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7例EH患者记为EH组,根据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不同,将IMT≥1.0 mm的患者记为颈动脉硬化组(n=78),IMT1.0 mm的患者记为无颈动脉硬化组(n=69);根据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的不同,将MAU水平为0~3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正常组(n=86),MAU水平为30~300 mg/24 h的患者记为MAU升高组(n=61)。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记为对照组。比较EH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EH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无颈动脉硬化组的AASI、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比较MAU正常组、MAU升高组的AASI、肾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EH组吸烟人数、糖尿病人数、收缩压、舒张压、IMT、AASI、MAU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硬化组AASI、血管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血管顺应性(AC)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MAU升高组AASI显著高于MAU正常组(P0.05),PRO显著低于MAU正常组(P0.05);而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H患者中AASI与IMT、MAU、Ep、硬度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与PRO、AC呈负相关(P0.05),与GFR、CCr无相关性(P0.05)。结论:EH患者AAS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早期肾损害情况关系密切,临床可通过监测AASI,以尽早了解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及靶器官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4例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三组:内膜正常组(0.8 mm≤IMT1.0 mm);内膜增厚组(1.0 mm≤IMT1.2 mm);斑块形成组(IMT≥1.2 mm)。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红细胞指标和血清HMGB2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通过分析IMT与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三组间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HMGB2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BC(r=0.368)、HCT(r=0.409)、RDW(r=0.596)、HMGB2(r=0.291)与IMT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HCT、RDW、HMGB2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RBC、HCT、RDW、HMGB2水平与IMT密切相关,且RBC、HCT、RDW、HMGB2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动脉硬化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l 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血脂、血压以及cal MT。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al MT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无动脉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其cal MT,对预防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46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例)、单纯性动脉硬化组(598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ALT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46 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 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 例)、单纯性动脉硬 化组(598 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 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 型糖尿病患者的ALT 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 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 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 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冠心病患者(感染组)50例,以及同时期未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冠心病患者(非感染组)50例。对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硬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患者TC、TG及LDL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HDL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患者TNF-α、IL-8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颈动脉膜厚度指标CCA-IMT、CB-IMT及CCT-IMT均显著大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12.00%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48.00%,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并增加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及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人动脉硬化与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将136例确诊为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与各组眼底动脉硬化病变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136例舒张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27例为轻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59.26%,有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40.74%; 78例为中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34.62%,有眼底粥样硬化患者占65.38%;31例为重度异常,无眼底动脉硬化患者占19.35%,有眼底粥样硬化患者占80.65%.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6例舒张期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共有8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眼底动脉硬化病变.其中,11例轻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Ⅰ级占54.55%,眼底动脉硬化≥ Ⅱ级占45.45%;51例中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Ⅰ级占25.49%,眼底粥样硬化≥ Ⅱ级占74.51%;25例重度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中,眼底动脉硬化Ⅰ级占24.00%,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占76.00%.3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动脉硬化患者与心脏舒张期功能不全情况存在着相关性,对临床诊断心功能不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泛指动脉变硬,由于形态特征不同分为三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最主要的一种动脉硬化疾病,其病灶累及弹性动脉和较多弹性纤维的肌性动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和坏死细胞构成的“粥样”成分。另两种动脉硬化疾病分别为门克伯格氏中膜钙化性硬化(Mfinckeberg medial calcific sclerosis)和微(小)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318例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并依照Fontaine分类法将患者分成临床四期。2)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2012年100例体检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3)将上述1、2组的数据做两样本t检验,并将1组数据根据临床的分级进行内部小组t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P〈0.01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着临床分级的进展而进一步降低。结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其发生成负性相关,低浓度血清胆红素是独立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各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110例,将11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列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5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观察组55例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不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加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中其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显效27例(49.1%),有效12例(21.8%),无效16例(29.1%),治疗总有效率为70.9%,观察组显效43例(78.2%),有效8例(14.5%),无效4例(7.3%),治疗总有效率为92.7%。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性,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在降压幅度、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方面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相较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加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方面疗效更为客观,能够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的关系。方法:收集841例通过检测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诊断为动脉硬化的人群作为研究组,采取成套配对1:1病例对照方案,收集非动脉硬化人群(CAVI9.0),841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中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血压、体质指数及腰围的差异性。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两组人群中血尿酸的差异,研究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间人群的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校正混杂因素后,血尿酸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OR=1.003 Cl95%1.002-1.004 P=0.000)。高尿酸血症在两组间的优势比为1.657(P=0.000 Cl95%1.311-2.101)。结论:除血脂、血糖、血压及腰围等因素外,高尿酸血症同动脉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水平及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4 C呼气试验检查,将呼气试验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阴性患者分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水平及颈动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斑块与总斑块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稳定斑块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影响脂蛋白代谢,激活炎症反应,增加冠心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何振朝  夏碧桦 《蛇志》1997,9(1):15-17
对48例脑动脉硬化记忆障碍患者进行蝮蛇抗栓酶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忆力测定,结果治疗后记忆检查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证明蝮蛇抗栓酶有明显改善脑动脉硬化记忆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争论。本文就阿司匹林应用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理、用药方法、药理基础、主要副作用及阿司匹林抵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蕲蛇酶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睡眠障碍附40例临床分析耿亚兰何振朝贵州省凯里市418医院神经科凯里556000现将我科1991年~1996年收集的40例脑动脉硬化症睡眠障碍病例,经蕲蛇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0例神经科住院的脑动脉硬化症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水平与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方法:共入选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 V);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收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昼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等血糖参数。根据CGMS检测结果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低漂移组(47例)和血糖高漂移组(35例),比较两组中各血糖参数及CFPw V水平,计算两组动脉硬化发生率,并将各血糖参数与CFPw V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血糖低漂移组比较,2hPG、SDBG、MAGE、LAGE、MODD、CFPw V在血糖高漂移组中升高(P0.05);血糖高漂移组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于血糖低漂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显示2hPG、MAGE、LAGE、MODD与CFPw V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中,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2hPG、MAGE、LAGE、MODD是2型糖尿病患者CFPw V升高的相关因素,提示血糖漂移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应该重视对血糖漂移的控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慢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外周血管疾病之一.我们应用科林BP-203RPEII(VP-2000/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仅,进行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检测18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具有很多安全方面的特性,有利于其在动脉硬化方面的治疗研究.尽管如此,传统的介导单个基因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都归因于动脉硬化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基因的缺陷而不是单单某一特定基因.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尝试了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双基因对动脉硬化的治疗研究.实验大鼠分为动脉硬化模型鼠和正常饮食组(即正常对照组),动脉硬化组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AAV-apoAⅠ/SR-BⅠ,AAV-apoAⅠ,与AAV-GFP尾静脉注射,同时正常饮食组尾静脉注射PBS作为对照.其中目的基因mRNA检测采用RT-PCR方法,蛋白质表达的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由饮食诱导的动脉硬化和高胆固醇的大鼠模型在尾静脉注射后8周进行冰冻切片的荧光检测.重组AAV载体显示出较强的表达活性.尾静脉注射治疗8周后,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AAV-GFP治疗组相比有了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AAV-apoAⅠ/SR-BⅠ与AAV-apoAⅠ治疗组的腹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相对于AAV-GFP治疗组有了明显下降(P<0.05),血清hs-CRP和SOD的水平有了明显上升(P<0.01),血清MDA的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P<0.01).同时也检测了动脉硬化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rAAV-hapoAⅠ-IRES-hSR-BⅠ治疗后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发挥抗炎作用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动脉硬化板块的稳定性以及降低血浆胆固醇含量的.总之,利用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过度表达人载脂蛋白AⅠ和SR-BⅠ可能对饮食诱发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硬化的产生有利影响.这些结果可能为动脉粥样硬化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青户医院内科助教授多田纪夫等确认廿碳五烯酸(EPA)具有降低RLP的作用。在6月9~10日召开的第26届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总会上发表了研究结果。 RLP是一种在乳糜微粒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脂蛋白。它导致易患冠状动脉的糜状动脉硬化和Ⅲ型高血脂症,动脉硬化性疾患的糖尿病和肾疾患等的危险因子。是其经过分析后提出的新观点。日本抗体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52例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合理调整饮食,加强患肢和创面护理,有效的时症处理,以及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等系列护理措施.结果: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恢复.结论: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除采用恰当的外科治疗手段,实施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