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吕 《生物学通报》1996,31(12):1-3
肠神经系统及其研究进展(二)周吕(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100005)(续1996年第31卷第11期第7页)4肠神经系统对胃肠运动的调控人类和哺乳动物在空腹状态下由胃至末端回肠都存在一种周期性运动形式,称消化问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相似文献   

2.
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的大麻素受体至少有CB1和CB2两种亚型.尽管两种CB受体在胃肠道的分布不尽相同,但多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CB1受体激活可通过神经机制抑制瞬时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抑制小肠收缩和蠕动,减慢胃肠运动.CB2可能与一些特殊病理生理条件下胃肠运动的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CB特别是CB1受体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肠肽是指体内那些既存在于脑,也存在于胃肠道的,以双重分布为特点的调节肽。脑-肠肽的概念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末,它提示在神经系统和胃肠之间、神经系统和激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密切联系,因而是胃肠激素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胃肠激素受体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有胆囊收缩素(CCK)、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等等。由于绝大多数胃肠激素受体尚不能高度提纯,因此,受体性质的确定大多依靠结合试验和受体后生物效应的研究。前者有助于了解受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林林 《生物学通报》1999,34(10):17-18
概括地介绍了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产物,发挥作用的方式。还阐明了神经系统和胃肠胰内分泌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心血管与血细胞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指出某些疾病和肿瘤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一类主要分布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以及肠神经细胞有着紧密的关系。ICC分布于整个胃肠道,是胃肠道起搏细胞,具有产生和传播慢波的功能,参与神经递质调节,在一些胃肠动力性疾病中表现为异常状态。近期,关于ICC的生理功能、损伤和恢复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ICC网络存在动态平衡,为了维持ICC网络功能,ICC周期代谢需要被紧密的控制调节平衡ICC死亡和更替。研究表明,ICC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一些缺失ICC的疾病中ICC并不一定死亡,转分化、去分化和细胞凋亡可能是ICC丢失的机制。。本文主要对Cajal间质细胞及其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Roux-en-Y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科63例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胃肠转流术(RYGBP)后的恢复情况。共分两组:A组为术后完全肠外营养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B组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患者。监测两组患者术后3天至2周的血清白蛋白含量、血脂、肠蠕动恢复时间、血糖水平、C肽水平。结果:A、B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A组,血糖水平下降时间较A组快,其血糖下降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致,B组血清C肽水平变化时间较A组提前。结论:2型糖尿病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血糖水平下降,改善胰岛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发现有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肽类,也存在于消化道;而原先在消化道内发现的肽类,现在也在神经系统中找到。人们将这些肽类称为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s)。日益增多的资料说明:脑-肠肽是一组由身体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Roux-en-Y 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 年7 月至 2012 年7 月我科63 例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的2 型糖尿病患者行Roux-en-Y 胃肠转流术(RYGBP)后的恢复情况。共分两组: A 组为术后完全肠外营养直至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B 组为术后早期开始肠内营养患者。监测两组患者术后3 天至2 周的 血清白蛋白含量、血脂、肠蠕动恢复时间、血糖水平、C 肽水平。结果:A、B 两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及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B 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少于A组,血糖水平下降时间较A 组快,其血糖下降时间与肠功能恢复时间一致,B组血清C肽水平变 化时间较A 组提前。结论:2 型糖尿病胃肠转流术(RYGBP)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加快血糖水平下降,改 善胰岛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景南 《生理通讯》2005,24(3):69-70
胃肠激素和胃肠运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是当今国际上胃肠激素领域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次会议在这两方面均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1.
 <正> 1972年Said和Mutt二氏从猪的肠组织中发现一种能使周围和内脏血管强烈扩张的多肽,命名为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简称VIP),由2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以精氨酸和赖氨酸占优势,属于碱性多肽,与胰泌素、胰高糖素和肠抑胃肽同属一族。 近来发现VIP是一种重要的脑肠肽,在神经系统传导和胃肠胰的生理、病理活动中占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1):I0002-I0003
《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JG)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持续炎热的天气可引发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等。 高温热浪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提高死亡率,然而对于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如是否能够改变疾病的症状等,科学家还需进一步了解。炎症性肠病和传染性胃肠炎是由胃肠道炎症和溃疡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Cajal细胞与胃肠起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于胃肠平滑肌内的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道运动的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ICC可自发激活并产生节律性去极化慢波(SW),经由ICC形成的网络传向平滑肌细胞,并向远端扩布。平滑肌细胞缺乏产生SW活动的必要离子基础,但对于由ICC传来的SW产生反应,使SW增强或诱发动作电位和收缩活动。因此,ICC不仅是胃肠SW活动的起搏者,也是SW的传播者,同时对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平滑肌收缩起着居间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激素分泌器官,是调节肽即胃肠激素最丰富的来源。胃肠激素与胃肠功能有很大关系,它们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消化器官的运动、分泌和吸收及其他多种功能。促生长素(Ghreli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降压素(N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胃肠激素中的代表。Ghrelin主要由胃组织产生,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促进胃酸分泌,这些作用是由迷走神经所介导的,ghrelin还具有对消化道粘膜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受多种方式调控。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有调节胃肠血流、胃肠分泌及胃肠运动等多种功能,目前学者普遍认为CGRP这些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PG)介导的。NT广泛分布于脑和胃肠道及其它组织中,由肠道N细胞分泌,能够抑制胃肠运动,对胃肠黏膜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些作用是迷走神经、调节肽等多种途径介导的。随着对这三种胃肠激素的深入了解,人们将对人体胃肠道疾病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对Ghrelin、CGRP、NT对胃肠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抑制神经系统的WinnerLess Competition(WLC)模型,通过数值方法分析Mulloney型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电位发放,得到胃研磨囊和幽门神经系统中各个神经元的电位发放和系统的节律变化。结果表明,胃研磨系统内神经元的发放规律显示两侧牙齿和中间牙齿出现切断、挤压和研磨食物等状态,幽门系统内神经元的发放规律显示幽门节律出现依次发放的三个部分。两个神经系统的数值结果,不仅解释了龙虾胃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电位发放与肌肉运动的关系,而且理论再现了龙虾胃肠神经系统的节律变化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胃肠内分泌学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胃肠内分泌学的特点以及胃肠激素和肽类的化学、生理学的新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胃肠内分泌学近十余年来进展迅速,一些老激素的分离、提纯、阐明化学结构和人工合成,一些新激素和肽类的发现,使这一部分科学的面貌为之一新。胃肠激素和肽类是由个别地散处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由于胃肠道粘膜的面积特别大,胃肠内分泌细胞的总数超过机体所有其它内分泌细胞的总和,因而消化道粘膜被认为是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肽类,也在消化道内发现;而原先在消化道内发现的,现在也在神经系统中找到。此现象的生理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热量饮食对食积大鼠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SPF级KM小鼠和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KM小鼠和SD大鼠均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食积组(每组10只)。每天固定时间称量小鼠体质量,处死后进行胃排空、肠推进和D-木糖试验;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进行病理学检查;大鼠盲肠菌群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食积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胃肠动力显著下降;高热量饮食并未造成大鼠病理性改变;但食积大鼠Observed-species、Chao1、Simpson和Shannon指数显著下降(均P<0.05),PCoA和LEfSe分析结果显示食积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食积组布劳特菌属、脱硫弧菌属、真杆菌属、红蝽菌属和梭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均P<0.05),Akkermansia和醋弧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高热量饮食诱导食积大鼠胃肠动力下降和肠道菌群失衡,为胃肠动力和肠道菌群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自复组、反证组4组.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造成大鼠肝郁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动物模型.测量各组动物的体重、腹围、自发活动、智力、胃和小肠运动功能变化,观察胃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浆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指标研究肝郁证大鼠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减慢,腹围指数变大,自发活动减少,智力下降;胃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减慢;Gas、MTL和VIP的含量降低,SS的含量升高.用四逆散治疗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郁证动物模型接近中医肝气郁结证的发病学因素,其模型的情志改变呈现肝郁证典型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脾安肠汤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态(VI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53),对照组单纯采用匹维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安肠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肠症状改善情况、血清5-HT、CGRP、SP、VIP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焦虑(SAS)、抑郁(SD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心脏高于对照组(71.70%,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及大便性质症状评分,血清5-HT、CGRP、SP、VIP、IL-8、IL-6水平、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安肠汤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匹维溴胺治疗,可有效调节机体胃肠激素分泌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安肠消痞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 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76例D IBS与FD重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温开水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肠消痞汤治疗,1剂/d。两组患者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清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胃动素和促胃液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2=4.151,P=0.044)。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中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7.89%)和5例(13.16%),症状较轻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34)。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安肠消痞汤治疗D IBS与FD重叠患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其作用可能与其能调节胃肠激素紊乱,下调血清SS和VIP水平,上调血清MOT和GAS水平,改善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