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华 《生物学通报》2005,40(12):44-46
高三的生物学复习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基础落实,把每个知识点详析详解,力求使学生具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横向、纵向的联系,很难把握各知识间的关节、题目的人手点,因而基础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的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薪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问题的切人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构建起知识结构呢?本简介几种较为实用的构建方式并举例与读同析之。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要研究不同的农作物.学生们不仅应当知道这些作物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还要栽培这些作物.在学校植物园里的教学实习工作是这个知识的主要来源.然而在很多城市学校里没有植物园,而且生物学教学用室内植物来进行,企图通过这些植物让学生们认识到管理农作物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室内植物无论怎样也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3.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氮在生态系统的循环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要由微生物调节的过程,是“生物固氮”一节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师通过对构成氮循环全过程的若干环节的具体剖析.以及与碳循环的差异比较.不仅能够较好地突破难点.更能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认识事物的深刻性,从而达成既定的隐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就像一个搭梯子的过程,确保学生已有的知识成为他们建构新知识的关键。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模拟环境中,学生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知识建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过程对探究式学习中支架式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概念图及其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关于概念图的概述概念 图是一种关于概念知识、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系统结构、计划流程等的图形化表征方式,它由节点、链接(节点间的连线)和节点间的关联词组成。康奈尔大学的Joseph 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学习理论于1960年始研究概念图技术,并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利用概念图引导和考察学生组织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都与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柯勉 《生物学通报》2004,39(10):43-45
高三备考第2轮复习是构建知识和方法体系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理想效果?笔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专题教学法,提高了复习效率。所谓专题教学.就是围绕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经教师导学,学生自学,进行发散思维(串联或对比、类比和迁移、拓展和延伸),搜索相关知识,列出并求解环绕主题的系列问题.最后通过聚合思维(有机重组),形成完整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下面是以“胰岛素”为中心.开展“专题”教学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生物的进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 《生物学通报》2005,40(4):28-29
生物的进化非常复杂,对它的探索到目前也没有终止.关于生物进化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因此本节内容概念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知识上也具有综合性和。发散性的辩证统一,是开发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材料。笔者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以达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等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就人教社高二《生物》第1册第5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介绍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将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引入高三复习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梳理归纳知识、探究疑难问题、组间互考互批、多元评价激励合作方式,变传统的复习教学过程为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排难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使复习教学更加科学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周卫东 《生物学杂志》2006,23(1):56-57,6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各门学科间呈现日益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的趋势。但长期以来,学校内部实行的一直是分科教学体制,这就使得各科教学都十分重视其本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而往往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随着社会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走出这种学科独立的困境,切实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和联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的论证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抽样学校学生的论证能力大多处于低论证能力水平。为此建议:重视科学教育中论证教学:精选论证教学的相关题材;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论证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更容易领会教材,巩固他们的知识,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缺少的。实验中,有些是需要通过显微镜方能进行的,多数学校中,显微镜的数量仍然不多,因此学生在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的时候,常常不能很仔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教育目的不仅仅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实验教学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和教师教学中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的促进生物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4.
"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把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看”和“做”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消化和吸收(一)”一节的教学设计及操作刘厚义(湖南省湘潭市第二中学411100)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1.1教材分析该节教学内容具有容量大、涉及面广、语言精炼扼要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知识的全面了解,为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打下...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是广大学生、学校、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我在教学中根据生物第二册“眼与视觉”教学内容的编排要求和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教育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1课前准备1.1教师应着重准备以下内容:(1)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现况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典型抽样,抽取北京核心城区和郊县城区数所代表性中学学生,开展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6所中学1 192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初中生789人、高中生392人,男生600人(50.80%)、女生581人(49.20%),平均年龄13.72±1.58岁(最小11岁、最大19岁);中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59.37,初中生59.78,高中生58.53;女生61.08,男生57.71;学生对不同类别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显著(P<0.05);女性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学历高与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北京市中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处于不及格水平,对不同知识类别的知晓度差异显著,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缺乏系统连贯性。学校课程设置、年级、性别、父母学历、居住状况等影响学生营养知识掌握状况。学校应考虑家庭和社会参与,衔接初高中阶段课程教学,加强系统、综合和连贯性的学生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教学中,当讲到视觉这一部分知识时,我虽然按照大纲要求、教参指导完成了教学,但学生对视觉的形成、近视的产生等知识仍不能很好理解,最后还是死记硬背。分析原因是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于是我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参...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指依靠个人的智力和动用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项任务时所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新的东西、开发新事物的身心力量。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应当自始至终贯穿于学校的教育及教学过程。 诚然,每个人包括在校学生都有自身应有的创造潜力,或称之为“创造基因”,问题是如何激活这些“创造基因”,使之尽快转化为创造力,是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笔者仅拟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略抒已见,与同行共磋。 创造是全方位的,创造力是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能否充分…  相似文献   

20.
孙立祥 《生物学通报》2011,46(12):31-33
问题串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分明、具有务统性的一连串的问题。分析3种问题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