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谷子主要育成品种在新疆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74份谷子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试资源1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000,在新疆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基于种质资源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274份谷子种质资源聚类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105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但其他性状表现一般;第Ⅱ类群(19份材料)出苗-抽穗日数最小,全生育期最短,早熟性明显,穗下节间长度相对其他类群较长;第Ⅲ类群(10份材料)生育期较短,主穗长相对较长,其余性状表现均处于较低水平;第Ⅳ类群(58份材料)主穗长、单穗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生育期相对较短;第Ⅴ类群(26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除主穗长度最小外其余性状均表现突出;第Ⅵ类群(56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生物产量处于中等水平。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因子(单株秆重、株高、主穗直径)累计贡献率达70.41%,各主成分因子性状载荷值反映了育种中各性状的选择方向及潜力。综合评价谷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新疆谷子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三倍体芒草自然杂交后代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倍体芒草奇岗的自然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后代群体的16个数量性状分别进行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杂交群体的变异系数在14.41%~151.85%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1.22%,说明杂交后代变异广泛。(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反映原变量的80.206%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74%,较大载荷性状有分蘖数、丛径、基部周长、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313%,较大载荷性状有外径、内径、单茎干重、单茎鲜重和含水量;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7.775%,仅有腋芽数一个较大载荷性状;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378%,仅叶片数一个较大载荷。(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66份奇岗自然杂交后代和6份母本奇岗种质分为4大类。第Ⅰ类材料因本身各性状不足,产量很低,不适合筛选高产种质;第Ⅱ类材料各性状变异系数普遍较小,性状稳定,适合作为育种的备选类群;第Ⅲ类材料因枯黄较少,更适合做发酵类能源草或青贮牧草;第Ⅳ类材料生物产量因子及其产量构成因子都明显优于母本,是较好的育种材料。以上研究结果对筛选芒属植物优良种质、创新芒属植物种质资源有积极意义,并为芒属植物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
73份亚洲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来自亚洲主要产稻国家的73份恢复系资源,种植在四川省德阳市和泸州市2个环境下,根据株高、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单株生物量、单株稻谷产量、每穗实粒数、每穗颖花数、每日稻谷产量、每日生物量、结实率、收获指数等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稻谷产量因子、生物产量因子、穗数因子和粒重因子,以上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640%(德阳)和88.861%(泸州)。利用4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在2个环境下,73份资源均聚为4大类,其中来自中国60.71%的资源聚在Ⅰ类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大,株高偏高,产量较高。来自印度45.45%的资源聚在Ⅱ类群,主要特点是千粒重偏小,产量、收获指数等性状均较高。4类群间差异明显,分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番茄ILs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栽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加工番茄M82)为背景创建的L.pennellii LA716渐渗系群体(ILs,introgression lines),对7个番茄果实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果实性状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质量因子、果形因子和品质因子,累计贡献率85.435%。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可将77份渐渗系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包括70个渐渗系材料,在D=17.53的水平又可将第Ⅰ类群分为2个亚群,果实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这个类群中;第Ⅱ类群包括1个材料,说明此材料的独特性;第Ⅲ类群包括6个材料。  相似文献   

5.
鹰嘴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10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应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其次是百粒重;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荚数,其次是单株粒重;基于各种质间形态标记的遗传差异,将100份鹰嘴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可作为选育丰产中粒型和株高适中的品种,第Ⅱ类群可作为选育矮秆耐密及特异粒色(型)品种,第Ⅲ类群丰产性较差可作为选育子粒球型、光滑的品种,第Ⅳ类群可作为选育大粒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9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91%,各主成分性状载荷值反映了主要数量性状的育种选择潜力。综合分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为鹰嘴豆的有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燕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燕麦种质资源是燕麦育种的重要基础,对燕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种质资源的搜集、管理和利用,也有利于进行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了解不同地区燕麦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74份皮、裸燕麦种质资源1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主穗粒重,其次是千粒重和穗长;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分蘖数,其后依次为单株粒重和主穗粒重,最小的为株高;根据品种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74份资源材料划分为5类,其中36份皮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26份裸燕麦资源被分为2类,7份皮燕麦和5份裸燕麦被分为一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高产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粒型育种目标的亲本,类群Ⅳ、Ⅴ可作为株高和小穗等育种目标的亲本;8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6.27%,第一主成分反应产量,第二主成分反应粒型,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反应分蘖数和株高。  相似文献   

7.
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估算96个小麦品种(系)的11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特性参数的主成分,并以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排序分析和聚类分析。农艺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85.345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品质特性的前4个主成分代表了89.148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以96个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27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矮秆、子粒和旗叶较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32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铁、锌含量较高,加工品质较好、综合品质特性优良。在系统聚类图中,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分别被聚成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类和第Ⅳ类;综合品质特性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Ⅰ类和第Ⅱ类。综合分析发现,同时兼顾丰产性较好且子粒铁、锌含量较高,品质特性较好的小麦品种(系)有:泰山9818、西农822、轮选719、杨-31、西安837和中育9383。将聚类分析和二维排序分析结合起来,能较好的对小麦的性状组成做出综合评价,鉴定和评价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可为实现苎麻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有效突破高纤维产量苎麻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98份不同来源的苎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三季大田试验调查,对苎麻纤维产量性状数据进行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数据展现出很好的正态分布,6个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6.33%~69.00%,呈现出很大的变异幅度,头麻(2020-06)干麻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00%,二麻(2020-08)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16.33%,干麻重、鲜皮重、皮厚、株高、鲜皮出麻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表现出更好的变异性,表明298份苎麻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其他所有性状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皮厚与鲜皮重、干麻重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鲜皮重与干麻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干麻重与鲜皮出麻率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株高和干麻重的改良,有利于鲜皮出麻率的增加;主成分分析将6种性状综合为2个主要成分,头麻(2019-06)、头麻(2020-06)、二麻(2020-08)累计...  相似文献   

9.
160份外引鹰嘴豆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自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中心的160份鹰嘴豆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鉴定,并筛选了特异种质,为我国鹰嘴豆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批鹰嘴豆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7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百粒重产量株高单荚粒数生育期,6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分别为粒色株型花色种子表面粒形复叶叶型;产量与粒形、单株荚数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3.417%,其中第1主成分与产量性状和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生育期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第4主成分与株高和粒形有关;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5时将160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的株高较高,第Ⅱ类群的产量较高,第Ⅲ类群的籽粒较大;筛选出63份早熟、矮秆、无分枝、多荚、荚粒数多、大粒、高产的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303份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和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对11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通过主成分、相关性以及逐步回归分析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评价指标筛选,为黄淮海大豆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3个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52%~27.61%,生育日数、每荚粒数、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等4个性状较稳定,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5个性状变异丰富;13个性状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9906~2.0956。聚类分析将303份大豆种质资源分为7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黄淮海大豆育种的优质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3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5.051%,第1主成分与单株荚数、粒数有关;第2主成分与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籽粒大小有关;第4主成分与单株产量有关。303份大豆种质资源综合评价F值均值为0.549,ZDD04189涟水天鹅蛋的F值最高(0.935),ZDD23089晋品42的F值最低(0.20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生育日数、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重要病因。轮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病毒表面两种外壳蛋白与细胞表面唾液酸、整合素、热应激同源蛋白70等多种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就轮状病毒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实验性癫痫发作的影响:脑电的功率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平  沈霖霖 《生理学报》1990,42(2):141-148
以电惊厥和青霉素致痫作为实验性癲痫的动物模型。采用脑电的计算机功率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电针作用于发作过程中脑电各频段功率百分比的变化。在安静的大鼠,脑电以δ和θ频段为主,其功率主峰在δ频段。青霉素致痫和电惊厥使δ频段功率百分比下降,α和β频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主功率频段右移,总功率亦大大增强。本实验采用的电针对背景脑电活动没有明显影响。而电针加电惊厥或青霉素致痫,δ频段功率百分比复又增加,α和β频段功率百分比则下降,主功率频段又回到δ频段,总功率也显著减少。压缩功率谱阵图直观地显示了这种变化。结果提示,电针可使大鼠脑电出现同步化趋势,可能是加强了脑的抑制过程,从而抑制了癲痫发作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 oxidase)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 UV-B(复合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豆上胚轴伸长减小;但Cd对上胚轴伸长无明显影响;Cd UV—B使上胚轴长度比UV—B作用时明显增加。UVB辐射显著降低了胚轴IAA含量;而GAs含量却显著升高;Cd胁迫下IAA和GAs变化并不明显;但Cd UV—B使IAA含量显著升高,而对GAs无明显影响。UVB辐射使IAA氧化酶和POD活性显著增强,而Cd对这两种酶活性影响并不明显;但Cd UV—B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尽管UVB辐射引起胚轴中GAs含量显著增加,但研究结果显示IAA含量变化是胁迫下引起胚轴生长改变的更直接原因。研究还表明Cd UV—B时,大大削弱了UV—B辐射下IAA氧化酶活性增强,加之Cd对POD活性的抑制,导致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证明复合胁迫可以改变单一胁迫下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8H-肌醇标记红细胞膜,分别用薄层层析及SDS-PAGE对肌醇磷酯在红细胞膜上的分布作了探讨。发现一种在脂双层内,另一种是与膜蛋白结合(即肌醇磷酯结合蛋白)作为膜蛋白的锚(anchor)而存在,并用抗AchE及DAF单克隆抗体作免疫印渍实验,在电泳中~3H-肌醇磷酯所在部位与AchE及DAF相符。这结果与文献中报道AchE及DAF为肌醇磷酯结合蛋白一致。至于这两种形式不同的肌醇磷酯的相互关系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外观察人中性粒细胞多肽1,3(Humanneutrophilpeptide,HNP1,3)及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virus1,HSV-1)的抑制作用。以Vero细胞为靶细胞,用各种浓度HNP1,3与游离病毒颗粒(直接失活组)及感染病毒后的靶细胞(复制抑制组)进行相互作用,镜下观察各药物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并采用ELISA法测定感染48h后药物对HSV-1囊膜糖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各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直接失活组中,HNP1,3可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对HSV-1直接失活的50%有效浓度(EC50)为8.1μg/mL、10.03μg/mL;复制抑制组中,ACV使HSV-1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减轻,EC50为0.68μg/mL。MTT检测结果表明HNP1,3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无明显细胞毒性。以上结果表明HNP1,3除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1,HIV-1)活性外,还能失活HSV-1病毒颗粒,从而逆转病毒及其蛋白的病毒效应(致细胞病变)和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作用(RNAi)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RNA干扰作用 (RNAi)是生物界一种古老而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现象 ,是基因转录后沉默作用 (PTGS)的重要机制之一 .RNAi主要通过dsRNA被核酸酶切割成 2 1~ 2 5nt的干扰性小RNA即siRNA ,由siRNA介导识别并靶向切割同源性靶mRNA分子而实现 .RNAi要有多种蛋白因子以及ATP参与 ,而且具有生物催化反应特征 .RNAi是新发现的一种通过dsRNA介导的特异性高效抑制基因表达途径 ,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Corynebacterium cultures, isolated from soil by the use of n-paraffin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have been shown to bring about significant oxidation of a new compound, dl-cistetrahydro-2-oxo-4-n-pentyl-thieno-(3,4-d)-imidazoline (dl-TOPTI),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carbon.

The co-oxidation products were isolated from culture broth and identified as dl-biotinol and dl-biotin by IR, NMR and MS spectroscopies.  相似文献   

18.
RNA interference (RNAi) is a phenomenon of gene silence induced by a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 homologous to a target gene.RNAi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function of genes or to knock down the targeted genes.In RNAi technology,19 bp double-stranded short interfering RNAs (siRNA) with characteristic 3' overhangs are usually used.The effects of siRNAs are quite varied due to the different choices in the sites of target mRNA.Moreover,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siRNA activity and these factors are usually nonlinear.To find the motif features and the effect on siRNA activity,we carried out a feature extraction on some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and used these features to train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 NN).Then,we used the trained BP NN to predict siRNA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fine morphology of, and the light microscopic distribution of ATPase in, pancreatic secretory capillaries suggest that they may be absorptive channels receiving material from the general blood circulation rather than secretory channel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duct system. This assumption is based upon many observations; 1. The pattern of microvilli of their wall differs from that of acinar lumen. 2. The material retained by them in ultrathin sections differs from that retained by acinar lumen. 3. They ramify, basally, to the level of Golgi region. 4. The lack of release of zymogen droplets in them. 5. Their points of origin from acinar lumen are controlled by zonulae occludentes. 6. Gulf-like extensions from the basal surface of acinar cell communicate with them. 7. Fenestrated blood capillaries run in their vicinity. 8. Blood capillaries and acinar cells share a joint basement lamina. 9. Light microscopically, ATPase 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wall and not with the basal acinar cell surface.Publication No. 932 of the Division of Basic Health Sciences of Emory University; which was supported by the McCandless Research Funds and the School of Dentistry Fellowship Funds, of Emory University. 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of Miss Brenda Callahan, Mr. Peter Daly and Mr. Hugo Greiner is acknowledged. The use of the facilities of Dr. Wallace G. Campbell Jr. is appreciated.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动力学光谱法研究了无水肼对蓝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水肼可以使蓝膜转化为紫膜,同时光循环也得到恢复,但是光循环中间体M412的衰减加快,这与金属阳离子加入到蓝膜溶液中时的现象是完全不同的(这个过程中M412的衰减是减慢的).同时研究了pH和温度对无水肼与蓝膜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无水肼加入到蓝膜溶液中时,重组反应的灵敏度是pH和温度依赖的.在pH4.8到pH2之间,灵敏度随酸性的增加而降低.在20~40℃之间,无水肼与蓝膜溶液的反应灵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