器官作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的植物生长素类调节剂以NAA、2,4-D为主,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以6-BA为主,少数植物种类的体胚诱导需要添加KT。冷处理对蔷薇科植物的体胚分化有效。光照对蔷薇科植物的体胚发生没有显著的影响,有时光照会抑制体胚发生。今后应逐步开展对蔷薇科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的研究,这在蔷薇科植物的新品种培育、遗传改良、优良单株的离体扩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植物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及其意义 五十年代末,Steward等(1958)和Reinert(1959)差不多同时发现,从培养的胡萝卜根细胞产生出一种与胚相似的结构,并观察到由这种结构长成完整的植株。现在一般把这种结构叫做体细胞胚或胚状体(Street and Withers 1974, Reinert等1978,等1978,朱徵1978)。20余年来,植物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已在许多的植物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  相似文献   

18.
对植物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二十余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Narayanaswamy 1977,Reinert等1978,Батыгина等1978,周俊彦1981),已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进展;近几年对其分子水平上的机制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Fujimura和Komamine 1980a、b,Sengupta和Raghavan 1980a、b,Verma和 Dougall 1978, Zee和 Wu 1979,徐是雄等1980,Fujimura等1980)。这些对于阐明胚状体发生的机理和实验条件下控制其发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表明,胚状体发生的过程是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9.
蓝莓离体叶片胚状体高效发生及其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灌蓝莓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改良WPM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离体叶片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蔗糖浓度、水解酪蛋白、椰汁等对胚状体发生、丛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TDZ、ZT及其组合对胚状体的发生频率、丛芽的形成和生长起重要作用;蔗糖浓度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影响较大,而添加有机质则对胚状体的发生及丛芽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适合高灌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培养基为WPM TDZ 0.04 mg/L ZT 0.25~2.0 mg/L 蔗糖20~40 g/L,而培养基WPM ZT 0.5~1.0 mg/L 蔗糖20 g/L适合于丛芽继代生长.组织学观察表明,蓝莓叶片胚状体发生主要起源于叶上表皮细胞和部分叶肉细胞,可能为多细胞起源,历经多细胞原胚、原球胚、梨形胚、心形胚、子叶胚等发育阶段,并能直接发育成苗.  相似文献   

20.
金花茶子叶在离体培养中胚状体的发生和小植株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子叶在离体培养中体细胞胚状体发生的条件。在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苄基嘌呤(BA)或苄基嘌呤与萘乙酸(NAA)组合,诱导了胚状体发生。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子叶的表皮细胞。在增添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MS或改良B_5液体培养基里振荡培养,明显地促进了胚状体根的生长和茎的发育。胚状体在继代培养中能保持旺盛的再生能力。已得到两个繁殖率较高的胚状体无性系。在合适的条件下,胚状体能长成正常的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