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工程     
900573 通过电激作用对类肠膜明串珠菌的质粒转化及其在分子克隆中的用途[英]/David. S. …∥ Appl. Environ. Microbiol.-1989,55(6)-1483~1489[译自DBA,1989,8(15),89-08707] 报道了利用电激对类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aramesenteroides)的转化。对决定转化率的几个因子作了最优化处  相似文献   

2.
肠膜状明串珠菌在其产生的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作用下,以蔗糖为原料转化合成右旋糖酐和产生果糖。着重进行了Mn~(2+)对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发酵产右旋糖酐影响的初步探索。对Mn~(2+)对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的生长,产果糖、右旋糖酐和右旋糖酐蔗糖酶,右旋糖酐蔗糖酶作用影响进行了研究。一定浓度的Mn~(2+)对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Mn~(2+)抑制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发酵产果糖和右旋糖酐,且Mn~(2+)浓度越高,抑制性越强; Mn~(2+)对肠膜状明串珠菌Lm-1226发酵产右旋糖酐蔗糖酶有抑制作用; Mn~(2+)对右旋糖酐蔗糖酶具有较强的激活作用,激活作用可达158%,最适Mn~(2+)浓度为5. 0 mmol/L。  相似文献   

3.
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诱变株生产潘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葡萄糖基转移酶 ,以蔗糖和麦芽糖作底物 ,将蔗糖的葡萄糖基转到麦芽糖上 ,生产低聚寡糖———潘糖。利用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 ,对肠膜明串珠菌进行诱变 ,以提高其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产酶活力。经诱变后 ,其产酶活力提高 4 8倍。  相似文献   

4.
肠膜明串珠菌右旋糖苷蔗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葡萄糖基转移酶,以蔗糖和麦芽糖作底物,将蔗糖的葡萄糖基转到麦芽糖上,生产低聚寡糖--潘糖。利用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肠膜明串珠菌进行诱变,以提高其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活力。经诱变后,其产酶活力提高4.8倍。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G123厌氧发酵产蔗糖磷酸化酶下游的分离纯化工艺.收集的菌体经超声破碎得到粗酶液,通过硫酸铵沉淀、透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获得了电泳纯的蔗糖磷酸化酶,酶活回收率为31.7%,酶的分子量约为55.7 kD,纯化后的蔗糖磷酸化酶比活为115.3 U/mg.该酶在中性及偏酸性(pH5.5-8.0)情况下,酶稳定性较好,较报道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B-1149的pH稳定范围宽.同时该酶在37℃保存2 h,酶活几乎没有下降.利用获得的纯酶以氢醌和蔗糖为底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在23 U/mL的酶反应体系中,60%蔗糖、5%氢醌、pH7.5,37℃,反应12 h,氢醌转化率达到16.3%,α-熊果苷的产量为20g/L.  相似文献   

7.
罗靳  杨雅麟  王建华 《微生物学报》2007,34(4):0787-0790
综述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nteroides)右旋糖苷蔗糖酶结构、作用机制、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肠膜明串珠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拮抗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肠膜明串珠菌(L。nterords)是在天然或人工的食品与植物环境中与乳酸细菌共生,本试验菌是从蛋白发酵饲料中分离出的1株乳酸细菌,用该菌发酵的饲料饲养助禽幼畜,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为研究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孩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桔抗试验。1材料与方法三.五材料1.1.1试验菌种肠膜明串珠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均为教研室保存。1.1.2培养基SZ固体培养基黄豆芽汁100nd,蔗糖2.sg,营养琼脂4g;SZ液体培养基:黄豆芽汁50rnl,肉膏汤50llil,蔗糖2…  相似文献   

9.
<正> 853763 通过抗磺胺突变株生产色氨酸[英]/Shiio,L.…∥Agric.Biol.Chem.-1984,48(8).-2073~2080[译自 DBA,1984,3(23),84-11237]将抗5-氟色氨酸和氮丝氨酸的高产率色氨酸生产菌——黄短杆菌 A-100用亚硝基胍进行诱变处理。分离出的突变株是在含1000-2000微克/毫升磺胺的琼脂平板上出现的。突变株225在含13%的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经72小时培养后产生19克/升的色氨酸,与此相比较亲株 A-100只产生11.3克/升的色氨酸。在含10%的蔗糖培养基上,L-  相似文献   

10.
L.sp.HXQ001菌株16SrRNA基因序列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使用遗传学方法鉴定一株明串珠菌属的细菌。方法 扩增L.sp.HXQ001菌株16SrRNA基因并测序,将结果与同属,非同属的乳酸作同源性比较。结果 lospHXQOO1菌株与同属的乳酸菌柠蒙色明串珠菌的同源性为98%~99%,与肠膜明串珠菌的同源性为95%以上,与非同属的乳酸菌酒类酒球菌和类肠膜魏斯菌的同源性均小于70%。结论 L.sp.HXQ001菌为柠蒙色明串珠菌。  相似文献   

11.
肠膜明串珠菌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肠膜明串珠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1 581 bp的蔗糖磷酸化酶(SPase)DNA片段.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上,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ET-SPase.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已公布的基因序列比较,有1个碱基发生变化,但该碱基的改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将pET-SPase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Rosetta(DE3)感受态中,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条带约为55 kD,与预期大小一致,结果表明SPase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酶活分析,产物的比活为1.8 U/mg,证明了表达产物具有预期的酶活性.进一步考察了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重组菌表达的蔗糖磷酸化酶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该蔗糖磷酸化酶的比活可以达到16.6 U/mg,比优化表达条件前的酶比活提高了9.2倍,比已报道的肠膜明串殊菌粗酶液比活(7.1 U/mg)提高了2.34倍.  相似文献   

12.
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蔗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方法从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 dextranicum)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了葡聚糖蔗糖酶基因dsrD并将其连接到表达栽体pET-30(a),得到重组质粒pET-30-dsrD,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Rosetta中,重组菌株SDS-PAGE结果显示有明显的170kD特异蛋白条带出现.经测定酶活力达1.2U/mL,约是原始菌株的30倍.  相似文献   

13.
<正> 853717 由蔗糖挤压渣分离植物甾醇及植物甾醇向17甾酮类的微生物转化[英]/Goswa-mi,P.C.…∥Curr.Sci.-1984,53(17).-917~919[译自 DBA,1985,4(1),85-00144]用苯提取干燥的蔗糖压渣可产生一种粗  相似文献   

14.
【背景】植物根际土壤含有多种溶磷微生物,但是具有溶磷能力的肠膜明串珠菌未见报道。【目的】从脐橙根际土壤分离高效解磷菌,研究其解磷应用。【方法】通过初筛和复筛从23株菌中筛选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同时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磷含量。通过测定发酵液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磷酸酯酶酶活及pH值的变化,探究菌株的解磷机理。【结果】经过筛选得到9株具有一定解磷能力的菌株。通过菌种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中一株菌为肠膜明串珠菌,命名为肠膜明串珠菌G7。培养基初始pH6.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时G7的解磷能力较佳。G7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而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高于碱性磷酸酯酶。【结论】碳源、氮源以及初始pH值都能影响G7的解磷能力,其解磷能力主要缘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小分子有机酸,关于G7的解磷机理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混合生长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植物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混合发酵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得出乳酸菌混菌发酵能显著降低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结论.此外,研究还发现菌粉活化12 h后降解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发酵蔬菜用乳酸菌发酵剂的开发及其产品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13C和1H核磁共振方法测定了4个由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发酵生成的右旋糖酐的分子结构。其结果表明发酵条件的差异对右旋糖酐分子结构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用藻阮酸钠和纤维素粉末固定的肠膜明串珠菌处理李子酒,酒中的苹果酸显著地减少。由于的90%的苹果酸分解,乳酸的含量增加10一18倍。  相似文献   

18.
农药     
<正> 854926 应用降解草甘膦的假单胞菌菌株PG2982来使用膦酸酯类农药[英]/Shinaba-rger,D.L.…//Appl.Environ.Microbiol.-1984,48(5).-1049~1050[译自 DBA,1985,4(2),85-00834]已知降解草甘膦的假单胞菌菌株 PG  相似文献   

19.
右旋糖苷蔗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筛选的肠膜明串珠菌的基因组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得到右旋糖苷蔗糖酶的基因片段dsr1和dsr2,将基因片段克隆到pUC19载体上并对基因片段组装得到完整基因序列dsrx,通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dsrx的序列全长为4,566bp,编码1,52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U81374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序列同源性达98.49%。  相似文献   

20.
<正> 855022 利用甘蔗渣生产细菌蛋白[英]/M-olina,O.E.…//Acta Cient.Venez.-1983,34(1).-59~64[译自 DBA,1984,3(25),84-12286]将纤维单胞菌和枯草杆菌混合培养在含酵母膏、KH-2PO-4、MgSO-4·7H-2O、CaC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