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南岛大田坡鹿保护区植被调查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海南坡鹿为稀世之宝,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科研价值,也是名贵药材。过去,由于法制不严,致使这一珍贵动物濒于灭绝。鉴于以上情况,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76年正式批准在我区东方县大田成立我团第一个坡鹿保护区,名为东方大田珍贵动物保护站。据记载,五十年前坡鹿广布于东方、昌江、白沙、乐东、崖县、琼中、屯昌等7县;而在解放初期调查,仅存于东方、昌江、白沙、乐东等4县,其总头数约2000左右。到1978年止,东方大田和白沙封溪仅幸存46头左右。由于采取了保护措施,在大田保护区内,仅短短7年时间,坡鹿就得到较大发展,据1983年上半年统计已增至76头(下半年产仔20头不计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新港珍贵动物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特点,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南充师范学院生物系革命师生,在毛主席关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导的巨大鼓舞下,结合珍贵动物资源调查进行开门办学。1976年2月下旬,生物系百余人,对天仓、宝兴、越西三县的珍贵动物进行了调查。工作中实行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并宣传保护珍贵动物资源的意义及如何识别珍贵动物等,做到既是调查队,也是宣传队。通过半年的野外调查工作,胜利地完成了三县10,719公里的珍贵动物资源调查任务。初步查清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鬣羚、  相似文献   

4.
1974年10月至1976年12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革委会领导下组织成立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用近三年的时间对全州七个县的珍贵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工作计行程约一万公里,调查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基本上查清了本地区珍贵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生活习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保护动物共计206种,其中二级保护动物122种,而两栖纲只1种,排号在第12位,这就是笔者要说及的我国特有的两栖类珍贵动物——大鲵(Andrias davudonus)。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因其“哇哇”的叫声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的活动习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种群的活动习性的观察表明,猕猴在日间大部分时间处于活动和觅食状态;上午7点至10点、下午3点至5点为两个活动觅食高峰。每天的活动路径约为1000~2300米,雨天其活动路径短些。有时一群猴子分成两个亚群觅食。每群猴子有几个稳定的夜宿点,猴群可在一个夜宿点住一晚或连续几晚。猴群为了防止同类的侵犯和天敌对其后代的威胁,通常有几种活动阵容。经过5年或者6年的生长后,猴群变大并逐步分成两个新群体。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的植被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南岛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台地占全岛面积的70%;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由于地形的作用,水热条件差异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地带性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其他为落叶季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及灌丛、草原等;沿海岸还有红树林及砂生植被。人工植被中的经济林发达。根据本岛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分布等特点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一致性,在“华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的基础上,将本岛划分为南、北两个亚地带,4个植被区和9个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了植被的改造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9.
乐东县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全县呈盆地状的地貌,背山面海,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等地貌类型。气候为季风热带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年雨量比全岛的年雨偏少,只有1000一1600毫米,蒸发量大,环境干热。山地则具较湿凉的山地气候特点。全县植被包括各种典型的热带植被。其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季雨林。同时这里也分布着本岛最典型的热带落叶季雨林。山地上还有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山顶矮林等,台地上有草原、灌木草丛、刺灌丛及滨海砂生植被等。根据各种植被类型的组合形式和地理分布的特点,以及植被改造、利用方向的一致性,将本县划分为4个植被区和9个植被亚区。并从植被的角度提出森林的保护和垦殖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癿扎林区,是高山暗针叶林分布的边缘。其植物种类单纯,结构简单。本林区是森林植被向高寒灌丛、草甸的过渡地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青藏高原植被从森林一草甸中间过渡的一些特点。本文采取典型调查和路线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在7300余公顷林地中共选出20×20m2典型样地8块。在8块样地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首次对癿扎林区高寒常绿针叶林的生态环境、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等问题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及其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中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区,植被构成以森林植被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将九宫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32个群系。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中温带性质和热带性质的属分别为384和302属;植被类型中主要森林植的构成为:暖温性、温性和寒温性针叶林群系数目依次是1、1、0,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群系数目分别为3、7、7;森林植被中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分布面积最大。与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庐山、后河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以及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等地植被相关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该区植被种子植物的主要组成种类以及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等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过渡特性。  相似文献   

12.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考察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采用晨昏沿样带观察及用鸟网捕捉的方法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资源考察。本次考察共记录鸟类75种,分属于12目30科,加上以往文献记载,该地区总计有鸟类13目36科92种,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6.97%。其中东洋界鸟类71种,古北界鸟类4种,广布种17种;繁殖鸟类65种(包括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23种,居留期不清或迷鸟4种。该区域有许多被保护的鸟类,其中Birds to Watch收录2种,CITES收录5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10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15种。  相似文献   

13.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内共有蕨类植物165种,隶属于41科84属,优势科有7科,分别为水龙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叉蕨科、膜蕨科、鳞毛蕨科,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7属,分别为铁角蕨属Asplenium、卷柏属Selaginella、观音座莲属Angiopteris、鳞始蕨属Lindsaea、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鳞毛蕨属Dryopteris;根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的96.6%、90.4%、72.2%,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本区蕨类植物的属内种类贫乏,含1种的属占63.1%,含2~3种的属占21.4%;生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土生蕨类、石生和附生蕨类;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水蕨Certopteris thalictroides、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黑桫椤Gymnasphaera podophylla、大叶黑桫椤Gymnasphaera gigantea是本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应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4.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at the Nanwan peninsula of Hainan Island, China,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field for 25 years, and have been studied intensively for eight years, beginning in 1981. There were about 115 monkeys in 5 natural groups when the Nanwan Reserve was founded in 1965. From 1965 to 1984, the number of groups increased from 5 to 19,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increased from 115 to 930 individuals, an annual population increase of 12.7%. From 1984 to 1987, the population continued a slower rate of increase (8.9%) to approximately 1200 monkeys in 20 groups. The home ranges of each monkey group at Nanwan varied from 0.16 to 0.72 km2, with a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0.37 ± 0.18. The size of the home range of the rhesus was affected by the quality of vegetation and rhesus population density. The average birth rate per year was 77.8 ± 13.9%, varying from 53.8% to 100% since 1978. From 1978, the birth rates of two food provisioned groups were higher in alternate years (x? = 91.7%) and lower in intervening years (x? = 68.8%; P = <0.01). A minority (26.5%) of females have given birth at 4 years of age, most at 5 years. The sex ratio of newborns in any one year varied from 0.3 to 3.5 males to females, with a mean and standard error of 1.09 ± 0.37 males to females.  相似文献   

15.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生态分布与濒危状况。初步结果如下:1.鹦哥岭现有蕨类植物50科119属282种,科、属、种的比例分别占海南蕨类科、属、种的89·3%、84·4%和62·7%,其中台湾马尾杉(Phlegmariurus taiwanensis)、粗齿桫椤(Al-sophila denticulata)、启无蹄盖蕨(Athyrium wangii)、紫柄蕨(Pseudophegopteris pyrrhorachis)、微红新月蕨(Pronephrium megacuspe)、羽裂圣蕨(Dictyocline wilfordii)、多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amoena)、华南鳞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等8种为海南分布新记录种。2.鹦哥岭蕨类区系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为优势科,以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短肠蕨属(Allantodia)、卷柏属(Selaginella)、毛蕨属(Cyclosorus)等为优势属,是一个以热带成分为主的热带区系,兼有较高比例的地区特有成分和东亚成分,其中,热带分布的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97·3%、88·3%和63·4%。3.鹦哥岭蕨类的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4种类型:低海拔次生林或灌草丛干旱生境、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高海拔林下湿润溪流生境和高海拔湿润苔藓矮林生境,以中高海拔林下阴湿生境中的蕨类最为丰富。4.鹦哥岭保存有许多海南珍稀蕨类,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有56种海南受威胁蕨类,其中海南蹄盖蕨(Athyrium hainanense)、和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为海南极危种(CR),另有17种海南濒危(EN)、37种海南易危(VU)蕨类。  相似文献   

16.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常弘  毕肖峰 《生态科学》1999,18(2):53-53
报道了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调查,记录了该保护区鸟类118种,隶属13目35科,其中有59种属冬候鸟,57种属留鸟和2种属夏候鸟。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东寨港保护区有60种鸟类属古北界物种、43种是东洋界物种和15种是广布种。还分析了该保护区鸟类组成区系和鸟类生态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区系及属种海南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8年,多次对海南省中部山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进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到39种两栖动物(有尾类1种,无尾类38种),隶属于2目7科23属。其中,包括海南属种新纪录小姬蛙属的德力小姬蛙(Micryletta inornata)和新纪录种马来棱皮树蛙(Theloderma asperum)。另外,还采集到2个待定种,分别为小蟾属物种(Parapelophryne sp.)和一种大型的棱皮树蛙属物种(Theloderma sp.),但需要进一步研究鉴定。鹦哥岭调查中共记录到39种(88.6%)已知在海南有分布的两栖动物,包括11个海南特有种,占海南13种特有两栖动物的84.6%,这说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在海南岛两栖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据估计 ,在我国约 3 0 0 0 0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 0 0 0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1]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等工作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组织和有关机构以及科学家们所普遍重视。湖北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 ,不仅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而且在植物分类学与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杨春锋等[2 ] 曾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前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尚未见报道。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由于多种原因日趋枯竭。因此 ,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