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李静  沈法富  于东海 《植物学报》2004,21(6):724-732
本文通过对植物衰老和动植物中编程性细胞死亡(PCD)的研究,阐述了植物衰老中PCD存在的依据,澄清了植物衰老和PCD的关系,提出了植物衰老中可能的PCD发生途径,为调控植物衰老的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衰老中的编程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植物衰老和动植物中编程性细胞死亡(PCD)的研究,阐述了植物衰老中PCD存在的依据,澄清了植物衰老和PCD的关系,提出了植物衰老中可能的PCD发生途径,为调控植物衰老的遗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植物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对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植物发育过程中的PCD对植物自身形态建成和组织分化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动、植物的PCD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植物发育过程也有着独特的PCD机制,例如依靠有裂解功能的液泡来参与PCD。通过比较植物和其他生物发育过程中的PCD,可对植物发育过程中PCD的特征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说明植物发育过程中PCD的研究将在理论和生产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植物细胞在生理、病理或逆境条件下可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本文详细描述了植物PCD的形态和生化特征、生理功能及其研究意义,并把这些方面与动物PCD做了比较。另外,虽然植物PCD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还是对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遗传调控以及PCD的起源与进化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植物PCD的研究战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态和生化特征:目前,植物PCD的研究主要还集中于形态和生化方面的描述。各种条件下的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都或多或少地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差异,并不符合动物细胞凋亡定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不同植物PCD类型相互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尽管如此,动植物PCD在形态和生化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无炎症反应、DNA的特异片段化以及核酸内切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升高在植物中也依然是区别PCD与细胞坏死(necrosis)的形态和生化依据。2.分子水平上,植物PCD也涉及到许多信号分子和特定基因参与调控的信号传导途径。但到目前为止,已分离的与植物PCD直接相关的基因只有ACD2、Dad1等少数几个.尽管己证明一些信号分子如活性氧种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s)、Ca2 、植物激素等参与了植物PCD的信号传导,而对其信号传导途径及机制还一无所知。不过,这些信号分子及几个相关基因的分离将有助于阐明植物PCD的信号传导机制。并且,从已有的证据看来,参与PCD的基因以及一些信号分子在动植物中具有相当的保守性,因此推测动植物PCD可能存在共同的基因调控规律及信号传导机制。近来,在HR以及发育过程中的PCD中检测到有类似caspase的蛋白酶的参与。这些证据表明,PCD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为PCD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3.植物PCD的生理功能也与动物的相似。在植物的生殖、发育,生长、衰老以及植物抗病、抗逆等整个生命过程中,PCD担负着与细胞增殖同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植物PCD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4.纵观各方面的证据可以推测,PCD起源于原核生物,并随着生物的进化而进化。在生物进化树的分支上,已发现不同类型的PCD形式。结论:许多内因或外因都能打破植物的体内平衡,最终导致细胞分化、增殖、静止或死亡。纵观各种生,病理及逆境胁迫下的植物PCD可以看出,虽然它们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并且都与动物细胞凋亡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些共同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应该便可以做为PCD的定义内容。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调控动物PcD的启动、执行及信号转导。通过人工合成底物、动物caspase抑制剂等方法已证实在植物中存在类caspase,可分为metacas.pases、VPEs(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s)和saspases等。本文综述了植物类caspase的种类、结构、定位、功能及其调控PCD的研究进展,提出植物PCD中类caspase作用的调控途径,为深入研究植物PC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的PCD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潘建伟  董爱华  朱睦元 《遗传》2000,22(3):189-192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PCD普遍存在于植物器官和个体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在高等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冠细胞、导管细胞、绒毡层细胞、胚乳细胞、胚柄细胞、糊粉细胞、大孢子细胞、助细胞和反足细胞等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均发生了PCD。另外,衰老也涉及PCD。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与发育有关的PCD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等植物细胞死亡的形式、起因及其PCD的形态、生化特征及高等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和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PCD。文章最后还对植物PCD的进化和生物学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Abstract:Plant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the details of which are becoming a focus of intensive research in biology, is a ubiquitous phenomenon and plays an improtant biological role in the develpoment of organs and whole organisms and in interactions with the environment.During higher plant development,root cap cells,tracheary elements(TEs),tapetalcells,endosperm cells,suspensor cells,aleurone cells,megaspore cells,help cells and antipodal cells,etc.undergo PCD to some degree.In addition,senescence also involves PCD.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PCD research progress in higher plant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including forms and causes of cell death and PCD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eatures in higher plants;PCD in development of nutritive organs(root ,stem and leaf) and reproductive organs(flower ,fruit and seed),evolution and biological rloes of plant PCD were further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7.
高赟  琴英玉  李绍波 《生物磁学》2011,(6):1178-1180
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用以消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细胞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植物个体来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是抵抗逆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揭示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现象的分子本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有关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研究报道逐年增加。本文重点综述了环境因子与植物PCD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PCD的主要生物学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于维华  陈鹏  王莉  李小平 《广西植物》2004,24(2):146-151
细胞死亡是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生命现象 ,而细胞程序性死亡 (PCD)是细胞遵循自身生命活动程序 ,并受多种因子调控的一种积极的死亡方式。近年来随着动物中PCD研究的深入 ,植物PCD亦得到相应的研究。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不仅可揭示植物衰老、死亡的内部变化规律 ,而且可为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提供依据和技术。该文试对有关PCD的特点、研究意义及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与方法进行简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多细胞生物用以消除多余的或有害的细胞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植物个体来说,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PCD)是抵抗逆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因此,揭示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现象的分子本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十年来,有关环境因子诱导的植物PCD研究报道逐年增加。本文重点综述了环境因子与植物PCD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PCD的主要生物学意义和研究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熊园园  邢达 《激光生物学报》2010,19(3):418-422,290
液泡是植物细胞专一性器官之一,具有多种功能,参与细胞内环境调节和细胞解毒等过程。研究表明,液泡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液泡介导的PCD过程中,液泡加工酶(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VPE)的调控和激活是PCD的关键环节。着眼于液泡信号通路依赖的PCD,对相关细胞事件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能推进PCD机制解明。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目前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植物PCD研究的某些进展,包括植物PCD的特征,植物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以及与环境互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PCD及其证据,植物PCD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等等。对植物PCD研究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可能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崔克明 《植物学报》2000,17(2):97-107
细胞程序死亡(PCD)是在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在发育的特定阶段发生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一死亡过程是由某些特定基因编码的“死亡程序”控制的。PCD是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细胞分化的临界期就处于死亡程序执行中的某个阶段。PCD包含启动期、效应期和清除期三个阶段,其间caspase家族起着重要作用。PCD在细胞和组织的平衡、特化,以及组织分化、器官建成和对病原体的反应等植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CD中的形态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都有着严格的时序性。植物的PCD和动物的PCD有许多共性,包括细胞形态和DNA降解等变化。也有一些不同,植物PCD的产物既可被其它细胞吸收利用;也可用于构建自身的次生细胞壁。  相似文献   

13.
植物细胞程序死亡的机理及其与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崔克明 《植物学通报》2000,17(2):97-107
细胞程序死亡(PCD)是在植物体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在发育的特定阶段发生的自然的细胞死亡过程,这一死亡过程是由某些特定基因编码的“死亡程序”控制的。PCD的细胞分化的最后阶段。细胞分化的临界期就牌死亡程序执行中的某个阶段。PCD包含启动期和清除期三个阶段,其间CASPASE家族起着重要作用。PCD在细胞和组织的平衡、特化,以及组织分化、器官建成和对病原体的反应等植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CD  相似文献   

14.
15.
程序性细胞死亡不仅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与植物适应逆境密切相关。近日, 中国科学家在解析植物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信号通路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is a process aimed at the removal of redundant, misplaced, or damaged cells and it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In contrast to the relatively well-described cell death pathway in animals, often referred to as apoptosis,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 of plant PCD are still ill-defined. Several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similarities between apoptosis and plant PCD have been described, including DNA laddering, caspase-like proteolytic activity, and 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mitochondri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have emerged as important signals in the activation of plant PCD. In addition, several plant hormones may exert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on plant PCD through the regulation of ROS accumulation. The possible plant PCD regulators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 are integrated in a model that combines plant-specific regulators with mechanisms functionally conserved between animals and plants.  相似文献   

18.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cell cultures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In plants most instances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occur in a number of related, or neighbouring, cells in specific tissues. However, recent research with plant cell cultures has demonstrated that PCD can be induced in single cells. The uniformity, accessibility and reduced complexity of cell cultures make them ideal research tools to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on of PCD in plants. PCD has now been induced in cell cultures from a wide range of species including many of the so-called model species. We will discuss the establishment of cell cultures, the fractionation of single cells and isolation of protoplasts, and consider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PCD in cultured cells. We will review the wide range of methods to induce cell death in cell cultures ranging from abiotic stress, absence of survival signals, manipulation of signal pathway intermediates,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defence-related PCD and developmentally induced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