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白色念珠菌胃癌株对细胞粘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正常人口腔株与胃癌株对口腔粘膜细胞及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性能。将白色念珠菌与正常人口腔颊粘膜细胞或培养的人肺上皮细胞于 37℃温育一定时间后 ,计算每个细胞粘附白色念珠菌数。白色念珠菌胃癌株对两类细胞粘附能力均较正常人口腔株强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粘附性是致病菌侵袭力的重要机制 ,粘附性增强是白色念珠菌由正常微生物群成员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配体,方法:采用体外法测定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粘附数量,结果:D-甘露糖预作用于上皮细胞之后,可以使白色念珠菌粘附下降,刀豆素A及绿慕安预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可以减少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结论:白鬼念珠菌粘附感染与其表面甘露糖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及其差异性.方法将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与人肺上皮细胞共同作用,经革兰染色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结果念珠菌粘附的肺上皮细胞与浓度和时间有依赖关系.菌液浓度在5×103CFU/ml至5×107CFU/ml范围内,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随念珠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白色念珠菌对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比热带念珠菌的粘附数要高.来自痰、尿标本的同一种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念珠菌对人肺上皮细胞的粘附是一种特异性的粘附,临床标本来源的白色念珠菌粘附宿主细胞的能力比热带念珠菌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乳杆菌DM8909菌株及自阴道分离的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显示,在正常阴道酸性条件(pH3.5—4.5)下,DM8909菌株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明显高于肠杆菌(P<0.01)、葡萄球菌(P<0.01)、白色念珠菌(P<0.01);随pH增加,DM8909粘附能力降低,肠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增强;DM8909菌株能较强地抑制肠杆菌、葡萄球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本文提示,乳杆菌粘附形成的空间占位是防止其他菌对阴道组织附着的一个重要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5.
阻断白色念珠菌粘附口腔膜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色念珠菌的粘附与其表面甘露糖结构有关,为探讨阻断粘附的方法,我们采用体外法测定其对口腔上皮细胞的粘附数量,显示:白色念珠菌粘附感染上皮细胞后,甘露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粘附,绿慕安及刀豆素A可以有效地减少粘附。提示甘露糖及绿慕安可能有助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五类常见肿瘤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率及种群结构。方法 :口腔拭子采样 ,常规念珠菌分离鉴定。结果 :五类肿瘤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口腔念珠菌感染 ,但以胃癌患者感染率最高 (5 3.3% ,P<0 .0 1)。结论 :白色念珠菌是感染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7.
白带中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分泌物(白带)中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评价其在白带中分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300株白带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蛋白酶测定,并从蛋白酶活力高、中、低中分别选2株作血管内皮细胞毒力和粘附性测定.结果 300株白色念珠菌全部检出蛋白酶,其中蛋白酶活力高为249株,占83.0%;中等活力38株,占12.7%;低等活力13株,占4.3%.细胞毒力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高,细胞毒性强,蛋白酶活力与毒力呈正相关(r=0.9946、P<0.01);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蛋白酶活力高,粘附能力强,蛋白酶活力与粘附呈正相关(r=0.9944、P<0.01).结论蛋白酶是白色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因子,蛋白酶活力可直接反映其毒力,蛋白酶活力与其粘附直接相关.白带中白色念珠菌具有致病性,临床应对其引起的感染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与白色念珠菌上调小鼠血清TNF α水平、胸腺细胞caspase 3的活性及bax ,p5 3基因表达有关。尾静脉注射 4× 10 6白色念珠菌 ,于 2 4h处死小鼠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色念珠菌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 (2 3.6 3± 1.85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87±0 .81) %,P <0 .0 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白色念珠菌组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带” ,而正常对照组无“梯状带”出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TNF α水平结果发现 ,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TNF α小于 2 5ng/L ,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肉桂醛和洗必泰对白色念珠菌敏感性的比较;MTT法评价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及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 2 048μg/mL肉桂醛与2%洗必泰抑菌环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096μg/mL肉桂醛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率达93.02%;不同浓度肉桂醛对60、90和120 min的白色念珠菌细胞粘附都具有抑制作用。结论肉桂醛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的磷脂酶活性.方法: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及白色念珠菌微生物学鉴定法,考察健康对照组、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患者的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应用蛋黄培养基沉淀环面积测量法,比较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以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大小.结果:糜烂型OLP患者组的口腔白色念珠菌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组;糜烂型和非糜烂型OLP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磷脂酶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两种类型的OLP患者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不同的毒性特征,白色念珠菌与OLP(尤其是糜烂型)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曦  陈江野 《生命的化学》2000,20(5):215-217
白色念珠菌 (Candidaalbican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真菌 ,属于半知菌亚门芽孢菌纲隐球酵母科念珠菌属。在健康人体粘膜表面 ,如肠道、口腔 ,白色念珠菌通常不会引起疾病。但在免疫系统受到损害或抑制的人体中 ,比如化疗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或是艾滋病人中 ,白色念珠菌能够引起严重的白色念珠菌病 ,危及生命。许多因素可能与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有关 ,如菌体对寄主细胞的粘附能力、白色念珠菌产生的分泌性蛋白酶、菌落形态的转换以及细胞形态的转换等[1] 。1 .影响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因素白色念珠菌能够以三种形态生长 ,即菌体形…  相似文献   

12.
研究白色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家族在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的表达,进而探讨白色念珠菌病与扁平苔藓的关系。选取白色念珠菌携带者、白色念珠菌病患者、携带白色念珠菌的扁平苔藓患者、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扁平苔藓患者各20例,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10例。从唾液标本中直接提取RNA,进行RT-PCR。白色念珠菌携带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的不同表达,携带白色念珠菌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2、SAP4-6、SAP7、SAP8、SAP9的不同表达,所有携带者中均未表现SAP1、SAP3和SAP10的阳性扩增。白色念珠菌患病者及伴有白色念珠菌病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中有SAP1-10的不同表达。念珠菌培养阴性的扁平苔藓患者均无SAP1-10的阳性扩增。SAP9与扁平苔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钛合金和钴铬合金表面白色念珠菌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钛合金(Ti-6Al-4V)和钴铬合金(Chromium-Cobaltalloy)表面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的大小,研究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的关系。方法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钛合金和钴铬合金试件进行白色念珠菌体外粘附试验,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法测定试件表面的细菌粘附量。结果各钛合金试件组的细菌粘附量均少于相同表面粗糙度的钴铬合金试件组,两种金属试件表面的细菌粘附量均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钛合金较钴铬合金更能减少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义齿性口炎等并发症,同时修复体表面严格的研磨抛光也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种艾叶制备物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106个/L白色念珠菌液接种于96孔微量培养皿中,建立0、2、8、24、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采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艾叶水提物、艾叶醇提物及艾叶发酵物在3.125-200 mg/ml浓度范围内对不同生长状态下念珠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0-48 h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艾叶发酵物对不同状态下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最强,MIC50最低。其次为艾叶水提物,艾叶醇提物抑制作用最弱。随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时间延长,三种制备物对其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与艾叶水提物及醇提物比较,艾叶发酵物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株乳酸菌(L1来自牙鲆肠道,L2为干酪乳杆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的粘附及其对4种致病菌的粘附抑制情况。方法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法。结果 2种乳酸菌在牙鲆体表和消化道粘液中均有粘附性。在胃的粘附效果最好,粘附百分率分别是48.18%和63.0%,L2在牙鲆体表、盲囊和肠的粘附能力强于L1。L1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在各部位均无粘附抑制作用,对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粘附抑制作用最强.使其在牙鲆消化道粘液的粘附百分率下降了19.01%,其余依次为非01型霍乱弧菌(V.cholerae non-Оl strai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分别降低了5.22%、3.22%;L2对非Оl型霍乱弧菌粘附抑制效果最强,使其粘附百分率降低了22.31%。使荧光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下降了17.50%、12.69%、5.15%。结论 对4种常见致病菌的粘附抑制在消化道粘液中好于体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蜡螟感染模型探究亚抑菌浓度(sub-MIC)氟康唑(fluconazole, FLU)对光滑念珠菌毒力的影响。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临床分离非重复的光滑念珠菌作为实验菌株,采用ATB法测定FLU对光滑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蜡螟感染模型检测光滑念珠菌的毒力,并采用病理学和病原学方法评估建模是否成功。穿刺及不同sub-MIC FLU对健康蜡螟的影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为三组,即PBS组(注射10μL PBS)、FLU亚组(分别注射10μL FLU药液,使感染蜡螟体内FLU浓度为0.5 mg/kg、1 mg/kg、2 mg/kg、4 mg/kg、8 mg/kg、16 mg/kg)和穿刺组(微量注射器穿刺但不注射)。不同sub-MIC的FLU对光滑念珠菌感染蜡螟的影响:采用2.50×106酵母/只剂量感染蜡螟,2 h后,对照组再注射10μL PBS,实验组再注射不同浓度FLU工作液,观测对光滑念珠菌感染的蜡螟的治疗效果。结果 FLU对9株临床分离的光滑念珠MIC为8~32 mg/L,光滑念珠菌ATCC2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代谢产物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黏附阴道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刮取健康妇女阴道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在乳酸杆菌代谢产物的干预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黏附阴道上皮细胞的情况.结果 和结论 乳酸杆菌代谢产物能够明显抑制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粘附上皮细胞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侵袭性酶、以及表面甘露糖、蛋白质等对上皮细胞粘附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阻断白念珠菌粘附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白色念珠菌中克隆到的两个新MAPK基因CEK2和CSK1的功能,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分别敲除了这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的缺失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形成;而在白色念珠菌中表达CEK2基因,转化株形成菌丝的能力比野生型菌株弱。利用酿酒酵母two-hybridsystem检测Cek2和Csk1与Hst7(Ste7同源物)、Cph1(Ste12同源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ek2和cSK1并不与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MAPK途径的Hst7和Cph1直接作用,CEK2和CSK1基因抑制菌丝的形成很可能并不是通过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MAPK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王杨  陈菲  谢明杰 《微生物学报》2018,58(10):1817-1825
【目的】研究紫草素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紫草素对菌体形态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卵黄平板培养基法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磷脂酶活性的影响;RT-PCR检测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PLB1和PLB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和MFC分别为16μg/m L和32μg/mL。紫草素能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流失。其中MIC的紫草素作用菌体16 h后,上清液中的DNA和RNA等大分子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17.32%(P0.01);细胞内的[Ca~(2+)]降低了72.02%(P0.01)。扫描电镜结果也证明了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破坏作用。紫草素也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且呈浓度剂量依赖。其中,与对照组相比,MIC的紫草素能使白色念珠菌分泌磷脂酶的量下降56.3%(P0.01)。RT-PCR结果显示,紫草素能抑制编码磷脂酶B的基因PLB1和PLB2的表达量,其中1/2 MIC的紫草素作用白色念珠菌16 h后,与对照组相比,PLB1和PL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6.4%和61.4%(P0.01)。【结论】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杀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DNA和RNA等大分子的泄漏和细胞内[Ca~(2+)]的流失,最终引起菌体的死亡。而紫草素对白色念珠菌磷脂酶分泌的抑制作用,致使其不能及时维护和修复由紫草素造成的细胞膜的破坏和损伤,也是导致菌体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