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长江中游水系鲢和草鱼群体mtDNA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采用PCR技术进行了长江中游鲢和草鱼四个地理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研究。四个地理群体包括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和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长江中游的两大支流江汉和湘江群体。PCR技术扩增出mtDNA ND5-ND6基因,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从鲢中共检出18种单倍型,在草鱼中没有发现多态现象,只有一种单倍型存在。进一步地证实了长江鲢的遗传多样性比草鱼的要丰富得多,与这两种鱼类在长江现有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革鱼,兴国红鲤,野鲤的种群内,种群间以及种间的遗传变异亏待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鱼与鲤的RAPD指纹图谱带型差异显著,草鱼与红鲤和鲤种间的平均带纹相似系数分别为0.2583和0.2394,遗传距离分别达到0.9362和1.2277。 相似文献
3.
长江草鱼不同群体EST-SSR 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及其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对我国不同地域草鱼群体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2400 条草鱼EST 序列中, 对其二碱基至五碱基重复序列进行筛选, 共筛选出微卫星位点181 个, 选取其中的46 个进行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获得呈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9 对。利用这9 对引物对8 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和1 个红色草鱼自然突变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 长沙草鱼、安庆草鱼、嘉兴草鱼、靖江草鱼、石首草鱼、松江草鱼、瑞昌草鱼、邗江草鱼和红色突变草鱼9 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67、5.22、5.33、5.00、4.89、4.78、4.89、4.67 和2.56, 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397、0.6543、0.6831、06356、0.6737、0.6483、0.6664、0.7129 和0.4696,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787、0.6126、0.6283、0.5894、0.6217、0.5956、0.6136、0.6582 和0.3949, 表明邗江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 而红草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表明, 8 个长江水系草鱼群体首先聚类, 最后与红色草鱼聚类;其中, 安庆草鱼与松江草鱼首先聚为一支, 遗传距离较近, 为0.0725;红色草鱼与长沙草鱼的遗传距离最远, 为0.5217。研究结果对我国草鱼种质资源保存、种群鉴定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水蜜桃类>油桃类>寿星桃类>垂枝桃类。在180个位点中检验出多样度范围在0.4以上的位点分布在桃总群体中的有37个,而在桃类群间的则有1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桃食用栽培品种的类群聚为一组;其它非食用桃类群各为一组。对桃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为桃的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草鱼天然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长江中游武汉江段草鱼天然种群(n=81)中10种同工酶约28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型。该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为16.7%,平均杂合度为0.0739。而Utter和Folmar(1978)曾报道美国的5个草鱼人工繁殖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分别为6%和0.021。比较结果表明,近交很可能是导致草鱼人工繁殖种群中遗传变异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生产上采用数量大、来源广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并定期用天然种群更换或补充繁殖用亲鱼很可能是保持或增加鱼类人工繁殖种群遗传变异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两个不同的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连续两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和一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群体内的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以及群体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并用一个随机取样的普通草鱼群体作比较。用 2 6个多态性引物在 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了 2 91个扩增位点 ;在 3个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数分别为 2 6 5、2 72和2 82。其中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 15、19和 81。遗传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5 6 6 %、6 99%、2 8 72 % ;香农表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 0 170 2、0 316 9和 0 84 5 0 ;按照Nei指数统计的三个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 0 985 1、0 982 0、0 9114。这些结果表明 :两个雌核发育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远低于普通草鱼群体 ,而其群体的基因组DNA同质性远高于普通草鱼。而在两个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中 ,两代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要低于一代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而群体的遗传纯合度则前者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长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利用已发表的鲤微卫星引物在草鱼中进行PCR扩增,结果有5对引物(6个座位)能成功扩增并且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3-7个之间。这些异种扩增的草鱼微卫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测序证明草鱼中的微卫星核心重复序列部分与鲤中的原始核心序列相似,也有一些变化。随后用这6个多态微卫星座位研究了来自长江水系的四个草鱼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38与4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4000与05741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4773与06489之间,有多个座位在不同的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四川群体与洞庭湖群体遗传距离最远,而嘉鱼群体与鄱阳湖群体遗传距离较近。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遗传变异与群体间遗传变异分别占总遗传变异的9560%与440%,固定系数(FST)为0044,这表明长江水系草鱼目前的群体分化很微弱。
相似文献
8.
苍术DNA分离及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新鲜的或-75℃保存的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叶片提取DNA,产量分别为40ng/mg鲜重和10ng/mg鲜重左右,分离出的DNA的OD260/OD280值均大于19,可用于RAPD试验。用8种引物对苍术4个居群的DNA进行扩增,单个10碱基的引物扩增出的RAPD标记在1~15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南苍术为4750%,北苍术为4540%,遗传相似度值南苍术为085,北苍术为087。结果表明,南苍术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北苍术。 相似文献
9.
10.
长江、黄河流域两棉区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强的41个多态性引物,用于长江、黄河流域两棉区的91陆地棉品种的RAPD标记分析。分析采用Jaccard‘s相似系数,使用NTSYS-pcl.80数据分析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23个陆地棉品种产生了84个多态性位点,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31。而来自黄河流域棉区的68个陆地棉品种产生了96个多态性位点,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632.两棉区品种的相似系数矩阵比较及成对相似系数分布的比较均表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共同的基础种质资源、相同的育种目标及相近的育种方法和策略可能是造成两大棉区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长江中游鲢鱼天然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淀粉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长江中游鲢鱼天然种群11种同工酶约31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性。在可用于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的27个座位中,有4个座位(Ldh-C,idhp-A,Est-1,-2)具有多态性。该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为14.8%,平均杂合度为0.0451。比较结果表明,鲢鱼天然种群的多态座位比例与人工繁殖种群相似。我们认为,鱼类人工繁殖种群遗传变异性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工繁殖过程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人为地避免或限制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保持鱼类人工繁殖种群的遗传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雌核发育鲢的遗传多样性及异源遗传物质整入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运用RAPD技术对连续二代人工雌核发育鲢的遗传多样性及异源遗传物质的整入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一代雌核发育鲢 ,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 0 94 5— 0 995 6 ,多样性指数为 0 175 ;二代雌核发育鲢 ,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 96 15— 1 0 0 ,平均为 0 985 2 ,多样性指数为 0 0 6 2。研究揭示经过连续二代人工雌核发育后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减少 ,种质进一步纯化。通过对雌核发育鲢二代、亲本鲢和雄鲤的RAPD扩增比较 ,发现雌核发育鲢含有少数与父本相同的特异DNA扩增带 ,而亲本鲢没有 ,在基因水平上表明雌核发育鲢整入了雄鲤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揭示银鲫两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对以一尾人工雌核发育克隆F的卵子与一尾天然雌核发育克隆D的精子授精所获得的18尾FD后代及其亲本进行RAPD分析.扩增结果表明,在18尾FD子代中可检测到丰富的DNA多态片段,这些多态片段来自于银鲫两性生殖的重组.FD子代的扩增图谱不仅与母本的扩增图谱不同,而且个体间的扩增图谱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DNA片段根据其来源可基本分为四类.与异精刺激雌核发育的子代的情况不同,两性生殖FD子代间平均遗传距离高达0.23±O.123,远远高于异精刺激雌核发育的子代间的平均遗传距离(约<0.01).在FD的三类表型中,SD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235±0.097;其次是SF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8±0.073;而NL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为0.094±0.083.银鲫的遗传多样性和两性生殖方式为银鲫种群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创造了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在分析了2320条(平均每个个体116条)可分辨的扩增带的基础上,采用NJTREE构建了呈现FD个体间及其与亲本相似性的分支图.NL3与母本的相似度最高,SD3与父本的相似度最高.在FD三种类型中,SD与NL和SF的平均遗传距离较大(>0.31),而NL和SF的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124.母本与父本的遗传距离约为0.35,与以前的研究结果类似,而FD 18尾个体与父母本的平均遗传距离均约为O.32,基本一致.但将18尾个体按体型分别统计平均遗传距离,不同的体型与父母本的相似性存在着较大差别.母本与SF的相似率最高,约为71%;父本与SD的相似率最高,约为70%.这可能由于扩增出一些与表型相关的DNA片段,从而导致了FD三种类型与亲本的相似性与表型相关.银鲫具有两种生殖方式的揭示将为解决长期困惑进化遗传学家的难题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也进一步确立了银鲫在单性脊椎动物和多倍体脊椎动物进化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和草鱼原种种群形态差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长江、珠江、黑龙江的鲢、鳙、草鱼原种种群的十项形态特征,于高维空间上用统计方法进行判别分析,发现种群间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江河鲢、鳙的侧线鳞数也有明显不同。这些形态特征上的差异的大小与种群间的地理距离呈正相关。 根据上述显著性差异的特征,用模式分类法推导得鉴别程序,可在IBM-PC-AT计算机上对鱼逐尾自动判别鉴定其种群,除长江鲢外,准确率在75%~100%。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大别山山核桃(Carya dabieshanensis)资源,该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天然大别山山核桃种群的90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对10 bp随机引物共检测到238条谱带,其中多态带为162条,占68.1%。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76 1,58.18%的变异分布于群体内,而种群间变异占了41.82%;Nei指数群体总基因多样度为0.314 5,群体内平均基因多样度(HS)为0.186 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度(HST)为0.128 0,群体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06 7,说明40.6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了总变异的59.33%,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比基本一致,均表明种群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这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广阔前景;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730 6,证明种群间遗传交换较小,这与环境适应性和高山阻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