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扩大应用于乙脑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及其内毒素的检测.按<中国药典>及<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方法>方法,复核鲎试剂灵敏度、确定疫苗的L值、计算MVD、进行干扰试验及内毒素的检测.疫苗L值确定为300 EU/mL,MVD为1 200倍.用灵敏度0.25 EU/mL的鲎试剂,疫苗的最大非干扰浓度为将其稀释30倍,将此疫苗稀释120倍进行干扰试验,对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以此法对15批疫苗进行内毒素检查均呈阴性反应.结果显示,此法用于乙脑灭活疫苗质量控制及其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5.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流行范围正逐步扩大。目前对于乙脑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乙脑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对日本脑炎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研发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乙型脑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毒的分类地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与复制、病毒致病机制及病毒引起的疾病诸方面对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7起乙型脑炎疫苗异常反应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3~1997年间因接种乙脑疫苗引起的7起异常反应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主要是Ⅰ型变态反应(0.33%~1.6%)和心因性反应(11.7%~24.2%)。反应一般发生在第3针以后,有些发生在第6针。症状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紫癜、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气喘等。对变态反应的发生频率、反应机理、处理方法和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对乙型脑炎病毒基因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病毒的分型和变异、及其致病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乙型脑炎及其疫苗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在自然界中主要以鸟、猪为宿主,经蚊为主的虫媒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及环西太平洋地区,已成为人类脑炎疾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并影响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WHO公布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50 000例乙型脑炎患者,造成至少10 000例死亡及15 000例神精后遗症患者,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JEV感染的最佳途径。介绍JE的流行病学特点,乙型脑炎的发病情况,重点综述国内外市场上使用的JE疫苗情况及其最新研究进程,希望对我国JE疫苗的使用及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和生物媒介监测,分析西安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情况、宿主仔猪病毒感染率和生物媒介蚊子密度。西安市乙脑1951—1984年期间发病率为8.80/10万,1984年计划免疫实施后发病率开始呈大幅度下降趋势,80年代平均3.78/10万,90年代平均2.62/10万,2001—2007年期间发病率平均0.39/10万,呈明显阶段下降趋势。生物媒介显示西安蚊虫以淡色库蚊为主,仔猪乙脑病毒感染率较低。防止乙脑应采取提高接种率、灭蚊和加强乙脑疾病监测系统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株的研究简史,并着重阐述了现用减毒活疫苗株SA_(14)-14-2的生物学特点、分子生物学、免疫效果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5.
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也称乙型脑炎病毒或简称乙脑病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地域广,病死率高,常留有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虽有疫苗,但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6.
将乙脑P3毒株接种地鼠肾细胞,制备病毒原液,经灭活、浓缩、层析纯化后收集抗原,再经除菌、配制,制备乙脑纯化疫苗。结果表明:病毒浓缩液经纯化后,杂蛋白去除率大于99%,牛血清蛋白残留量也明显降低;纯化疫苗主要指标检定均达到预期效果;效力试验结果显示当纯化原液蛋白含量稀释至15μg/ml时,疫苗效力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1. 用乙脑病毒的减毒株C株和强毒株P,株免疫仔猪,接种P,株后48和72小时从仔猪血液中可检出病毒,用C株免疫的动物,检查病毒血症全属阴性。 2. 免疫前后检查和比较血清抗体的结果是:用P3株免疫的两只仔猪,免疫后抗体比免疫前明显增长;用C株疫苗10毫升和1.0毫升各免疫6只的两组动物中,免疫后分别有5只和2只抗体明显增长;接受灭活疫苗的6只动物,抗体全未增长。 3. 比较各组动物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见表2)还发现,对照组和灭活疫苗组内各有两只、C株疫苗10毫升免疫组内有一只动物,免疫后较免疫前的抗体水平反而有所降低。此种降低显然是母体被动抗体水平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表现。 4. 在乙脑流行季节,从各组动物体内连续采取血管末梢血液,分离自然界散布的野生乙脑病毒,以观察流行病学保护效果。从对照组动物10只中有5只、灭活疫苗组6只中的2只分离到了野生乙脑病毒;而在用c株免疫的两组共12只,用P|株免疫的2只中,没有得到乙脑病毒。这些数据可以说明,C株病毒可用于免疫仔猪以防止自然界乙脑病毒造成的病毒血症,使用剂量小到1.0毫升仍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评价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以及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单中心无对照设计,在吉林省选择571名≥8岁受试者进行疫苗基础免疫,其中400名受试者进行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选择54名进行免疫持久性研究。于基础免疫前及免疫后1、6和12个月分别采血,加强免疫前及免疫后1、6、12、18、24、30、36和42个月分别采血检测抗体浓度,计算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 GMC)。结果基础免疫后1、6和12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05%、86.45%、76.95%,GMC值分别为753、332和225 VIEU/mL。加强免疫后1、6和12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87%、94.33%、91.54%,GMC值分别为3 391、2 322和1 981 VIEU/mL。加强免疫后42个月GMC值为747 VIEU/mL。结论森林脑炎疫苗加强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与基础免疫相比,加强免疫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0.
乙型脑炎病毒及其疫苗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流行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病毒脑炎,近年乙脑流行地区在不断扩大。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控制蚊虫传播和免疫接种是当前的主要防御手段。随着对乙脑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