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南木兰属新植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壶  高增义 《植物研究》1984,4(4):189-194
据古今药物书籍,记载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的花蕾可作为辛夷药材的种类有:紫玉兰(M.liliflora Desr.)、望春玉兰(M.bicndii Pamp.)、玉兰(M.denudata Desr.)、武当木兰、(M.sprengeri Pamp.)、厚朴(M.officinalis Rehd.et Wils.)滇藏木兰(M.campbellii Hook.f.et Thoms.)等。紫玉兰以往被认为是辛夷药材正品。历史上药物的混乱品种,经过医药界长期的筛选,有的品种被陶汰,有的愈选愈好。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等十一个单位对望春玉兰进行系统的研究。证明望春玉兰是辛夷药材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云南高黎贡山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为探清该地区绿僵菌属(Metarhiziu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不同海拔的垂直分布特征, 沿海拔梯度(600-3,800 m)在7种典型植被类型(I: 干热河谷; II: 季风常绿阔叶林; III: 暖性针叶林; IV: 中山暖性常绿阔叶林; V: 山地苔藓矮林; VI: 寒温性灌丛或草甸; VII: 流石滩稀疏植被)中调查绿僵菌资源。从生境土壤中分离菌株, 通过多基因(nrSSUnrLSUEF-1αRPB1RPB2)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 高黎贡山绿僵菌物种资源丰富, 获得的161株菌株分属于12个物种(Metarhizium rileyi, M. viridulum, M. lepidiotae, M. brunneum, M. pingshaense, M. anisopliae, M. robertsii, M. guizhouense, M. indigoticum, M. pemphigi, M. campsosterniMetacordyceps neogunnii), 其中M. indigoticum为中国新记录种, M. anisopliae complex中的物种(8种)较集中; 同时还采集到了绿僵菌的近缘属Nigelia属物种N. martiale。高黎贡山绿僵菌广泛分布于除类型VII (海拔3,600-3,800 m)外的6种植被类型(海拔600-3,400 m)中。中低海拔植被类型(I-IV)中菌株数量较多(≥23株)、物种多样性较高(4-9种), 而高海拔植被类型(V-VI)中菌株数量较少(2-8株)、物种较单一(1-2种)。中海拔的常绿阔叶林中绿僵菌资源最丰富, 其中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II)中的菌株数量(52株, 占总数的32.3%)和物种数(9种)最多;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IV)为其次(47株, 占总数的29.2%; 7种)。高黎贡山绿僵菌优势种现象明显, M. brunneum为最优势物种, 其菌株数占总数的46.6%, 在生境条件差异很大的6种植被类型(I-VI)中都存在, 说明该物种生态适应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罗晓  李峰  陈静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6,24(6):694-233
本研究选择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 b)和控制区(control region, CR)片段作为分子标记, 探讨了青海湖地区狗獾(Meles sp.)的系统发育地位和狗獾属分歧时间。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将狗獾属分为4个种的结论。Cyt b和CR片段序列拼接后总长1,652 bp, 23条序列共定义了21个单倍型。研究结果表明欧亚大陆狗獾分为东西两个支系, 每个支系进一步分为两个种: 东部支系包括亚洲狗獾(M. leucurus)和日本狗獾(M. anakuma); 西部支系包括欧洲狗獾(M. meles)和西南亚狗獾(M. canescens)。贝叶斯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都支持青海湖地区狗獾属于亚洲狗獾。分歧时间的估算结果与古生物学证据相符, 东部支系和西部支系在2.24 Ma左右产生分歧, 西南亚狗獾在1.27 Ma左右从欧洲狗獾分出, 而日本狗獾和亚洲狗獾的分化时间为0.99 Ma左右。  相似文献   

4.
中国鼢鼠(EOSPALAX)亚属分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在我国分布的鼢鼠隶属于Cricetidae科,Myospalax属。迄今已知它们仅分布于中国、蒙古和苏联的亚洲部分。而这属里种的数目,尤其是Eospalax亚属(凸颅鼢鼠亚属)内近似类型订立成种或亚种的数目,虽几经变动看法仍不一致,并且时有混淆。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依据Allen(1938,1940),Ellerman(1941),Ellerman等(1951)和Ъанников(1960)的有关记述对分布于我国的鼢鼠进行分类的。有关兽类调查报告-《东北兽类调查报告》、《青海甘肃兽类调查报告》、《甘肃省啮齿动物的分布》及其它有关研究报告中,曾涉及到一部分种的分类、分布。综合这些文献记述,我国学者将现存于中国的助鼠分订为以下的5种,即M. psilisrns(Milpe-Edwards, 1874); M. aspal。二(Pallas, 1776)〔曾名M. dybowskii〕(以上属Myospalax亚属);M. fontanieri(Milne-Edwards,1867);M. rothschildi(Thomas,1911)M. Smithi(Tho-mas, 1911)(以上三种属Eospalax亚属)。  相似文献   

5.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 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 以及居群取样方式, 选取280份样本, 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rps4),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 得出结论: (1) 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 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 (2) 发现边缘鳞盖蕨(M. 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 (3) 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 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 l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 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 subspeluncae); (4) 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5) 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6.
Miyamayomena simplexM.angustifolia是陈艺林(Y.L.Chen1986)根据Aster simplex Chang(1935a)和A.angustifolius Chang(1935b)Asteraceae,(Astereae)更名的。后者是A.simplex Willdenow(1809)和A.angustifolius Jacquin(1798)的异物同名,因此不符合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第72条款的规定。陈的更名应处理为1986年的新名Miyamayomena simplex Y.L.Chen和M.angustifolia Y.L.Chen。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属Monascus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对该属的物种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有限。本研究首先对红曲霉属红色组内物种开展ITS和LSU序列的测定并综合分析,结合GenBank中相关物种序列及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红曲霉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鉴定出红色组3个种,弗罗里达组7个种。其次采用红曲霉色素表型控制基因簇部分基因pksKS序列进行分析,以期解决ITS和LSU等基因序列分析无法有效区分红色红曲与紫色红曲不同形态种的问题。通过分子克隆测序与直接测序结果的比较,以及对3个血红红曲菌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解析了血红红曲种内遗传差异,首次在红曲霉属真菌中发现疑似红色红曲血红自然杂交种。最后综合ITS、LSU、pksKS序列和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统一了红曲霉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确认红色组包括3个种:红色红曲M. ruber、紫色红曲M. purpureus、血红红曲M. sanguineus;发现3个变种:红色红曲发白变种M. ruber var. albidulus、紫色红曲橙色变种M. purpureus var. aurantiacus及紫色红曲火红色变种M. purpureus var. rutilus;弗罗里达组包括7个种:弗罗里达红曲M. floridanus、苍白红曲M. pallens、新月红曲M. lunisporas、阿根廷红曲M. argentinensis、累西腓红曲M. recifensis、黄色红曲M. flavipigmentosum、蜂蜜红曲M. mellicola。另外,发现1个疑似杂交种:红色红曲血红杂种M. ruber × sanguineus。结果表明,红曲霉属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且通过多基因和形态学分析可以将相近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褐腐病是核果和仁果类果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从采集自新疆野果林中的褐腐病样上共分离到75株褐腐菌。利用内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基因和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和形态学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显示:67株为Monilinia fructigena,8株为M. laxaM. fructigenaM. laxa都分布在新疆北部的天然野果林中。M. fructigena主要来自野苹果、樱桃李、野杏和欧洲李。M. laxa主要来自樱桃李、野苹果和红樱桃。这是首次在新疆地区的野生果林中发现M. fructigenaM. laxa。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当地栽培果园的侵染源有帮助,而且为研究褐腐菌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含笑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含笑属(Michelia)二新种:雅致含笑Michelia clegans Law etY.F.Wu, 溜叶含笑M.laevifolia Law et Y.F.Wu.  相似文献   

10.
硝酸盐型甲烷厌氧氧化(AOM)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一种新途径,大气CO2浓度升高会对稻田甲烷排放产生重要影响,但有关其对硝酸盐型AOM过程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依托开顶式气室组成的CO2浓度自动调控平台,采用13CH4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从甲烷氧化活性、相关功能微生物Candidatus Methanoperedens nitroreducens (M. nitroreducens)-like古菌丰度与群落组成等方面,系统研究了稻田土壤中硝酸盐型AOM过程对大气CO2浓度缓增的响应。试验设置背景CO2浓度和CO2浓度缓增处理(背景CO2浓度基础上每年增加40 μL·L-1,直至增幅达160 μL·L-1)。结果表明: 稻田土壤硝酸盐型AOM速率为0.7~11.3 nmol CO2·g-1·d-1;定量PCR结果显示,M. nitroreducens-like古菌mcrA基因丰度为2.2×106~8.5×106 copies·g-1。与对照相比,CO2浓度缓增处理使土壤中硝酸盐型AOM速率和M. nitroreducens-like古菌mcrA基因丰度均有一定幅度提高,特别是在5~10 cm深度下两者均显著提高。CO2浓度缓增处理未显著改变M. nitroreducens-like古菌群落结构,但使其多样性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可能是影响硝酸盐型AOM过程的重要因子。综上,大气CO2浓度缓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硝酸盐型AOM反应,暗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其在控制稻田甲烷排放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