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乏力消瘦2个月余入院。患者2006年4月1日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5℃,无明显时间规律性,伴咽痛、咳嗽、咳痰,无胸痛,痰为白色黏痰,量20~30ml/d,在当地诊所静滴抗感染药(药物不详)治疗3d后仍不规律发热,咽痛好转,咳嗽、  相似文献   

2.
缓症链球菌引起右胸包裹性积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3月 ,作者从一右胸包裹性积液患者胸水中 ,2次分离出缓症链球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季某某 ,男性 ,6 3岁 ,因咳嗽、发热、右胸疼痛 2月 ,近日加重 ,伴胸闷、气短 ,经 X光检查 ,显示右肺下野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考虑肺炎 ,住院治疗 ,给抗生素治疗好转后患者要求自行出院。 1月后 ,因受凉、咳嗽加重 ,右胸持续疼痛 ,发热 ,呈不规则体温 (最高 38.8℃ ) ,再次收入我院治疗。既往患者曾患肺结核史 ,吸烟 30余年。入院后胸部 X光显示右侧包裹性积液 ,行胸腔穿刺术 ,抽出黄色液体。常规检查 :外观黄色混浊、鲜血阴性 ,浆膜粘…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因间断发热伴活动后气短1月余就诊。患者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活动后喘憋,休息后缓解。伴间断发热。当地医院给予先锋必和阿齐霉素静滴20余天,效果不佳。10余天前咳嗽、咳痰加重,痰色白,量少,不黏,易咳出,无咳血。伴双肋部胸痛,与咳嗽有关。仍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7℃,伴膝关节、后背部游走性疼痛。既往史:1998年肾活检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Ⅳ~Ⅴ级),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相似文献   

4.
陆美琼 《蛇志》2006,18(1):69-70
1病例介绍患儿,女,8岁,因反复午后低热、咳嗽3个月,胸痛10天,咳嗽加重,气促,不能平卧3天入院。入院前3个月曾受凉后出现午后发热,体温37·8~38·2℃,咳嗽,为干咳,无痰。在当地私人诊所按“感冒”治疗,未见效,后在当地医院拍胸片疑为“Ⅰ型肺结核”。给予利福平、异烟肼抗痨治疗  相似文献   

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主诉:咳嗽、咯痰、间断咯血3年.现病史:3年前(2001年6月)患者出现咳嗽、咯黄白色痰、间断咯血,伴发热,偶尔咯出黄绿色块状物,经抗生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商品名:利复星)治疗无效.既往病史:8年前曾患肺结核,正规抗结核治疗2年,结核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非HIV感染的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微生物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37岁,反复咳嗽、发热1个月,双肩关节疼痛伴消瘦,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左锁骨上及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头颅MR发现颅内及咽后脓肿,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及脓液培养确诊马尔尼菲青霉病,继发性癫痫.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滴治疗后好转出院,继续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胸部CT及头颅MRI病灶吸收,患者自行停药后复发,再次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例2,男,32岁,咳嗽、咳痰5月余,皮下肿块伴发热3月余,胸部CT示纵膈脓肿伴胸骨骨髓炎形成,抽吸脓液培养有马尔尼菲青霉生长.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患者继发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属于少见病,侵犯颅内的是国内首例报道,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和脓液培养可确诊.复发病例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仍有效.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中卡氏肺孢菌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对36例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菌性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描述和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μL时,易发生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机会感染.3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低氧血症、呼吸衰竭,7例找到肺孢子菌包囊,确诊PCP,其余29例为临床诊断.通过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并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9例痊愈,27例症状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艾滋病患者若出现快速进展的低氧血症伴CD4+T淋巴细胞低于200/μL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应警惕卡氏肺孢菌性肺炎,早期诊断、早期应用以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卡泊芬净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咳嗽,全身皮肤丘疹、斑块、溃疡2个月于2005年8月13日住院。患者于2005年6月无诱因畏寒发热,无寒颤,体温39.0℃~40.0℃,为稽留热,继之出现咳嗽,伴少许黏液白痰,之后于上唇及右手腕皮肤出现丘疹、斑块,渐形成溃疡,皮损无明显痒痛,1个月后皮损泛发全身。  相似文献   

9.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是一种少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手术后感染、创伤后腿部溃疡、菌血症、脑膜炎、慢性蜂窝织炎、手术后眼内炎等,未查见累及心瓣膜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反复发热2月余"入院.以发热伴左上腹痛为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10 a间诊断的1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 除了既往报道的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咳嗽、气促、浆膜腔积液、肝脾淋巴结肿大、消化道症状、溶骨性损害外,还包括咽痛、双下肢水肿、血管闭塞或狭窄.实验室检查发现尿常规异常6例,其中4例血肌酐升高.4例HIV阳性患者中3例给予伊曲康唑单用或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出院.8例HIV阴性患者给予伏立康唑单用或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5例有效,3例在起始抗真菌治疗后2~11d死亡,其中2例有气促和腹水.结论 马尔尼菲青霉病除了既往报道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外,也可累及咽部黏膜、泌尿系统、外周循环系统.应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有效,气促和腹水可能提示预后差,早期诊治可能改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病例1,男,1岁6个月,咳嗽半个月、发热1周;病例2,男,11个月,反复鹅口疮3个月,咳嗽20 d。2例幼儿血培养阳性,均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同时都存在免疫缺陷,非HIV感染,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多发小结节影,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病愈出院,随访12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2.
例1患者,男,69岁,因胸闷、心悸、气促1个月,而于1994年3月19日入院。1个月前始因受凉、感冒后逐渐出现胸闷、心悸、伴咳嗽、阵发性干咳,无咯血,不能平卧及双下肢颜面轻度浮肿,尿量减少,当地医院诊为“心包积液”予抗结核、利尿等治疗,效果不佳,19...  相似文献   

13.
1病历摘要患儿男,10个月。因不规则发热20d,发现口腔凝乳块样物9d入院。患儿于2004年11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不伴咳嗽、气喘、盗汗及腹泻。在外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小便常规:脓细胞3~5个/HP,潜血( ),尿培养无细菌生长。大便常规:脓球( ),结核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2.46mg/L,肥达试验阴性。胸片: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左上肺透光度减低,提示支气管炎症。全腹部CT:肝脏密度减低,脾脏增大,双肾增大,以左侧明显。先后给予“菌必治、灭滴灵、青霉素”等静滴抗感染治疗12d,仍反复发热,体…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女性,20岁,因四肢关节肿痛7月,发热伴心悸,气短一周于1989年11月入院。患者于1989年4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四肢关节痛伴发热,5月住院,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渤疗病情缓解后出院。8月病情反复再入院,检查发现面部蝶形红斑,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相应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11月病情再次反复且伴有高热,心悸、呼吸困难而第三次入院。查体:T39℃,R28次/分,P110次/分,BP13.5/8kpa(100/60mmg),面容刻板,精神差,热病容,呼吸急促,不能平卧,颜面见蝶形红斑,张口困难,面部、双上肢、躯体部皮肤肿胀增厚,有硬感。右中下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  相似文献   

15.
患者王树强,男,48岁。间断咳嗽发热伴胸闷3个月,近一周来胸剧痛伴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一度下降至12/8KPa。于1992年2月28日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恍惚,急症病容,被动体位,抬入病房。表浅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  相似文献   

16.
患者杨某,女,6岁,9天前因发热、咳嗽,先后服克感敏冲剂、罗汉果冲剂、蛇胆川贝液,略见好转。7天前,两下肢出现多发皮肤红色斑点和丘疹,并迅速扩散,伴发痒,逐渐融合成片。在当地医院治疗中,曾发热39℃、短暂昏迷、烦躁、黑便、上肤部和肾区疼痛,因病情继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及微生态改变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初发恶性血液病并需要化疗的患者,留取化疗前后粪便标本。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出现发热,分为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及粒细胞减少不伴发热组。采用光冈法对粪便需氧菌及厌氧菌进行定量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化疗前后粪便IgA值变化。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患者10例,占41.7%;未发热患者14例,占58.3%。24例患者化疗后粪便IgA水平及B/E值显著性下降,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肠杆菌、假单胞菌及真菌显著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组与未发热组相比肠杆菌及真菌显著增多,两组患者粪便IgA水平、B/E值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肠道免疫功能、微生物定植抗力下降,侵袭性细菌增多。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患者肠杆菌显著增多,可能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的潜在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岁,反复淋巴结肿大、发热伴皮疹2年,广谱抗生素、抗结核治疗无效,肺部CT提示两肺内多发结节,血γ干扰素抗体阳性,皮肤活检组织、淋巴结组织、肺穿刺活检组织均培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摘要患儿:男,八岁。有九个月肾病史,尿蛋白(?)~(?),一直不规则使用强的松。由于突然感冒、咳嗽、发热伴呕吐,病情日趋加重。入院后,神志清、精神萎,持续高热39~40℃。给予青霉素、先锋铋、菌必治、灭滴灵、氟哌酸治疗无效。患儿  相似文献   

20.
王庆  王黎黎  王丽媛 《蛇志》2011,23(4):423-424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以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伴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尤以老年人多见。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慢支患者126例,经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