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6条清醒雄狗,于左心室和肺动脉干装置慢性导管,记录压力、dp/dt、d~2p/dt~2以及dp/dt/p 等。于手术后第4至第12天,给予轻度(p_(IO_2)=84mmHg)和中度(p_(IO_2)=64mmHg)低氧气体吸入,观察心泵反应。在24次实验中,都见到常用的泵功能指标增强,反应状况与麻醉开胸狗上的结果大体相似。但心率加速反应比麻醉犬明显。中度低氧时,dp/dt_max、左室与肺动脉压力常有强弱交替的周期性波动,此现象可被麻醉或β-及 α-受体同时阻断所消除。有时,当 dp/dt_max 值处于增大状态,dp/dt/p DP40值却减小。收缩相与舒张相d~2p/dt~2max 的比值(C/R),在中度低氧时增大(P<0.02),反映了收缩作用与舒张作用的反应不匹配,这可能是泵功能欠佳的早期信号。  相似文献   

2.
急性低氧时狗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急性低氧时心泵代偿-失代偿转变过程的力学特征,在22条麻醉开胸狗上,于吸入气氧分压递降条件下,作了心泵舒缩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虽然严重低氧时心泵外功功率尚可保持在增大状态,但其压力作功成分减小,容积作功成分增大。动脉导纳的增加是容积作功增大的主要原因。这时,主动脉内有效血液推动力进一步增大,而泵缩力量却开始减弱。肌力效应在泵失代偿发生前,对舒缩功能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在泵代偿-失代偿转变阶段,斯塔林效应的作用显著。“舒-缩谐调”的变化,早在泵失代偿前就已出现,并渐明显,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急性低氧时 Starling 效应对左室搏血效率的影响,在12条麻醉开胸狗上进行了实验。给狗依次吸入氧分压为84、64、52mmHg 的氧氮混合气体和纯氮气造成急性低氧。我们将心泵急性低氧反应分为稳态调节、剧烈动员和衰竭三个阶段。在Starling 效应开始持续发动以前,心泵处于稳态调节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在室压力(LVP)、每搏输出量(SV)、每搏外功(W)、与每搏外功功率峰值(N_(max))等稳定于对照水平,略有波动。搏血效率指数(I_(BEE)=SV/N_(max))也稳定于对照水平。稳态调节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泵能耐受低氧的程度和时间呈正相关(r=0.83,P<0.001)。在剧烈动员阶段,左室舒张期末直径进行性地迅速增大,从对照时的 51.55±1.09mm(M±SE)增至54.60±1.63mm(P<0.01)。同时,LVP、SV、W、N_(max)等泵功能指标也明显上升,形成一个显著高于对照值的峰(各指标与对照相比,均P<0.01)。此时,搏血效率指数仍维持于对照水平(P>0.05)。此结果表明;剧烈动员阶段时 Starlins效应的发动和维持,并未降低搏血效率,有利于心泵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4.
急性低氧下钙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兆年  顾磊敏 《生理学报》1992,44(3):237-243
在20条麻醉开胸狗上,用RM-6000多道仪同步记录左心室内峰压(LVP)、左室压力变化率(L+dP/dt_(max))、右心室内峰压(RVP)、右室压力变化率(R±dp/dt_(max))、肺动脉压力(P_(Pa))、主动脉血流每搏峰值(Fa)、心率(HR)等各项生理指标,观察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Diltiazem和Verapamil对左、右心室功能影响。在钙通道阻断剂处理后,左室的LVP,L±dp/dt_(max)下降,而Fa增加;右室的RVF,R±dp/dt_(max)和P_(Pa)均有升高趋势,显示钙通道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的影响不同。这可能提示左、右心室功能对钙离子的依赖程度不同。在急性低氧状态下,此三种钙阻断剂均使急性低氧引起LVP的增加反应消失,Fa增加明显,Verapamil和Diltiazem有减轻急性低氧引起的RVP和P_(Pa)的增压作用。从这些钙通道阻断剂对左右心泵功能影响的比较来看,Diltiazem比Verapamil和Nifedipine对急性低氧状态下的心泵功能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麻醉开胸狗上,于急性逐步加重低氧条件下,同步记录左、右心室压、压力变化率(dp/dt)等指标,观察左、右心室“力效应”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急性低氧时,肺动脉升压效应与低氧程度呈正相关;左、右心室“力效应”并非同步。当左室“力效应”由增强转为减弱时,右室仍处于“力效应”增强过程,而且左室(-dp/dt_max)的减小先于(dp/dt_max)。严重低氧一旦使右室出现“力效应”减弱时,则标志着心泵功能崩溃。这些结果提示左室泵丧失代偿并非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室负荷过重;心室舒张期力学的改变在心泵对急性低氧的反应上甚为重要,可用左心室进行性的“力效应”减弱作为判断心泵对急性低氧不能耐受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低氧时的Starling效应及心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 Starling效应在心泵急性低氧反应中的地位,以及心包对此反应的影响,把17条雄狗,分别在心包切开(A 组)和缝合(B 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连续、依次吸入空气、氧分压为89、70和55mmHg 的常压氧-氮混合气各30min,并最后吸入氮气时,分别记录不同低氧状况下的左室前后径超声图、左室压力,dp/dt,右室压力或主动脉压力和第二导联心电图。结果表明,重度低氧时,左室舒张期末直径显著增大,A组由对照值3.88±0.15cm(M±SE)增大至4.22±0.18cm(P<0.01);B组由3.53±0.13cm增至3.67±0.12cm(P<0.01),并伴以每搏直径变化的明显增大(A 组由对照值的4.4±0.2mm增至4.9±0.2mm P<0.05;B 组由3.2±0.1mm 增至3.8±0.2mm P<0.01)。左室压力-直径环在重度低氧时显著右移,环体面积不缩小。说明重度低氧时,Starling 效应对心脏搏血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在严重低氧导致左室收缩压进行性降低时,迅速切开心包可有利于心泵功能的改善,提示,心包对 Starling 效应的充分发挥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氧预处理小鼠脑及血液中糖原与乳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i XY  Li L  An YY  Lu GW 《生理学报》2001,53(4):325-328
采用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H4组(重复低氧4次,低氧预适应组)、H1组(只低氧1次,低氧对照组)和H0组(正常对照组,即不低氧组),分别测定全脑及不同脑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和延髓)糖原、乳酸的含量,同时测定血液中乳酸的含量。结果:H4组全脑糖原含量显著高于H1及H0组,其中H4组端脑、间脑和脑桥内糖原含量显著高于H1组及H0组相应的脑区,H1组全脑糖原含量显著低于H0组,其中H4组端脑、间脑和脑桥内糖原含量显著高于H1组及H0组相应的脑区,H1组全脑糖原含量显著低于H0组,但各个脑区糖原含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H4、H1组全脑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H0组,而H4组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则显著低于H1组及H0组。结果提示,在低氧预适应过程中,脑糖原增加与脑乳酸降低同时发生,脑有氧代谢参与低氧预适应或低氧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间歇性低氧处理大鼠心肌的抗心律失常与抗氧化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Zhang Y  Zhong N  Zhu HF  Zhou ZN 《生理学报》2000,52(2):89-92
利用结扎在体大鼠冠脉方法研究不同时间间歇性低氧处理对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及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并与连续性低氧相比较。实验结果如下:⑴间歇性低氧(intermittent hypoxia exposure)28d(IH28)、42d(IH42)、间歇性低氧28d后1周(PIH28-2W)和连续性低氧(comtinued hypoxia exposure)28d(C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循环血液中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用光镜观察急性低氧情况下血中CEC的形态并记数,用组织化学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计对血中年轻型CEC及肺小动脉VEC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低氧前相比,低氧后各组VEC的LDH活性均下降,且随低氧时间延长,LDH活性下降越明显.而低氧前后各组年轻型CEC的LDH活性是一致的,且明显低于各组VEC的LDH活性.低氧前CEC多为衰老型,低氧后CEC数量增多且多为年轻型,随低氧时间延长年轻型CEC增多越明显.结论:CEC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血管的损伤情况;VEC的LDH活性可以反映VEC向CEC转化的进程;年轻型CEC的LDH活性可以反映VEC脱落时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急性低氧暴露发生和低氧运动习服的血液学评价指标。方法:Phase 1:61名北方汉族大学生在模拟海拔4 800 m的常压低氧舱急性暴露6 h,入舱30 min后以恒定负荷(80 W,60 rPm)蹬车20 min,常氧安静(NMI)和低氧暴露结束(HYI)时测定血清ANP、ET-1及eNOS水平。Phase 2:恢复1周后,48名受试者进行3周(模拟海拔2 500 m、3 500 m和4 800 m各1周)渐进式低氧训练。恢复1周,重复Phase 1的低氧暴露和运动,常氧安静(NMⅡ)和低氧暴露结束(HYⅡ)时测定ANP、ET-1及eNOS水平。结果:与NMI时比较,HYI时受试者的ANP与e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ET-1轻微上升;3周低氧训练后,低氧习服与未习服组NMⅡ时的ANP水平均比NMI时显著升高(P<0.01),与未习服组NMⅡ时比较,低氧习服后的e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清ANP和eNOS水平是急性低氧暴露的敏感指标,ANP变化量与低氧习服效果有关,eNOS两次低氧暴露后变化量可作为低氧运动习服效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六条在心脏上装有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及微型超声测距探头的慢性实验狗,经两个星期的手术恢复期后,于Halothane麻醉下,给予低氧气体吸入,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从对照时的99.8±0.1%降到60.7-4.4%。低氧时,左心室功能随着动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表现为中度低氧时增强、严重低氧时减弱的变化。复氧时,出现与低氧时不相同的左心室功能异常,如心动过速、严重心律紊乱、后负荷增高、舒张期末室壁厚度显著增加,室壁舒-缩厚度差减小、室壁舒缩的不匀质性以及极低的心肌顺应性等。这些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后的复氧过程中,左心室功能存在着一种“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12.
将大鼠置于不同模拟海拔高度低压舱内4d,观察其左、右心室功能代偿与失代偿的某些生物化学基础。结果表明,5000m中度缺氧4d使左、右心室功能、重量、心肌蛋白含量及Ca~(2 )-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机体在整体、心脏器官及心肌细胞分子各个水平的代偿机制均有加强。8000m重度缺氧4d后,左室重量增加,dp/dt_(max)与蛋白含量均下降,肌原纤维ATP酶活性则保持中度缺氧的代偿水平,提示左心功能似已受到损害。与此同时,右室蛋白含量虽也明显减少,但其ATP酶活性则继续增高,dp/dt_(max)未出现下降,表明右心功能仍具有相当的代偿能力。从而支持我们关于在短期内因供氧严重不足而造成的左室心肌的直接损伤作用大于右室心肌的推论。  相似文献   

13.
F_(IO_2)(吸入气氧浓度)为12.35、9.87及7.7l%,分别吸入10、8及5min时,心功能呈代偿性增强改变。F_(IO_2)为9.37%、吸入20min时心功能的变化趋势与9.87%8min时仍基本相同。继发性缺二氧化碳对缺氧引起的心功能代偿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起抵消作用。F_(IO_2)为9.87%时的缺氧程度约相当于18km高空加压供氧总压值为15.3kPa(115mmHg)时的缺氧。单纯从缺氧因素考虑,将总压值由常用的17.3kPa(130mmHg)降低为15.3kPa是可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家兔缺氧后脑中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采用雄性青紫蓝家兔32只,随机分为急性缺氧组(模拟海拔5000m,2h)、低氧适应组(模拟海拔5000m,2周)和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海平和模拟缺氧后大脑皮层、下丘脑和海马三个部位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急性缺氧组所测三个部位的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较海平对照均有增高,其中下丘脑的含量自对照的12.1±1.1ng/g增至21.1±2.9ng/g(p<0.05),海马的含量自35.7±2.6ng/g增至45.9±1.7ng(p<0.01)。适应组三个部位的血管活性肠肽含量虽略高于对照,但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前人报道的在相应低氧条件下脑血流变化规律是吻合的。因此我们推测血管活性肠肽在缺氧条件下对脑血流的调节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体重200±2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冻伤(FN)组、急性缺氧冻伤(FAH)组和缺氧习服缺氧冻伤(FHAC)组,实验观察了大鼠右后肢重度冻伤前后各组大鼠双后肢皮肤微循环灌流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平原冻伤使大鼠双后肢微循环灌流量明显减少,提示局部重度冻伤对微循环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冻区也涉及到对侧肢体。冷冻前FAH组大鼠微循环灌流量已明显低于FN组,表明急性缺氧时血容量进行代偿性的再分配,使微循环灌流量减少;FAH组大鼠冻后双后肢微循环灌流量的改变结果提示急性缺氧可加重其冻伤对微循环的损伤程度。FHAC组大鼠冻前微循环灌流量非常明显地低于正常对照,也明显低于急性缺氧对照,表明缺氧习服可造成微循环障碍;FHAC组大鼠冻肢微循环灌流量非常明显地低于FN组,提示缺氧习服加重高原冻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肌膜乳酸转运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和高血压性心肌肥大重塑时细胞表型代谢变化特征。方法:采用L-14C乳酸盐测定运动Wista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ensive rats,SHR)、运动SHR和对照Wistar Kyoto(WKY)大鼠的心肌肌膜囊泡(sarcolemmal vesicle,SLV)单羧酸盐乳酸转运载体变化。结果:Wistar大鼠经每日2h的10周游泳运动后,  相似文献   

17.
以在体家兔的心脏为对象,应用浮置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急性缺血早期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变化及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的一个分支阻断后 1—5min,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和 0相最大上升速率(dv/dt)_(max)均减小(P<0.01)。动作电位时程APD_(30)、APD_(50)和APD_(90)均缩短(P<0.01)。反映 2相平台时程的 APD_(30)和 APD_(50)缩短较总时程 APD_(90)的缩短更明显。 在自然心率的条件下,左颈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使急性缺血的心肌电位的变化有所恢复:RP、APA、(dv/dt)_(max)均增加,APD_(30)、APD_(50)、APD_(90)延长(P_均<0.01)。刺激迷走神经时缺血的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有所恢复,对防止缺血早期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兔心肌局部缺血和缺氧时的电活动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兔在体心脏上对比观察了阻断冠脉血流(心肌缺血)和阻断冠脉血流后用缺氧液体灌流(心肌缺氧)时心肌电活动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如下:(1)心肌缺血时引起 MAP 振幅(MAPA)与双极心外膜下电图振幅(BEGA)的降低(P<0.01)以及 MAP 复极达50%的时程(MAPD_(50))与功能不应期(FRP)的缩短(P<0.01);(2)心肌缺氧时只引起 MAPD_(50)和 FRP的缩短(P值分别小于0.01和0.05),而未引起 MAPA 和 BEGA 的明显变化;(3)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心肌缺血10分钟时,多数线粒体内出现不定形的致密小体,核染色质明显周边化,而心肌缺氧10分钟时,仅在少数线粒体内出现致密体,核染色质分散,有的呈现早期周边化。上述结果提示,在心肌缺血早期,缺氧是造成不应期缩短的主要原因,而代谢产物和 K~ 的蓄积则可能是引起传导阻抑的重要因素,并有加强缺氧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