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啤酒酿造用凝集性酵母融合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红霉素抗性突变和小菌落呼吸缺陷突变,标记一株非凝集性啤酒酿造用酵母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B8然后与凝集性酵母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sis A43进行电诱导融合,获得五株稳定的凝集性酵母融合株。其中,F6、F7具有与亲株A43同等强的凝集特性,同时还保留了另一亲株B8的发酵力强,酿造风味好等生产性状。经测定细胞的DNA含量,五株融合株分别属于二、三、四倍体。用Octyl-sepharose CL-4B疏水柱层析法测定细晶表面的疏水性表明,A43和全部融合株的细胞表面疏水性能都比非凝集性亲株B8强,并与细胞的凝集性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线粒体DNA突变标记和电诱导融合技术获得的酵母融合株MWF29,经过连续七代60—120吨级生产规模的发酵试验表明,该菌生产性能良好,具备了两个亲株的优良性状,发酵力强,酿酒风味好,发酵流程中及最终产品的化验指标全部达到了优质酒的要求。发酵后期细胞的凝集性好,90%以上的菌体自行凝集下沉到罐底,不需经过离心便可顺利过滤,并且减少用于过滤的硅藻土用量。生产实践证明酵母融合株MWF29是一株性能稳定的优良生产菌株。本工作证明应用线粒体DNA突变抗性菌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是工业酵母育种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特别  相似文献   

3.
高温高浓发酵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啤酒生产技术,它为啤酒生产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发酵结束后酵母絮凝性下降、高级醇生成量过高等系列问题。为提高高温高浓发酵条件下酿酒酵母的絮凝性同时降低高级醇的合成能力,首先构建了以酿酒酵母BAT2基因为整合位点过表达FLO5基因的菌株,重组菌株S6-BF的絮凝性达到67.67%,比出发菌株S6提高了29%,而高级醇生成量仅降低5.9%;进一步构建以BAT2基因为整合位点再次过表达FLO5基因的菌株,与出发菌株S6相比,重组菌株S6-BF2的絮凝性提高了63%,达到85.44%,高级醇生成量下降至159.58 mg/L,降低了9.0%;通过弱化线粒体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AT1)的表达,高级醇的生成量得到进一步的降低,达到142.13 mg/L,比原始菌株S6降低了18.4%,同时重组菌株S6-BF2B1的絮凝性没有受到影响;风味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啤酒中醇酯比例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对工业啤酒酵母发酵后的沉降分离和提高啤酒风味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大麦芽、大麦和大米为主料,优质红茶为辅料,依据微生物生理代谢与生态的基本原理,选择了三个菌种混合发酵,开发了一种新型发酵无醇饮料。采用的三个菌种是: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ivisiae),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弱氧化醋酸单胞菌(Acetomonassuboxydans)。将上述菌种按一定比例(1:1:2)接种,接种总量为发酵基质的10%,控制发酵温度20-25℃,发酵时间5天,即可制成风格独特、口味纯正的新型发酵无醇饮料(含醇量<1%)。  相似文献   

5.
以大麦芽、大麦和大米为主料,优质红茶为辅料,依据微生物生理代谢与生态的基本原理,选择了三个菌种混合发酵,开发了一种新型发酵无醇饮料。采用的三个菌种是: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ivisiae),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弱氧化醋酸单胞菌(Acetomonassuboxydans)。将上述菌种按一定比例(1:1:2)接种,接种总量为发酵基质的10%,控制发酵温度20-25℃,发酵时间5天,即可制成风格独特、口味纯正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共生发酵无醇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麦和大米为主料,优质红茶为辅料,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弱氧化醋酸菌,混合装填固定化细胞反应柱,连续发酵生产无醇饮料。试验表明:麦茶汁12°Bx,pH65,25℃,反应柱内固定化各菌种凝胶比例为酵母菌:嗜酸乳杆菌:弱氧化醋酸菌=0.7:1:2,停留时间9~13h,相当于游离细胞发酵10d的效果。流出液含L-乳酸1.65~1.98g/L,总酸2.624~3.032g/L,酒精07%~1.32%。制成的新型发酵无醇饮料呈淡黄色,泡沫洁白细腻,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以及具有保健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1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73例对照组和78例研究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血脂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瘙痒及乏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乏力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非诺贝特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无熊去氧胆酸生化反应的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足量应用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缓慢注射美托洛尔15mg后予关托洛尔150-200mg/d口服;对照组按常规剂量给予美托洛尔25-50mg/d口服.其它治疗相同,两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QTcd、心律失常发生的种类、心肌耗氧指数、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延展的发生率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QTc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耗氧指数、梗死后心绞痛和梗死延展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MI患者早期足量使用美托洛尔可以从多方面获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