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A-B27作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一个遗传学标志和致病因子为人们所熟知,但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更多与AS相关的基因被发现,包括ERAP1。ERAP1的主要功能是剪切合适长度的抗原肽,以便MHC-I类分子提呈,功能异常的ERAP1与AS发病相关。在此过程中,ERAP1与HLA-B27密切配合。ERAP1分子多态性产生异常抗原肽提呈谱和HLA-B27分子表达,并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介导AS发病。现围绕ERAP1基因与AS的关系、ERA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功能改变以及ERAP1参与AS的免疫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因具有抗炎、抑制免疫反应、调节能量代谢和细胞增殖凋亡等作用而广泛使用于临床。作为非编码RNA,内源性miRNA通过影响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机体发育和疾病发生中发挥广泛的调控作用。目前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能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介导调节miRNA的表达,而miRNA也能通过影响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在许多疾病模型中,miRNA和糖皮质激素受体之间通过密切互作关系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小民  袁明龙 《遗传》2018,40(6):451-466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昆虫形成了强大的天然免疫防御系统,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包括Toll、IMD和JAK/STAT 3条信号通路,通过信号转导及免疫途径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产生抗菌肽和其他效应分子。细胞免疫由血细胞介导,主要完成对病原物的包裹、吞噬和集结等。近年来,昆虫基因组学快速发展,通过生物信息学等方法从昆虫基因组数据中已鉴定到大量免疫相关基因,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昆虫天然免疫分子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根据基因功能,免疫相关基因分为识别、信号转导、调制器、效应分子、黑化反应、RNA干扰和其他基因等7类,这些基因通过互作来调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本文对昆虫免疫相关基因的分类、功能及家族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今后昆虫免疫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昆虫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及开发新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皮质激素(Gc),对机体的发育、分化和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Gc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因而它的作用机制引起了人们的很大兴趣.六十年代以来的工作表明,存在着Gc受体,Gc和胞浆中受体结合,Gc-受体复合物激活后进入细胞核内,调节基因的表达.但对Gc-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过程,了解的还很少.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受体纯化的成功以及对小鼠乳腺瘤病毒(MMTV)、金属硫蛋白基因的研究,使人们能够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受体与DNA 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欣  宋雪萤  张晓萍  韩英伦  朱婷  肖蓉  李庆伟 《遗传》2015,37(11):1149-1159
近年来,在无颌类脊椎动物七鳃鳗体内发现了以可变淋巴细胞受体(Variable lymphocyte receptors, VLR)为基础的抗原识别机制。为揭示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系统中类淋巴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遗传基础,探索无颌类与有颌类脊椎动物在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上的进化关系,本文构建了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鳃囊组织免疫前后cDNA文库并进行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分析。通过对组装得到的88 525个独立基因(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别有21 704和9769个unigene在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得到注释。999个unigene参与免疫系统的多个通路,其中184个与高等脊椎动物TCR(T cell receptor)和BCR(B cell receptor)信号通路的51个分子具有较高的同源关系,说明七鳃鳗体内存在高等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应答信号通路的相关分子。本文还发现5个VLRA、7个VLRB和4个VLRC分子,说明七鳃鳗鳃黏膜免疫组织内至少分布3种类淋巴细胞亚群。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k、Fyn和Zap70基因在免疫激发后表达量显著上调,而Syk、Btk和Blnk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变化,说明七鳃鳗鳃组织受到抗原刺激后,类似T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本研究初步证明,尽管无颌类和有颌类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在抗原识别机制上存在不同,但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为探讨七鳃鳗VLRA+、VLRB+和VLRC+淋巴细胞免疫应答信号传导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效应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皮质激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其经典作用途径为“基因组机制”,通过调节基因转录发挥作用.近年来,其“非基因组机制”在生理和药理学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在这一作用途径中,可能有多种受体、激酶、信号分子的参与,“基因组机制”和“非基因组机制”间还可能存在交互调节,对非基因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昆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菊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05,48(4):600-608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GSTs)属于一个超家族,目前已从20多种昆虫中克隆得到了近百个GSTs基因序列。这些基因分属于至少3个类别,Ⅰ(Delta)类,Ⅱ类和Ⅲ(Epsilon)类,其中Ⅰ类和Ⅲ类是昆虫特异性的类别。昆虫Ⅰ类GSTs基因通常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昆虫种类中差异很大。Ⅱ类基因的种类较少,基因的结构较简单,通常是单拷贝基因。Ⅲ类基因是最近才鉴定出来的新类别,目前仅在黑腹果蝇和冈比亚按蚊中明确了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基因簇、可变剪接和基因融合等机制是导致昆虫GSTs基因多态性的主要原因。在抗性昆虫种群中,GSTs表达量的增加有mRNA水平的提高和基因扩增两种机制,但后一种机制的报道很少。GSTs活性的增加是由于属于一类或多类的多个同工酶的增量调控,也有少数是由于单个同工酶的增量调控。GSTs的表达受反式调控元件和顺式调控元件的调控。目前仅有少数含有调节基因的染色体大致位点和可能的调控元件得到鉴定。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其作用机制已得到比较清楚阐明.虽然在原核细胞中已发现微小RNA(miRNA)参与的基因沉默调节细菌基因表达, 但尚未发现小干扰RNA (siRNA)参与的基因沉默机制.近年在原核细胞基因组中发现一类新的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CRISPR)和与其相关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表明两者构成的CRISPR相关系统介导原核细胞RNA干扰, 进而发挥免疫防御功能.这一假说新近得到了实验证实, 与此同时首次揭示了原核细胞的适应性免疫机制.这种防御机制不同于真核细胞适应性免疫机制, 除具特异性外, 还具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收集6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和38例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医院真菌感染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大疱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医院真菌感染率达32.38%,口腔真菌感染率为27.61%,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3.33%,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白念珠菌(69.77%),热带念珠菌(11.63%)和近平滑念珠菌(6.98%)。糖皮质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住院日及糖尿病病史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其中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免疫应答中,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IL-1),不仅是介导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因子,同时也是诱导激素对免疫应答进行反馈调节的一种重要媒介。胰岛素对免疫应答有促进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应答有抑制作用;IL-1在低浓度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在高浓度时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诱导糖皮质激素产生。因此,不同浓度的IL-1可分别诱导激素对免疫应答的正负反馈调节,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是维持免疫应答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分子佐剂C3d3与hCGβ融合在基因免疫中增强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分别用质粒pCMV4-hCGB-C3d3、pCMV4-hCGβ和pCMV4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外周血IgG/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ELISPOT分析免疫鼠脾脏组织IgG/IgA类抗体分泌细胞水平(ASC);RT-PCR分析免疫鼠脾脏B细胞趋化因子受体表达,RT-PCR和FCM分析CXCR4表达水平;RT-PCR和ELISA检测脾脏组织CXCL1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CMV4- hCGβ-C3d3免疫组外周血IgG类抗hCGβ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而IgA类抗hCGβ抗体水平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MV4-hCGβ-C3d3免疫组脾脏组织IgG类ASCs水平明显高于pCMV4-hCGβ组;两组间IgA类ASCs水平无明显差异。经pCMV4-hCGB、pCMV4-hCGβ- C3d3免疫鼠脾脏B细胞CXCR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CMV4-hCGβ-C3d3组明显高于pCMV4-hCGβ免疫组。CXCR4~ 细胞与ASCs呈正相关,r=0.966,(P<0.05)。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组脾脏组织CXC L1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分子佐剂C3d3与hCGβ基因融合,在基因免疫小鼠后能够显著升调节脾脏ASCs CXCR4表达,从而可能增强抗hcGβ基因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细胞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皮质激素在多年前就已被证实能够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因而被作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相对于其他诱导因素的特异性,至今为止尚未能清楚地了解其整个过程,但对其诱导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认为这一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决定阶段以及执行阶段。现将近年来对糖皮质激素在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岑杰  黄惠芳  马飞  刘欣  李庆伟 《遗传》2008,30(1):13-19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以七鳃鳗为代表的无颌类脊椎动物, 被普遍认为处在进化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边缘。因此, 研究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的机制, 对揭示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无颌类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高等脊椎动物特有的适应性免疫特征, 并发现了一些在结构或功能上与高等脊椎动物免疫相关基因同源的免疫因子。文章就近年来对无颌类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脊椎动物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起源与进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艾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免疫受损患者日益增多,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逐渐增加,并越来越受到关注.阐明曲霉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命题.宿主的免疫对于曲霉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掌握宿主对曲霉菌的免疫机制是研究曲霉菌感染的基础,该文就宿主对曲霉菌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化技术和分子克隆技术使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e,IL)的研究进入黄金时代。已经阐明六种IL的生物学功能和生化特性并建立了基因无性繁殖系。这些工作对于从理论上寻求免疫活性细胞相互调控的分子机制和探索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恶性肿瘤等难症的发病机理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rIL)将成为前程无量的临床治疗用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6.
含有一个核酸结合位点以及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 rich repeats,NLR)类抗性基因在植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植物NLR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转录、转录后、翻译水平的表达调控,植物NLR基因在增强作物抗性中的应用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植物NLR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增加对NLR基因信号传导过程的了解;植物NLR基因应用策略的研究在开发抗性作物新品种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任洪林  柳增善  王克坚 《遗传》2009,31(4):348-358
鲍是世界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贝类, 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疾病给养鲍业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报道较少, 而这些功能分子对揭示鲍的免疫机制具有关键作用, 文章综述了鲍免疫相关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防治鲍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60年代以来,许多整体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对下丘脑、中脑、海马和脊髓等部位的神经元电活动产生快速而且短暂的影响。这类反应的潜伏期只有数秒到数分钟,因此糖皮质激素不可能通过基因机制起作用,它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作用方式。目前已有生化实验的资料证实,两栖类和哺乳类某些细胞的质膜上存在糖皮质激素的膜结合位点。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亦提示在豚鼠腹腔神经  相似文献   

19.
芦加杰  赫晓磊  高峰 《生物磁学》2013,(36):7189-719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异常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的编码产物,是调控人类免疫应答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HLAII类基因参与外源性抗原的递呈,是目前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与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区域。HLAII类基因中以HLA—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最丰富,国内外大量研究均显示HLA—DRB1基因不仅与uc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与UC的临床特点有关联,但研究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其导致特定人群UC易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综述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uc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凡  林爱华  林美华  丁元林  饶绍奇 《遗传》2013,35(3):333-342
基因多效性是癌症遗传机制中的普遍现象, 但罕见系统性的分析。文章提出采用双聚类挖掘基因功能模块的新思路探索癌症的共享分子机制和不同癌症间的关系。获取20种癌症的基因表达数据, 应用改良t检验和倍数法筛选出至少在两种癌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得到10417×20的数据矩阵; 采用双聚类方法获得22个癌症共享的基因簇; 进一步富集分析得到17个基因功能模块(Bonferroni校正后P<0.05), 主要参与有丝分裂染色单体分离的调控、细胞分化、免疫和炎症反应、胶原纤维组织等生物过程; 主要执行ATP结合和微管活动、MHCⅡ类受体活性、肽链内切酶抑制活性等分子功能; 活动区域主要在细胞骨架、染色体、MHCⅡ蛋白质复合体、中间丝蛋白、胶原纤维等。基于模块构建癌症相关网络, 显示胃癌、卵巢腺癌、宫颈鳞癌和间皮瘤等之间相关程度较高, 而两种血液系统癌症(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与多发性骨髓瘤)分子机制与其他癌症存在较大差异。可见癌症共享的基因功能模块与多种生物机制有关, 癌症之间相似性可能与组织起源、共同的致癌机制等有关。文章提出的基因多效性分析方法有助于解释人类复杂性疾病的共享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