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0只麻醉下主胰管内插置导管的家狗进行急性实验。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静脉注射促胰液素(8μg/kg)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_8,40ng/kg)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前后的胰液和血清中胰多肽的含量。结果表明,基础胰液中含有大量胰多肽免疫活性物质,平均排出量为3130±2200pg/15min,其平均浓度高于血清水平40倍左右,但是个体之间的变异范围较大。当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和 CCK_8以及电刺激胸迷走神经后,胰液胰多肽排出量和血清胰多肽水平均增多,其中以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尤为明显。高峰都在刺激后15min 内出现。经促胰液素,CCK_8和迷走神经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排出量比刺激前分别增加105%,52%和200%。外源性促胰液素或 CCK_8刺激后,胰液中胰多肽与 HCO_3~-出量之间或胰液中胰多肽与淀粉酶排出量之间,分别均呈一致的关系。本文结果提示,胰多肽不仅是一种内分泌,它亦具有外分泌的特性。迷走神经、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对胰多肽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肽类激素的发现过程,大多是先观察到粗的组织提取物中具有生物学活性,其次,进一步用生物学方法分离提纯粗制品,得到纯品激素,再后,确定激素分子结构。晚近,瑞典生化学家 Mutt 与 Tatemoto 等根据许多肽类激素都含有 C-端酰胺结构这一特性,独具匠心,设计出一种寻找肽类激素的化学新方法。即在组织提取物中先找寻含有 C-端酰胺结构的肽节段,然后用酶学方法测出 C-端及 N-端的氨基酸残基序列,最后,确定激素的分子结构。这种创造性工作,为探寻新的肽类激素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他们用这种方法,已经在猪的上段小肠中发现了几种以前不为人所知的肽类新激素。其中有两个,即组异肽和酪酪肽,皆是在提纯胰泌素时获得的副产品中找寻到的。组异肽(The peptide with N-terminal histidine and C-terminal isoleucine,简称 PHI),含有27个氨基酸残基。其 C-端序列为亮-异亮-NH_2,N-端序列为组-丙-门冬-甘-缬-苯丙-苏-,与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肠抑胃肽(GIP)相似,属于胰泌素-胰高血糖素家族。初步观察到,它  相似文献   

3.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是1989年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已从下丘脑分离得到,在胃肠道神经组织中也发现有PACAP免疫活性。PACAP有两种形式,分别有38个及27个氨基酸残基,称为PACAP-38和PACAP-27,与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  相似文献   

4.
内分泌学作为一个学科,它的真正发展是本世纪内的事,因而它还是一个年青的科学分支.1902年,英国的两位著名的生理学家白利思(Bayliss)和施他林(starling)在小肠粘膜上发现了一个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促胰液素(secretin),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激素.随着促胰液素的发现,他们很快地意识到,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学物质,而是发现了一个调节机体机能活动的新方式.也就是说,发现了除神经系统外,机体内还存在着一个通过化学物质的传递以调节远处器官活动的方式.这当然是生理学中的一件大事. 为了寻找一个新词来称呼这类化学信使,施他林采纳了哈代(W.B.Hardy)的建议,于1905年创用了“激素”(hormone)一名来称呼它.这个词源于希腊文,是“刺激”的意思.这样,便产生了“激素调节”这个新概念.不久,另一学者彭德(Pende)又创用了“内分泌”(endotcrine)(也源于希腊文)这个名称,以别于沿导管流出的外分泌(exocrine).内分泌学(endocrinology)就这样诞生了. 在本世纪的前半期,内分泌学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从五十年代以来,多肽或蛋白质化学的快速进展,大大促进了内分泌学的发展.这是因为,多数已知的激素是肽类或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胰岛激素、甲状旁腺激素、胃肠激素等.正是由于蛋白质化学的进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多少个蛋白质或肽类激素就  相似文献   

5.
最近,丹麦Novo研究所的Jφrgensen等报道,他们在提取猪胰岛素的过程中又发现一种新的激素。这种激素具有很强地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因而称为胰解痉肽(pancreatic spasmolytic polypeptide,PSP)。他们指出,PSP是一种含有106个氨基酸残基的大分子多肽,分子量约11,700。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猪的22种器官提取物进行测定时发现,只有胰腺组织才含有PSP的免疫反应性(IR-PSP),含量约为0.1meq/g湿重。猪的空腹血浆IR-PSP约为10neq/ml。禁食时的猪胰液IR-PSP为0.2μeq/ml,而在用CCK或促胰液素刺激后的胰液中升至46~116μeq/ml。胰液中IR-PSP的含量与胰液中的总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蛙皮素是最早由蛙的皮肤中提取出来的一种14肽,它的类似物已在哺乳动物的胃肠道、脑和肺中发现。这些肽有广泛而强烈的生物学效应,并且在胰腺腺泡、脑膜和垂体细胞的膜上存在受体,至今尚未发现其阻断剂。美国R.T.Jensen等最近发现了一种蛙皮素受体的竞争性阻断剂,它是人工合成的P物质(SP)类似物和拮抗剂,即[D-精,D-脯,D-色,亮]SP(简记作ASP)。他们用豚鼠的游离胰腺腺泡进行实验。已知腺泡上存在蛙皮素、P物质、胆碱(M型)、CCK、VIP和促胰液素的受体。其中蛙皮素受体仅对蛙皮素及其类似物有亲和力,它的激动可动员胞内钙并刺激胰酶分泌。蛙皮素(0.03~1nmol)可使胰淀粉酶释放增加(最大达10倍),剂量效应曲线呈S型。ASP本身(即使  相似文献   

7.
脑—肠肽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胃泌素被分离、提纯,并从化学上阐明其氨基酸组成以来,在短短的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消化道肽类研究的进展是令人鼓舞的。除了三个老的胃肠激素:促胰液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的化学结构被搞清楚了外,新的肽类不断地被提出,到目前为止,已确定的和可作为候补的胃肠肽类激素已超过20种,它们释放的调节和细胞定位正在不断地被阐明。近年来,不少胃肠激素被发现也存在于脑和外周神经中,相反地,一些原来被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肽类,也被证实存在于胃肠道。以双重分布为特点的脑肠肽概念的出现,是近年来这个领域中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它在生理学上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表明了神经和胃肠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8.
促胰液素可能是一种应激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胰液素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它具有刺激胰液分泌和抑制胃酸分泌等生理作用。但近年来发现,正常人血浆促胰液素的浓度很低,进餐后也仅轻度升高,引起它释放的生理刺激也不很明确。这些情况说明,促胰液素可能还有一些奥秘尚未被揭示。最近,挪威和丹麦学者认为,促胰液素可能是一种应激激素。他们的研究是对24名挪威军官学院的青年学员进行的,这些学员在受训开始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1)进行连续5天的训练,运动量相当于其最大耗氧量的35%;(2)摄入的热量明显不足:每天消耗能量36100~42800千卡,但大多数学员仅摄入6300千卡热量;(3)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由于不断地格斗,大多数学员每昼夜仅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在他们训练开始时;在训练期间的每天早晨;以及在训练停止后8小时,均采集空腹血样品,测量血浆促胰液素浓度。结果发现,在军训期间及训练停止后8小时,其空腹促胰液素浓度比训练前增加3~6倍(从1.8~3.7pmol/l增至13.3~19.1pmol/l)。如果摄入肉食,可使血浆促胰液素水平降低40%;如果口服400ml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 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是 1989年首次在绵羊下丘脑发现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多肽,是促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家族新成员1。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是近年新发现的神经多肽,属于促胰液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肽(VIP)家族中的新成员,广泛分布于脑和外周组织器官,尤其在内分泌胰腺、性腺、呼吸和生殖系统,在能量代谢、神经保护、免疫系统等发挥重要生理学功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主要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主要对PACAP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胰多肽抑制胰酶分泌的机制,我们利用大鼠离体胰腺泡制备观察了牛胰多肽(BPP)在细胞受体水平对氨甲酰胆碱等促分泌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BPP 对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胰腺泡淀粉酶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BPP0.1μmol/L 和0.2μmol/L,可分别使氨甲酰胆碱诱导淀粉酶分泌的效价降低3倍和10倍;BPP 还可抑制氨甲酰胆碱刺激胰腺泡释放~(45)Ca。以上结果提示,BPP 对胰腺泡的胆碱能 M 受体具有拮抗作用。此外,BPP 对促胰液素及其同类激动剂和氨甲酰胆碱协同作用诱导的胰腺泡淀粉酶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胰多肽在整体对促胰液素诱导的胰酶分泌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拮抗胰腺泡细胞上的 M 受体而抑制了促胰液素和胆碱能刺激协同作用引起的胰酶分泌。  相似文献   

12.
促胰液素(secretin)属于一种胃肠肽,已证实它在早期妊娠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有表达。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促胰液素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功能。通过real-time PCR、ELISA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受体、胞质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 PLA2)和膜相关的前列腺素E合成酶-1(membrane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1,m PGEs-1)在小鼠妊娠第4到8天子宫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妊娠第4天小鼠子宫基质细胞,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使用PKA抑制剂H89处理,24 h收集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 PLA2、m PGEs-1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 AMP responsiv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ELISA方法分析细胞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水平。结果显示促胰液素、c PLA2和m PGEs-1的m RNA在妊娠第5到7天着床点表达量逐渐增加,表达趋势一致。促胰液素在妊娠第6、7、8天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第5天的含量,并且在第6到7天着床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第5天非着床点含量。转染促胰液素表达质粒,促进小鼠子宫基质细胞c PLA2、磷酸化c PLA2(p-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但对PGE2没有明显的诱导。H89能明显降低促胰液素对CREB、磷酸化CREB(p-CREB)、c PLA2和p-c PLA2的诱导。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促胰液素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表达量增加,促进p-c PLA2、c PLA2和m PGEs-1的表达,并通过PKA信号通路调节c PLA2/p-c PLA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豚鼠具有独特的胃肠胰系统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激素是调节机体消化系统生理和病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哺乳类动物的胃肠激素基本相似,而豚鼠具有独特的胃肠激素,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均与其它哺乳动物明显相异。由51个氨基酸组成的胰岛素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至多有4个氨基酸差异,而豚鼠与猪的胰岛素有17个氨基酸相异。猪、牛和人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胰高糖素,而豚鼠的胰高糖素却有5个氨基酸不同。豚鼠的胃泌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与其它哺乳动物也都有明显差异。一、胃泌素(gastrjn)胃泌素是1905年由 Edkins 发现的一种能刺激胃酸分泌的多肽激素,由胃窦部的 G 细胞分泌。1964年首先被 Gregory 和 Tracy 从猪的胃窦组织中提取并纯化了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胃泌素 G17;以后又发现了由34个氨基酸组成的大胃泌素 G34,并陆续从其它的哺  相似文献   

14.
胃肠激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11月初,在日本静岗举行第七届胃肠激素国际会议;随后,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共同组织了北京国际脑肠肽会议,有20多位在胃肠激素各方面最有权威的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这两个会议的内容反映了当前胃肠激素各领域的最新进展,现综合报道于下: 一、新肽类的发现和胃肠激素的新概念自从1(?)2年Bayliss和Starling发现促胰液素以来,至今陆续被发现的胃肠肽类已达40多种。新近报道的还有: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和胰腺外分泌的胰抑素(pancreastatin);自牛脑提取的吗啡调节肽(morphine  相似文献   

15.
梅懋华  陈奇 《生理学报》1985,37(5):410-415
用5条制备有 Thomas 胰瘘和胃瘘的狗作慢性麻醉实验,观察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十二指肠对胰液分泌的相互影响,结果如下:1.在酸化肠的情况下,刺激迷走神经所引起的胰蛋白质和碳酸氢盐的排出量显著增多,其效应超过单独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肠所产生效应之和。2.在酸化肠引起胰分泌停止后的短时间内,再刺激迷走神经,胰液分泌的潜伏期缩短,蛋白质和碳酸氢盐排出量增多。3.阻断迷走冲动或注射阿托品后,酸化肠所引起胰液的分泌明显减少。4.用利多卡因麻痹肠粘膜后,酸化肠所引起胰液的分泌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在酸化十二指肠引起胰液分泌的机制中,有迷走神经和局部神经参与,迷走冲动和促胰液素及促胰酶素共同作用靶器官时,有相互加强作用,一旦迷走冲动被阻断,这两种激素的作用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促胰液素对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胃运动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吕  王立东 《生理学报》1990,42(5):460-468
本工作采用血管灌流大鼠离体胃制备,探讨促胰液素对胃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促胰液素能明显抑制胃窦自发和五肽胃泌素兴奋的胃运动;(2)抗促胰液素血清可完全取消促胰液素的抑制胃窦运动作用;(3)抗生长抑素血清和消炎痛都能阻断促胰液素的抑制胃窦运动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促胰液素的抑制作用除通过直接作用于促胰液素受体外,还可能部分通过胃窦局部生长抑素和前列腺素介导来抑制胃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神经肽类激素的发现扩大了激素生理、生化研究范畴。1955年Schally和Gillemine同时发现下丘脑存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T)。在此发现的启示下,下丘脑九种肽类激素被发现和神经内分泌器官得到确认。然而由于它的纯化和化学结构的鉴定相当困难,有一个时期关于它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81年纯化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化学结构的发现为研究它的性质、功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二者之间的研究密切相关,本文试对二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Tatemoto等1982年曾报道,由猪胃肠道中分离出与血管活性肠肽(VIP)相同基因编码的组异亮肽(pep i de histidine isoleucine,PHI);并发现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它都能强烈刺激催乳素释放。以后又证实.在大鼠垂体门脉血浆中也存在有PHI,因此推测,PHI是一种催乳素释放激素。最近依据编码VIP的mRNA核苷酸序列已推断出人前VIP原(prepro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的氨基酸顺序,并发现VIP前体蛋白不仅在它的C末端部位含有VIP分子,而且在其中间部位还含有组甲硫肽(peptide histidine methio nine,PHM)。这种新发现的FHM与PHI一样也由27个氨基酸组成,但是人的PHM中有2个氨基酸与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离体大鼠胃灌流技术来观察铃蟾肽对胃-肠激素及胃酸分泌的影响。2×10~(?)mol/L铃蟾肽以0.3ml/min速度作动脉内输注,可刺激胃酸的分泌,自2.50±0.05×10~(-1)增至5.50±1.50×10~(-1)mEq/min,但与外源性五肽胃泌素无协同作用。铃蟾肽引起两次性的门脉中胃泌索及生长抑素的释放,但抑制胰升糖素释放。这三种激素的基础释放率分别为:胃泌素62±8pg,生长抑素5.9±1.1ng,胰升糖素0.40±0.03ng/min;2×10~(-8)mol/L铃蟾肽以0.3ml/min作动脉内输注,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的峰值分别为1,000±20pg及12.2±2.0ng/min,胰升糖素的最低值为0.17±0.05ng/min,三种激素的反应均与铃蟾肽的浓度成正比。在胃腔流出液中也可测到上述三种激素,但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20.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肠黏膜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可血糖依赖性地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作为一种脑肠肽,GLP-1的神经内分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周或中枢给予GLP-1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进而广泛参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包括应激反应、物质和能量代谢,甚至神经、心理等脑的高级功能。本文拟阐述GLP-1的神经内分泌效应和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