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582株肺炎克雷伯菌单产ESBLs 168株,检出率为28.86%;单产AmpC52株,检出率为8.93%;单产KPC 38株,检出率为6.53%;所有菌株中未检出MBLs;同产ESBLs及AmpC43株,检出率为7.39%;同产ESBLs及KPC 12株,检出率为2.06%,同产AmpC及KPC 10株,检出率为1.72%,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KPC 3种酶菌株.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与单产ESBLs、单产AmpC株相比,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明显升高(P<0.01或P<0.05).单产碳青霉烯酶株、同产ESBLs及KPC、同产AmpC及KPC菌株对多粘菌素B的耐药率为28.94%~33.33%,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50.0%;单产KPC株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呈高度耐药,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海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按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检测ESBLs和K-B纸片法测定药敏结果;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筛选产AmpC酶阳性菌株,采用PCR检测AmpC酶基因,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结果11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和AmpC酶总检测率分别为29.20%和18.58%,其中单产ESBLs、单产AmpC酶和同产AmpC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23.01%、12.39%和6.19%;AmpC酶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型:16株为DHA-1型,5株为ACT-1型。药敏试验:所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很低,对大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并且产酶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耐药现象在同产ES-BLS和AmpC酶菌株中更为严重。结论临海地区小儿呼吸道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检出率较高;AmpC酶以DHA-1基因型流行为主,产酶株呈现出高度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酶)与高产头孢菌素酶(Amp C酶)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各病区提供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共128株,无重复菌株,检测产ESBLs酶、Amp C酶情况同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128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测出产酶菌株98株,占总菌株数的76.56%,其中单产ESBLs酶菌株25株、单产Amp C酶菌株58株、同时产ESBLs酶与Amp C酶菌株15株、不产酶菌株30株;大多数抗菌素对产酶铜绿假单胞菌不敏感,特别是同时产ESBLs酶与Amp C酶菌株几乎所有抗菌素均不敏感,而对于不产酶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数抗菌素均较为敏感。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菌株较多,抗菌药物敏感性差,临床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素,减少和控制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 229份住院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非发酵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呼吸道与非呼吸道主要分离株的耐药率差异,以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分离自患者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测定采用K-B法,并比较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所检出的主要革兰阴性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结果共检出非发酵菌556株,其中呼吸道标本366株,非呼吸道标本190株,前3位非发酵菌分离株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非发酵菌菌株ESBLs、AmpC、MBL、同产ESBLs+AmpC和同产ESBLs+MBL检出率分别为17.62%、13.67%、14.39、12.23%和6.12%,其中呼吸道标本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鲍曼不动杆菌的ESBLs、AmpC检出率明显低于非呼吸道标本(均P<0.05);呼吸道、非呼吸道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呼吸道与非呼吸道标本分离的主要非发酵菌分离株对同一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治疗不同部位非发酵菌引起的感染,要考虑由于感染部位不同而产生的耐药性以及药物有效浓度的差异,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s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肺炎克雷伯杆菌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和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KPC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302株奇异变形杆菌单产ESBLs 60株,检出率为19.87%;单产AmpC 40株,检出率为13.25%;KPC 3株,检出率为0.99%;所有菌株中未检出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同产ESBLs及AmpC 36株,检出率为11.92%;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奇异变形杆菌非产酶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除外)的耐药率均低于50.00%;奇异变形杆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AmpC与耐亚胺培南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我院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产生ESBLs、AmpC及KPC,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采用三维试验进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 112株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ESBLs、AmpC检出率较高;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碳青霉烯酶3种酶的菌株。产ESBLs、AmpC褪色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AmpC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与单产酶株相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复方新诺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碳青霉烯酶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我院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诱导型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致医院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对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与诱导酶,Etest ESBLs试条确定产ESBLs菌株,对临床分离的960株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哌拉西林、头孢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产ESBLs与不产ESBLs菌株之间呈现交叉耐药。结论:常规药敏试验不能完全反映产诱导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Etest ESBLs试条可提高检测ESBLs的阳性率和准确性,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菌株,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住院及门诊病人的尿、粪、痰、血、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菌株共284株,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及纸片扩散法确证试验.结果检出ESBLs菌株81株,检出率28.52%;产ESBLs的菌株主要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以阿莫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达90%以上.结论对ESBLs细菌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及AmpC酶的基因分布与耐药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10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ESBLs确证试验和AmpC三维试验确定产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ESBLs酶及AmpC酶基因的检测。结果60株检测出ESBLs酶,其中60株内检出ESBLs基因阳性56株,主要为SHV型基因;检出AmpC酶的检测6株,主要为DHA型基因。其中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者1株。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产AmpC酶、ESBLs及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菌(SSBLs)对其他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ESBLs酶及AmpC酶基因。ESBLs耐药基因检出率高,ESBLs阳性株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基因阴性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头孢西丁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头孢菌素酶(AmpC酶)基因型分布、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地区三家大型综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对头孢西丁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73株。用碱裂解法提取菌株的质粒,采用多重PCR扩增AmpC基因,应用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并对所有菌株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用K-B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8株(65.8%)AmpC基因扩增阳性,经DNA测序显示,其中46株为DHA-1型,1株为CMY-2型,1株同时产DHA-1和CMY-2型;7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49株ESBLs阳性,其中36株AmpC基因和ESBLs均为阳性。AmpC和(或)ESBLs阳性菌株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高于AmpC和ESBLs均阴性者。结论本地区头孢西丁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质粒AmpC酶检出率高,基因型主要为DHA-1,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较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耐药性的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别,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改良三维试验法筛选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再结合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检测耐药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别,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的48株木糖无色杆菌菌株中有32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出率高达66.7%,其中14株单产ESBLs,5株单产AmpC酶,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株为未知型菌株;筛选出的耐药菌中有24株PCR结果阳性,分属于不同耐药基因型并发现存在多重耐药基因。ESBLs以TEM型检出率最高,均为TEM-1亚型;AmpC酶检出率也较高,均为DHA-1型;多重耐药基因TEM+CTX-M-1+AmpC检出率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革兰阴性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引起医院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携带产ESBLs和去阻遏AmpC酶状况,探讨各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及耐药性,为临床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做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三维法检测高水平表达染色体编码的AmpC酶。结果158株革兰阴性杆菌ESBLs检出率为26.6%,主要菌为大肠埃希菌(45.2%)、肺炎克雷伯菌(42.9%)、阴沟肠杆菌(11.9%)。AmpC酶检出率为10.1%,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43.8%)、阴沟肠杆菌(25%);上述产酶细菌均对青霉素和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这些产酶菌株均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使用美罗培南提供正确依据。方法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的临床各种标本分离获得的革兰阴性杆菌在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分析仪中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用双纸片法及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进行ESBLs、AmpC和金属酶的检测。结果共检出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1139株,其中肠杆菌科559株(大肠埃希菌309株,肺炎克雷伯菌186株,阴沟肠杆菌64株),非发酵菌580株(铜绿假单胞菌227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2株,脑膜脓毒黄杆菌44株.鲍曼不动杆菌178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0株,荧光假单胞菌29株)。美罗培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脓毒黄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0.0%、0.0%、22.9%、23.6%、90.3%、100.0、63.3%和3.4%。结论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要强于亚胺培南,是目前治疗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产ESBLs、AmpC酶细菌感染的危重患者的最理想用药。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美罗培南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脑膜脓毒黄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活性很低,临床对于上述细菌感染不应选用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引起血液透析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革兰阴性菌采用ESBLs确认试验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结果本组分离的25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79株,占69.1%,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80株,占30.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前2位。革兰阴性杆菌ESBLs、AmpC酶总检出率分别为42.4%、39.1%,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高产AmpC酶、ESBLs 诱导AmpC酶菌株依次占15.6%、12.3%、16.8%、10.1%。革兰阳性分离株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50.0%。革兰阴性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02%、3.35%和6.70%,产酶株较非产酶株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细菌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