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介体电泳技术对CHO细胞培养液中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c30.6进行纯化,第一步在pH8.6条件下进行,抗体带正电荷而培养液中的大部分杂质带负电荷,抗体和杂质的在电场作用下向两电极运动,结果被分离在分离膜的两侧,SDS-PAGE显示抗体纯度达95%,且剩余杂质的分子量均小于抗体的分子量。第二步是在pH6.0条件下进行,此时抗体和杂质都带正电荷,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向同一方向运动,但分离膜只允许分子量较小的杂质通过,抗体得以进一步纯化,抗体的回收率为80%,而且生物活性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2.
鸭属中几种鸭卵蛋白质的比较——对北京鸭起源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方法已在分类学中应用。例如,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生物的进化。这种方法可对形态上不易区分的种间或种下类群进行分类,使分类方法更加准确。 蛋白质分子是生物体内化学组分中带遗传信息的高分子,它们的分子是由二十种左右的氨基酸以不同的比例和排列顺序组成的。它们的分子量大小不同,所带的电荷不同,故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不一样。电泳技术利用这一原理把不同的蛋白质分开。生物的不同种类相应的蛋白质也常不相同,形成了生物体内蛋白质在物种或宗系的特异性。因此,蛋白质可以作为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外用细胞色素、血红蛋白,各种酶蛋白等进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转导及其内在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爱玲  孙曼霁 《生命科学》2003,15(5):266-269
蛋白质转导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向细胞内快速输送外源性大分子或高极性分子的有效途径。它实质上是一些蛋白质,尤其是病毒蛋白上被称为蛋白质转导区(PTD)的小片段,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如DNA、脂质体、纳米颗粒、环孢素A等与之结合后,即能够被携带进入细胞或穿过血脑屏障。蛋白质转导的内在化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带正电荷(富Arg)的PTD肽与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硫酸乙酰肝素有关,但不排除其他内在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sc GFP)是一种表面带很高净电荷的新型功能蛋白质。ScGFP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和抗蛋白质聚集的能力,在生物技术、医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带正电荷的sc GFP能够穿透细胞膜,具有运载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入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能力。与传统的转运载体相比,sc GFP有细胞毒性低、转运效率高和具广泛的细胞普适性等优点。带正电荷的sc GFP与带负电荷的核酸分子之间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自组装的多离子复合物,这与生物体中的组蛋白和带负电荷的DNA之间自组装成染色质的行为非常相似。本文以带有36个正电荷的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36GFP)为例,对超电荷蛋白的性质,细胞穿透能力以及其作为生物大分子穿透载体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电泳滴定曲线法是一种双向电泳法,第一向等电聚焦,以获得固定的pH梯度;然后加样,进行第二向电泳,得到的电泳滴定曲线图,直接反映了在各种pH下,各蛋白质组分之间在迁移率上的差异。该法在选择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佳条件;研究蛋白质的突变;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等领域,已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肽及蛋白质的插膜机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本文通过荧光、圆二色等波谱学技术,深入地探讨了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与磷脂膜作用后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带负电荷的磷脂膜对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ColicinE1分子的二级结构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性的。处于不同构象状态的毒素蛋白分子在磷脂膜的诱导下均可不同程度恢复其天然状态下插膜时的构象。不同磷脂对ColicinE1分子诱导的强弱依次为DMPG>DMPE>DMPC。ColicinE1分子与磷脂膜的结合是紧密的,结合后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7.
分离完整的酵母染色体DNA分子难度较大。本文采用防止断裂措施制备样品获得满意的效果。样品在垂直交替脉冲电场中电泳,可以分离出清晰集中的12条带,达到能将各条带分別从凝胶回收的水平。同时,对各条带的泳动距离进行了测量。用传统的方法则定的酵母染色体长度作参考绘制的曲线表明,在900kb以下的DNA大分子在交替脉冲电场中泳动距离和分子置成直线反比。这种分离技术在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面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8.
电场对完整青蛙横纹肌收缩机理的椭圆偏振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能反映肌纤维内部结构的椭圆偏振参数研究恒定电场,脉冲电场对完整的青蛙横纹肌收缩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场对肌纤维作用后,肌质网释放钙离子,致使肌纤维中蛋白质分子运动后出现收缩效应。实验发现:椭圆偏参数的测量灵敏度和肌小节长度有关,蛋白质运动规律和电场的性质的关系无的差异,只有量的不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随着电场强度的逐渐增强,其退偏率的变化呈先下降一上升的凹形曲线,这是由于电场引起的肌球蛋白分子极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提高蛋白质晶体质量的方法,利用电场诱导蛋白质结晶即是诸多方法中的一种。已有文献报道显示,电场对蛋白质结晶的影响是积极的。我们从直流电场、交流电场、内置电场、外置电场对蛋白质结晶的影响及相关结晶设备,电场中生长的蛋白质晶体质量的评估,电场中蛋白质结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已报道的电场中的蛋白质结晶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镶嵌在神经轴突膜中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行使钠通道的功能。沿着跨膜方向,蛋白质分子中与类脂的脂肪酸链相邻部分形成数条α-螺旋。氨基酸极性侧链向螺旋之间的空间伸展,侧链的偶极子或离子基团可以成对地形成氢键,并构成通道的活化或失活闸门。每一极性侧链可以有两种稳定构象,一条侧链处于构象Ⅰ或Ⅱ的几率服从波尔茨曼定律。在膜电场作用下,这些极性侧链在两种构象间发生跃迁,形成门控电流并导致通道呈现关闭或开放态。钠离子以跳跃扩散方式越过势垒。根据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极化特性,推导了门控电流和钠电导的稳态和动力学公式,它们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用这些公式进行定量估算的结果表踞,与实验事实基本相符。本文并对钠通道和门控过程的一些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天花粉蛋白的圆二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圆二色谱研究了天花粉蛋白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构象,并观察了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中天花粉蛋白分子构象的变化,用Chen,Yang与Martinez等人的方法计算了各种条件下天花粉蛋白二级结构含量.结果表明:在很宽广的pH范围内(从pH2到pH12)分子构象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在强碱性条件下即pH>12(室温)或pH11.5(40℃)螺旋含量显著减少.在碱性条件下,于250nm附近出现一新的CD带,它的强度与离解的酪氨酸残基个数呈线性关系,说明这一新带主要是由离解的酪氨酸残基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别藻蓝蛋白藻蓝胆素发色团分子构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蓝绿藻污棕席藻(Phormidium luridum)别藻蓝蛋白在不同 pH值条件下的吸收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发现低聚化的结果导致了三聚体别藻蓝蛋白 650nm 特征吸收峰的消失和一些共振拉曼带强度和位置的移动.结果表明在低 pH 值作用下的低聚化的别藻蓝蛋白中藻蓝胆素发色团分子的构象和自由胆素分子类似,比三聚体的别藻蓝蛋白的发色团分子更趋于卷曲,折叠的构象态.而三聚体的别藻蓝蛋白,主要的拉曼带 1645cm-1是其发色团分子构象处于更线性延展的标志,其光谱行为和吸收光谱 Avis/Auv所表征的发色团分子构象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薄层等电聚焦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等电聚焦(Isoelectrofocusing,缩写IEF或EF)是1966年由瑞典科学家Harry Rilbe和Olov Vesterbery建立的一种高分辨的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蛋白质分子或其它两性分子的等电点的不同在一个稳定的、连续的、线性的pH梯度中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的pH值向碱性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在叶绿体光合磷酸化机理的研究中,质子吸收现象被解释为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流引起叶绿体膜外的氢离子向膜内位移,致使叶绿体悬浮液的pH值上升。一旦光  相似文献   

15.
自由基和自由基清除剂邵惠训(北京生化免疫制剂中心)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呈中性,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等量正电荷。当两个原子结合成一个分子时,每个原子各自给出等量的电子绕对方和自己旋转,形成结合的共价键。双方等量的电子成双配对,分子的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如果共价键中配对电于因故欠一个或增加一个,原来完整的分子就成为残缺不全全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16.
核酸是生物体内一类大分子化合物,它调节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遗传等重要生命现象。为研究核酸的质和量,将各类核酸按其大小或分子量加以分离是很重要的,为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简单而理想的技术。其原理是核酸的磷酸基在pH中性时完全离子化,它在电场中将向阴极移动。在具有分子筛效应的介质(聚丙烯酰胺)中,其泳动率与其分子量的对数或沉降系数成反比。虽然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分子量比较大,但在低浓度的聚丙烯酰胺下电泳仍可收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我们在Loening,Peacock和Dingman以及Bourque等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方法,并在不同生物材料上获得了分辨理想的凝胶电泳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外加脉冲电场处理的人红血球冷冻断裂和蚀刻的复型观察中发现在强电场(3KV/cm)作用下,细胞周围有颗粒状和纤维状结构。结合SDS电泳分析证明了它们是由于在电场作用下,红血球膜的带3蛋白和膜骨架蛋白(血影蛋白)脱出的结果。在强电场作用下,由于膜蛋白和膜骨架蛋白的脱出造成了对细胞膜的损伤,使细胞膜稳定性降低,细胞易变形和形成伪足。由于膜蛋白的脱出,多余的自由脂质进入细胞质内而形成泡状结构。外电场改变了蛋白-蛋白以及蛋白-脂分子间的作用可能是电穿孔的主要机理。本文还对当前公认的冷冻断裂中所观察到的膜中间颗粒的来源提出了疑问,并提出了它们还可能与冰晶有关。而冰晶的形成又与膜的亲水与疏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遗传信息向以蛋白质为基础的结构信息的转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它的精细结构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全面认识这个“分子机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DNA分子在多价阳离子作用下,可以缩合成紧密有序的纳米级缩合体。常用的多价阳离子包括阳离子聚合物,蛋白质,高价无机离子等。缩合主要是由于67~90%的DNA磷酸基负电荷被中和而引起的,缩合的过程伴随着微粒的聚集过程;常见的缩合体是圆环体状,其尺寸一般在50~300nm之间;缩合主要受缩合剂正电荷的影响,缩合剂的结构也对缩合过程有一定的影响;DNA分子的大小和碱基成分也是影响缩合的因素,同时也决定缩合体的体积大小。  相似文献   

20.
将分子模拟方法引入到蛋白质离子交换层析中的静电相互作用研究。选用蛋清溶菌酶和牛胰凝乳蛋白酶为模型蛋白质,阳离子交换吸附剂SP Sepharose FF等为模型层析介质。从蛋白质数据库(PDB)中获得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分析了介质孔径和配基分布,以点电荷模拟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的功能配基,构筑了蛋白质-介质配基模拟表面体系。采用MCCE、Delphi和GRASP等程序包进行了分子模拟计算,考察了作用方向、作用距离、盐浓度、pH等对蛋白质和模拟配基平面间静电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的层析平衡常数与微观分子模拟计算的相互作用能量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