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 8, HHV-8)又称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是一种人类γ-2型疱疹病毒。在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感染率差异较大。当HHV-8感染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时,病毒复制受限、HHV-8-DNA拷贝数较低、仅表达少量潜伏期蛋白,不易被机体免疫监察系统察觉,从而发展为终身潜伏感染。而当HHV-8感染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功能缺陷人群时,可发展为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 KS)、多中心性卡斯特莱曼病(multicenter Castleman’s disease, MCD)、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PEL),以及最近报道的KSHV炎性细胞因子综合征(KSHV inflammatory cytokine syndrome, KICS),其死亡率高达60%。HHV-8主要通过干扰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信号通路和表达病毒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等途径破坏机体免疫应答,导致其在宿主细胞内终身潜伏甚至发展为恶性肿瘤。本综述旨在探讨HHV-8的免疫逃逸机制,为HHV-8相关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及生物标志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胜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1,39(1):57-6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引起机体强的胃粘膜免疫应答,机体却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根除,表明幽门螺杆菌具有逃避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的特性。影响H.pylori逃避或破坏宿主免疫应答的因素或途径有很多,如肽聚糖的结构性修饰、H.pylori形态的改变、脂多糖抗原表位变化、IV型分泌系统、VacA和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引起吞噬细胞的凋亡等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为以后对H.pylori的防御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主要引起3~6月龄马和免疫缺陷患者肺部相关疾病,病死率为50%~80%;此外还可以感染猪、羊、猫、狗、骆驼等动物。该菌不仅对马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危害免疫缺陷患者的健康,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公共卫生学的重视。马红球菌感染宿主后,其通过抑制吞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抵抗巨噬细胞杀伤从而进行免疫逃逸;此外,由于马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存在功能缺陷使其不能有效抵抗马红球菌感染。目前关于宿主感染马红球菌的免疫机制尚未阐述清楚,从马红球菌与宿主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就宿主感染马红球菌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马红球菌感染的免疫机制,同时为该菌所引发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目前无商品化的ASF疫苗,一旦发病,仅能依靠快速扑杀进行防控,严重威胁我国养猪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ASF疫苗研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对ASFV的毒力相关基因、致病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ASFV的免疫逃逸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ASFV免疫逃逸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以便加深对ASFV及其免疫逃逸策略的认知,为致病机制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1,(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生多种疾病的革兰阳性菌(Gram positive bacterium),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逃逸(immune escap)是导致宿主持续性感染以及诱导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就金黄色葡萄球菌阻止自噬溶酶体(lysosome)的形成、阻碍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的募集、吞噬作用及抑制巨噬细胞(macrophage)的免疫功能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病原体感染及其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体进入宿主后,可通过多种致病机制损伤机体。与此同时,病原体为维持其在宿主体内的生存繁殖,可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简要介绍了病毒、细菌及寄生虫主要的感染及免疫逃逸机制。 相似文献
7.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多种慢性疾病。衣原体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和持续性存在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衣原体通过改变MHC抗原表达、干扰宿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8.
流感病毒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感染已是全世界严重的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感染早期,流感病毒会导致机体的先天免疫信号被激活,起到防御、清除病毒以及辅助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作用。但在与宿主共进化的过程中,流感病毒形成了多种逃逸策略,主要是通过病毒自身蛋白质阻断宿主天然免疫通路,抑制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生成。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针对流感病毒先天免疫应答和先天免疫逃逸的机制做一扼要综述,这有助于加强流感病毒抗原进化的监测、探索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合理靶标,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γ疱疹病毒科,是第一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DNA病毒。EB病毒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诱导I型干扰素的大量释放和功能性的自噬机制,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然而,相对于其他疱疹病毒,EB病毒已进化出更为精细且错综复杂的机制来破坏和逃逸宿主的免疫系统,如限制自身蛋白表达、活化宿主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干扰或逆转自噬与泛素化修饰等。这些机制会引发EB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性感染,导致宿主免疫功能失调,引发EB病毒相关疾病(如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因此,研究EB病毒特异性的免疫调控机制不仅对深入理解EB病毒的潜伏性感染和致癌性至关重要,而且还将为EB病毒诱发的相关疾病的免疫预防与治疗鉴定出新的潜在靶点。此文主要阐述了EB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应答和逃逸先天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6,(3)
EB病毒(Epstein-Barr vius,EBV)是一种最广泛的对人类感染的γ疱疹病毒,与人类多种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有关。其致病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够在人体B细胞中长期潜伏,并且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被激活并增殖,这表明EB病毒存在逃逸宿主细胞免疫的机制。从潜伏期EB病毒基因表达的下调、干扰抗原加工和提呈、调节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干扰细胞因子的作用、干扰CTL的活动及抑制宿主细胞凋亡、抑制辅助性T细胞1(Helper T cell 1,Th1)免疫应答等方面,对EB病毒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定植于上呼吸道的革兰阳性胞外菌,是导致侵袭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所致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胞浆内重要的蛋白复合体,在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诱导宿主炎症小体的激活、半胱天冬酶1的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在长期选择压力的作用下,肺炎链球菌的部分突变菌株可以逃避炎症小体的识别。本文就肺炎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炎症小体的激活、炎症小体在抗肺炎链球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肺炎链球菌逃避宿主炎症小体识别的机制三方面对肺炎链球菌与炎症小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目前呈全球流行态势。布病对人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局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布鲁氏菌侵入宿主体内并建立长期甚至终身感染,离不开其精巧的免疫逃逸机制和复杂的胞内复制机制。调控宿主细胞死亡,如细胞凋亡、焦亡和自噬等,是布鲁氏菌免疫逃逸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深入研究布鲁氏菌调控宿主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方式及其作用,能够为深入解析布鲁氏菌致病机制、挖掘药物靶标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总结了近些年关于布鲁氏菌感染与宿主细胞多种程序性死亡之间的精密调控及其之间的“对弈”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人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兼性细胞内病原体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常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食用动物产品而获得感染。布鲁氏菌病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了解病原体致病特点、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治疗现状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方向。本文阐述了布鲁氏菌感染机制、宿主(人)先天性及适应性反应机制,以及目前布鲁氏菌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略,为人布鲁氏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t seems that IL-18 has a crucial role in immunity against Brucella infection. Since the expression of IL-18 can be affected by polymorphisms in its gene, we decided to investigate any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x different IL-18 gene polymorphisms and brucellosis. A total of 193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and 83 healthy farmers who consumed contaminated raw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from the animals with brucellosi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the individuals were genotyped for six IL-18 polymorphisms at positions -656, -607, -137, +113, +127 and codon 35/3,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The distributions of alleles for IL-18 polymorphisms at positions -137G/+113T/+127C/codon 35/3A (correlated with higher production of IL-18)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ealthy controls than in patients (P=0.012, 0.012, 0.012 and 0.0018, respectively). It could be suggested that individuals who inherited the aforementioned genotypes/alleles are able to produce higher levels of IL-18 at the onset of infection, and it leads to more IFN-gamma production and control Brucella infection before the emerging brucello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gntR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分析其诱导机体产生的Th1和Th2型免疫反应。【方法】以布鲁氏菌S2308基因组为模板,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S2308 gnt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gntR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诱导GntR蛋白表达;利用SDS-PAGE对GntR重组蛋白(rGntR)进行分析;利用AKTAxpress智能多维纯化系统对rGntR进行纯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免疫反应性;用rGntR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和小鼠脾细胞,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以及IgG抗体的水平。将rGntR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gntR基因大小为735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大约在35 kDa处出现蛋白条带,纯化后为单一条带。WB显示,rGntR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rGntR可诱导宿主细胞和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IL-4和IgG。【结论】rGntR可在体内或体外诱导辅助性T细... 相似文献
17.
18.
Getz GS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2005,46(1):1-10
In this overview to a new thematic series 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atherogenesis, I provide a very brief summary of current conceptions of atherogenesis, of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and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latter in atherogenesi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tudies of the involvement of the immune system in atherosclerosis reported in the last 2 years. This is followed by a short outline of the eight reviews that will make up this thematic series. The overview is concluded with some cavea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of atherosclerosi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