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942055黑曲霉抗2一脱氧葡萄糖突变株在半固态培养中由纤维=糖生产柠檬酸[英]/Sarangbin,S.…∥Appl.Mierobi01.Bioteehn01.一1993,40(2~3).一206~210["译自DBA,1994,'13(4),94—02141] 研究了用甘蔗渣作为支持物进行黑曲霉半固态发酵由纤维=糖生产柠檬酸。用含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由亲株Yang nO.2诱导产生抗2一脱氧葡萄糖(DG)的突变株。筛选出代表性突变株M155,并进一步进行突变,在含纤维二糖作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获得了新系列的抗DG突变株。用于柠檬酸生产的合成培养基(SS)每升含2 gNHtNO 3、10gKH2PO‘、250rag MgS…  相似文献   

2.
<正>一株高产率的L一天冬氨酸生产菌株,是从能够产生谷氨酸的野生菌株,经过几个阶段,即缺乏柠檬酸合成酶的谷氨酸营养缺陷型、能产生10克/升的天冬氨酸的原养型回复突变株和抗S一(2一氨基乙基)一L一半脱氨酸突变株1一231菌株(具有低的丙酮酸激酶活性和高半眺氨酸  相似文献   

3.
<正> 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nm flavum)突变株№.1—231为 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抗性、甲硫氨酸敏感性、低活力高丝氨酸脱氢酶(HD)和丙酮酸激酶(PK)缺失的赖氨酸产生菌,由此菌株得到了对甲硫氨酸不敏感的回复突变株,它们有正常的 HD,并有与№.1—231相同的 AEC 抗性和 PK 缺失,但是它们并不比其出发菌株№.15—8产生更多的赖氯酸,而№.1—231从№.15—8得到。赖氨酸高产突变株№.22是从菌株№.1—231通过筛选对β—氟代丙酮酸(FP)的敏感株而得到,它 HD 缺失,此通过从№.1—231两次突变筛选高丝氨酸缺陷型的 HD 缺失突变株产生更多的赖氨酸。菌株№.22在试验的条件下,并不对FP 敏感。在测定的各种赖氨酸生物合成酶中,№.22比其亲株和后者 HD 缺失突变株具有较高活力的天冬氨酸-β-半醛脱氢酶。菌株№.22在含有大豆水解液、甲硫氨酸和100克/升葡萄糖的培养基中培养72小时,可产50克/升赖氯酸盐酸盐。  相似文献   

4.
<正> 852920利用黄短杆菌丙酮酸激酶缺陷株生产赖氨酸的机理[英]/Shio,I.…//Agri.Biol.Chem.-1984,48(6).-1551~1558[译自DBA,1984,3(19),84-09224]从黄短杆菌突变菌株No.1-231[抗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对蛋氨酸敏感,低活性高丝氨酸脱氢酶和缺丙酮酸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酵母突变株NO325(被重新鉴定为雷沃特假丝酵母)使异柠檬酸生产得到改善。采用NTG诱变得到的突变株NO OM-102被选为生产酸的最好菌株。种子培养物采用含葡萄糖、琥珀酸按盐以及酵母膏的培养基制备。于30℃,振荡培养2天。将种子培养物接种到含葡萄糖、盐类、硫胺素盐  相似文献   

6.
粪产碱菌的Tn5转座诱变及吲哚乙酸生物合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A1501的吲哚乙酸(IAA)合成需要外源色氨酸参与。在不含色氨酸的限制性培养基中,A1501能良好生长,但不能合成IAA,表明在A1501中存在一条依赖于色氨酸的IAA合成途径。A1501的IAA合成具有菌体密度依赖特性。采用Tn5转座诱变技术构建A1501的突变库,从3500多株Tn5转染子中分离到一株色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AT63。该Tn5突变株在不含色氨酸的限制性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但仍能进行IAA的生物合成,每毫升菌体密度等于10的突变株菌体的IAA合成量为224μg。对突变株AT63的研究表明在A1501中至少存在两条IAA合成途径:一条以色氨酸为合成前体,另一条以吲哚-3-磷酸甘油为前体。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突变株中Tn5插入位点可能位于编码色氨酸合成酶基因上。  相似文献   

7.
固氮作用     
881112固氮兰藻突变株对氨基酸的光合成[英〕/Ker})y,N.W.…了Appl.Mierobiol.B ioteChnol一1987,25(6)一5寸7一552〔译自CBA,1987,(6),2626〕 已分离到对6一氟色氨酸或乙硫氨酸具抗性的固氮兰藻多变鱼腥藻(A淞6ae邢姐r‘a-bilis)突变株。这种藻的许多株系在无6-氟色氨酸或乙硫氨酸时,能将氨基酸释放人培养基中。突变株的固氮酶活性高于其亲本。_将突变株周定于藻酸钙上,可持续光形成氨基酸。(戴顺志)88飞飞1巴花生根瘤菌NC92菌株共生突变株的分离和鉴定:结瘤与固氮寄主专一性缺失、突变株〔英〕Wilson,K.J.…了J.B“cte-r 1 01一工…  相似文献   

8.
L-组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楠  刘辉  陈宁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5):747-749
目的:以谷氨酸棒杆菌TQ2223(Phe-/Tyr-/5-MTr/SGr/5-FTr/CINr)为出发菌株,定向选育具有5-甲基色氨酸抗性(5-MTr)、磺胺胍抗性(SGr)、5-氟色氨酸抗性(5-FTr)、8-氮鸟嘌呤抗性(8-AGr)、6-巯基嘌呤抗性(6-MPr)、2-噻唑丙氨酸抗性(2-TAr)等遗传标记的突变株;同时对突变株发酵培养基及条件进行研究,获得最优条件。方法: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测定了诱变时间与致死率的关系,并对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氮源、生物素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对接种量、发酵培养温度等发酵条件也进行了实验确定。结果:经诱变处理后,定向选育出的菌株TL1105(5-MTr/SGr/5-FTr/8-AGr/6-MPr/2-TAr)在未经优化的摇瓶发酵条件下,L-组氨酸的产量为12.02g/L;而优化培养条件后,L-组氨酸的产量达23~24g/L。结论:确定最佳诱变时间30min,此时致死率为80%。硫酸铵为发酵培养基中最适碳源,生物素添加量为50μg/L,采用5%接种量为宜,组氨酸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9.
一株苏氨酸缺陷型捧状杆菌变异株在每升含15%蔗糖,8%玉米浆和50微克生物素的培养基中,经三天培养后每升可积累14.5克L-高丝氨酸。本文还对利用所产高丝氨酸发酵生产苏氨酸和赖氨酸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泡盛曲霉SG1菌株分生孢子的紫外线致死曲线,选择死亡率为85%~90%的诱变时间诱变分生孢子,然后将其涂布于含FOA(5-flourooroticacid)和尿嘧啶核苷的基本培养基上,选择抗FOA的突变株。经过纯化和回复突变检测后,获得了5株需要尿嘧啶或尿嘧啶核苷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稳定突变株。进一步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突变株的URA3基因发生了突变。Northern杂交及RTPCR方法证明这些突变株中URA3基因突变均发生在转录水平上。选择突变株SA5作为受体菌,用含来自黑曲霉的野生型URA3基因的质粒转化该受体菌,结果获得了稳定的转化子。Southern杂交证明野生型URA3基因取代了突变株的ura3基因。  相似文献   

11.
旨在诱变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并探索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利用传统化学诱变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生物诱变体系对实验室保藏的Brevibacterium flavum I-12进行逐级诱变,选育2-噻唑丙氨酸(2-TA)和磺胺胍(SG)高抗性和在琥珀酸平板上能快速生长的突变菌株。随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出目的突变株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的最佳参数水平。结果显示,经过一系列诱变和筛选,成功选育出一株在40 g/L的2-TA和5 g/L的SG,且以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突变株,命名为B. flavum TA-6,该菌株产酸达26.2±0.5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4.75%,而副产物L-缬氨酸和L-亮氨酸积累量明显降低。经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后,突变株产酸可达27.8±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1%。通过传统化学诱变结合ARTP生物诱变体系,成功选育出一株杂酸降低的L-异亮氨酸高产菌TA-6,该菌株具有潜在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854167通过肠膜明串珠菌生产粘稠的含葡聚糖的乳清-蔗糖液[英]Schwartz,R.D.…/Appl.Environ.Microbiol.-1984,48(3).-678~679[译自DBA,1984,3(24),84-11794]将肠膜明串珠菌ATCC 14935在厌氧条件下培养在含4%Teklac、10%蔗糖、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固氮菌Enterobactergergoviae57—7泌铵突变株的分离和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 Tn5转座子诱变从野生型菌株 ( Enterobacter gergoviae 5 7- 7)筛选到抗甲胺 ( 0 .3mol/L )的泌铵突变株 MG61 ,该突变株在固氮生长时能分泌铵 2 .0 mmol/L。由于泌铵 MG61的生长比野生型菌株慢 ,在培养基中含铵 ( 5 mmol/L或 30 mmol/L)条件下 ,MG61的生长速率与对照相同 ,而远比野生型菌株慢 ,表明 MG 61不能很好地利用铵。在含 2 0 mmol/L铵的培养基中 MG 61仍表达 86%的固氮活性 ,而野生型菌株完全丧失了固氮活性。在谷氨酸存在下 MG61的生长速率及固氮酶活性都比对照高。在硝酸盐存在下 MG61的生长速率与对照相同 ,但泌铵量达 7.8mmol/L。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和干扰素931958在始旋链,菌中诱导产生原始.案〔英万Paquet,V.…/Bioteehnol.Lett一1992,14(11)。-1065~1070〔译自DBA,1903,12(i),。3-00090] 利用若干内酩检测了始旋链霉菌非生产突变株 (C16/4)和高产突几变株(Prn)中原始霉素 (PM)生产的调节作用。将Prn置于含复合培养基(pHe.s)的21发酵罐内,于27℃、450~1000rpm搅拌和41/min通气条件下培养。再于含合成培养基的201发酵罐内搅拌(5。。印m)培养Prll (pH6.s、27℃、通气51/min),以生产诱导因子。温育48小时后PM产生达最大。具长侧链的内醋(0 .25产g/ml诱导浓度)均对PM生产有…  相似文献   

15.
L—赖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从179(HS-、AEC~r)为出发菌株经 MNNG(亚硝基胍)诱发,选得缺陷型回复突变株 T36-10(HS 、AEC~r),产酸48mg/ml,但遗传性不稳定。又将该菌株分离于含甲硫氨酸的培养基上,得到抗甲硫氨酸的三重突变株,并  相似文献   

16.
宁南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 noursei var.richangensis),作为原始菌株,利用紫外线,32P.镅镀中子源复合因子处理.再经自然分离.获得.株纯化株16A-6 146—7-98—6-5简称16A-6—5)。此突变株在高氏一号琼脂等培养基上.其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与原始菌株有明显区别。在玉米粉、花生饼粉培养基中.起始pH7.2.28C.摇瓶振荡培养72小时,宁南霉素含量为5 500u/ml.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5倍,因此认为该突变株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吴涛  赵津津  毛贤军 《生物工程学报》2017,33(11):1877-1882
L-色氨酸是芳香族氨基酸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领域。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系统)在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糖代谢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包含两类典型PTS系统突变(ptsHIcrr~-glf-glk~+和ptsG~-)的L-色氨酸生产菌,并对相关菌株进行补料分批发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PTS系统突变对菌体生长、L-色氨酸产量、糖酸转化率及副产物生成均有较大影响。与出发菌相比,ptsHIcrr~-glf-glk~+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25,提高47.0%,产酸38.5 g/L,提高25.9%,糖酸转化率16.7%,提高26.5%,乙酸生成略有增加;ptsG~-突变株最高OD_(600)达到100,提高17.6%,产酸33.4 g/L,提高9.4%,糖酸转化率15.5%,提高17.4%,乙酸生成略有减少。对葡萄糖转运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大肠杆菌合成L-色氨酸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以抗结构类似物筛选高产L—赖氨酸酵母突变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I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处理后,在含2.0mg/L的5-(2-氨基乙基)-L一半胱氨酸(AEC)的平板上获得18株生长良好的抗性突变林,编号为I-1~18,其中Ⅰ-Ⅱ株抗AEC达10~15mg/L,是出发株抗性最高浓度的10倍左右,并且Ⅰ—11株的L-赖氨酸含量(重量与重量比,100%)较出发株提高3.89%。以Ⅰ-11株作亚硝酸诱变处理,在含30~120mg/LAEC的培养基上又获得18株抗性突变株,其中Ⅰ11-L和Ⅰ11-MAEC的耐受浓度可达1300mg/L,其赖氨酸的含量较Ⅰ菌株的提高了27.42%和40.28%。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用谷氨酸棒状杆菌(Co-rlnebacterium glutamicum)将α-酮异巳酸转化为L-亮氨酸的生产过程。在α-酮异已酸的浓度为20克/升的培养基中,经57小时的发酵大约有16克/升的L-亮氨酸被合成,其克分子产量为91%。若采用流加补料分批培养法时,在23小时内就可能从32克/升的α-酮异巳酸中产生出24克升的L-亮氨酸。有关的酶学研究表明,在这种谷氨酸生产菌中a酮异巳酸是经过转氨酶B的作用被转化为亮氨酸的。转氨作用所需的L谷氨酸则通过谷氨酸脱氨酶的作用再生。α-酮异巳酸加入培养基中后,转氨酶B的比活性提高三倍。  相似文献   

20.
<正> 855038 生产出芽短梗孢糖的泥炭水解产物培养基的最佳条件[英]/Boa,J.M.…//Appl.Environ.Microbiol.-1984,48(1).-26~30[译自 DBA,1984,3(24),84-11857]泥炭水解产物,即一种稀释的泥炭藓泥炭的酸热压处理的萃取液,可用作出芽短梗霉菌株140B、142和2552生产出芽短梗孢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