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测及镜检结果表明,褐锈菌被锈寄生菌寄生后,夏孢子堆由桔红渐变为灰褐,后期夏孢子失去发芽力,孢子堆原基处只存有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器.锈寄生菌的发酵液代谢产物含有3种抗性物质.自7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分生孢子的发生量多于褐锈菌的孢子量,表明落叶松褐锈病的发生程度随着锈寄生菌寄生率的增加而减轻.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采自新疆哈密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上的胶锈菌属一新种,即天山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tianschanicum。此种因产生夏孢子阶段和单胞冬孢子(少量混生于夏孢子堆中)而不同于胶锈菌属的其它已知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采自东北地区的鸢尾柄锈菌一新变种和柄锈属一国内新记录种。新变种命名为鸢尾柄锈菌多孔变种[Puccinia iridis(DC.)Wallr.var.polyporis W.C.Liu var.nov.],区别于原变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夏孢子小,芽孔5—7个,散生;而后者夏孢子较大,芽孔2—4个,赤道生。新记录种是短果茴芹柄锈菌(Puccinia pimpinellae-brachycarpae Tranzsch.et Ere-meeva),寄生在短果茴芹(Pimpinella brachycarpa Nakai)上。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国天目山锈菌的一个新变种,即紫楠锈菌[Kernella lauricola (Thirum.) Thirum. var. phoebae Ge et T. Xu var. nov.],由于其寄主,冬孢子柱长度,冬孢子壁色泽、厚度等与印度报道的木姜子锈菌[Kernella lauricola(Thirum)Thirum]显然不同,故建立为新变种,新变种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小麦条锈菌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基因Pscamk,并分析其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及初步功能。【方法】基于本实验室已测序的小麦条锈菌基因组序列,利用RT-PCR方法,从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中克隆Pscamk基因的cDNA序列,并利用网络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和保守结构;运用qRT-PCR技术分析Pscamk在不同发育及侵染阶段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CaMK)的免疫抑制剂KN-93处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观察其萌发状况。【结果】获得1个1620 bp的小麦条锈菌CaMK基因Pscamk;序列分析发现,Pscamk编码蛋白包含CaMK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并与小麦杆锈菌该类蛋白序列相似性最高。qRT-PCR分析表明,Pscamk在条锈菌侵染初期过程中的芽管发育、初生菌丝侵染及吸器形成时期呈显著上调表达,且在条锈菌接种6 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夏孢子的20.74倍。在专一性免疫抑制剂KN-93处理后,随着KN-93施加浓度的增加,条锈菌夏孢子萌发率逐渐降低,当浓度为1.4μmol/L时夏孢子萌发率为8.02%,仅为对照的12%。【讨论】推测Pscamk基因参与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萌发、芽管发育以及初期侵染结构的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条锈菌细胞钙信号传导机理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震宇  庄剑云 《菌物学报》2007,26(3):321-323
描述了采自新疆哈密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上的胶锈菌属一新种,即天山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tianschanicum.此种因产生夏孢子阶段和单胞冬孢子(少量混生于夏孢子堆中)而不同于胶锈菌属的其它已知种.  相似文献   

7.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3,12(Z1):47-50
本文报告采自四川西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菰帽悬钩子(Rubus pileatus Focke)上的一个锈菌新种。标本上仅见冬孢子堆,冬孢子双胞,类似柄锈菌的冬孢子。由于未见性子器,属的地位尚难确定。然而,此菌的冬孢子堆外观酷似悬钩子植物上特有的单种属阿氏锈菌属(Arthuriomyces)。镜下观察测得孢子大小为40-55(-65) × 22-28 μm,孢壁厚度为3-4.5 μm,有细皱纹,每个细胞各具一芽孔。从芽孔数及位置看符合阿氏锈菌属的特征,因而将此菌暂隶于此属,命名为悬钩子生阿氏锈菌(Arthuriomyces rubicola sp. nov.)  相似文献   

8.
裴国亮  康振生 《菌物学报》2016,35(10):1268-1272
小麦条锈菌夏孢子表面微观结构的研究,对于夏孢子的萌发生长以及对条锈菌致病性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条锈菌32号生理小种(CYR32)为材料,创新的采用硅片为基质,建立了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夏孢子样品表面的观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其他基质材料,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扫描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条锈菌夏孢子以及相近大小的病原体孢子表面特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一株红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田中的锈病病原物的分类地位。【方法】从大庆市采集红小豆锈病标样,采用单孢子堆分离法获得一株红小豆锈病菌纯培养物ZXL01。采用观测夏孢子芽孔数目、位置和冬孢子壁厚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ZXL01夏孢子发芽孔多为2个,位于孢子赤道部位较远之处,冬孢子壁厚度为2.9μm-3.3μm。在基于r 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ZXL01菌株与两株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的参比菌株(Gen Bank登录号:AB115718和AB115731)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用豇豆单胞锈菌的特异性引物UV-ITSF/R进行检测,ZXL01菌株可扩增出500 bp左右的特征片段。【结论】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锈病病原菌ZXL01菌株为豇豆单胞锈菌,ZXL01菌株的Gen Bank登录号是KM461700。  相似文献   

10.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系统》2003,22(4):513-514
描述了寄生于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毛茛科)的单胞锈菌属一新种Uromyces hellebori-thibetani.本种冬孢子表面具不规则粗疣,与广布北温带Aconitum上的Uromyces lycoctoni及欧洲Rammculus上的U.ficariae和U.fischerianus明显不同。后三个种的冬孢子表面均为光滑。北美洲Ranunculus上的U.jonesii的冬孢子与本种的相似,但它是个短生活史的种,生活史中不产生夏孢子。  相似文献   

11.
魏淑霞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91-94
本文描述了南疆雀麦Bromus gedrosianus Penz.上的锈菌一新种:准噶尔柄锈菌Puccinia junggarensis S.-X. Wei & J.-Y. Zhuang sp. nov.。模式标本采自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克拉玛依附近,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此菌曾被本文第二作者暂定为Puccinia burnettii Griff.。原标本经第一作者复查发现夏孢子表面纹饰为细庆而非细刺,夏孢子和冬孢子的综合特征不同于禾本科植物上迄今已知的所有柄锈菌属的种,故鉴定为新种。  相似文献   

12.
小麦叶锈菌休眠与萌发夏孢子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叶锈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孢子萌发和侵入气孔是保证叶锈菌正常侵染寄主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旨在研究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差异表达特性,为揭示萌发的机制及其与致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THTT的休眠夏孢子和萌发夏孢子进行RNA-seq分析。【结果】在萌发夏孢子中筛选出相比休眠夏孢子上调表达的基因为4400个,下调基因5325个。GO富集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进程、有机物代谢、信号传导、单个有机体过程、催化酶活性等;下调基因主要涉及单组织过程、单个有机体细胞过程、有机物代谢过程、催化活性调节等过程。利用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共参与109条通路,从中筛选出两条与孢子萌发相关的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囊泡运输中的SNARE蛋白交流。10个基因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基因数字表达谱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研究获得了叶锈菌孢子萌发及侵入气孔过程中的重要差异基因,研究结果为研究叶锈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5,14(Z1):159-161
在西沙群岛永兴岛发现了我国未曾报道的粗根茎莎草夏孢锈菌Uredo cyperi-stoloni feri Yen.此菌形成大的矩形或纺锤形孢子堆.夏孢子很大,30-43 × 21-29μm,3.5-Sμm厚,有2个明显的腰生芽孔.此菌过去仅见于新加坡.  相似文献   

14.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3,22(4):513-514
描述了寄生于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毛茛科)的单胞锈菌属一新种Uromyces hellebori-thibetani. 本种冬孢子表面具不规则粗疣,与广布北温带Aconitum上的Uromyces lycoctoni及欧洲Ranunculus上的U. ficariae和U. fischerianus明显不同。后三个种的冬孢子表面均为光滑。北美洲Ranunculus上的U. jonesii的冬孢子与本种的相似,但它是个短生活史的种,生活史中不产生夏孢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和DNA序列分析表明,人工接种产生于小檗上的锈孢子、接种锈孢子于小麦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小麦条锈菌DNA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用采自田间受锈菌侵染的小檗叶片产生的锈孢子接种小麦铭贤169,经培养在小麦铭贤169叶片上产生了典型的条锈病症状。从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在中国,小檗不仅可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而且小麦条锈菌可在小檗上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我国小麦条锈菌高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毒性变异机理、完善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16,(12):1475-1484
报道了我国夏孢锈菌属的11个式样种,它们是藤金合欢夏孢锈菌Uredo acaciae‐concinnae(新记录)、心翼果夏孢锈菌Uredo cardiopteridis(新种)、闭鞘姜夏孢锈菌Uredo costina(新记录)、大金刚藤夏孢锈菌Uredo dalbergiae‐dyerianae(新种)、灌丛生夏孢锈菌Uredo dumeticola(新组合)、香丝草夏孢锈菌Uredo erigerontis‐bonariensis(新名称)、狗娃花夏孢锈菌Uredo heteropappi(新记录)、石内夏孢锈菌Uredo ishiuchii(新记录)、三翅秆砖子苗夏孢锈菌Uredo marisci‐trialati(新种)、刺孢夏孢锈菌Uredo spinulospora(新组合)和云南夏孢锈菌Uredo yunnanensis(新组合)。每个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线条图均基于本国标本,附有简要讨论。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的光叶菝葜Smilax corbularia Kunth var.woodii(Merr.)T.Koyama上的膨孢柄锈菌Puccinia oedospora J.Y.Zhuang sp.nov.此菌的夏孢子大小38—50×35—42μm,壁分两层,内层肉桂褐色,厚2—2.5μm,外层无色膨大,厚达5—13μm,顶部两端具明显帽状突起;冬孢子大小30—48×20—30μm,双胞,壁亦分两层,内层淡黄褐色或污黄色,极薄,外层近无色,厚2—3μm。就孢壁结构而言,此菌酷似分布中、南美寄生于紫葳科和马鞭草科植物上的饰柄锈菌属Prospodium的种。但其冬孢子壁光滑,柄无饰物,其寄主属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或菝葜科),故暂把它置于柄锈菌属中。  相似文献   

18.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2001,20(4):449-453
本文报告了我国西部的四种柄锈菌。黑果茜草Rubia cordifolia var. pratensis上的西北柄锈菌Puccinia boreo-occidentalis被描述为新种。垂花报春Primula nutans上的北极柄锈菌P. arctica、车叶草Asperula aparine上的车叶草柄锈菌P. asperulae-aparines和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上的黄水枝生柄锈菌P. tiarellicola为中国新记录。根据我国的标本对每个种作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孢子线条图。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19.
菝葜上一锈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的光叶菝葜Smilax corbularia Kunth var.woodii(Merr.)T.Koyama上的膨孢柄锈菌Puccinia oedospora J.Y.Zhuang sp.nov.此菌的夏孢子大小38—50×35—42μm,壁分两层,内层肉桂褐色,厚2—2.5μm,外层无色膨大,厚达5—13μm,顶部两端具明显帽状突起;冬孢子大小30—48×20—30μm,双胞,壁亦分两层,内层淡黄褐色或污黄色,极薄,外层近无色,厚2—3μm。就孢壁结构而言,此菌酷似分布中、南美寄生于紫葳科和马鞭草科植物上的饰柄锈菌属Prospodium的种。但其冬孢子壁光滑,柄无饰物,其寄主属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科(或菝葜科),故暂把它置于柄锈菌属中。  相似文献   

20.
庄剑云  凌金锋  徐彪 《菌物学报》2021,40(4):912-919
描述了无性型锈菌新种龙眼夏孢锈菌Uredo longan;对荔枝翼孢锈菌Skierka nephelii补述了冬孢子阶段并指定了附加模式;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刚果盾锈菌Uredopeltis congensis;新组合了克莱门斯层锈菌Phakopsora clemensiae comb. nov.和马唐层锈菌Phakopsora digitariae comb. nov.。引证的标本采自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四川等亚热带地区,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