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业1 “鳥类外表结构的特点”为了进行作業,需要有: 1.供教师在課堂上演示用的活鳥。特别适用的是鸽和鷄。 2.麻醉死的或勒死的鸽和鷄(在上課前20—30分鐘麻醉或勒死)。 3.翅膀展开的鳥类标本,数目是每3—4个学生一具。选擇这个材料时不要追求种类的多样化,这样无意中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圆口铜鱼耐过小瓜虫感染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室于 2 0 0 4年 12月 5日从嘉陵江木洞段购得野生健康圆口铜鱼 (Coreiusguishenoti) 15 0尾 ,圆口铜鱼体长从 5cm到 2 0cm不等。运回实验室后于 2 5 3× 135× 10 7cm鱼池中驯养 ,充氧 ,每日换水喂食。至 19日发现大部分圆口铜鱼体表出现小白点 ,尤以鳍条和头部为多 ,经镜检确定为多子小瓜虫 (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感染。 2 4日 ,病鱼体表小白点明显增多 ,体表逐渐形成包囊。将患病鱼转移至 8个 35× 2 5× 2 5cm水族箱中分养 ,充氧 ,不喂食。至 30日患病鱼绝大部分死亡 ,余下两尾圆口铜鱼体表产生大量白色粘液 ,活动迟缓。 …  相似文献   

3.
有关麻蝇的养殖迄今国内尚未见专门报告,为此,将1980—1985年在实验室养殖的常见麻蝇养殖方法介绍于下:养殖条件与方法一、设备与条件养虫室温度24°—28℃,最适26℃,相对湿度60—80%,最适70%,光照14小时。养蝇笼大小为30×15×15厘米,底为木板,其它面为细孔罗纱做成,一端开口处缝白布袖套,制备30个笼。改装常规诱蝇笼2个,在笼一侧开15厘米长的方形口,缝上细套便于手伸进用指管扣捕雌麻蝇。另备30个7×10厘米的烧杯或广口玻璃瓶为幼虫饲养缸。另外备30个小酒盅、30个小平皿以及尼伦纱布、橡皮筋等。二、蝇种来源先用改装的诱蝇笼诱捕,然后再…  相似文献   

4.
作业1 “观察活蛙并研究它的外部构造”为了进行作业需要准备: 1.活蛙(草蛙 Rana tempararia或湖蛙Ranaridibunda)10—12只。 2.装罐头食品的玻璃瓶,瓶中注入少许水(4—5厘米),放入一只蛙,盖上纱布或网,以便分发到课桌上。 3.玻璃棒或小木棍。 4.演示用的缸。这个作业在开始学习两栖纲的第一堂课上进行,因此上课开始时应作简短的谈话。在谈话中提出关于从研究水生动物的鱼纲过渡到研究适于水生同时也适  相似文献   

5.
黑色素皮质素受体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黑色素皮质素受体(MC4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将人的MC4R基因质粒(hMC4R/pCDNA3.1)与报告基因质粒(3×CRE/3×MRE/SRE-LUC)按1∶5的比例共转染到HEK293细胞,通过G418筛选,建立了稳定的MC4R激动剂筛选细胞株.利用MC4R内源激动剂α-MSH探索和优化了每孔接种细胞数目、激动剂孵育时间、溶剂DMSO终浓度、荧光素酶底物浓度等筛选条件,建立了可靠的筛选方法.实验表明:当细胞数目为4×104个/孔,激动剂孵育时间为8 h,每孔DMSO终浓度小于1%和α-MSH终浓度为1 μmol/L时,系统Z'-因子接近0.7,能够用于MC4R激动剂的高通量筛选.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1982年3—12月在南京栖霞区的马群地区进行了蝇类的调查及季节消长观察。采得蝇类标本5科65种,并将其中较常见的10种作了季节消长记录。一、调查方法(一)调查点选择屠宰场、菜场、垃圾堆、动物房、食堂、厕所等共六处。每处放置68×30×30厘米塑料纱诱蝇笼一个,各用第五天的腐臭鱼20克作为诱饵。每月上旬中期和下旬上期诱蝇一次,每次自7—8时放笼,至17—18时收笼。同时每周1、3、5上午挥网采集蝇类标本。(二)将每次所诱获的蝇类,连笼放在塑料口袋里用氯仿杀死,在实验室进行分类登记。(三)计算方法是以某蝇种每月…  相似文献   

7.
宽头四须鲃,新种Barbodes laticeps sp.nov.(图1) 根据模式标本8尾描记。 背鳍条3,7—8,臀鳍条3,5;胸鳍条1,12—13,腹鳍条1,8。鳃耙8—14。下咽齿3行,2.3.5—5.3.2。侧线鳞38×[6/(5—V)]×42;背鳍前鳞12—17;围尾柄鳞14—16。脊椎骨4+34—36(X光检视8尾)。  相似文献   

8.
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林光华  张丰旺 《动物学报》1991,37(3):341-342
在淡水养殖鱼类血液学研究中,有关革胡子鲶血液常数值及其周年变化的资料尚属罕见,而这方面的研究对了解革胡子鲶生物学性状和促进其繁殖均有一定意义。为此,作者以62尾(雌鱼32尾,雄鱼30尾)健康无病、体长均值为 31.55±4.92 厘米、体重均值为 281.33±145.64克、年龄为1—2 周龄的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血液为材料,对其红细胞数(RBC)、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值(Hb)、比积(Ht)、比重(BSG)、红细胞脆性(Eof)、沉降率(ESR)、白细胞百分式(DLC)和各型血细胞的大小(长径×短径)等常数值分双月进行了周年测定,并分析了性别、繁殖等因素对上述常数值的影响和周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峨眉韭(Allium omeiense Z.Y.Zhu)又名大叶韭,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80厘米,根粗壮。鳞茎粗1.5—2厘米。叶片长50—80厘米,宽2—3厘米。花葶圆柱形,长30—65厘米,粗4—6毫米,伞形花序,小花白色。花被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9—11毫米,内轮比外轮稍短。雄蕊6,花丝白色,长为花被片长的1/2,基部贴生于花被片,花药长圆形。子房近球形,3室,每室1胚珠。  相似文献   

10.
1976年青海省小麦白秆病大发生,主要病征是在穗颈节上形成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长条斑,使茎秆的一部分或大部变为灰白色,呈现典型的白秆症状。在叶鞘上的病斑长椭圆形,1—2×1.5—6毫米,中心干草色,边缘浅黄褐色。病组织切片显示,病原菌侵染植株后,可在气孔腔内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埋生,近球形到椭圆形,有孔口,大小33—90×45一145微米。器壁厚6.4—8.0微米,由黄褐色、不规则、大小为1.55—2.07×3.11一4.14微米的拟薄壁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瓶形,1.55×3.11微米。分生孢子镰形到新月形,无色透明,无隔膜,具钝尖,有的一端稍粗,16—20.8×1.6—2.4微米。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0一15℃,25℃生长受到抑制,30℃死亡,属低温菌;在0—20℃,分生孢子器孢子从两端和弓背上都可以萌发;纯培养的研究表明,病原真菌有三种培养形态,特征不同,对小麦致病力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比较了已知壳月孢种的分类学特征,认为此病原菌应为芦竹壳月孢孔生变种的新的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藏高等真菌数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棱紫盘菌 新种(图版:1—3) Acetabula purpurea Zang sp.nov. 子囊盘直径4.5—6.2厘米,初近球形,后平展呈盘状,不甚规则,菌肉微粘,外层表面紫色。柄高2厘米,粗1厘米。具洼痕和棱纹,褐紫色。子实层紫褐色或红褐色,光滑。子囊80—97×8—9.2微米,圆柱形—棒形,顶端钝圆,基部渐狭而变细,具8枚孢子,顶端具囊盖。子囊孢子8.7—10×4.5—5微米,单列,透明,椭圆形,光滑,具1—2个油滴,隔丝阔1.2—2微米,顶端粗2.5—3.5微米,纤细而具隔。单一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试制了测报用的分层木架黑光灯,经试用效果很好。 1.灯伞 为木板或油毡制成52×55厘米呈屋脊形的罩,中间加一6×3×39厘米的横梁,镇流器、启动器和开关安装在横梁上,两边的木柱为3×2.5×120厘米。 2.漏斗 方形,上口内径为39×39厘米,高24厘米,下口内径为4.5×4.5厘米,漏斗框用三角形木条钉成方形,固定在两边的木柱上。并于木柱两边各加“人”字形支柱,固定位置视挡虫板与灯管长度确定。漏斗用木制,也司用塑料布剪成长三角形制成,上端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所用的两个克隆的盐田蚕豆虫(Fabrea sarlina)Z_3、Z_4分别从青岛南万盐场及新疆艾比湖分离出来。Z_3虫体的平均大小为200×118μ,Z_4为228×150μ;孢囊大小Z_3为134×108μ,Z_4为135×108μ。Z_3、Z_4对盐度的耐受范围分别为9—150‰,9—180‰。Z_3、Z_4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均为-5℃-40℃。Z_3、Z_4对pH的耐受范围分别为4.01-12.27、3.36-11.70。Z_3在盐度60—100‰及40℃时生长得最好,而Z_4在盐鹿100‰及30℃时生长得最好。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养高原鼢鼠生长和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通川  周文扬 《兽类学报》1993,13(4):304-306,259
1988年3月至1989年9月,笔者对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幼体的生长和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简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高原鼢鼠捕自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将捕获孕鼠34只于该站人工饲养房内笼养(50×30×30厘米)。共产仔99只,先后观察10窝29只。从幼体出生日起,每5 日测定其体重、体长、尾长、前足长和后足长,并记录其形态变化和行为发育,共测100天。  相似文献   

15.
在整理华缨鱼属标本时发现,1993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红水河水系地下河采集到的一批标本为一个未经发表的新种,新种订名为大眼华缨鱼(Sinocrossocheilus megalophthalmus)。其下咽齿2行,可与下咽齿3行的7种华缨鱼相区别,而与属内同样具2行下咽齿的贵州华缨鱼(S.guizhouensis)、小口华缨鱼(S.microstomatus)和宽唇华缨鱼(S.labiatus)亲缘关系较近。但:(1)新种胸鳍中点上方无黑斑,背鳍分枝鳍条7,腹鳍分枝鳍条7,背鳍前鳞15—16,眼大,头长为眼径2·5—3·1倍,眼径为头宽44·7%—57·8%,吻须后伸至前后鼻孔之间或眼前缘,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至眼中之间或眼中至眼后缘之间,体长为尾柄高8·9—10·7倍,头长为吻长2·5—3·7倍,可与贵州华缨鱼(胸鳍中点上方有一明显黑斑,背鳍分枝鳍条8,腹鳍分枝鳍条8,背鳍前鳞12—14,头长为眼径4·0—5·0倍,眼径为头宽16·6%—20·7%,吻须后伸不达后鼻孔后缘,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体长为尾柄高7·2—8·2倍,头长为吻长1·9—2·2倍)相区别;(2)新种背鳍前鳞15—16,侧线鳞39—40,侧线上鳞4·5—5·5,背鳍分枝鳍条7,鳃耙13,腹鳍末端伸达肛门,眼径为头宽44·7%—57·8%,可与宽唇华缨鱼(背鳍前鳞22,侧线鳞42—45,侧线上鳞6·5,背鳍分枝鳍条8,鳃耙10,腹鳍末端不达肛门,眼径为头宽23·3%—30·0%)相区别;(3)新种与同水系的小口华缨鱼在鳍条数、侧线鳞、体色、斑纹等方面最为相似,但新种围尾柄鳞14/16,眼大,头长为眼径2·5—3·1倍,腹鳍末端伸达肛门,口角须后伸至眼前缘至眼中之间或眼中至眼后缘之间,吻皮边缘深裂成小穗,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背鳍长大于头长,体长为尾柄长4·8—5·9倍,头长为吻长2·5—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2·1倍,可与之(围尾柄鳞12,眼小,头为眼径4·4—4·6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口角须伸达眼下方,吻皮边缘不开裂或开裂不明显,背鳍起点距吻端等于距尾鳍基,背鳍条约等于头长,体长为尾柄长6·1—6·4倍,头长为吻长2·1—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5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渤海鱼类的复殖吸虫Ⅳ.鳞肉科吸虫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我们在河北省黄骅县检查了一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采获鳞肉科Lepocreadiidae(Odhner,1909)Nicoll,1935吸虫一新种及一个宿主新纪录,现报道如下。虫体与器官测量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物系。1.黄骅类鳞肉吸虫,新种Lepocreadioides huanghuaensis sp.nov.宿主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寄生部位肠采集地点河北省黄骅县日期1985年4月感染解剖11尾鱼,在2尾内分别找到虫2个和7个。描述虫体椭圆形,2.042-2.062×1.455—1.749,口吸盘亚端位,0.202—0.212×0.152—0.192,无前咽,咽0.081—0.101×0.…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用具 1.透明的酒瓶。 2.木塞:木塞中央打一与排水管大小一致的小孔。 3.排水管:取长约30—40厘米的玻璃管一支。在玻璃管的一端约五分之一处弯成45度。 4.药品: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 5.水草:金鱼藻或黑藻、菹草。  相似文献   

18.
莫新礼  钟业聪   《广西植物》1987,(4):287-291
<正> 小乔木。树高4—8米,嫩枝被灰黄色至黄褐色疏长毛。芽微小,倒卵形,密被灰黄色长柔毛。叶革质,狭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7)10—14厘米,宽(2)3—4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尖尾长1—2.5厘米,基部阔楔形,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上有疏长毛,叶片干后两面密布小瘤凸,叶缘1/2—2/3以上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叶柄长1—1.5厘米,被疏长毛。花单生枝顶,花柄极短至近无柄,开花时直经3—4(5)厘米,苞片和萼片不分化,8—10枚,外面密被银灰色至灰黄色绢毛,里面无毛,质脆易碎;花辦淡黄白色,倒卵形至阔倒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以浮萍和苏丹草为青饲料,颗-1(蛋白质17%)和颗-2(蛋白质25%)为精饲料进行交叉梯度试验,用特定生长率、饲料总生长效率、蛋白质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草鱼种所需青饲料与颗-1、颗-2的适宜比例范围分别为20—50,1和15—30:1。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兼顾草鱼在不同季节的营养需求和控制池塘水质,调整各阶段青、精饲料的投喂量,于1987—1989年进行了池塘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青、精饲料的平均投喂量分别为11.25×10~4—12.00×10~4kg/ha和11.25×10~3—12.00×10~3kg/ha,试验池草鱼生长率、总体鱼增重量分别为常规池的1.4和1.5倍。  相似文献   

20.
王岩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2):237-240
将72尾杂交罗非鱼分别养在12个水槽内,每个水槽内养6尾大小不同的鱼(A、B、C、D、E、F),其中鱼A的初始体重为62.69±1.46g,B为56.48±1.30g,C为50.75±1.19g,D为35.56±1.18g,E为31.05±0.88g,F为27。35±0.95g(平均值±标准误).在4周实验中,实验鱼分别被停食或每天按体重1.5%、3.0%和饱食水平投喂.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和食物效率(FE)先随食物水平增加而增加,当食物水平超过鱼体重的3.0%后,继续增加投喂量,SGR不再升高而FE明显下降.按体重1.5%投喂的鱼SGR和终体重个体间变异较大.对鱼A而言,食物水平超过体重1.5%后对其SGR无显著影响,但对鱼F而言,食物水平对SGR影响较大.结果表明,杂交罗非鱼的生长和个体生长分化与食物条件和初始体重有关,当食物水平超过体重的3.0%后,鱼的SGR较高,个体生长分化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