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全球流行性、非细菌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与诺如病毒互作并调控其在肠道中的感染和复制过程,但关于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及机制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最新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肠道菌群通过稳定病毒结构、增强病毒与靶细胞的结合,调节宿主先天免疫应答等多种途径促进诺如病毒感染的作用和可能机制,对于更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诺如病毒感染和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诺如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家栋  方筠  韩晓辉 《病毒学报》2008,24(5):409-413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又称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2016年夏季一起发生在某赴内蒙古旅游团游客中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分别采集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中两名患病游客腹泻症状发生后第3天、5天和7天的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首先用荧光定量PCR扩增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分别用RT-PCR扩增病毒VP1基因和RdRp区域基因,通过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进行基因分型,构建进化树确定进化同源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到两名患者的粪便标本均为诺如病毒阳性,提示此次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原为诺如病毒,进一步的RT-PCR扩增病毒基因分析显示检测到的诺如病毒为GII.P17-GII.G17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与2014~2015年度广州、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日本等地的病毒亲缘关系更为接近;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型与2014年以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较近,与2014年之前流行的毒株相比变异较大,氨基酸变异主要出现在主要衣壳蛋白的P结构域。提示GII.P17-GII.G17型诺如病毒也是引起内蒙地区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的病毒病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近年我国多地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调查研究,总结了不同地区和不同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分布情况和发生季节特点,并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诺如病毒是一种新型食物安全危害因子。自2006年以来,我国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数量逐年持续增长。鲜食农产品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在生产中易被诺如病毒污染,且后期难以消除。我国对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数据积累较少,仅在少数地区检测并发现生菜和浆果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在国外被污染的灌溉水被证实是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的主要污染来源,在国内由于缺乏灌溉水中诺如病毒污染的相关研究,鲜食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污染源头尚无法明确。本文通过对鲜食农产品和污水/河水中分离出的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初步分析了鲜食农产品的潜在污染来源,为后期开展农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源头防控提供参考,以利于保障鲜食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诺如病毒对精神病患者感染性腹泻血液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精神病区住院检测确诊的诺如病毒感染患者34例,同期住院诺如病毒阴性患者30例为阴性组,进行血细胞和血气分析;进一步采集其疾病期、恢复期的血液样本,分析感染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诺如病毒感染期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34例诺如病毒感染期患者中,恢复期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均低于疾病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期的血钾偏低,而恢复期的血钾离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虽为自愈性,但精神病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导致患者低钾血症可危及生命,应重视诺如病毒感染精神病人的血钾监测,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分析一起发生在某幼儿园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为预防预警此类事件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描述疫情的发生过程、三间分布、临床特征、确认检验。采集相关人员肛拭子标本、可疑食物、剩余食品、餐具样品、饮用水样本等,开展有效的实验室检测。在搜索的34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为2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为 5例,隐性感染者16例,罹患率为16.59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各楼层的5个班级,年龄2-5岁之间。症状主要为呕吐(100%)、腹泻(23.52%)、恶心(55.88%)、腹痛(58.82%)、发热(67.65%)。实验室检验结果为诺如病毒GII型和GI型、GII型混合,常见肠道致病菌均为阴性。依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研判本起事件为人员交叉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性疫情。加强对幼儿园全方位管理、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和防控培训,对有效预防和减少类似疫情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重要食源性病原之一。由于体外复制系统和感染模型的缺乏,研究人员对其宿主保护性免疫的理解始终有限,导致控制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也受到较大阻碍。近年来,随着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替代病毒的使用、志愿者实验的开展,尤其是细胞培养模型的突破,使得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因此,本文针对诺如病毒感染宿主的先天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其在诺如病毒候选疫苗研制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诺如病毒是一种全球范围内重要的食源性病毒。贝类通过滤食作用可将诺如病毒富集在体内,成为诺如病毒感染传播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贝类对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富集能力不同,并呈现季节性、空间性差异,我们前期研究显示,贝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组织血型抗原,推测其与诺如病毒积累并呈现差异密切相关,但具体机理不明。本文综述了诺如病毒在贝类中的蓄积、分布、季节性差异及结合机制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我国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控制、风险预警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陶璐秋  王璇  余艳  葛藤  龚红瑾  雍玮  丁洁 《病毒学报》2023,(5):1272-1284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2019-2022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主要基因型变化,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南京市疑似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和一步法RT-PCR检测,对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分型,挑选48株南京代表株与国内外参考株进行同源性分析。2019-2022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高峰为冬春季,场所主要分布在小学和幼儿园,暴发以诺如病毒GII为主,共检测到11种基因型,包括4种GI和7种GII。主要流行株在三个流行季间有所变化,GII.2[P16]为2019-2021年的优势流行株,2021/2022流行季中GII.4 Sydney 2012[P16]亚型、GII.17[P17]亚型占比最大,多种亚型毒株共存。同源分析发现,2021年2株GII.6[P7]南京株分属于两类不同来源的GII.6衣壳基因型,2019-2022年的GII.2[P16]和GII.4 Sydney 2012[P16]南京株的部分聚合酶区序列变化较衣壳蛋白区大。2019-2022年间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  相似文献   

10.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1972年由Kapikian在美国发现的一种新病毒[1],是非菌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2,3],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4].1995年由方肇寅等学者证实国内婴幼儿存在诺如病毒的感染[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成人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MICROSCAN系统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用ELISA和多重PCR方法进行病毒检测.结果 130例腹泻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17例,包括沙门菌属7例,志贺菌属5例,副溶血弧菌3例和嗜水气单胞菌2例.病毒检测中,单重感染30例,双重感染10例,三重感染1例.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B轮状病毒检出率为3.85% (5/130),C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5.4% (20/130),诺如病毒检出率为9.23% (12/130),星状病毒检出率为4.62%(6/130),札如病毒检出率为3.08% (4/130),腺病毒检出率为0.77%(1/130).结论 重庆地区成人腹泻患者中,沙门菌和志贺菌为细菌感染的主要菌种,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贝类中人源诺如病毒污染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源诺如病毒是全球引起人急性胃肠炎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牡蛎、贻贝等贝类消化腺组织中含有诺如病毒受体类似物,可从污染水体中富集高浓度病毒,因此,生食或食用加工不当的受污染贝类极易造成诺如病毒感染。污染贝类的净化处理技术已成为诺如病毒防控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例如消杀试剂、臭氧处理工艺、新型非热消杀技术以及最近报道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益生菌等。诺如病毒活性检测对确定贝类中的病毒污染水平和评价消杀技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只有完整和具有感染力的病毒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诺如病毒活性鉴定方法、贝类产品消杀技术以及贝类养殖净化工艺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食源性病毒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广东省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我们采集了2005~2008年期间24起急性暴发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和肛拭子标本,使用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检测,再经核苷酸序列测定以分析诺如病毒的基因型,同时收集急性暴发性胃肠炎患者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显示:24起急性暴发性胃肠炎中19起由诺如病毒引起,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2005年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是由GⅡ-3基因型病毒引起,主要为幼儿园和小学,发生地主要在内陆山区,2006年秋季疫情以后则均为GⅡ-4型的变异株2006b引起,主要为大学和社区,2007年疫情数比其他年份高1倍,发生地遍及广东全省。广东省诺如病毒变异株2006b在个别特殊的基因位点呈现出高度的地域一致性。随着诺如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由GⅡ-3变为GⅡ-4型,广东省诺如病毒流行的强度大大增加,新出现诺如病毒变异株2006b引起的暴发波及地方多,涉及人群从低幼儿童为主扩展到全年龄组,表明GⅡ-4新变异株比其它毒株具有更高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苏浙闽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常见病毒及患儿临床特征,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至2014年苏浙闽地区多家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1 452例,采用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HRV),多重PCR法检测诺如病毒(No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HAstV),并用RT-PCR法对A组轮状病毒阳性的样本进行G和P分型。结果 1 452例患儿中由常见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患儿有707例,占总调查患者的48.69%。急性腹泻患儿常见病毒感染中单一病毒感染占90.10%(637/707),其感染病毒的构成以轮状病毒最多(47.52%,336/707),其次为诺如病毒(36.07%,255/707)以及星状病毒(2.40%,17/707)和肠道腺病毒(4.10%,29/707)。病毒感染腹泻患儿中多重感染者共70例,占9.90%(70/707),以A组轮状病毒合并诺如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多重感染者的68.57%(48/70)。226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G分型以G1为优势分型,占33.19%;P分型中则以P [11]比例最高,占38.50%;G、P型组合以P [11]G11为主(38.50%)。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毒,诺如病毒次之,且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患者可合并多种病毒感染。不同地区腹泻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有差异,轮状病毒基因型表现则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从2001年至2005年间,伊波拉病毒在赤道非洲的一个偏远地区毁损了大猩猩的聚居群.有一项试验提示,这次流行中有254个人死亡,还有5500多个西部低地的大猩猩死亡.在刚果共和国(都称为刚果的两个国家中较小的一个国家)中出现的伊波拉病毒的遗传特性说明,该病毒致人死亡的流行病较早暴发于邻国加蓬.然而,伊波拉病毒的携带者仍属未知.伊波拉病毒是高度接触传染的,可引起出血热而往往以死亡告终.该病毒感染人、大猩猩、黑猩猩和称为羚羊的小藏羚羊.因为在非洲丛林中点数死亡动物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研究者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用数量表示现有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人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密码子优化及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诺如病毒是当前在中国引起腹泻的主要人类杯状病毒,其中GGⅡ4、GGⅡ1和GGⅡ3等为主要的流行遗传型.为了提高诺如病毒衣壳蛋白的表达量,我们将其编码基因按杆状病毒喜用密码子进行了优化设计和人工合成.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Sf9中对密码子优化后的诺如病毒GGⅡ1、GGⅡ3、GGH4和GGⅡ7型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表达.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基因相比,经过密码子优化的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可装配成病毒样颗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72h表达量达到高峰.这些结果的取得,为我国人杯状病毒免疫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鉴定湖州市2017年11月3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并对病原进行基因特征研究。收集3起疫情中采集的患者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其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多聚酶和衣壳蛋白部分区域的RT-PCR扩增。选取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子特征分析。同时收集疫情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3起暴发疫情中15份标本经荧光PCR检测为GII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其中9份标本成功测序。在线分型、系统进化和重组分析判定3起均是GII.P16-GII.2型重组株引起的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中检出的GII.P16-GII.2与2016年底中国各地以及德国、法国检出的GII.P16-GII.2相聚在一起并区别于2016年以前的GII.P16-GII.2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进化分支。提示2016年新出现的GII.P16-GII.2在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区都各自经历了一定进化获得了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的能力,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首次在本地的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中检出GII.P16-GII.2重组株。  相似文献   

18.
[背景]诺如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体.目 前尚无获批的诺如病毒疫苗和药物,诺如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是当前抗诺如病毒药物开发的主要靶点.[目的]表达我国诺如病毒易重组基因型GII.P12/GII.3毒株的RdRp并系统地表征其复制特征.[方法]基于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并纯化得到高纯度可溶...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大面积人群致病[1],近些年,临床上由于不明原因导致的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屡见不鲜,对于该类患儿一般采取抗生素混合治疗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尽管过去几年开展的多项研究已经鉴定到了很多的病原体,如腺病毒,鼻病毒属病毒,冠状病毒属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相似文献   

20.
吴清平  薛亮  张菊梅 《微生物学报》2012,52(12):1431-1438
诺如病毒是目前全球流行性腹泻的首要病原,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GⅡ.4型作为主要流行基因型,二十多年来通过自身变异持续感染着人类。近年来,随着病毒受体的发现以及对免疫特异性的理解,有关诺如病毒进化机制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深入,有假说提出,结合受体的转换与抗原位点的漂移是GⅡ.4型病毒进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作为RNA病毒,高变异率及有限的基因组变异空间也决定了诺如病毒的进化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