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对西藏地区13种虾脊兰植物花部表型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比较,目的为虾脊兰植物的分类鉴定和种间亲缘关系的确定提供新依据。研究结果显示:①13种虾脊兰在花颜色大致可分为黄色、黄绿色、黄褐色、粉红色4种,以粉红色的花居多;②13种虾脊兰均为总状花序,花各部位(萼片、花瓣、唇瓣、子房、柱头)的长、宽度测量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萼片长、花瓣宽、唇瓣宽和柱头长4个测量指标的差异性最大,在各个种之间的P值结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水平;③这13种虾脊兰的花粉块均由成千上万个单粒花粉组成,未见到萌发孔结构,有些虾脊兰植物的花粉粒之间可以看到有明显黏结物质。花粉块大小不一,整体形状多呈卵圆形、长椭圆形和梨形;④不同种的虾脊兰花粉块表面形态特征有所差异,花粉粒纵向或横向排列堆积在一起,花粉粒形状也各不相同;⑤不同种虾脊兰的花粉粒表面纹饰特征区别明显,可划分为凹陷型、光滑型、小孔型和穿孔型。以上结果表明花部表型及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13种虾脊兰植物分类鉴定的参考性状,对这13种虾脊兰植物亲缘关系的确定和系统分类有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柱齿唇兰     
正一柱齿唇兰Odontochilus tortus(KingPantl.),隶属于兰科开唇兰属,为一种地生兰。株高18~25cm,具肉质匍匐的根状茎。茎直立,圆柱形,无毛,具5~6枚叶。叶片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 cm,宽2~4.5cm,先端急尖,基部圆钝,稍偏斜;叶柄长2~2.5 cm,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具多花,具1~2枚鞘状苞片;花较大,萼片紫绿色,具褐紫色的  相似文献   

3.
苞舌兰     
正苞舌兰(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为兰科(Orchidaceae)苞舌兰属植物。地生草本。假鳞茎扁球形,被革质鳞片状鞘,顶生1~3枚叶。叶带状或狭披针形,长达43 cm,宽1~1.7(~4.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窄为细柄,两面无毛。花葶长达50 cm,密布柔毛,下部被数枚紧抱于花序柄的筒状鞘;总状花序长2~9 cm,  相似文献   

4.
亨利兜兰     
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aem)为地生或半附生兰。植株丛生。叶基生,通常3枚,二列状;叶片狭长圆形,长12~17cm,宽1.2~1.7cm,先端钝,上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时在基部有淡紫色晕,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基部渐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花葶直立,绿色,长16~22cm,  相似文献   

5.
正地涌金莲[Musella lasiocarpa (Fr.)C.Y.Wu ex H.W.Li],又名"千瓣莲花""千叶佛莲",为芭蕉科多年生大型草本。由叶鞘重叠覆瓦状排列形成的假茎高30~80cm,叶片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0~110cm,宽30~50cm。花期3~10月,莲座状花序直立生于假茎之上,苞片黄色至橙红色,形如花瓣,层层由下而上次第开放,花序展开直径30~50cm,苞片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13~20cm,宽7~13cm。花生于苞片基部,1~2列,每列2~4朵。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正>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Rolfe),为兰科杓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35 cm。茎直立,无毛或上部近节处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具2~4枚叶。叶片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6 cm,宽3~9 cm,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边缘具细缘毛。茎顶生1花;苞片叶状;花梗和子房长2~3 cm;花大,俯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5种虾脊兰菌根的显微结构、菌根真菌的侵入途径与分布特征,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虾脊兰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5种虾脊兰菌根的显微结构由根被、皮层和中柱组成,根被细胞3~6层,皮层由9~13层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与木质部8~12束,呈辐射状相间排列,中柱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2)菌丝通过外皮层中的通道细胞侵入皮层,且皮层是内生菌根真菌寄居的主要区域,菌丝和菌丝结在靠近外皮层的几层皮层细胞中数量居多,菌丝在细胞核附近被消解,细胞核变形膨大。研究认为,5种虾脊兰可能拥有广泛的侵染能力较强的菌根真菌类型,使得这5种虾脊兰均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邢钰  冯慧喆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8):1434-1436
该文报道并记录了一个在四川发现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新分布种——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 TangF. T. Wang)。根据东亚兰属的记载,无距虾脊兰原始分布区在浙江西天目山和贵州省。无距虾脊兰的模式标本来自浙江西天目山,该文为四川省北川县无距虾脊兰的首次记录,凭证标本藏于广西师范大学标本馆(GXNM)。  相似文献   

9.
丽江杓兰(Cypripedium lichiangense S.C.Chen&P.J.Cribb)隶属兰科杓兰属,为中国特有种,濒危(EN),已列入IUCN红色名录。为地生草本,植株高7~14cm,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茎直立,为2枚筒状叶鞘所包,顶端分别有叶和苞片(与叶形似)。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卵形,长8.5~19cm,宽7~16cm,暗绿色,有较多的黑紫色斑点。花序顶生,具1花;合萼片﹑中萼片及退化雄蕊红肝色,花瓣与唇瓣黄色缀红肝  相似文献   

10.
梳帽卷瓣兰     
<正>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Hook.f.)J.J.Smith]为附生植物,隶属于兰科兰亚科树兰族石豆兰属。植物体具匍匐的根状茎,外被杯状膜质鞘或鞘腐烂后残存的纤维。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生出,彼此相距3~11 cm,卵状圆锥形或狭卵形,顶生1枚叶。叶革质,长圆形,长7~21 cm,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和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 Tang et F. T. Wang)的核型,采用根尖压片法对扇脉杓兰和无距虾脊兰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扇脉杓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2,核型公式为2n=2x=22=16m+2sm+2st+2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2=2L+6M2+12M1+2S,核不对称系数为60.01%,核型分类为2B型;而无距虾脊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核型公式为2n=2x=40=28m+10sm+2s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0=8L+10M2+16M1+6S,核不对称系数为59.84%,核型分类为2B型;两者核型都较为对称。其中,无距虾脊兰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这为扇脉杓兰和无距虾脊兰的进化地位和种质保护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独龙虾脊兰(兰科)的合格发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补充拉丁文描述和指定模式,本文合格发表了独龙虾脊兰Calanthe dulongensis H. Li, R. Li & Z. L. Dao。该种因其唇瓣中裂片上有3个具短柄的金黄色球状附属物而有别于本属的其他类群。本种在体态上与疏花虾脊兰C. henryi Rolfe和车前虾脊兰C. plantaginea Lindl.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种的根状茎明显,花瓣倒卵状披针形 ,中萼片无毛;本种在体态上也与三褶虾脊兰C. triplicata (Willem.) Ames相近,区别在于本种的唇  相似文献   

13.
虾脊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类待开发的兰花资源。我国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文献,结合本身工作,着重介绍虾脊兰的分布与研究概况,对虾脊兰引种栽培和繁殖技术做简要论述,并提出我国虾脊兰属植物今后利用及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丽江杓兰(Cypripedium lichiangense S.C.Chen & P.J.Cribb)隶属兰科杓兰属,为中国特有种,濒危(EN),已列入I UCN红色名录.为地生草本,植株高7~14 cm,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茎直立,为2枚筒状叶鞘所包,顶端分别有叶和苞片(与叶形似).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卵形,长8.5~19 cm,宽7~16 cm,暗绿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TangetF.T.Wang)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距虾脊兰叶为等面叶,与一般植物相比,表皮毛和气孔器较少,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稍外凸,叶片维管束分化程度不一,木质部厚度远大于韧皮部。假鳞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基本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内含物。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根主要由根被、皮层和中柱组成,根被通常可见4层,皮层由8~10层薄壁细胞组成,菌丝体通过破坏根被细胞侵入皮层。除正对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外,其余中柱鞘通道细胞全面增厚,维管束类型为辐射维管束,中柱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无距虾脊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当遮荫和通风。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无距虾脊兰(Calanthe tsoongiana T.Tang et F.T.Wang)营养器官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无距虾脊兰叶为等面叶,与一般植物相比,表皮毛和气孔器较少,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稍外凸,叶片维管束分化程度不一,木质部厚度远大于韧皮部。假鳞茎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基本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内含物。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根主要由根被、皮层和中柱组成,根被通常可见4层,皮层由8~10层薄壁细胞组成,菌丝体通过破坏根被细胞侵入皮层。除正对木质部脊的中柱鞘细胞外,其余中柱鞘通道细胞全面增厚,维管束类型为辐射维管束,中柱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髓。无距虾脊兰营养器官的解剖特征表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引种栽培过程中应注意适当遮荫和通风。  相似文献   

17.
假鹰爪     
<正>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 Lour.)隶属于番荔枝科(Annonaceae)假鹰爪属植物,直立或攀缘灌木。叶薄纸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3 cm,宽2~5 c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花单朵与叶对生或互生,有时顶生;花梗长2~5.5 cm,无毛:萼片卵形;内外轮花瓣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外轮花瓣较大,长达9 cm,宽约2 cm,内轮花瓣长约7 cm,宽约1.5 cm;花托顶端平或略凹陷:雄蕊长圆形,药隔顶端截形;心皮长1~1.5 mm,被长柔毛;果成熟时长2~5cm,具柄;柱头近头状,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兰科两新种--麻栗坡卷瓣兰(Bulbophyllum malipoense) 和赵氏蜘蛛兰(Arachnis zhaoi)作了描述和绘图.前者与直立卷瓣兰(B.unciniferum)相近,区别点在于新种的假鳞茎聚生,卵球形;叶较小,长2~3.5cm;侧萼片较短,长1.4~1.7 cm,仅中部合生;后者与窄唇蜘蛛兰(A.labrosa)有亲缘关系,但新种花淡黄绿色,无红棕色斑,花瓣稍宽于萼片,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分布于我国广西西南部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 R.Br.)一新种——弄岗虾脊兰(C.longgangensis Y.S.Huang&Yan Liu)。该新种与泽泻虾脊兰(C.alismifolia Lindl.)相似,但根状茎明显,侧面萼片向上反卷,花瓣重叠,唇瓣侧裂片倒披针形、顶端斜截形,中裂片顶端微2裂、基部具数列白色的胼胝体,花粉块棒状而与后者相区别。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产自江西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 R. Br.)植物一新变型——异钩距虾脊兰 (Calanthe graciliflora f. jiangxiensis B. Li, L. J. Kong et B. Y. Yang),并绘制了线条图。该新变型与原变型钩距虾脊兰(C. graciliflora Hayata)的主要区别为距末端分裂为2个不等的短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