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光周期(8、12、14和16h·d~(-1))和光照强度(1 500、2 500和3 500lux)处理下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的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可溶性糖、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的含量,以明确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生物碱积累的最适光照条件,为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1)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株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在光周期为16h·d~(-1)时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根长、单株分蘖数和单株生物量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14h·d~(-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4个形态指标以及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并在光照强度为3 500lux时均达到最大值。(3)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的含量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均呈上升的趋势,并在光周期为12h·d~(-1)和光照强度为2 500lux处理下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在处理第15天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适宜的光照环境能显著促进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生长和生物碱的积累,并以12h·d~(-1)光周期和2 500lux光照处理下最有利于麦角酰胺和的麦角新碱积累。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通过温室砂培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Mn、Zn和Fe处理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以明确共生体产碱所需3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在短时间(3周)处理下,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在Mn~(2+)浓度为5.0mmol·L~(-1)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Mn~(2+)浓度梯度;在较长时间(6、9周)处理下,其麦角酰胺含量在Mn~(2+)浓度为5.0mmol·L~(-1)时最大但增幅不明显,麦角新碱在对照(0.01mmol·L~(-1) Mn~(2+))处理下积累量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共生体麦角酰胺含量在处理时间为3、6和9周时,Zn~(2+)处理均在7.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处理3周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其麦角新碱在3个处理时间下均于Zn~(2+)浓度为21.0mmol·L~(-1)时达到最大值。(3)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共生体麦角酰胺的含量均在Fe浓度为6.0~12.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在3周时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麦角新碱含量在第3、6周时均于Fe浓度为0mmol·L~(-1)下达到最大值,在第9周时则于Fe浓度为0.03mmol·L~(-1)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高浓度短时间的Mn、Zn和Fe元素处理有利于刺激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2种麦角碱的积累,可通过控制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体的生长时间来提高2种麦角碱的含量,为今后能萃取更高浓度的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作为临床药剂或生物农药提供较精确的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刈割高度(2.5,5.0和7.5cm)和刈割频度(1周1次和2周1次)对醉马草甘肃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生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量的影响.前4个月醉马草中生物碱的含量基本成线性增加,在不同刈割高度处理中,7.5cm的刈割高度条件下生物碱含量要高于2.5cm的刈割高度;在刈割频度处理中,两周刈割一次生物碱含量要高于1周刈割1次.实验过程中检测到生物碱含量最高值可达最低值的2~3倍.上述结果表明,如果将醉马草内生真菌应用于植物保护,必须意识到潜在的植物管理因素(刈割频率或者播种密度等)的实施可能会降低或者提高植物保护的水平,相同的管理因素也可能影响其他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中生物碱的含量,所以管理因素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产碱的影响将会是未来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Epichloë gansuensis, E. inebrians)共生体的研究, 代表了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使中国的醉马草-内生真菌与美国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内生真菌(E. coenophiana)和新西兰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内生真菌(E. festucae var. lolii)成为禾草内生真菌国际三大研究分支。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系统研究, 包括: 内生真菌的分布、带菌率、检测方法、多样性,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的抗旱、耐寒、耐盐碱、耐重金属、抗虫、抗病等抗逆性及其机理, 共生体产生的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 对草食动物的毒性, 及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研究者实验证实了醉马草本身无毒, 只有当内生真菌与醉马草共生并产生麦角新碱和麦角酰胺等麦角类生物碱后才能导致采食醉马草家畜中毒。文章展望了醉马草内生真菌基因组学和功能分析, 利用杀菌剂杀死内生真菌进行醉马草脱毒, 利用无毒内生真菌菌株进行饲用醉马草新品种选育, 利用有毒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虫防鸟的机场绿化新品种选育及生物源农药与医药开发等。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8):793
有关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内生真菌(Epichloë gansuensis, E. inebrians)共生体的研究, 代表了我国禾草内生真菌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使中国的醉马草-内生真菌与美国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内生真菌(E. coenophiana)和新西兰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内生真菌(E. festucae var. lolii)成为禾草内生真菌国际三大研究分支。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系统研究, 包括: 内生真菌的分布、带菌率、检测方法、多样性, 内生真菌提高宿主的抗旱、耐寒、耐盐碱、耐重金属、抗虫、抗病等抗逆性及其机理, 共生体产生的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 对草食动物的毒性, 及其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研究者实验证实了醉马草本身无毒, 只有当内生真菌与醉马草共生并产生麦角新碱和麦角酰胺等麦角类生物碱后才能导致采食醉马草家畜中毒。文章展望了醉马草内生真菌基因组学和功能分析, 利用杀菌剂杀死内生真菌进行醉马草脱毒, 利用无毒内生真菌菌株进行饲用醉马草新品种选育, 利用有毒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进行抗虫防鸟的机场绿化新品种选育及生物源农药与医药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以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种子萌发实验,分析多年生黑麦草在不同pH(4.47~6.12)砖红壤浸提液中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内生真菌对酸性环境中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带菌情况下(内生真菌侵染E+或未浸染E-),随着砖红壤浸提液pH值的降低(浸提液酸性的增强),E+和E-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芽鲜重和胚芽干重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5个砖红壤浸提液处理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CK,pH 6.12);幼苗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且5个砖红壤浸提液处理均显著高于相应CK。(2)除CK外,在相同pH砖红壤浸提液处理下,内生真菌侵染显著提高了多年黑麦草的发芽率、胚芽长、鲜重和干重等形态指标及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砖红壤浸提液pH为4.47~6.12时,E+萌发种子胚根长与E-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不同pH砖红壤浸提液对E+和E-种子萌发、生长和生理有一定的影响,内生真菌的侵染可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同时对砖红壤浸提液pH值具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可将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应用于酸性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7.
滤光膜对黄檗幼苗生物量及初级氮同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霞  阎秀峰  于涛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1):2020-2023
以日光为对照,采用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4种滤光膜遮光处理温室栽培的黄檗幼苗100 d,测定了不同光环境下幼苗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滤光膜处理均抑制黄檗幼苗的生长,黄檗幼苗的全株生物量与日光下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4种滤光膜对黄檗幼苗株高、茎径的影响与对全株生物量的影响相似;红膜和黄膜处理对黄檗幼苗根冠比影响不明显,蓝膜和绿膜处理明显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P<0.05);蓝膜、绿膜和红膜遮光的黄檗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日光下的黄檗幼苗(P<0.05),以蓝膜处理最为突出;红膜处理增加了叶绿素a的比例,而蓝膜处理则使叶绿素a比例减少.经滤光膜遮光处理的黄檗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叶片NR和GS活性也显著高于日光下对照.  相似文献   

8.
接种菌根真菌对青冈栎幼苗耐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对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幼苗进行接种试验。在大棚盆栽条件下模拟土壤干旱胁迫,研究菌根真菌对青冈栎生长和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接种菌根处理植株生物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P0.05),菌根依赖性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升高;未接种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在土壤干旱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除接种Pisolithus tinctorius处理外,其它接种处理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干旱使植株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在中度干旱条件下,接种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接种Glomus intraradices、Pisolithus tinctorius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接种Glomus mosseae和Glomus intraradices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而相应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当土壤水分含量在田间持水量55%—65%时,接种处理植株SOD、POD和CAT酶活性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P0.05),在土壤水分含量降至35%—45%时,Glomus mosseae和Glomus intraradices处理SOD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并且所有接种处理POD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此外,在水分干旱条件下,植株全磷和全钾含量也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P0.05)。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均能够侵染青冈栎幼苗根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青冈栎植株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和促进植株养分吸收,提高植株耐旱性,从而使青冈栎幼苗在岩溶干旱环境下更容易存活。  相似文献   

9.
光质对绿豆幼苗叶片超微弱发光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绿豆幼苗为试材,测定其叶片超弱发光(UBE)及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光质下绿豆幼苗叶片的UBE及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都随着其生长不断增强,且生长在白光下绿豆幼苗的UBE是生长在其他光质(红、黄、蓝、绿)下幼苗的2倍以上,而红光、黄光和绿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生长在白光下的绿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红、黄、蓝、绿光处理幼苗,而红光和黄光处理又显著高于蓝光和绿光处理.研究发现,光质对绿豆幼苗叶片超弱发光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相似,绿豆幼苗叶片超弱发光可能与叶绿体的发育和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苦楝应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以1年生苦楝(Melia azedarach)实生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_2SO_4和碱性盐Na_2CO_33个盐浓度(200、400、600 mmol·L~(-1))处理40 d,研究苦楝的抗盐碱水平及在不同程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碱性盐胁迫条件下降程度更大,盐胁迫提高苦楝的根冠比。处理10 d时,苦楝幼苗的所有光合指标随中性盐和碱性盐浓度的提高呈相似的下降特征,碱性盐胁迫条件下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且随处理时间的增加,中性盐和碱性盐处理下苦楝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苦楝的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200 mmol·L~(-1)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00、600 mmol·L~(-1)盐胁迫均对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600 mmol·L~(-1)碱性盐胁迫条件下,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同等浓度下,碱性盐胁迫的苦楝叶片相对电导率和饱和水分亏缺显著高于中性盐胁迫处理。综上结果认为,苦楝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碱性盐比中性盐对苦楝幼苗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以含有内生真菌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为材料,采用4 ℃冰箱内和20 ℃培养箱内保存18个月的方式分别构建内生真菌侵染(EI)和内生真菌非侵染(EF)的黑麦草种群,通过比较EI和EF种群在正常条件下(对照)和渗透胁迫条件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内生真菌对其宿主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和胁迫条件下,EI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明显高于EF种子,而在重度胁迫下EI植株的叶延伸速率、根系总长度高于EF植株。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变化没有促进作用,但  相似文献   

12.
 以含有内生真菌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种子为材料,采用4 ℃冰箱内和20 ℃培养箱内保存18个月的方式分别构建内生真菌侵染(EI)和内生真菌非侵染(EF)的黑麦草种群,通过比较EI和EF种群在正常条件下(对照)和渗透胁迫条件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内生真菌对其宿主植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对照和胁迫条件下,EI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明显高于EF种子,而在重度胁迫下EI植株的叶延伸速率、根系总长度高于EF植株。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分蘖数和生物量的变化没有促进作用,但  相似文献   

13.
水培条件下不同pH值对香根草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2.0-pH11.0的1/2Hoagland培养液水培条件下,对培养20d后香根草也Vetiveriazizanioides(Linn.)Nash页幼苗形态、叶片和根系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强碱性(pH11.0和pH10.0)及强酸性(pH2.0和pH3.0)条件下,香根草幼苗的部分叶片枯黄,茎干枯,须根数量明显减少且长度趋短;而在弱碱性(pH9.0和pH8.0)及弱酸性(pH5.0和pH4.0)条件下,仅可见部分叶尖出现轻度失绿现象,根系形态无明显变化仅颜色有差异。随培养液pH值的增大(碱性增加)或减小(酸性增加),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且均小于对照(pH6.5),而相对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均逐渐增加并高于对照;各指标在强碱性(pH11.0和pH10.0)及强酸性(pH2.0和pH3.0)条件下总体上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而在弱碱性(pH9.0和pH8.0)及弱酸性(pH5.0和pH4.0)条件下总体上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随培养液pH值的增大(碱性增加)或减小(酸性增加),幼苗的最大根长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在弱碱性(pH8.0)和弱酸性(pH5.0)条件下,最大根长略小于对照、根系活力略大于对照,但差异均不显著;而在pH9.0-pH11.0及pH4.0-pH2.0条件下最大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显著小于对照,其中,在pH11.0条件下根系最短、根系活力最小,分别仅为对照的60.50%和9.52%。研究结果揭示:香根草对环境酸碱性的适应范围较广,可适应pH4.0-pH9.0的土壤生境。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盆栽试验,在15 ℃和5 ℃低温胁迫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抑制了AM真菌的侵染;接种AM真菌的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相对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接种植株.与非菌根玉米相比,菌根玉米具有较高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及较低的初始荧光(Fo),并且在5 ℃处理中差异显著.接种AM真菌使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增强;低温胁迫下,菌根植株的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非菌根植株;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低于非菌根植株.表明AM真菌可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及改善叶片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来减轻低温胁迫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伤害,提高玉米耐受低温的能力,进而提高玉米的生物量,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5.
以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infected,EI)和不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free,EF)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材料,在温室沙培条件下研究内生真菌对高羊茅适应缺磷及利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磷条件下,高羊茅EI和EF植株生长差异不显著;正常供磷条件下,高羊茅EI植株拥有更多分蘖数和绿叶数。说明正常供磷条件下内生真菌改善了宿主高羊茅的生长。2)与水溶性磷相比,高羊茅根有机酸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ase)活性在难溶性磷条件下显著增加,而根总酚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水溶性磷条件下,高羊茅EI植株根总酚含量显著高于EF植株,此时EI植株比EF植株拥有更多分蘖数和绿叶数,说明在水溶性磷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地上部生长具有一定贡献。在难溶性磷条件下,虽然高羊茅EI植株根总酚含量仍然高于EF植株,但同时EI植株根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EF植株,因此内生真菌感染只是增大了宿主植物的根冠比,而对分蘖数和绿叶数等无显著影响,说明内生真菌对宿主利用难溶性磷贡献不大。可见,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在水溶性磷条件下更有利。  相似文献   

16.
以"陇春27"号水培小麦幼苗为研究材料,外源添加水杨酸(SA)、一氧化氮(NO)清除剂(carboxy-PTIO,c-PTIO)、NO供体硝普钠(SNP)、硝酸还原酶(NR)抑制剂钨酸盐(Tungstate)及NO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进行不同预处理,分析其在镉(Cd)胁迫下根的生长和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讨SA和NO互作对小麦幼苗Cd胁迫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根中SA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则呈现先增加(6 h和12 h)后减少(24 h和48 h)的趋势;Cd胁迫抑制了小麦幼苗根的生长,减少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而一定浓度的SA或SNP预处理可以缓解Cd胁迫对小麦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增加叶绿素的含量。c-PTIO、L-NAME和Tungstate单独预处理显著抑制了小麦幼苗根的生长,减少了NO的含量,但不影响叶绿素含量。SA400+L-NAME预处理可以缓解Cd胁迫对小麦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叶绿素和NO含量的减少作用;SA400+c-PTIO或SA400+Tungstate预处理可增加Cd胁迫下叶绿素的含量,但对根的伸长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Cd胁迫抑制了NR的活性,而SA400预处理可以使Cd胁迫下NR的活性增强,不同处理对NOS的活性均无影响。综上所述,Cd胁迫导致小麦幼苗根内源SA含量降低和NO含量先升高再降低;外源添加SA或SNP预处理缓解了Cd胁迫对根生长的抑制和叶绿素含量降低的作用;外源SA通过影响NO的产生从而提高小麦幼苗对Cd胁迫的耐受性,最终缓解了Cd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不同遮阴处理下棱角山矾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差异,以探讨不同光强对棱角山矾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棱角山矾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对光强的反应敏感,在强光处理下,比叶面积减小,总叶面积变小;弱光处理下通过增大叶生物量比、叶面积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提高捕光能力。但L100、L30、L10处理下总生物量的积累显著小于L50处理,L30、L50、L100光强处理下总叶面积显著高于L10光强处理。并且10%和100%光强下棱角山矾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低于30%和50%光强处理;而光补偿点(LCP)则随光强的增大而升高;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100%随着光强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说明棱角山矾幼苗在不同光环境下具有一定适应性,但过强或过弱的光环境均会对棱角山矾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其中50%光强是棱角山矾幼苗生长的最佳光强;棱角山矾为中性树种,苗木适宜生长在荫蔽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8.
翅果油树幼苗抗旱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任涛  毕润成  任佳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28-153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幼苗的生长、叶水分和丙二醛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轻、中度干旱(30%~35%、45%~50%)胁迫时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小,水势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翅果油树幼苗能保汪基本的生长,表现出耐旱植物的生理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20%~25%)条件下,叶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较显著,水势最低,丙二醛含量最高,植株矮小,颜色发黄,表明翅果油树幼苗受到干旱伤害严重,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赵琦  包玉英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9):1829-1836
将4种盐(NaCl、Na2SO4、Na2CO3、NaHCO3)按一定比例混合模拟出16种盐碱 (盐浓度 25~150 mmol·L-1,pH 8.39~10.90)胁迫环境,通过室内盆栽实验,考察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盐碱混合胁迫下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幼苗的存活率、株高、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阿魏酸、水杨酸两种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非盐碱胁迫条件下,与未接菌处理组相比,接种AMF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0%、130%、9.6%和3%,而其阿魏酸和水杨酸含量分别降低59.1%和623.9%;(2)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随着盐碱梯度的增加,接种AMF和未接菌处理组的紫花苜蓿幼苗的存活率、株高、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降低,而它们的脯氨酸、阿魏酸与水杨酸含量均增加;接种AMF处理组的存活率、株高、总生物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处理组,其阿魏酸含量比未接菌处理组高但差异不显著,而其水杨酸含量比未接菌处理组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在盐碱混合胁迫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改变紫花苜蓿体内酚酸的含量,积累渗透调节物质,促进自身生长,从而提高其耐盐碱性,该研究对于提高盐碱地区经济作物产量,推动 AMF 在生产中利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明晰内生真菌在宿主植物耐盐生长中是否存在拮抗作用,探讨利用内生真菌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的可能,将两株耐盐内生真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sp.) Z1 (T3)、炭团菌(Hypoxylon sp.) Y6 (T4)及其混合菌(T2)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添加到栽植有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幼苗的不同盐度(质量分数为0、3‰、6‰、9‰)盆钵土壤中,以添加菌株载体(T1)和无添加(CK)为对照,研究固体培养内生真菌对土壤盐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抗逆生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处理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幼苗的生物量,幼苗生理特征受土壤盐度、时间和菌株种类影响较大。3‰盐度下, T2处理15天后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45天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于CK、T1,相对电导率(REC)在T2、T3和T4处理胁迫期都显著降低;9‰盐度下,T2、T3和T4处理实验期内REC、H2O2含量显著降低,胁迫60天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SS含量、SOD活性、CAT活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