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在随机引物建库的基础上 ,通过交叉设计引物及加单链DNA接头 ,应用RT PCR技术克隆了家蚕质多角体病毒dsRNA片段Ⅳ的全长cDNA ,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该片段长 3,2 6 2bp ,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 ,编码一个长 1 ,0 5 8氨基酸的成熟多肽。序列分析表明 ,该片段与日本BmCPV片段Ⅳ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89%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5 %。  相似文献   

2.
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基因组dsRNA片段V的全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多角体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质多角体病毒属,代表种为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质多角体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直径约60nm~80nm,正二十面体的十二个顶点均有管状突起.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报道的家蚕质型多角体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118bp核苷酸片段,使用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标准曲线中模板拷贝数(X)与Ct值(Y)关系为Y=-3.582lgX+38.748,相关系数R2=0.999,构建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快速检验及该病的流行性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虫体克隆技术,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DpCPV-HN)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代及自交的F2代4或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代幼虫的毒力测定为对照。结果表明:家蚕品种春蕾×镇珠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敏感,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能引起其感染发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家蚕品种春蕾×镇珠F1代幼虫和F2代幼虫28天后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85个和18个CPB(质多角体),前者为后者的49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后的家蚕,其结茧率、化蛹率、羽化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单蛾产卵数均有所下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单蛾产卵数与病毒感染剂量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5.
昆虫质多角体病毒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质多角体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质多角体病毒属,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球形颗粒,具有3~5种结构蛋白,基因组由10或11个节段双链RNA构成。按病毒基因组RNA片段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图谱的差异,将质多角体病毒分为15个电泳型。随着RNA病毒序列测定策略的逐步成熟与完善,质多角体病毒的序列测定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家蚕质多角体病毒1的两个毒株(H株和I株),舞毒蛾质多角体病毒1和14,及粉纹夜蛾质多角体病毒15的基因组全序列得到了测定,但质多角体病毒的进化与起源的研究因缺乏足够的遗传信息仍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10基因的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耀洲  张颖 《病毒学报》1992,8(3):280-282
  相似文献   

7.
陈志荣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94,37(2):153-158
本文对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形态大小以及某些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烟青虫CPV多角体为正五角形的十二面体,大小为0.8-4.6μm;CPV 粒子为外形呈六角形或球形的廿面体,大小为62nm。CPV多角体蛋白的主要多肽为一种,分子量23000,为非糖蛋白。 用SDS-酚法提取的CPV基因,经Rnase I和Dnase I处理后在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结果表明 其基因是双链RNA,并由10个基因片段组成。各片段大小为0.3-2.68X106,总分子量为15.85x106。本文所报道的烟青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殖、纯化,获得一株单一类型的质型多角体病毒。提纯的病毒粒子经SDS-酚抽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组dsRNDA,回收纯化第十片段S10。S10经DMSO变性,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PCR扩增后,克隆在pGEM-T载体上,对重组子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全长763bp,起始密码AUG位于3-5残基,终止密码UGA位于747-749残基。推测DpCPV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248个氨基酸的多肽,分子量28kD。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多角体蛋白基因相比较,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3%和97.6%。  相似文献   

9.
粘虫核多角体病毒0.6kbSalI/HindⅢ片段序列的测定及分析李小锋,王家旺,金海陵,黄永秀,齐义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序列测定,早期基因核多角体病毒(NuclearPloyhedrosisVirus...  相似文献   

10.
11.
家蚕病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到并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ocl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NP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CPV)包涵体(即核型多角体BmNPB和质型多角体BmCPB)在银胶溶液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BmNPB和BmCPB通过氨基酸残基侧链的S原子、COO-(COOH)和NH2(NH)基团以及蛋白质分子的N-末端与银表面相作用。Trp残基金部或大部处于疏水环境中。BmNPB中蛋氨酸残基侧链的S-CH2和CH2-CH2链分别为扭曲和扭曲式构型。BmCPB中的S-CH2和CH2-CH2链则分别属于反式和扭曲构型;C-C-S-S-C-C链为反式-扭曲-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12.
银染色测定粘虫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基因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sMNPV DNA用EcoRV酶切进行基因组克降,用AcMNPV的部分多角体基因顺序DNA片段作探针,菌落原位杂交法结合测序筛选到分别含LsMNPV部分多角体基因的重组质粒pLsEV1和pLsPH5。用银染色PCR线性扩增双脱氧法测序,发现LsMNPv的完整基因即位于这两个片段上。LsMNPV多角体基因长741bp,编码区碱基同源性与AcMNPV和MbMNPV分别为80.0%和97.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8和97.5%。氨基酸组成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谷氨酰胺和色氨酸含量最低。密码子选用以第三个碱基为嘧啶的密码子频率最高。多角体蛋白N端有一类似信号肽结构的26个氨基酸的疏水区。  相似文献   

13.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解链酶基因的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志芳  张颖 《病毒学报》1994,10(4):381-383
  相似文献   

14.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P10基因属于晚期基因,为强启动子所控制,又是病毒复制所非必需的基因。我们对前报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P10基因,应用PCR技术进行ATG区定点突变,在ATG被突变的同时形成一个BglⅡ酶切位点,得到一个不含ATG的BmNPV P10基因启动子。将长为230bp的经突变后的BmNPV P10基因5’端(包括启动子所有特征)片段克隆进pMMTV·CAT质粒中,构建成一个CAT基因在BmNPV P10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pBmPl0·CAT瞬间表达质粒。该质粒通过转染进入经野生型BmNPV感染的BmN细胞中,CAT得以表达。证明BmNPV P10启动子是比较强的启动子,可以在BmN细胞表达外源基因,具备了作为表达载体启动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26基因及部分hr5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洲  吴祥甫 《病毒学报》1994,10(3):271-277
  相似文献   

16.
激光诱变家蚕突变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激光诱导家蚕单性生殖五年(1989—1993)来的研究结果。由于家蚕雌雄核受刺激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激光刺激不仅能使未受精的处女蛾卵发育产生孤雌生殖;而且能够破坏交配蛾卵的雌核发育产生孤雄生殖。试验结果说明激光诱发家蚕单性生殖具有明显效果,现已选育成“单性1号”和“单性2号”两个新突变体及其优良杂交组合“单性1号×皖5”和“单性1号×中8”,由于“单性1号”是斑纹限性品种,用它作母本的杂交种可为蚕业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柏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及应用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柏毛虫(DendrolimussuffuscusLajonquiere)幼虫尸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像为三、四边形和近圆形,直径1.2-2.5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75×520nm。室内试验表明此株病毒对三龄寄主幼虫的LC50为5188个多角体/ml。野外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好于化学农药甲基1605和辛硫磷等,并有持久的后效作用。该病毒对经济昆虫家蚕、柞蚕和天敌昆虫七星瓢虫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致病性强、危害性大、地域分布和宿主范围广泛,目前还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将含有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HyNPV-Vp28感染家蚕(Bombyx mori)蛹,对发病蚕血淋巴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Vp28在家蚕体内得到了表达。将重组病毒囊膜蛋白rVp28疫苗配制成药饵,持续口服免疫75天,对克氏原螯虾进行预防WSSV,实验虾分为2%重组Vp28疫苗、2%普通蚕蛹组织匀浆(阳性对照)和普通饵料(阴性对照)3个处理组。免疫35天后进行口服攻毒,20天内rVp28疫苗组的累积存活率为63.33%,与阳性和阴性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PRP分别达54.16%和59.26%;注射攻毒后20 天内rVp28疫苗组的累积存活率与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PRP分别为46.12% 和49.99%。第55天对存活虾再口服攻毒,20天内rVp28疫苗组与阳性和阴性对照组比累积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PRP分别为55.80%和63.16%;二次注射攻毒后,rVp28疫苗组的PRP均为31.25%。对vVp28疫苗组存活虾的胃、肠和肝胰腺组织进行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均呈阴性反应,而对照组死亡虾组织都呈阳性反应。本研究表明,口服免疫家蚕蛹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Vp28能诱导螯虾产生抗病毒保护作用,对应用疫苗预防对虾的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