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种促长剂对育肥猪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测定等方法,对增瘦剂印一兴奋剂类)和组成素(类固醇激素类)两种 生长促进剂对育肥猪染色体的致畸变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 猪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试猪染色体畸变与增瘦剂添加量有关,当添加量为25ppm 时,对试猪有明显的 致畸变作用,添加IOppm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兰州百合B染色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兰州百合具B染色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B染色体数在0~3之间变化,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高度异染色质化,分离具有不定向性,出现少量累积。通过比较两种生境中B染色体出现的频率,认为B染色体的有或无可能与兰州百合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百合单条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的分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胡赞民  崔丽华 《遗传学报》1997,24(3):278-281
本研究利用显微操作器建立了简单、有效地分离王百合单条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并将其放人Eppendorf管中的方法。与前人方法相比,主要改进之处在于:(1)制片简单。不需要对盖片硅化处理,压片在截片和盖片之间进行。(2)所需设备简单。不需要倒置显微嵕担恍枰胍牵⑾覆Aд肟稍诰凭莆⒒鹕侠啤#ǎ常┎僮骷虻ィ矢摺T诒瓯旧霞訊一滴无菌水即可将染色体挑出。在2h之内,用微细玻璃针可挑出6~10条王百合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宜昌百合根尖染色体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Baker) Bake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单套染色体的条带总数目为21条。其带型公式为:2n=24=6C+2CI+2I+2CI++2CI++4I++2I++2T++2I+S。宜昌百合(L. leucanthum)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强带主要集中在着丝点及附近区域。通过Giemsa C-带方法可以将宜昌百合(L. leucanth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百合属4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4种百合属植物野百合(L.brow n ii F.E.B row n ex M ie llez.)、兰州百合(L.d av id iiDuchartre var.un icolor(Hoog.)Co Hon.)、川百合(L.d av id ii Duchartre)、湖北百合(L.henry i B aker)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除川百合为3A外,其余3种均为3B型.核型公式分别为:野百合2n(2x)=24=4m(2SAT) 2sm(2SAT) 4st 14t,兰州百合2n(2x)=24=2m(2SAT) 2sm 10st(2SAT) 8t 2T,川百合2n(2x)=24=2m(2SAT) 2sm 12st(3SAT) 8t,湖北百合2n(2x)=24=4m 18st 2t,其中湖北百合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发现,兰州百合与川百合的核型最为相似,亲缘关系相近;核型不对称性为兰州百合>川百合>野百合>湖北百合,以湖北百合的核型较为原始.  相似文献   

6.
四种野生百合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南川百合(Lilium rosthornii Diels)、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 Gilg)、山丹(L.pumilum DC.)和岷江百合(L.regaleWilson)等4种野生百合进行了染色体数目观察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核型除山丹为3A外,其余3种材料核型均为3B。核型公式分别为:南川百合2n=2x=24=4m(4SAT)+2sm+6st+12t;青岛百合2n=2x=24=8m(4SAT)+2sm(2SAT)+14t;山丹2n=2x=24=2m(2SAT)+6sm(2SAT)+4st(4SAT)+12t;岷江百合2n=2x=24=2m(2SAT)+2sm+6st+14t。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是81.68%、76.09%、80.34%和82.26%。其中,南川百合和青岛百合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毛百合根尖染色体Giemsa C-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毛百合(Lilium dahuricum Ker-Gawl)根尖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试管苗的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变异包括二倍体(2n=2×=24)、三倍体(2n=3×=36)、四倍体(2n=4×=48)到六倍体(2n=6×=72)。对二倍体毛百合的C-带结果进行分析,其带型公式为:2n=2×=24=2CI++2CI+T+T++6I+2I++2I++2I+T++2I+T++2I+T++2T++2T+。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而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强带主要集中在长短臂上。因此,GiemsaC-带方法可以将毛百合(L.dahuric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以东方百合杂种系(Oriental hybrids group)品种‘Siberia’为母本,OT杂种系(interspecific hybrids betweenOriental and Longiflorum/OT group)品种‘Manissa’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亲本及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母本东方百合‘Siberia’为二倍体即24条染色体,而父本‘Manissa’是高度杂合后代,为三倍体即36条染色体。杂交F1代的8个株系中有6个株系为二倍体即24条染色体,有2个株系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条数分别为25和26条。母本‘Siberia’的核型为4m(1SAT)+10st(1SAT)+10t,父本‘Manis-sa’的核型为3m+18st(1SAT)+15t(1SAT),均属3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其中株系a、b、h为3B型,株系c、d、e、f为3A型,株系g为4B型。与亲本染色体形态相比,F1代株系出现了随体及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较多等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而亲本没有这些特征。从染色体的形态、随体来看,子代为真杂种,在遗传上均偏向于母本。  相似文献   

9.
云南泸定百合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压片法,对云南省境内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8个野生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野生泸定百合8个居群均为二倍体(2n=2x=24),染色体基数为12,共24条染色体,无B染色体;(2)核型类型均为3A,第1、2对染色体均为具中部(m)或近中部(sm)着丝点的大形染色体,且第1对染色体上均具有随体;(3)染色体长度比为1.64~2.26,平均臂比为6.43~8.22,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9.82% ~ 81.77%。研究表明,泸定百合染色体数相对稳定,染色体变异主要表现在结构变异,各个居群的染色体组成、随体数、随体位置、臂比、染色体长度比及核型不对称系数均有差异,泸定百合各居群间存在明显的核型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染色体数目畸变类型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晶 《生物学通报》2000,35(2):18-19
正常人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方,另23条来自母方,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为二倍体(2n)。每号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如果某号染色体出现了单条、多条或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将形成染色体数目畸变。1 畸变类型1.1 整倍性变异 即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若整个染色体组增加可形成多倍体,整个染色体组减少则形成单倍体。在人类中,单倍体或四倍以上的多倍体尚未见报道,三倍体和四倍体多发现于自然流产的胎儿中。1)三倍体 三倍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3n),即每一号染色体都有3条(3n=69)。人类…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酸解去壁低渗法,以陕北地区野生山丹丹根尖为材料,观察染色体并对野生山丹丹的染色体数目与核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野生山丹丹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2n=2x=8m+2sm+12st+2t,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5.84%~12.7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16%,属"3B"型。  相似文献   

12.
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15%秋水仙素附加2.00%二甲基亚砜诱变离体培养的卷丹小鳞茎,避光条件下摇床诱导,用组织培养结合不定芽诱导技术获得了多倍体苗,并对多倍体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诱导96 h效果最好,变异率达到54.29%。细胞学观察发现,对照为三倍体、非整倍体和极少数单倍体细胞组成的嵌合体,诱变出的4棵变异株细胞分别为染色体数目由53~72条的不同比例构成,属于典型的非整倍的异倍型嵌合体。诱变株与对照植株间幼苗叶形指数、气孔密度及气孔大小等特征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Genetic variation in Fusarium resistance in 82 Lilium genotypes was studied. A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was found in the Asiatic hybrids (section Sinomartagon)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cultivars of L. longiflorum (section Leucolirion). The Oriental hybrids (section Archelirion) showed only moderate resistance. In the sections Sinomartagon, Leucolirion and Martagon species were detected with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An accession of L. dauricum (section Sinomartagon) was the most resistant source. Possibilities for introgression of Fusarium resistance into cultivars by interspecific hybridisation, using the resistance found in Lilium genotyp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二种癞蝗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文章报道中国2种癞蝗——红缘疙蝗Pseudotmethis rubimarginis Li和准噶尔贝蝗Beybienkia songorica Tzyplenkov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癞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长、短两种光周期条件下对新铁炮百合的三种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新铁炮百合上、中部叶片的生理活动与植株生长发育状态的关系较为紧密;顶芽形态分化初期,上、中部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至较低的水平,而总氮含量则升至较高水平;此外,生殖生长状态下,3部分叶片各自C/N值均高于营养生长状态下其各自C/N值。  相似文献   

16.
百合属植物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有的种可食用也可药用。本研究对百合属4种植物(细叶百合、川百合、卷丹和百合)花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结合前期的野百合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鉴别花发育相关基因。并筛选出5种植物的直系同源基因,进而检测正选择基因,分析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组装分别在细叶百合、川百合、卷丹以及百合花中获得了44565、51413、41638和44716个unigene。为了了解unigene功能信息,将其在公共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和注释,发现了13个花发育相关基因。另外,在5个物种间共获得8247对直系同源基因,并计算其Ka、Ks及Ka/Ks值。在5个物种中有33对直系同源基因受到了强烈的正选择作用,随后对其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是与抗性以及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百合品种间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西丽  周厚高  周焱  宁云芬   《广西植物》2000,20(4):325-328
根据 4 8个形态学性状 ,应用聚类分析将 9个不同来源的百合品种分为 3个类群 :亚洲系、东方系和麝香系。并显示了东方系和麝香系亲缘关系较近 ,符合北美百合协会对百合品种的分类与百合的育种历史、演化关系。文中将 4 8个形态学性状数据集划分为营养器官性状与生殖器官性状两个数据子集。单独采用营养器官性状子集进行聚类分析时 ,出现较大的差异 ,而对生殖器官性状子集的分析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区野百合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秦巴山区野百合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对该地区17个野百合天然居群花、叶的8个质量性状和2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野百合在秦巴山区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而且大多生长在海拔705~1913 m 的高山;表型性状变异丰富;上部叶片长与纬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柱头宽、上部叶片长与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下部叶间距与年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花梗长和上部叶片长与年均温度存在显著负相关;17个野百合天然居群被系统聚类为巴山和秦岭2大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野百合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