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性甲真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菌性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
国产伊曲康唑(易启康)间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易启康(国产伊曲康唑)胶囊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易启康胶囊200mg,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或者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3个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4.3%,趾甲真菌病或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2%和95.0%;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7.1%和96.7%。结论易启康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其他丝状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它的流行因不同地区而存在差异。为了解太原地区甲真菌病的临床分类、菌种构成等情况,我们对近1a来我院皮肤科的甲真菌病门诊患者及合并甲真菌病的住院患者(共235例)从临床及病原学方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甲真菌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甲板和(或)甲下组织感染的统称,现估计全球患病率约为5.5%~[1],是一种疗程长且易复发的感染性疾病。根据侵犯甲部位不同,临床分为远端侧位甲下型、白色浅表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毁损型,其中以远端侧位甲下型最为多见~[2]。甲真菌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是自身其他部位和家庭成员皮肤癣菌病的传染源。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大多数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用和/或内服),但疗效不甚理想~[3,4]。  相似文献   

5.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的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又称为甲癣。甲真菌病的发病率占自然人群的2%~18%[1]。在真菌镜检的基础上再做真菌培养,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将为药物选择带来较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甲真菌病是皮肤真菌病的常见病.外伤、足癣和糖尿病等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发病特点,本文对临床单纯甲真菌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甲真菌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和菌种分布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甲真菌病致病真菌的变迁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笔者采用真菌培养法对临床症状典型或镜检阳性的甲真菌病病甲进行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真菌618株,其中皮肤癣菌417株,占67.5%,酵母菌149株,占23.8%,霉菌54株,占8.7%.结论广州地区的甲真菌病的致病菌除皮肤癣菌外,酵母菌,霉菌也占一定的比例,近几年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和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下组织引起的病变,而甲癣是特指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安康地区位于秦岭以南的大巴山区,汉江穿流而过,气候温暖潮湿多雨,是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了解安康地区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种类和构成情况,我们筛选了安康地区9县1区提供的1000例甲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采用统一多点培养法进行致病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3例甲真菌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37例,病甲75个)采用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对照组(36例,病甲87个)单纯使用激光治疗。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治疗6个月后随访评估。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观察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总的临床有效率(74.67%)高于对照组(63.22%),3种临床类型在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近端甲下型(PSO)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9≤SCIO≤15时,联合组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9≤SCIO≤15的甲真菌病患者,长脉冲1064 nm激光联合酮康唑软膏封包病甲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单纯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真菌病是真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霉菌,在2002~2004年对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的致病菌调查研究表明,皮肤癣菌感染占甲真菌病的66.4%-67.9%,多数为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甲真菌病约占浅部真菌病的30%,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受损为真菌繁殖和致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真菌病较为常见且不易治愈,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应用降糖药物,同时还可能服用治疗相关并发症药物,因此在治疗患者甲真菌病时,抗真菌药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合并糖尿病的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易感机制、病原菌、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甲真菌病病原学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甲病,通常认为甲真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3%~5%之间,在某些特定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可以分为三类,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霉菌.通常认为在这三类致病真菌中,皮肤癣菌最为常见.但是,随着对甲真菌病认识的加深,实验室检查方法的改进以及研究资料的日益丰富,我们发现甲真菌病的流行情况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患者职业、感染部位不同均会对引起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种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甲真菌病病例共92只病甲采用每2周1次CO2激光烧灼打孔,疗程共24周。结果治疗有效率90%。结论CO2激光治疗甲真菌病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具有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应用5%阿莫罗芬搽剂治疗36周(每周1次)。计算临床有效率、真菌学清除率、治疗前后甲真菌病临床评分和甲真菌病严重程度指数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收集病甲组织行真菌培养。结果共招募68例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为66.1%;真菌学清除率为82.4%,第2~5趾甲受累患者临床有效及真菌学清除率较高,治疗过程中除轻微脱屑、灼热及红斑外,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76.47%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结论5%阿莫罗芬搽剂是治疗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抗拒或不适合系统用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美扶”)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方法136例甲真菌病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次,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指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和指甲真菌病合并趾甲真菌病组连续使用3个疗程。结果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3%和96.8%,真菌清除率为93.5%;趾(指)甲真菌病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5.2%,真菌清除率为92.4%。各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年来我院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分布情况,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1月间我院皮肤科实验室甲真菌病患者病甲真菌学培养阳性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805例病甲真菌培养阳性的甲真菌病病例。酵母菌407株,占50.55%,皮肤癣菌385株,占47.95%,霉菌13株,占1.61%。不同年龄段的甲真菌病患者的菌属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我院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最常见为酵母菌,其次为皮肤癣菌和霉菌。年龄是影响菌属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甲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通过对影响甲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因素的分析,为研究者获得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提供帮助,继而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甲真菌病的发病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PCR快速诊断甲真菌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甲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致病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和非皮肤癣菌的霉菌.系统用药是治疗甲真菌病的主要方法,其疗程较长,费用较高,加之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因此,正确诊断对甲真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补充肠道益生菌治愈甲真菌病的经验。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采用口服肠道益生菌治愈甲真菌病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补充肠道益生菌可以治愈甲真菌病。结论补充肠道益生菌可以调节体内正常菌群的失衡,对肠道外的微生态失衡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0.
甲真菌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真菌病是较常见的甲疾病,致病菌有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外用药治疗、系统口服药治疗,近来新型口服抗真菌药的研发以及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应用都将成为甲真菌病治疗的补充以及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就近年来甲真菌病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