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分属4科10属的17种啮齿动物物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均匀性的Shannon指数和季节性指标对该17个物种的生物量动态的比较研究说明:优势种在群落总生物量稳定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余非优势物种则在优势种种群密度较低时弥补低生物量,使17个物种种群能共存于同一群落之中,使处于复杂多变的荒漠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的生物量保持相对稳定。扩散在维持这种稳定中有  相似文献   

2.
曾宗永  赵佐成 《四川动物》1995,14(4):157-162
本文对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7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能量和分配比例的时间序列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比较了群落能量在17个物种种群中分配方式的动态和季节性。结果表明,虽然各物种群的能量分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分配比例却保持相对稳定,且98%以上的能量是以协调的方式在群落内的各物种间进行分配的,协调的能量分配方式则使恶劣多变的荒漠生境中的啮齿动物群落的能量动态保持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季节性指标,讨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10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数与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与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等6个变量的季节变动、季节性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每个季节都有变量达到最大值,但除个体数和均匀性外,其余4个变量均在冬季达到最小值;(2)物种数与生物量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以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互之间有类似的季节变动规律;(3)除个体数外,群落数量动态的其他变量与8个物种种群的密度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物种数有最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指标SI=0.628;(5)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在92个月的研究期中未显示出任何周期性。最后总结了该啮齿动物群落动态的时间模式,提出组成物种种群的扩散和休眠行为是形成这些模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曾宗永  杨跃敏 《兽类学报》1994,14(2):100-107
本文利用时间列分析方法和和季节性指标,讨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10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烽与和生物量、物种多性的Shannon与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等6个变量的季节变动、季节性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每个季节都有变量达到最大值,但除个体数和均匀性外,其余4个变量均在冬季最小值;(2)物种数与生物量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以及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  相似文献   

5.
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动态Ⅰ.年间变动和趋势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曾宗永 《兽类学报》1994,14(1):24-34
本文给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10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数与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与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等6个生态学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生态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趋势讨论了该群落的动态。结果是:1)各年间6个生态学变量均随物理环境而变化,个体数和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均匀性保持相对稳定;2)群落中17个物种从未同时出现过,物种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х2方和柯尔莫哥洛夫检验分析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6个生态学变量的频次分布,并用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方法拟合了这些变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均匀性和生物量均匀性服从正态分布;2)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的频次为向右偏斜的分布,无法用常见的理论分布来近似表示;3)单移动平均和双移动平均分别较好地描述了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性;4)其余4个变量可用单指数平滑来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曾宗永  杨跃敏 《兽类学报》1995,15(4):289-297
本文用X^2方和柯尔莫哥洛夫检验分析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6个生态学变量的频次分布,并用移动平均和指数平滑方法拟合了这些变理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结合种群密度、生物量、物种均匀性和生物量均匀性服从正态分布;2)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的频次为向右偏斜的分布,无法用常见的理论分布来近似表示;3)单移动平均和双移动平均分别较好地描述了和的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性;4)其余4个变量可用单指  相似文献   

8.
曾宗永  杨跃敏 《兽类学报》1992,12(3):213-222
本文提出了季节性指标并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和比较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11种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研究期各年间盘尼西拉特斯颊囊鼠(C.p-enicillatus)有最显著的季节性,鹿鼠属(Peromyscus)的两个物种和伏拉瓦斯囊鼠(Pg.flav-us)的季节性最无规律;11个种群中有7个有趋势,除旗尾更格卢鼠(D.spectabilis)的种群密度呈减少趋势外,其余6个种群的密度呈增加的趋势;种群密度的周期,麦利阿姆更格卢鼠(D.merriami)是4年,曼利卡拉特斯鹿鼠(P.maniculatus)是4.5年,盘尼西拉特斯颊囊鼠(C.penicillatus)等3个种群是1年。对11个种群的比较说明,这些种群密度的季节性、趋势和周期性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且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或种系发生历史无显著关系。11个种群的密度变动的多样化维持了它们在时间方面的共存。  相似文献   

9.
杨跃敏  曾宗永 《兽类学报》1999,19(4):267-275
以1989至1995年在川西平原农田进行的啮齿动物标志重捕实验为基础,由种群密度、生物量以及出现频率的比较认为,大足鼠(Rattus nitidus)为此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种,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与社鼠(Rattus niviventer)为常见种,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为稀有种.通过比较4种啮齿动物的种群动态、季节指数、变异系数发现,优势种密度变动的季节性最强,数量稳定性最大,无明显的年间变化;稀有种则相反,在种群动态上表现出最大的随机性和变动性,常见种的动态特征介于优势种与稀有种之间.优势种全年均有繁殖,稀有种的繁殖月份集中且有效性较低,常见种有较大的繁殖潜力.4种啮齿动物的种群动态及繁殖特征表明了优势种、常见种及稀有种的分化及多样性,以在同一生境的资源利用上达成共存.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荒漠草原东段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米景川  王成国 《兽类学报》1990,10(2):145-150
  相似文献   

11.
利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变量的总和、月间和年间变动情况及统计学特征,这些变量是:物种数、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模拟产生的10000个样本显示这4个变量的平均值是891,1544kg/hm2,158和073。真实群落4个变量的所有值均在模拟群落变量的95%置信区间内。模拟群落物种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有相同的年间变动规律。物种数和生物量有相同的季节变动规律。当零假设为这些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时,X2检验及偏度和峭度说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物种数有962个样本,生物量有109个样本,物种多样性有5529个样本,均匀性有6654个样本服从正态分布,即在95%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一个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结果说明,当样本含量较小时,我们不能用(平均数+196×标准误)的公式来计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供了1978—198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Chihuahuan荒漠旗尾更格卢鼠(Dipodomys spectabilis)种群的密度、体重、繁殖、扩散和寿命的标志重捕资料。较长的寿命、较重的体重、低繁殖力和喜巢行为标志着它的灵活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使该鼠的种群密度适应荒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还比较了与旗尾更格卢鼠共同生活于同一地区的同属物种麦利阿姆更格卢鼠(Merriam's kangaroo rat, Dipodomys merriami)的生活史性状的差异,这些差异使这两个同属物种能利用不同资源或以不同方式利用相同资源,从而保证了它们的共同生存。  相似文献   

13.
黄泥河林区鼠类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春文  陈荣海 《兽类学报》1993,13(3):205-210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黄泥河林区5个次生植被类型的鼠类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变化。原始针阔混交林采伐后,大林姬鼠数量减少,棕背(鼠平)数量增加,黑线姬鼠侵入。形成次生阔叶林和人工落叶松林后,鼠类群落仍为原始针阔混交林中的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群落类型。人工红松林的形成使棕背(鼠平)数最明显减少,成为大林姬鼠群落。森林开垦成农田,相应形成黑线姬鼠+大林姬鼠群落。草甸发展成草甸森林,鼠类群落由东方田鼠+棕背(鼠平)演变成棕背(鼠平)群落。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鼠类演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定震  宋志明 《兽类学报》1994,14(2):108-116
本文通过对安西荒漠鼠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无偏对应分析,得出决定鼠类群落结构的环境主导因子因季节不同而所有同;春季是地下水位、海拔高度、平均奖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夏季是植被覆盖度、植物平均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坚实度;秋季是土壤含水率。综合主导因子。其中水是决定荒漠地区鼠类群结构的最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荒漠优势物种生物量的定量测量是荒漠土壤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精确估计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中优势物种生物量,我们用随机选取的82个10 m×10 m的样方进行优势物种调查。结果显示试验地物种结构简单,而且总盖度仅为16.12%。选取5种荒漠优势物种(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和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利用全挖法测定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用测定生物量80%的数据分析每一种植物地上和地下干、鲜生物量与其自身的形态参数地径、高度和冠幅之间的相关关系,再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相关性显著的形态参数为自变量确定了预测试验地每一优势物种最适宜的地上及地下干、鲜生物量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证实包括地茎(除白刺)和盖度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和5种优势荒漠植物的生物量拟合度很好,用测定生物量20%的数据对所有模型进行检验,证实所有生物量的估测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优势荒漠物种生物量。  相似文献   

16.
甘肃荒漠蜥蜴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乃发  李仁德 《动物学报》1992,38(4):377-384
甘肃民勤地区荒漠晰蝎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种数、植物多样性呈不显著负相关,与植物高度呈不显著正相关(P>0.1),与土壤含水量和pH值几乎无关。而与植物密度,植被覆盖度,食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密度、植被覆盖度和食物是荒漠晰蝎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通过对群落中优势种种群密度的调节控制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个样地的调查资料,应用重要值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 、优势度指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缘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荒漠植物群落分布随其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山前戈壁上分布有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群落,冲积河道低地分布有荒漠林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群落,戈壁沙漠过渡带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低海拔的沙山上分布有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群落、膜果麻黄(Ephedra rzewalskii)群落和梭梭群落。2)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群落Shannon_Wiener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合头草群落最高(1.706),具有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的成分;梭梭群落、膜果麻黄群落居中(0.875~0.890),荒漠植被类型特征明显;沙拐枣群落、胡杨群落、多枝 柽柳群落、胀果甘草群落较低(0.079~0.495),荒漠林、盐地沙生灌丛及盐化草甸植被均有零星分布。3)荒漠植物群落结构层次中,灌木层占居主导地位,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水平(0.769~1.451)远远大于草本层(0.193~0.254),且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受灌木层影响较大。4)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表现为经向、纬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经向、纬向变化为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的草原化植物合头草群落(1.706)向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的荒漠植物梭梭群落(1.379)和盐化植物多枝柽柳群落(0.376)的过渡,海拔梯度则 呈现低水平的沙拐枣群落(0.819)到高水平的膜果麻黄群落(0.890)向低水平的梭梭群落 (0.645)变化。荒漠植物群落过渡地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