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央自然博物館經过一段較长时間的积极准备后,已于1959年元旦正式开放与羣众見面了。博物館大楼建在北京天桥,是一幢专为陈列館設計的現代化大楼。博物館共分植物館、动物館和古生物館三部分,現已开放的是动物館和古生物館。古生物館占中間一个大厅,内容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和古脊椎动物(包括古人  相似文献   

2.
1958年,文化部自然历史博物館为了充实該館陈列标本,派人前去山东萊阳采集恐龙化石,我們中的后一位由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派往前去协助工作,同时天津市自然博物館也派了工作同志前去,一共5个人工作了三个多月,主要收获如下:一 (1)在青山层采集了六七个,其中包括比较完整的鹦鹉嘴龙,同时还找到  相似文献   

3.
这里記述的一原始牛头骨化石是1956年解放軍某部在北京复兴門外柳林館玉渊潭开发永定河引河的义务劳动中发現的。后来由北京市文化局文物調查研究組囑我所鑑定。目前該标本陈列于中央自然博物館古生物館中。原始牛(Bos primigenius Bojanus)头骨带有完整的頰齿,除了吻部已缺失,額部受些挤压外,大致保存完好。石化較深。  相似文献   

4.
1959年11月中央自然博物館收到北京市密云县文化館韓光宇、楊家祥二同志送来的象化石一块,但仅存有左右下頜骨及左右第三下臼齿。据韓、楊两同志談:化石发現地点在密云县火車站南半华里的新建汽車站院内,系1959年打井时发現的。化石产出的位置距地表9米,化石地点的地层:上层为黄土,下层为砂砾层,化石即埋藏在砂砾层中。标本上尚附有一小部分砂土,石化程度不深。根据上述地层情况,地貭时代似应为更新世  相似文献   

5.
我國鳥類迄今所知(詳見鄙著,1947a),計有1,087(14?)種,分隸於388(2?)屬,82科,20目。筆者於1945-46年,承聘赴美,得有機緣,遍研紐約自然博物館、哈佛大學及美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吾國鳥類採集,而特留意所檢的各種禽鳥標本在吾國境内的採期舆產地,冀得劃出其分布的區域。此外復益以從前學者在吾國境内採集觀察的所得(參閱鄙著,1947b),互引徵證;現就研究所及,将吾國鳥類的各屬在我國境内的分布情形,彙列為表一(附在文後)。茲将表一中各地區所錄得的屬數,依序臚列如次:  相似文献   

6.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魚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本文里所記述的魚化石大部分为著者于1955—1956年間在山西武乡榆社一带調查和采集三迭紀爬行动物化石时采集的;一小部分是北京自然博物館送交著者鉴定的。关于該地区第三紀晚期地层的分布情况,过去有巴尔博(G.B.Barbour 1930)、德日进(P.Teilhard dc Chardin)和楊錘健(1933)、桑志华(E.Licent)和湯道平(M.Trassaert 1934)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通肯河上游猛犸象地点調查今年四、五月间,黑龙江省博物館根据羣众报告的綫索,派笔者到松花江支流之一的通肯河上游調查猛犸象化石的出土情况。已知的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北安市通北鎮石华公社紅旗大队第五生产队境內,一处是在海伦县海伦农場北河中队人工渠道上。另外,在哈尔滨以北不远的呼兰县也曾經发現过猛犸象的牙齿,地点是楊林公社南房大队南面的黄土山(这次我們也初步調查了一下,并在原来地点采  相似文献   

8.
1957年春,地貭部地貭博物館胡承志同志,在云南路南早第三紀地层中采集了一种奇蹄类的化石,代表一种新的原始爪蹄兽类。本文主要是关于这一新种的描述,此外,对过去路南地区发現的另一种系統关系倚不清楚的奇蹄类Lunania youngi的性貭作了討論。  相似文献   

9.
在小博格多山山麓北部湖谷地区塔塔勒井地方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遺物中,保存在烏兰巴托国立中央博物館古生物学部門的Indricotherium transouralicum M.Pavl.一个上臼齿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在这里还发現了Tsaganomys altaicus Matth.et Grang.及其他化石囓齿动物的破片,据以前記載,它們产自塔塔勒河和三达河。  相似文献   

10.
<正>《自然博物》是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出版物。《自然博物》立足国内相关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专业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型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自然科学领域及其所包含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科普教育研究、展览设计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等。一、栏目设置《自然博物》栏目设置有:自然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及考察报告等);展示教  相似文献   

11.
<正>《自然博物》是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出版物。《自然博物》立足国内相关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专业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型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自然科学领域及其所包含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科普教育研究、展览设计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等。一、栏目设置《自然博物》栏目设置有:自然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及考察报告等);展示教  相似文献   

12.
欧亚非三洲古代居民的人类学图集是苏联历史-人类学家、历史科学博士米哈依尔·格拉西莫夫編纂的,他以根据头骨复原人类面相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于世。根据他所用的方法——其基础是人类面部軟部組織发育的程度取决于头骨的形状和骨面凹凸情况的規律性,作者已經制作了200多个复原古代人类面貌的雕象。他作的复原象陈列在苏联的許多博物館中。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博物》是由浙江自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出版物。《自然博物》立足国内相关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技馆、专业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型博物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报道自然科学领域及其所包含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科普教育研究、展览设计研究和创新性成果等。  相似文献   

14.
山东、广东爬行动物蛋化石埋藏方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51年、1958年在山东萊阳两次发現了較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以后,1962年10月至11月,又在广东省南雄县的紅色岩系中发現了更多的爬行动物蛋化石,其中有三窝保存十分完整。我們观察了在山东萊阳、广东南雄爬行动物蛋化石在野外的埋藏情况以及修理后成窝的蛋化石的自然排列方式,使我們对在山东、广东的爬行动物蛋化石的埋藏方式得出几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1753年,全球第一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英国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不列颠博物馆建成,象征现代意义的自然博物馆诞生;1794年,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成立,在欧洲大陆掀起了探索自然的热潮;1868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徐家汇博物院成立,拉开了中国近代自然博物馆事业的序幕;1869年,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建立,掀起了美洲自然博物馆发展的热潮;1905年,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自此,中  相似文献   

16.
許氏祿丰龙(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是1938年在我国云南祿丰县沙湾发現的。它是全世界稀有的,保存极为完整的上三迭紀的恐龙。它的发現,对研究生物的演化及地質学古地理学方面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資料。正由于它在学术上的重要意义,所以我国初中动物学教科書中把它列为教材,高等院校的古生物学课程中也常常講到它。而且我国的国家或地方的有关博物館中也都把它列为重要的陈列标本,因为它在破除某些人迷信,建立辯証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能起很大作用,可見它在人民教育和生活中有着深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然博物馆系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博物》杂志,去年9月在上海出版。《博物》杂志编者在卷首语中谈到兴办该杂志的宗旨时说:“无论天体、人类、生物的过去和现状,以及它的发展都在搜集探讨之列,有关大自然的风貌、奥秘、探索记录更是理当反映。”  相似文献   

18.
建于1905年的我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是包含植物园、动物园在内的综合性博物馆。创办人张謇,是清末状元,有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事业家。他把博物馆的物品分为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天然列于三部之首。他在论博物馆的文章中说:“凡动、植、矿物皆天然之属”,博物馆必须“搜集中外动、植、矿工之物”,以“资我学子,察识物理”;又说:“论天演之进化,天产之中有历史。”由于他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南通博物苑重视化石的收集和陈列。 1906年,苑中建了一座博物楼,楼下专门陈列自然标本,其中就有一些化石。1914年,又建了一座北馆,楼上收藏美术品,楼下陈列一具长达12米的长须鲸骨架,这是在黄海之滨吕四涣港附近出土的。同时把原在南馆陈列的各种化石一并移到北馆,陈列在一张特制的亭子式的四面大玻璃橱内。此  相似文献   

19.
为“偷蛋龙”平反1923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队到蒙古沙漠中考察,在一窝恐龙蛋上发现了“偷蛋龙”(Oriraptor)骨胳,具有利爪和鹦鹉样喙。当时将此类蛋归之手法地区常见的素食恐龙Protoceratops。以“偷蛋龙”命名是由于认为它正在企图偷...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其中环境和空间因子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是生态学家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探究黄河口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影响因子,及环境和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调控作用。于2017年10月与2018年5月对黄河口湿地32个样点(淡水恢复湿地19个和自然湿地13个)的底栖动物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采集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黄河口淡水恢复湿地和自然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主要为电导率、盐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而自然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主要受pH和无机碳的影响;盐度是两类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子。变差分解(VPA)结果显示,环境过滤对淡水恢复湿地底栖动物群落起主导作用;在自然湿地中,空间因子对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主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和空间因子的相互作用也至关重要。本研究明确了黄河口的自然和恢复湿地中环境和空间因素对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相对作用,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