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把杉木林改造成乡土阔叶林,不仅能提供高价值木材,而且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我国目前改造退化针叶林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之一,但这些改变对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我们尚知之甚少。以南亚热带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重新种植的杉木林、红锥林和米老排林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其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和杉木林相比,改造后的红锥林和米老排林灌木层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但其草本层植物只有物种丰富度极显著降低(P<0.01),多样性均无显著变化(P>0.05);(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改造后的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冗余分析(RDA)确定导致林分灌木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杉木林改造成红锥林和米老排林后的冠层透光率、土壤碳氮比、土壤含水量和凋落物碳氮比的显著变化,而冠层透光率和土壤碳氮比的显著变化是导致其林下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异的主要因子;(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微地形、乔木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独立效应对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它们的交互效应。该研究为科学经营管理人工林和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应用β多样性测度公式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56年生老龄杉木林与3年生杉木幼林之间的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差异尤为9明显,并且随着人工林生长发育阶段越接近56年生老龄杉木林,其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越小;各杉木林群落中,14地位指数的样地与18地位指数的样地间的林下植物β多样性指数值差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夏莹莹  郝丙青  江泽鹏  刘凯  毛子军 《生态学报》2020,40(10):3507-3518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种数最多的是三江县油茶林(SJ)、较少的是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除巴马县油茶林(BM)灌木层优势种为共有种,其他区域油茶林的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为交叉种。(2)多样性指数方面灌木层仅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3)通过回归分析,纬度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以及总数量(属数、种数)、年均温度与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有效积温与草本层(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年均降雨量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之间的趋势模拟呈二次曲线关系。(4)不同区域油茶林物种相似性不高,通过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三江县油茶林(SJ)、贺州市八步区油茶林(HZ)、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油茶林(CX)、南宁市油茶林(NN)为一类,凤山县油...  相似文献   

4.
对新疆沙湾县南部的荒漠地区两种适生树种幼林进行林下植物的种类、覆盖率、密度等和生物量调查和测定,探究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随树种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草本植物12种,隶属于8科11属,春季胡杨林下草本覆盖率(62.1%)高于柽柳林下草本覆盖率(47.3%).藜和芦苇为当地的适生优势种.胡杨林下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长期植被恢复的成熟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鹤山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南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对环境相似(坡度、坡向、海拔)、30 a生4种类型人工林(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林下植物类型丰富,均可形成乔-灌-草垂直结构;4种林型林下植物组成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与乡土混交林的灌木层组成相似;桉树混交林与马占相思纯林、乡土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相似,而桉树混交林与针叶混交林的草本层组成极不相似。林分类型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马占相思纯林林下灌草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3种混交林(P<0.05),灌木物种数、个体数最少;针叶混交林林下物种丰富度最高。林分郁闭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P<0.001),林下植物分布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纯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不同形态氮含量相关,有效磷、全磷影响乡土混交林林下物种的分布,针叶混交林受土壤酸碱度、全钾的影响较为明显。在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中,乡土混交林多样性,均匀度最高,优势度最低,具有更佳的保育和维持林下生物多样性功能。因此,乡土树种混交林更适用于生态公益林构建或对一些针叶林及外来树种纯林进行林分改造。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对太白山北坡落叶阔叶林从不同类型,层次的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中山带的锐齿槲栎林及辽东栎林的多样性较高,高海拔与低海拔处的群落多样性较低。水热梯度对物种多样性有很大影响。植物生长型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表现为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D)和均匀度大于草本层,而草本层大于乔木层,草木层物种丰富度最大,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小,不同群落间灌木层各多样性测  相似文献   

7.
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南京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2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于间伐1年、5年和15年后对4种间伐处理(对照,无间伐;轻度间伐,25%;中度间伐,45%;重度间伐,65%)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间伐1年、5年和15年后,林下植物种类分别为36、42和60种;与间伐1年后相比,5年后林内植物新增加20种,其中包括5种更新乔木;与间伐5年后相比,15年后林内植物新增加26种,其中包括7种更新乔木。(2)间伐1年后,重度间伐中林下植物种类最多,主要有菝葜(Smilax china)、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山莓(Rubus corchorifolius)等;间伐5年和15年后,不同间伐强度下林下植物的种类均有所提高,在中度间伐中出现最高值,同时,榉树(Zelkova serrata)、苦楝(Melia azedarach)、榔榆(Ulmus parvifolia)等乡土树种逐渐出现。(3)随间伐时间的增加,灌木和草本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42,自引:10,他引:142  
谢晋阳  陈灵芝 《生态学报》1994,14(4):337-344
本文从区域、群落结构和动态出发研究了分布于华北地区的主要落叶阔叶林的物种多样生指数特征,结论如下(1)随着从北到南纬度的不断降低,落叶阔叶林的和的种多样性指数不断增加,优势度指数不断减小,其中,乔木层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遵循上述规律,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后又降低,优势度指数减低后又增加。(2)海拔1200m以下,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加而增加。海拔1200m以上则随海拔增加而减小,(3)乔木层  相似文献   

9.
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揭示旅游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选择九寨沟原始森林与草海两个景点,分别调查了每个景点内旅游干扰地段与未干扰地段岷江冷杉(Abiesfargesiivar.faxoniana)林林下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重要值、频度、密度、盖度和高度)及物种多样性,分析了干扰对林下植物种类组成与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显著改变了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耐荫喜湿的乡土植物局部消失,而喜旱耐扰动的植物种群扩大,外来和伴人植物种群侵入。(2)在原始森林景点,较重的旅游干扰明显降低了灌木与苔藓植物的频度和盖度,显著抑制了灌木与苔藓植物发育(高度、密度降低);在草海景点,较轻度的干扰只抑制了苔藓植物盖度,而灌木与草本植物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苔藓对旅游干扰强度更为敏感,同时也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可以比频度、高度、盖度和密度更好地表达群落受干扰程度。综合分析表明,九寨沟旅游干扰与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目标即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明显冲突,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限制旅游干扰活动。  相似文献   

10.
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养分积累量对杨树林分结构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林分结构对林下植物特征的影响,对江苏省泗洪陈圩林场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Nanlin-95)4种不同结构的林分林下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低密度杨树林分林下植物的Shannon指数高于高密度林分,而高密度林分林下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分布较均匀;低密度杨树林分林下植物生物量高于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的林下植物具有较高的N、P、K、Mg养分浓度和累积量,但Ca的浓度和累积量在不同林分结构下差异不大;林下植物5月的N、P、Ca浓度和累积量大于11月,而K、Mg则小于11月。  相似文献   

11.
云南哀牢山栎类次生林树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哀牢山徐家坝地区,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受到人为破坏后形成的栎类次生林的树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约40a的栎类次生林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以云南越桔(Vacciniumduclouxii)为主。树种的萌生现象非常突出,超过2/3的树种具有萌生现象,在DBH≥3cm的植株中有72.7%是由无性系萌株产生的。栎类次生林乔木的密度随高度级、径级的增加而递减,但树种丰富度却不随树木的密度增加而增加。以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Fisher指数α计算了栎类次生林的树种多样性(H=1.42±0.27;D=0.65±0.09;α=2.59±1.16),并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处于演替顶级阶段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对韶关市公益林乔木层的优势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公益林乔木林碳储量为190.06 Tg,固碳总量优势树种以阔叶林为主,龄组以中幼林为主;平均碳密度为34.73 t·hm–2,随着龄组增加,树种的碳密度普遍呈增加趋势;公益林乔木林碳汇量为23.90万t·a–1,以中幼林的碳汇为主。提高阔叶林和中幼龄树种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增加公益林有机碳储量和碳汇功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树种多样性动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调查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树种多样性特征随森林循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 1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在森林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分别是 :林隙阶段 ( G)占 38.5 0 % ,建立阶段 ( B)占 2 8.5 0 % ,成熟阶段 ( M)占 2 7.0 0 % ,衰退阶段 ( D)占 6 .0 0 %。 ( 2 )热带山地雨林中乔木树种的密度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趋势是由 G→B→M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以成熟阶段达到最大 ,而到衰退阶段又趋于下降。灌木树种则表现出 G阶段斑块的密度最大 ,B阶段的最小 ,从 B到 M有所增加 ,到 D又稍有下降。 ( 3)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径级的树木的密度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 ,其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的动态变化可能与不同阶段斑块内的空间、环境及物种生物学特性有关。 ( 4 )热带山地雨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单株材积随森林循环过程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其中平均胸径和平均高随森林循环的变化较为平缓 ,而平均胸高断面积和平均单株材积之变化较为陡急。 ( 5 )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 ,其中 G和 B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值较接近 ,M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达到最大 ,D阶段则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神木垒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法,以夹金山神木垒的5种主要森林群落:云杉林、丽江云杉林、红杉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并对林分因子和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冗余分析,确定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为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研究区内共记录林下植物147种,隶属于61科,108属;云杉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科属种组成最丰富。(2)各类型群落的H值、H"值、D值、JSW值均为: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多样性最高的群落为云杉林群落,草本层多样性最高的群落为丽江云杉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阔叶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较差。(3)平均枝下高与林分密度是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P<0.01),平均枝下高与灌木层的D值、H值、H"值呈负相关关系,林分密度与灌木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平均枝下高是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P<0.01),平均枝下高与草本层H值、H"值、JSW值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认为,云杉林群落与丽江云杉林群落的林下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平均枝下高与林分密度是影响神木垒不同森林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朱锦懋姜志林郑群瑞蒋伟(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10037)(福建省建瓯市林委,353100)SpeciesDiversityintheForestCommunityofWanmulinNatureRe...  相似文献   

16.
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差异和样方法等手段,对浙江省马尾松林针叶(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中龄常绿阔叶林和近熟常绿阔叶林4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植物53科105属170种。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数、各层次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基本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以针阔叶混交林最低,估计跟先锋物种的消失和后期物种的出现这一更替有关。随着演替的进行,各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其中针阔叶混交林和中龄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马尾松与近熟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群落主成分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果。群落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种组成尤其是乔木层的组成上;针阔叶混交林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较低的一个群落,但它与其它群落间的相似性较高,并已储存了常绿阔叶林中的大部分物种,对演替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rough the syn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different corranunity successional stages of er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f Tiantong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Zhejiang, the authors found that Pinas massoniana Lamb. is the dec]ming species iff the successional course of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For revealing the declining causes of P. massoniana, through measuring the habitat, especially the sun-light intensity, the authors have gained the knowledge that the low sun-light intensity in seral often made the seedlings and young trees of P. massoniana live in a condition below the compensation point of light;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shade-tolerant evergreen broad-leaved species gradually impeded the growth of the adult trees of P. massoniana by weakening the ability of its material synthesis and intensifying the ability of material decomposition along with the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withered away gradually.  相似文献   

18.
Soil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drivers of variation in wet tropical fores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but 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se relationships in drier forest types. Using tree and soil data from 48 and 32 1 ha plots, respectively, in a Bolivian moist and dry forest, we asked how soil conditions affect forest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within each of the two forest types. After correcting for spatial effects, soil‐vegetation relationships differed between the dry and the moist forest, being strongest in the dry forest. Furthermore, we hypothesized that soil nutrients would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ist forest than in the dry forest because vegetation in the moist forest is less constrained by water availability and thus can show its full potential response to soil fertility. However,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we found that soil fertility explained a larger number of forest variables in the dry forest (50 percent) than in the moist forest (17 percent). Shannon diversity declined with soil fertility at both sites, probably because the most dominant, shade‐tolerant species strongly increased in abundance as soil fertility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青羊湖林场不同林分物种多样性与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群落调查和林下土壤及枯落物特性的分析,研究了青羊湖林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林、未抚育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抚育马尾松林、马尾松-南酸枣混交林4种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及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1)4种林分共有维管束植物135种,隶属58科97属,其中南酸枣林物种相对较丰富(88种),混交林次之(76种),抚育马尾松林较少(64种),未抚育马尾松林则相对最少(55种);(2)林分类型对物种多样性有重要影响,南酸枣林和混交林草本物种多样性较两种针叶林高,而灌木物种多样性则较低;(3)DCA排序结果显示,南酸枣林和混交林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两种马尾松林与南酸枣林、混交林差异明显;(4)林分类型对水源涵养能力有重要影响,相比两种马尾松林,南酸枣林和混交林的林下枯落物蓄积量分别降低10.1%和15.2%,最大持水量降低34.1%和44.7%,而且0~10 cm土壤容重降低14.7%和7.4%,10~20 cm土壤容重降低14.1%和4.0%,20~30 cm土壤容重降低8.7%和4.9%,但总储水量增加15.8%和4.5%,即南酸枣林和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能力。研究认为,生态抚育增加了马尾松林的水源涵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应用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C),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E)等指标,对落叶阔叶林的4个组合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树种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在1.4709-3.8875之间,以T_3(3.8875)最高,依次为T_4、T_2、T_1(1.4709)最低;均匀度E为T_3>T_4>T_1>T_2,而生态优势度C与H的变化相反。表现出物种多样性不只受到海拔高度、生境条件的影响,人为活动、群落的稳定性等因素也有重要作用。相反,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常规的变化,即随海拔升高,H和E值降低,C值则升高。格局检验的结果表明:栓皮栎种群为集群分布,短柄枹群呈随机分布。而化香种则呈现在化香林中的集群分布,在短柄枹林中又为随机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