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中感染的EBV以潜伏态存在,只有少数基因得到表达。我们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其潜伏机制。已知RZLF1基因和BamHIEZ片段内部分基因对EBV的复制激活起关键作用。我们用体外基因扩增(PCR)法扩增BZLF1基因外显子-1序列,并用序列分析法研究了该基因结构特点。此外,检测了BamHIEZ片段内的基因缺失,结果发现21例鼻咽癌(NPC)组织中,11例有BamHIEZ片段内缺失,长达2.99k  相似文献   

2.
从两例鼻咽癌(NPC)病人的活检组织切片中,用PCR方法扩增出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的Exonl、Introl ExonΠ和IntronΠ共500bp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GEM-3zf(+)′,测定核苷酸序列,其中有一个样品所测序列段与台湾析相似,另一个样品则与B95-8极为相似。由此可知。中国陆南方的NPC组织中EBV-LMP基因存在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3.
从两例鼻咽癌(NPC)病人的活检组织切片中,用PCR方法扩增出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的ExonⅠ、IntronⅠ、ExonⅡ和IntronⅡ共500bp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GEM-3zf(+)′,测定核苷酸序列,其中有一个样品所测序列段与台湾株相似,另一个样品则与E95-8极为相似。由此可知,中国大陆南方的NPC组织中EBV-LMP基因存在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Epstein-Barr病毒(EBV)进入鼻咽上皮细胞的途径,是人们研究EBV与鼻咽癌(NPC)的病因关系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用抗EBV受体(EBVR/CR_2)单抗检测上皮细胞中该受体的表达已有报道,但对上皮细胞中EBVR/CR_2的基因结构仍需研究。我们采用PCR扩增和不对称PCR直接测序法,首次检测了10例NPC及3例正常人胚鼻咽上皮(Humanembryonicnasoparyngealepithelium,HENE)组织样本中EBVR/CR_2的EBV结合区的编码序列。这一片段的DNA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人NPC细胞和正常HENE细胞的EBVR/CR_2的EBV结合区的编码序列,与正常人B淋巴细胞的EBVR/CR_2的相应序列完全相同,提示EBV感染鼻咽上皮细胞可能与EBVR/CR_2基因的EBV结合区结构改变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Epstein—Barr病毒基因组在鼻咽癌组织中转录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EB病毒基因在鼻咽癌活检组织细胞内的转录进行了较系统的探测。实验结果表明,EB病毒基因组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以附加体(Episome)形式存在,而其基因转录有如下特征:(1)EB病毒在所有鼻咽癌组织细胞中都表达EBNA-1,并且此基因转录产物由一个在BamHI-F区的启动子(Fp)驱动;(2)潜伏感染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和末端蛋白(Terminal pr  相似文献   

6.
以PRRSV弱毒株膜蛋白(M)和核衣壳(N)蛋白基因为模板,设计的一对含有EcoRI和BamHI酶切位点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一约900bp的MN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成功克隆于高效表达载体pBV220,构建成重南粒pBVMN,导入大肠杆菌DH5α,经温敏诱导,成功地表达了MN基因。表达产物经SDS_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其分子量约34kD,与兔抗PRRSV高兔血清  相似文献   

7.
昆虫杆状病毒衣壳主蛋白基因的PCR扩增,克隆和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R技术成功地扩增了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衣壳主蛋白基因(vp39基因),并克隆了该基因,利用纯的vp39基因探针,在低严谨杂交条件下,已将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sNPV)的vp39基固定位在PstI-F,BamHI-C,EcoRI-C,XhoI-D,I,EcoRV-H,X等片段上。PCR反应时,在扩增出预期的包括完整vp39基因的1406bp片段的同时也扩增出一条Ca.400bp的片段,本文讨论了PCR的特异性扩增和非特异性扩增。  相似文献   

8.
Epstein-Barr病毒(EBV)进入鼻咽上皮细胞的途径,是人们研究EBV与鼻咽癌(NPC)的病因关系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用抗EBC受体(EBVR/CR2)单抗检测上皮细胞中该受体的表达已有报道,但对上皮细胞中EBVR/CR2的基因结构仍需研究。我们采用PCR扩增和不对称PCR直接测序法,首次检测了10例NPC及3例正常人胚鼻咽上皮(Human embryonic nasopharynge  相似文献   

9.
应用染色体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了CNE1和C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得到了LMP1基因片段(外显子3),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来自CNE1的LMP1与来自B95-8细胞的LMP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极高,达99.5%,而CNE3的LMP1基因与B95-8的LMP1基因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发表的序列,分别在鸡贫血病毒(CAV)环形基因组DNA(全长2.3kb)的EcoRI位点和BamHI位点的两侧选择适当序列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技术,从斑点杂交检测到病毒核酸的CAV感染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出包含EcoRI和BamHI分割开的病毒基因组两部分(1.5kb和0.8kb)约1.5kb和约1.25kb的两个片段。再将其中相应序列拼接克隆进pUC18载体,获得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DNA片段的克隆质粒pCAV2.4。酶切分析表明,该质粒具有预期的BamHI位点、PstI位点、HindⅢ位点,而预期的EcoRI位点消失。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的两端序列分析表明,质粒pCAV2.4是包含CAV全基因组序列的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序列中的EcoRI位点序列发生了一个碱基突变。  相似文献   

11.
孤儿受体TR3与人CNTF受体基因中顺式元件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两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分别通过PCR扩增,得到了CNTFRα-I5NBRE序列两侧的两个扩增片段,将其和在EcoRⅤ位点切开的pT7blue一起定向连接,得到了插入在pT7blue的EcoRⅤ位点的缺失了NBRE序列的CNTFRα-I5,然后再将其切下,插入到具有SV40起动子的CAT基因表达载体的BglⅡ位点,构建了CAT报道基因.细胞转染和CAT实验表明,缺失NBRE后,CNTFRα-I5仍具有增强子功能,TR3通过该增强子对CNTFRα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说明这种诱导作用并不是单一通过NBRE序列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宁晓檬  赵晓岩 《病毒学报》1996,12(4):355-359
提取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MDV-I弱毒株814病毒DNA为模板,根据RBIB株gB基因5′及3′两端核苷酸离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了我国MDV-I弱毒株814gB基因(2.9kb)将扩增片段平末端克隆到载体pBluescriptSK中EcoRV位点,经BamHI,HindIII酶切鉴定得到不同插入方向的重组质粒。构建圹增片段的酶切图谱及部分序列分析证明与RBIB株gB基因无差异,显示了极高的  相似文献   

13.
苏玲  滕智平 《病毒学报》1995,11(2):114-118
应用染色原位杂交、PCR扩增、克隆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方面,分析了CNE1和NE3细胞株中的潜伏感染膜蛋白(LMP1)基因。CNE1是来自我国东北的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3是来自广西的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CNE1细胞中的LMP1基因存在于细胞核内,整合在第一号染色体上,CNE3中LMP12基因则随机存在于细胞核内及多条染色体上。用PCR方法分别从CNE1及CNE3中扩增到  相似文献   

14.
采用异硫氰酸胍(GuSCN)和硅藻从B95-8细胞中快速抽摸板DNA。根据EB病毒(EBV)B95-8株DNA全序列及编码EBV胸苷激酶(TK)的开放读框BXLF1的结构,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并在引物的5′一端分别引入EcoRI和PstI切点,用PCR技术扩增出一含完整的EBVTK基因的1.843KbDNA片段,NcoI酶切分析鉴定,EcoRI/PstI双酶切PCR产物和载体,使目的基因定向克隆至选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扩增我国蓝舌病毒Z1株的VP7基因,直接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分析经蓝/白斑筛选和PCR鉴定的重组质粒,用DIG标记克隆片段制成探针与病毒基因组进行Northern blot杂交,证明插入片段为BTV VP7基因特异性片段。采用Sanger双脱氧终止法测定c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将这一序列与国外已发表的9株蓝舌病毒及相关的环状病毒的VP7基因进行了比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定向克隆了细小病毒H-1的非结构蛋白(NS)部分基因片段。自行设计并合成了PCR引物△P3和△P4,在两个引物中分别引入两个突变碱基,使扩增后的DNA片段的两端含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Ⅲ或BamHI的酶切位点,经双酿切法把该DNA片段重组到pUC118质粒中。对插入片段的DNA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证实该片段为H-1NS-1基因序列。以此重组质粒为探针,采用分子杂交的方法,分别测定了H-1及MVMDNA在细胞内的复制水平。这一基因的克隆为制备H-1的质量监测、H-1及MVMNS-1蛋白抑瘤作用机理及其在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程萍  Arthur  I 《生物技术》2000,10(4):3-9
利用PCR方法,设计相应的扩增引物,以pHT/272up-pSGNU质粒DNA为模板,扩增得到缺失相应序列的上游片段,然后将其连接到pHT-pSGMU穿梭载体的BrI-lacZ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失反向重复区,保留弯曲区(PCRA),对BtI-lacZ融合基因在库斯塔克亚种菌株80-21中的表达与完整上游区的增强作用相一致,而在鲇泽亚种中,BtI-lacZ基因表达量明显比未缺失体低。这  相似文献   

18.
用PCR扩增和克隆马立克氏病病毒糖蛋白D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技术,从GA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的成纤维细胞(G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D(gD)抗原基因片段的约1300bp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l位点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在以digoxigenin(dig)标记的gDPCR产物作为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初步筛选到阳性重组质粒克隆,再根据酶切分析筛选到含MDVgD基因的重组质粒p18MgD。将p18MgD质粒DNA用dig标记后,在Southern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MDV基因组DNA的BamHI-A克隆中的A片段DNA。酶切位点分析表明,该gD克隆也和已发表的MDV的RBIB株gD一样,不含有EcoRⅠ、HindⅢ、PstⅠ、SmaⅠ、pvuⅡ等酶切位点。证明该重组质粒是MDVgD克隆。  相似文献   

19.
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录调控区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特异引物PCR克隆法,得到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录调控区DNA片段。核酸序列分析证实,大鼠iNOS基因的5'-侧翼区含有IFN-γ和TNF-α应答元件及NF-kB结合位点的保守序列。这些保守序列的位置及排列显区别于人和小鼠的iNOS基因。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表达,VSMC受IL-1和IFN-γ刺激后,细胞核内产生某种可与iNOS基因5'-侧翼区特异结合的核蛋白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α32PdATP标记含CfMNPV几丁质酶基因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68℃条件下对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进行Southern杂交,将HaSNPV的几丁质酶基因分别定位在BamHIE、BglⅡE、EcoRIG、HindⅢF、XbaIH、BamHI+HindIIM和BamHI+XbaIH,并以pTZ19R为载体获得了XbaIH片段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