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夏霖  杨奇森  相雨  冯祚建 《兽类学报》2003,23(4):295-303
根据2001~2002 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作为高原横向扩展的前缘过渡带,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蝉科昆虫长期在地下营固定生活,成虫发生期短、体型硕大、飞行能力弱而难以扩散,因此适合多尺度的生物地理学和物种多样性研究;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区系一直缺乏研究。本研究在区系调查和系统分类研究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的蝉科昆虫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分布蝉科昆虫3亚科46属100种(包括2个新纪录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属、种数量的59.7%和29.1%;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73种,7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成分次之(21种,21.0%),特有成分比例较高(19种,19.0%)。该地区的10个亚区可被分为南、北2个大区,大致以秦岭及甘南山地为界。北段的黄土高原过渡区(MX+HB)、藏北过渡区(QZ)属于古北界,物种多样性较低,分布的主要是体型较小的姬蝉亚科物种。南段的东洋界各亚区由秦岭西段山地过渡区(HZⅠ+XNⅠ)、川西盆地及滇北过渡区(HZⅡ+XNⅣ)、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高原–山地”过渡区(XNⅡ+XNⅢ)及滇西山地过渡区(HN)组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立志  马勇  叶晓堤 《动物学报》2002,48(2):183-194
搜集整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地理分布数据,通过生境分析,确定啮齿动物分布区。基于GIS技术,以面积约为6470km^2的766个栅格收集我国干旱地区啮齿动物的二元分布数据,采用多元分析的分层聚类方法,依据欧氏距离平方值,将地理分布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组。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平方值分别为11.379,17.068,22.758和28.447时,766个地理分布单元依次可分为30,9,5和3个组。分布单元组的物种组成比较和生态型分析表明;(1)在我国干旱地区的海拔较低地带,景观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地理分布单元组亦呈现相应的分布格局,喜湿的物种逐渐减少,耐旱的种类增加;(2) 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寒漠与蒙新温性和暖温性荒漠啮齿动物物种数和组成相近,物种多样性近;(3)阿尔泰山地及南麓平原啮齿动物组成较为特殊,寒湿啮齿动物成份最高;(4)东祁连山地及其北麓以及分犁谷地,额敏谷地,伊犁天山,准噶尔界山及东麓山前平均的啮齿动物成份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我国干旱地区东部啮齿动物的物种密度和多样性高于西部,但在东部草原和西部荒漠之间的过渡区物种密度较高,表现出的种生态地理分布的边缘效应,体现干旱区啮齿动物物种分布与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以及山地和高原等特殊环境非地带性分布的适应关系。蒙新温性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寒漠区的啮齿动物在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蚜虫是半翅目中一类体型较小的昆虫,广布于世界各地,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已开展蚜虫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研究,但香港地区因蚜虫研究基础薄弱,至今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作者研究和整理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已有的香港地区蚜虫标本,并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寄主植物四个方面分析了香港地区蚜虫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香港地区已知蚜虫7科44属70种,分别占中国已知科、属、种的53.85%、16.60%和6.83%,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有香港地区特有种6种。香港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中位于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蚜虫物种以分布于东洋界、古北界 东洋界、东洋界 澳洲界成分为主。现记载香港地区共有蚜虫的寄主植物30科58属,其中蚜科的寄主植物最为丰富,其次为扁蚜科和斑蚜科;寄主植物中寄生蚜虫类群最多的3个科分别为:禾本科、桑科和樟科。虽然香港地区面积仅占中国总面积的万分之一,但该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适宜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植被共同构成了有利于蚜虫生存的小生境,因此蚜虫物种多样性较高,这也是我国南方地区蚜虫物种丰富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种子植物, 但对该地区特有植物的区系特征以及多样性还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植物志(书)以及在线数据库, 整理了只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 分析了它们的科属特征、区系成分以及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共有特有种子植物3,764种, 隶属113科519属, 多数为草本植物(76.3%); 包含10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毛茛科、列当科等15个, 属有马先蒿属(Pedicularis)、杜鹃花属(Rhododendron)、紫堇属(Corydalis)等7个; 从属的区系成分来看, 温带成分占主导(67.5%)。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多样性格局呈现从高原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趋势, 其中东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 而且多数物种分布在高原的中海拔地带。理解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对探讨高原植物区系的演化历史和物种保护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79-682
通过对我国已记载的35种齿甲属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基本明确了该属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格局,指出了中国齿甲属昆虫的区系特殊性,并推断其可能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即1)齿甲属昆虫区系起源的特殊性;2)该属昆虫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可能位于东洋区和澳洲区;3)该属昆虫在我国的集中分布地为华南区和华中区。  相似文献   

7.
马茜  冯建孟 《生态科学》2017,36(4):81-88
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及其形成机制。云南地区的唇形科植物资源在我国占较大比重, 因此, 研究云南唇形科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尺度的唇形科植物物种分布信息为基础,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探讨云南地区唇形科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宽度、区系地理成分及其多样性的地理格局。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拥有唇形科植物67 属430 种。比较重要的属主要包括香茶菜属(Rabdosia)、鼠尾草属(Salvia)和黄芩属(Scutellaria)等。在种水平, 77%的物种分布范围少于20 个县域, 其中181种唇形科植物只分布于滇西北地区。在属水平, 唇形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具有鲜明的温带性, 热带性区系成分也有一定比例。云南地区从南到北, 唇形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纬度呈单调递增分布趋势(P < 0.01), 在滇西北地区达到最大值。云南地区唇形科植物多样性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 可能与区系地理起源有关, 滇西北地区物种丰富可能与生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蝇科昆虫生物地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藏高原蝇科昆虫进行了生物地理学研究.青藏高原已知蝇科9亚科42属574种,以特有类群占优势.其中特有属占11.9%,特有种占66.2%,文中讨论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多源性,特有成份的特异性及青藏高原北缘特有属的起源与演化,特有种的狭域分布现象及理论探讨.讨论了该地区与其它地区间隔分布的多样性及高原蝇科昆虫的适应性.分析了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冰期对蝇科昆虫的作用.青藏高原的横空崛起以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导致该地区生境千差万别,使蝇科区系不仅有地域分异,且垂直差异显著.在此期间,北方物种向南入侵,南北成分交互渗透,高山类群适应进化,使许多特有成分在这里被陶冶、孕育,故而造成了该地区蝇科区系的特有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关濒危物种分布区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和濒危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标本记录,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物种(包括即将发布的物种)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尺度上对我国保护植物的区系成分组成以及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计2 177种,隶属于130个科、484个属;2)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既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起源古老,同时也有明显的温带过渡性,且特有成分丰富;3)水平地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台湾,其中云南、四川、广西、西藏、贵州、台湾为保护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4)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于800~1 600 m的低山和中山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梯度呈现单峰规律.本研究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的确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蚜虫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方式和寄生部位等角度探讨了福建省蚜虫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福建省蚜虫已知9科80属164种,东洋区种类占明显优势;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60科158属;寄生方式为3种,不形成虫瘿、形成虫瘿和形成伪虫瘿;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茎、嫩尖、嫩枝为主要寄生部位.福建省植物物种多样性特点决定了福建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特点,很好的反映了蚜虫和其寄主植物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系统研究了中国根蚜属Geoica Hart的蚜虫。中国分布有5种(亚种),其中有二新种:拟钝毛根蚜G. parasetu losa Zhang et Qiao和尸根蚜G. necis Zhang et Qiao, 一新亚种:袋根蚜乌鲁木齐亚种G. urticularia urumqiensis Qiao et Zhang。该文提供了详细的形态特征记述,寄主植物和地理分布资料,中国分布种类的分种检索表和24幅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相云 《植物研究》2004,24(1):20-27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继兰科和菊科之后的第三大科,其中包括三个亚科:即云实亚科、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本文根据最新资料,整理出世界豆科有42族、634属、17 834种,中国有33族、169属、1 518种(另外含15亚种、167变种和41变型),其中外来种158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于73属).为建立中国豆科植物数据库,本文在Polhill豆科植物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资料,提出中国豆科植物系统概要.文中按分类等级进行排序,每一属含有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世界分布的 5种粉虱蚜属AleurodaphisvanderGoot蚜虫为材料 ,研究了该属的地理分布特点 ,现代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同时 ,利用蚜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的关系 ,并结合古地理和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探讨了粉虱蚜属的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粉虱蚜属为典型的东洋区成分 ,但在中国大陆其分布向古北界有所渗透。根据该属蚜虫现代分布特点 ,推测中国的华中区是该属的现代分化中心。另外 ,推测形成该属现代分布格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大陆之间的接合与分离  相似文献   

14.
新疆蚜虫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和寄生部位等角度系统研究了新疆蚜虫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共发现蚜虫5科57属183种,寄主植物55科192属.无论在属级水平还是在种级水平,蚜科均有绝对优势,分别占新疆所有属数和种数的64.90%和65.60%.结果表明,新疆蚜虫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梯度性,这与天山山脉在新疆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是紧密相关的.另外,受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新疆蚜虫还具有明显的岛屿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分布广泛, 生存环境多样, 类群结构复杂, 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 可为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等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大量基础数据及文献资料, 更新了中国陆域分布的野生杜鹃花属植物物种名录, 统计了其物种多样性、组成成分等信息, 建立了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 旨在为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截至2021年7月, 共记载7亚属720种(包括114变种、45亚种和2变型), 其中中国特有种450种。除宁夏和新疆干旱荒漠地带外, 中国其他各省区均有野生杜鹃花属分布, 其中云南省分布393种, 是省级尺度物种丰富度及特有性最高的区域; 其次为四川省(278种)及西藏自治区(271种)。县级尺度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察隅县以134种并列物种丰富度第一, 其次是德钦县128种。  相似文献   

16.
扁蚜亚科(同翅目,扁蚜科)蚜虫地理分布格局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扁蚜亚科Hormaphidinae(同翅目,扁蚜科)蚜虫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现代分布格局.同时利用蚜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结合古地理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探讨了扁蚜亚科现代分布格局形成的可能原因.现代扁蚜亚科间断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与东亚)和北美.造成这种现代分布格局的可能原因是地球的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冰川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主要分布于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 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度严苛, 深入分析其地理分布格局与特征, 可为种质资源调查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资料, 更新了该属植物物种名录, 整合其地理分布、海拔、特有性等信息, 建立了中国野生凤仙花属植物地理分布数据库。截至2022年3月, 中国共记载野生凤仙花属植物352种(包含18变种1亚种1变型), 其中中国特有种273种。除上海市外, 中国其他各省级行政区均有野生凤仙花属植物分布, 其中云南省分布有165种, 其次为四川省(119种)和西藏自治区(69种)。县级尺度上,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腾冲市以51种并列物种丰富度第一, 其次是福贡县(42种)。中国野生凤仙花属的分布总体呈现以热带、亚热带为中心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域扩散的格局, 广义横断山区、西藏南部地区、滇黔桂喀斯特区域、长江中下游等地为凤仙花属植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8.
Subspecies is used to designate taxa below species but above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What patterns of genomic variation are expected if taxa are designated as sub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carry out such a survey on the mangrove tree Avicennia marina (Forssk.) Vierh. of the Indo-West Pacific coasts. This species has three subspecies, distinguished by morphological trait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We collected samples from 16 populations (577 individuals) covering all three subspecies and sequenced 94 nuclear genes. We reveal comprehensive genetic divergence among subspecies, generally higher than among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within subspecies. Th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differs among the three subspecies, possibly hinting at a degree of separation among their gene pools. We observed that divergence varies from locus to locus across the genome. A small portion of the genome is most informative about subspecies delineation, whereas the rest is undifferentiated or slightly differentiated, hinting at uneven gene flow and incomplete isolation. The three subspecies likely split simultaneously with gene flow among lineages. This reticulate evolution results in some discordance between morphology and genetics in areas of population contact. In short, A. marina subspecies show species-like patterns in some respects and population-like patterns in others. We propose that the subspecies designated in A. marina are informative in predicting genetic divergences and useful in making conserva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蚜虫类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生部位、动物地理区系的角度探讨了甘肃省蚜虫类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甘肃省蚜虫种类丰富,已知9科90属220种;分布在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华中区和西南区,其中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因此甘肃省蚜虫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已知有46科111属;寄生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茎为主要为害部位。另外就甘肃省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地理区划交界处物种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华溪蟹属Sinopotamon是中国淡水蟹类的特有属。在构建种群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迄今,华溪蟹属已报告75种和9亚种,占中国淡水蟹总数的29.68%(84/283),系中国淡水蟹36个属中所含种及亚种最多的一个类群,广泛分布于赣、鲁、苏、皖、浙、闽、湘、鄂、粤、桂、川、黔、豫、晋、陕、陇、冀计17个省区。华溪蟹属的分布格局与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密切相关,自然地理的阻限等因素是导致华溪蟹属在中国高度分化的主要原因,表现出该属下物种对现代自然条件的适应及其遗传与分化至现阶段的结果。依照中国淡水蟹类地理区划的划分,华溪蟹属分属于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北区及其各亚区的东部季风区内,以东洋界物种成分为绝对优势,其地理分布约以24°N为其南限,37°N为北限,经度则为103°E以东直至东南沿海地区。在垂直分布上,该属物种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m。又以长江中下游一带物种最为丰富,而黄河与淮河流域则相对贫乏。秦岭及其淮河一线成为华溪蟹属东洋界和古北界物种的明显分野地域,但二界之间存在广泛过渡与渗透。据此,华溪蟹属的地理分布,均受制于中国第2级阶梯和第3级阶梯内的秦岭、雪峰山、巫山、太行山、南岭、武夷山等主要山脉及其低岗丘陵与平原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