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藏药“加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加哇”来源于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C. B. Clarke var. thomsonn C.B.Clarke》的根及根茎,从其中共分得10种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反应鉴定其结构为:川陈皮素(Ⅰ)、falcarindiol(Ⅱ)、异甘草素(Ⅲ)、甘草查耳酮甲(Ⅳ)、壬二酸(Ⅴ)、反式阿魏酸(Ⅵ)、豆甾-4,22-二烯-3-酮(Ⅶ)、月桂酸酐(Ⅷ)、β-谷甾醇(Ⅸ)、二十四烷(Ⅹ)。所鉴定的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加哇中分得。除了falcarindiol和β-谷甾醇以外,其余8种成分在棱子芹属植物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从胡椒科植物山蒟中分得两个新木脂素类成分(Ia)和(Ⅱ),以及巴豆环氧素(Crorepoxide)(Ⅲ)和β-谷甾醇(Ⅳ)。经光谱分析及化学鉴定,(Ia)、(Ⅱ)为新结构,分别命名为山蒟素 B(hancinone)、山蒟素 C(hancinone C)。  相似文献   

3.
刺壳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刺壳椒又名三百棒 ,系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其根、茎、果实均可供药用〔1,2〕。刺壳椒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曾对数种原产于中国的花椒属植物进行过化学成分的研究 〔3~ 12〕,并讨论了花椒属中Zanthoxylum和 Fagara2个亚属合并为广义的 Zanthoxylum的合理性〔13〕。为了寻找新的生物活性成分 ,并给花椒属的化学系统学提供一定依据 ,我们初步研究了刺壳椒的化学成分 ,从其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9个化合物 ,其中 6个分别鉴定为白藓碱 ( ) ,γ-花椒碱 ( ) ,6,7,8-三甲氧基香豆素 ( ) ,β-谷甾醇 ( ) ,胡箩卜甙 ( )和一长链混合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红叶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红叶藤[Rourea microphylla(Hook.et Arn)Plan ch.]茎叶中分得11种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吡喃糖甙(Ⅰ)、金丝桃甙(Ⅱ),槲皮素(Ⅲ)、落新妇甙(Ⅳ)、β-谷甾醇(Ⅴ)、β-谷甾醇-β-D-葡萄吡喃糖甙(Ⅵ)、大黄素甲醚(ⅦI)、红灰青素(Ⅷ)、硬脂酸(Ⅸ)、软脂酸(Ⅹ)和正九烷(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Ⅵ、Ⅶ、Ⅷ、Ⅸ、Ⅹ和Ⅺ为首次。从红叶藤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产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种子中分得一个新的γ-咔啉(γ-carbo-line)类生物碱,根据其光谱和化学数据推定其结构为Ⅵ,命名γ-去氢骆驼蓬碱(γ-哈尔碱,γ-harmine)。  相似文献   

6.
福建金线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乙醇提取物的己烷萃取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和-甾体混合物,三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Sorghumol(1),木栓酮(2)和棕榈酸(3),甾体混合物经EI-MS、ESI-MS/MS技术确定含有24-异丙烯基胆甾醇、开唇兰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所有化合物均为该植物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并首次对其光谱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合物2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7.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长白山产蓝萼香茶菜[Ralxlosia 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地上全草中分得13个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学数据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β-谷淄醇(2)、乙酰熊果酸(3)、齐墩果酸(4)、熊果酸(5)、蓝萼香茶菜素A(6)、2α-羟基熊果酸(7)、2α,3α-二羟基熊果酸(8)、ent-7β,14α,15三羟基-16-贝壳杉烯-3-酮(9)、山香三萜二烯酸(10)、槲皮素(11)、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和果糖(13)。化合物8为第一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0为第一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用溶剂萃取及层析法,从神农香菊花中分得七个成分,其中六个化合物的结构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樟脑(camphor),β-谷甾醇(β-sitosterol),刺槐素(acacetin),棕榈酸(palmit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β-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另一化合物因含量甚微,结构待定。月桂酸为首次从菊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应用柱色谱技术从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Lour.)Hook.et Arn.]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6个化合物,通过1H NMR和13C NMR等波谱技术并对照文献,鉴定其分别为(+)-pinoresinol(1)、沙门苷元(2)、17βH-沙门苷元(3)、羊角拗苷(4)、β-谷甾醇(5)和胡萝卜苷(6)。其中,化合物2~4均为强心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金刚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经鉴定为β-谷甾醇(Ⅰ),二氢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Ⅱ)和香草酸(Ⅲ).这三种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从番荔枝科亮花木属植物囊瓣亮花木(Phaeanthus saccopetaloides)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穆坪马兜铃酰胺,(-)-北美鹅掌楸脂素-C和胡萝卜甙,它们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2.
火炭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火炭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指标性成分提供依据。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并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正三十二烷醇(1)、β-谷甾醇(2)、没食子酸甲酯(3)、胡萝卜苷(4)、没食子酸(5)、槲皮素(6)、槲皮苷(7)、金丝桃苷(8)和3-甲氧基-4-鼠李糖鞣花酸(9),其中化合物1和9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4和8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从柳叶芹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三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IR、MS等光谱分析定为十四碳酸(MyristicAcid)、十八碳酸(Octadecano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以上三种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老瓜头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老瓜头(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中分得10种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鉴定为7-脱甲氧娃儿藤碱(Ⅰ),表赤杨醇(Ⅱ),β-谷甾醇(Ⅲ),三十烷酸(Ⅳ),蔗糖(Ⅴ),氧化脱氧娃儿藤次碱(Ⅵ),磁麻脂(Ⅶ),牡丹酚(Ⅷ),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Ⅸ)和葡萄糖(Ⅹ)。其中Ⅵ为微量新生物碱。生物试验结果表明,Ⅰ、Ⅵ及反应产物Ⅺ均具有细胞毒作用,后者亦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从苦绳(Dregea sinensis var.corrugata)的茎叶中分得一个新的C_(21)-甾体甙元,命名为苦绳甙元(drevogenin)(Ⅰ),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为:C/D顺式5α—H、3β、8β、14β、17β四羟基-12β-O-异戊酰基-20-O-乙酰基娠烷(C/D 5α-H、3β、8β、14β17β tetrahydroxyl-12β-O-isovaletyl-20-acetyl-pregnane);另外分得一个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  相似文献   

16.
沙旋复花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沙旋复花[Inula salsoloides (Turcz.)Ostenf.]地上部份分得12种成分。根据其理化性质,化学反应及波谱分析,其中9种成分鉴定为蒲公英醇(Ⅰ)、蒲公英醇醋酸酯(Ⅱ)、蒲公英醇软酯酸酯(Ⅲ)、胡萝卜甙(Ⅳ)、木犀草素(Ⅴ)、豆甾醇(Ⅵ)、β-谷甾醇(Ⅶ),蜂花酸(Ⅷ)和泽兰内酯(Ⅸ)。这9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Ⅲ)和(Ⅸ)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九头狮子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九头狮子草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八烷(1)、cholest-5-en-3β-oxyl hexadecanoate(2)、硬脂酸(3)、软脂酸(4)、三十三烷醇(5)、β-谷甾醇(6)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混合物(7)、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葡萄糖苷(8)、尿囊素(9).其中化合物1~5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云南山楂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云南山楂的果实中分得10个化物,经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芦丁(Ⅱ)、牡荆素(Ⅲ)、金丝挑甙(Ⅳ)、胡萝卜甙(Ⅴ)、熊果酸(Ⅵ)、氯原酸(Ⅶ)、奎宁酸(Ⅷ)、β-谷甾醇(Ⅺ)及二十九烷醇(Ⅹ)。  相似文献   

19.
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紫菀(Aster tataricusL.f.)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IR、NMR、MS、X-ray单晶衍射等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紫菀酮(shionone)(1)、木栓酮(friedelin)(2)、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3)、蒲公英萜醇(taraxerol)(4)、α-菠甾醇(-αspinasterol)(5)、二十二碳酸(decosanoic acid)(6)、豆甾醇(stigmasterol)(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βD-glucoside)(9)、豆甾醇--βD-葡萄糖苷(stigmasterol--βD-glucoside)(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化合物5,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活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菀酮(1),表木栓醇(3)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白豆杉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豆杉属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该属仅有一种,即白豆杉,其化学成分至今未见报道。我们从浙江产白豆杉树干中分得三个结晶化合物,通过其理化性质和光谱资料,鉴定为11β,22-二羟基何帕烷(Ⅰ),β-谷甾醇(Ⅱ)和铁杉树脂醇(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