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麻楝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的研究。基质试验采用泥炭土、黄心土、河沙、蛭石为扦插基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激素试验采用激素种类(NAA、IBA、ABT1)、浓度(500、1 000、1 500 mg·L-1)及处理时间(10 s、1 min、30 min)3因素3水平正交(L9(33))试验设计。结果表明:(1)泥炭土+蛭石(1:1,体积比)为最佳组合基质,其生根率达81.81%,平均生根数量为20.33条,平均根长为4.80 cm,根系效果指数达3.05;(2)激素种类对麻楝嫩枝扦插生根效果影响最大,激素浓度次之,处理时间影响最小。扦插时,采用泥炭土+蛭石(1:1)混合基质、1 000 mg·L-1浓度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插穗10 s的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野生何首乌茎蔓切段根芽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何首乌茎蔓为材料,研究生根促进剂种类及浓度、插穗茎节数、扦插时间、扦插基质等对其切段生根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穗茎节数处理中,以含有三个叶节的插穗成活率最高,扦插苗长势最好,含两个茎节的插穗次之,而含有一个茎节的插穗最差;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九种生根试验处理中,以4×10"mg/L NAA的处理插穗生根成活率最高,4×10-4mg/L的IBA处理次之,混合药液效果最差;疏松肥沃的扦插基质有利于何首乌扦插苗生根和幼苗生长.何首乌扦插生根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在春季的3~4月扦插效果较好,生根成活率达79.8%.  相似文献   

3.
采用5种激素4个浓度的两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组合对鹿角杜鹃扦插繁殖的7个插穗生根性状和5个扦插苗地上生长性状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处理组合的育苗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个主因素对鹿角杜鹃扦插繁殖的大部分性状有显著影响,且表现为激素种类的影响大于浓度水平;5种激素中,GA3处理在愈伤率、腐烂率、生根率、老叶留存率与留存数、新梢率等性状上表现最佳,而 IBA 处理则在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总根数、根系直径及新梢数、新梢长等性状上表现最优,两者为其扦插育苗的理想生根剂,其次为 IAA 处理,NAA 和6-BA 处理效果较差、不宜用于其扦插育苗;4个浓度中,愈伤率、腐烂率及老叶留存率以低浓度(B1)最佳,随着浓度升高效果下降;其它9个性状则以中浓度(B3)最优,高浓度(B4)处理各育苗性状下降;激素种类×浓度交互效应对总根数有极显著影响,对愈伤率、根系直径有显著影响,最佳浓度因激素种类而异。主成分综合评价表明,50 mg??L-1 GA3处理为最佳组合,其次为200、100 mg??L-1 IBA 处理,可用于鹿角杜鹃产业化育苗。  相似文献   

4.
以驯化移栽的满天星试管苗为扦插母本,研究了生长素的种类,浓度处理方式,处理时间及扦插基质、扦插环境等对满天星扦插生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书胜  张雅慧  邹芹  单文  李晓花  张乐华 《广西植物》2016,36(12):1468-1475
为探明有鳞大花亚组杜鹃扦插生根的最佳IBA浓度和扦插时间,该研究以江西杜鹃、百合花杜鹃为材料,分别采用腐叶土+河沙(1:1)、泥炭+珍珠岩+蛭石(3:1:1)基质,开展了4个IBA浓度和4个扦插时间的生根试验.结果表明:IBA浓度对除老叶留存数外的所有指标有显著影响,其中100 mg·L-1 IBA处理生根率、新梢长最大,腐烂率最低,其它指标也表现良好,为最佳生根浓度;50 mg·L-1 IBA处理根幅、新梢率最大,但不定根数最少,效果其次;200 mg·L-1 IBA处理促进根系生长,但生根率较低、特别是显著抑制新梢发育;对照处理生根效果最差.扦插时间对所有生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早春(04-18)木质化硬枝扦插除老叶留存数较差外,其它指标均表现极佳,为最适扦插时间;秋季(10-19)半木质-木质化过渡枝扦插效果其次;夏季(06-21)嫩枝及(08-16)半木质化枝生根效果极差,不宜进行扦插育苗.物种、基质对生根指标也有显著影响,百合花杜鹃扦插生根能力强于江西杜鹃,泥炭+珍珠岩+蛭石(3:1:1)基质生根效果优于腐叶土+河沙(1:1).该研究结果首次发现早春新梢萌发前采用木质化硬枝扦插可以显著提高两种杜鹃的生根效果,为该亚组杜鹃的扦插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扦插基质、插条剪制方式与木质化程度对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sis扦插生根率、根系数及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插条采用200 mg·L-1 ABT1生根剂浸泡30 min后扦插于基质A(一层2 cm河沙,上覆一层2 cm黄泥土)中,生根率最高(90.3%),且插条平均根系数及苗高均最佳。影响插条上述生长指标的主次因素为基质种类>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不同插条处理中,以截取6 cm长半木质化嫩枝进行双削面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且根系数及苗高生长指标亦最佳。  相似文献   

7.
裸花紫珠嫩枝扦插生根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实生苗的嫩枝为试材,从基质、插条部位、留叶方式、扦插季节、外源激素种类及浓度5个方面对裸花紫珠的扦插生根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插穗的生根率、偏根率、生根数量及最大根长,采用隶属函数值对扦插生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个基质处理中,以泥炭∶蛭石∶河沙按2∶1∶1体积比混合的基质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74%,平均生根数5.4条;(2)插条中、上部制取的插穗扦插效果优于下部,且中部插穗的生根质量最佳;(3)插穗留叶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不留叶处理,留两片半叶(1/2叶)时,生根率可达64%;(4)秋季(9月)为扦插最适宜季节,生根数量和最大根长均显著高于春季(4月)和夏季(7月);(5)4个浓度下,IBA处理的生根质量均高于IAA和NAA处理,其中IBA(1 000、1 500 mg·L~(~(-1)))处理的扦插效果较好,而高浓度NAA(2 000、2 500 mg·L~(~(-1)))处理明显不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8.
野生樱桃李扦插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樱桃李的新梢为试材,采用不同的扦插基质、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和生根粉(ABR)对野生樱桃李插条进行扦插生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樱桃李在蛭石与河沙中的生根效果好于锯末中的生根,蛭石与河沙中插条的生根率接近,生根率分别达到了40.0%、39.6%,因此都可作为野生樱桃李扦插的适宜基质.适宜浓度NAA、IBA可以促进野生樱桃李的生根,浓度过低,达不到促进效果,浓度过高,则可能抑制了插条的生根,相比而言,效果NAA较好,其适宜处理浓度为200 mg/L.但各种激素处理后,无论生根率高低,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开发利用野生花卉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乌头商品化开发研究了基质、激素以及插穗长度对乌头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沙、土3种扦插基质中,以草炭效果最好,插穗长度以20cm为佳,生根率可达78.8%,激素以600mg/L NAA处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开发利用野生花卉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乌头商品化开发研究了基质、激素以及插穗长度对乌头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炭、沙、土3种扦插基质中,以草炭效果最好,插穗长度以20 cm为佳,生根率可达78.8%,激素以600 mg/L NAA处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组培苗生根质量不佳、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该研究以樟叶越桔继代苗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从激素类型及浓度、培养基类型和蔗糖质量浓度对其生根的适宜条件进行筛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樟叶越桔移栽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类型和浓度、培养基类型对樟叶越桔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质量浓度;最适合樟叶越桔生根的激素及浓度为IBA2.0 mg·L~(-1)、基本培养基类型为1/4MS、蔗糖质量浓度为15 g·L~(-1),樟叶越桔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 2.0 mg·L~(-1)+活性炭0.1 g·L~(-1)+蔗糖15 g·L~(-1),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每株7.67条;根系呈辐射状、基部无愈伤组织,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樟叶越桔组培苗移栽时以全腐殖土基质为佳,成活率为83.7%,植株叶片舒展,生长状况良好。该研究建立的优化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樟叶越桔组培生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解决了后期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为优良的樟叶越桔植株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褐纹报春苣苔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区野生花卉,目前尚未有褐纹报春苣苔组培快繁的研究报道。该研究以褐纹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NAA 0.10 mg·L~(-1)+活性炭0.05 g·L~(-1),增殖系数为11.09;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TDZ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0mg·L~(-1),分化系数为12.46;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L~(-1)+活性炭0.05 g·L~(-1)或1/2MS+IBA0.5 mg·L~(-1)+活性炭0.05 g·L~(-1),生根率为100%。该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褐纹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体系,为今后褐纹报春苣苔的种苗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年生无病虫害闽楠植株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L_8(2~7)正交试验方法,设置插穗来源(枝条顶部、枝条中部)、枝条长度(10cm、15cm)和留叶数(保留1片和2片全叶)3个插穗因素,研究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影响,筛选适宜插穗处理方式,揭示插穗调控扦插苗生根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1)闽楠插穗来源、长度及留叶数显著影响扦插苗的生根、生长及理化特性。(2)闽楠扦插最适合的插穗处理是取长度为10cm的中部枝、保留2片叶。(3)影响闽楠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插穗来源,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PPO和POD活性;影响闽楠扦插苗新梢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插穗的留叶数,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IAAO活性和MDA含量。研究表明,各插穗因素显著影响着闽楠扦插苗的生根及生长,并以长度10cm、保留2片的中部枝为插穗最佳;该研究结果为闽楠扦插繁殖技术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自选育的白花泡桐优树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种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是以0.1%升汞处理7 min;合适的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IBA 0.2 mg·L~(-1)+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培养30 d,芽诱导率70%;合适的继代增殖方法为在高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4.0 mg·L~(-1)+IBA 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和低浓度植物生长物质培养基MS+6-BA 0.4 mg·L~(-1)+IBA 0.04 mg·L~(-1)+蔗糖30 g·L~(-1)+琼脂3.5 g·L~(-1)(pH 5.8)中交替培养,获得的丛生芽长势良好,玻璃化率低于5%,增殖系数大于6.0/25 d;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蔗糖20 g·L~(-1)+卡拉胶3.4 g·L~(-1)(pH 5.8),培养14 d,得到白花泡桐生根苗,每株长根5~10条,根长3~5 cm,生根率98%,根系洁白、根毛少而短,易于清洗。将生根苗按照常规方法炼苗后移栽于温室大棚中,50 d后即可出圃,此时平均苗高1.0 m、地径1.0~2.0 cm,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出口人参榕贮运暗胁迫下叶片的黄化与脱落,以人参榕(接穗为泰国榕)为材料,采用28 W荧光灯补充光照,研究不同补光时长(0~12h·d-1)处理28d后对模拟贮运人参榕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探索人参榕贮运期间适宜的补光时长。结果显示:(1)模拟暗贮运28d时,补光0h·d-1处理的人参榕落叶率、黄化指数分别为89.64%、0.52,而补光8~12h·d-1处理的落叶率、黄化指数显著下降,落叶率比对照(0h·d-1)分别显著下降为35.7%、39.19%、26.08%,黄化指数分别显著下降为0.25、0.28、0.19。(2)随着补光时间的延长,人参榕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显著降低,而比叶重(SLW)显著升高;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呈上升趋势,且在补光8~12h·d-1处理下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呈下降趋势。(3)相关分析显示,模拟贮运人参榕的落叶率与黄化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落叶率、黄化指数均与其叶绿素含量、P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叶片Pn与叶绿素含量、Gs呈显著正相关,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补光措施可显著减缓贮运人参榕叶片的黄化与脱落,28 W荧光灯光照8~12h·d-1的补光效果均较好,综合考虑成本认为在实际人参榕贮运过程中最适补光时长为8h·d-1;贮运时较长时间的暗胁迫环境对人参榕叶片光合系统造成损伤并导致Pn下降,其主要是叶绿素含量降低的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速生白榆半木质化枝条为外植体,使用75%的酒精和0.1%HgCl_2消毒处理,外植体经过启动培养后,在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将丛生芽切成单株进行生根诱导,最终建立起成熟的速生白榆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组合为75%的酒精处理50 s+0.1%HgCl_2处理8 min,外植体污染率为17.3%,成活率为78%;将消毒处理过的外植体接种到启动培养基中,培养25 d,最终筛选出最适白榆外植体启动的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1 mg·L~(-1)IB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启动率高达87.5%;将经过启动培养后的外植体腋芽切下,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丛生芽诱导,最终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1)6-BA+0.1 mg·L~(-1)KT+0.1 mg·L~(-1)IB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继代周期25 d,增殖系数达6.2;将丛生芽切成单株,接种到生根诱导培养基中,筛选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IBA+0.1 mg·L~(-1)IAA+30 g·L~(-1)蔗糖+6.5 g·L~(-1)琼脂,生根诱导30 d,生根率达97%。将生根苗在室外炼苗后,移栽到珍珠岩∶蛭石∶泥炭土体积比为1∶1∶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在90%以上。较高的增殖系数、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7.
以四倍体刺槐1年生嫩枝插条为试验材料,分析插穗木质素含量与其横截面剪切强度、相关酶活性和激素关系,并探究不同木质素含量的插穗扦插生根性状的效应,为四倍体刺槐扦插选择合适插穗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插穗的木质素含量与其横截面剪切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根据剪切强度可以间接地估算其木质素含量。(2)插穗的木质素含量与其POD和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D相关系数为0.98,PPO相关系数为0.92),也与激素ABA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而同IAA、IBA呈不显著的相关性,根据POD和PPO活性以及激素ABA含量对生根的影响可以推测木质素含量对生根有一定的影响。(3)不同木质素含量的插穗生根性状差异显著,木质素含量为19.47%时插穗生根能力最强,其插穗生根率为60.39%,平均每株生根量为9.70个,根长为4.85cm;木质素含量为10.60%时插穗生根能力最差。(4)生根性状最佳时的木质素含量为19.47%,其对应的剪切强度范围为40~50kg。  相似文献   

18.
吐根作为治疗痢疾的特效药而著名,主要具有祛痰、催吐和抗阿米巴痢疾的作用。我国目前对吐根药材的需求全部依赖于进口,国内未有大规模种植,为此,该文对原产巴西的吐根进行了引种繁殖及栽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气候条件能满足吐根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可作为吐根的引种地。(2)吐根的分根和茎下段可用于扦插繁殖,其发根率和存活率分别100.0%和100.0%、68.0%和75.0%,前者优于后者。(3)用20 mg·L-1的IAA或IBA浸泡1 h,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为90.0%或88.0%,均显著高于对照,可用于提高吐根茎下段的扦插成活率。(4)采用分根繁殖的吐根植株在植株生长和药材外观性状较好,单株总根体积较高,吐根一年生植株平均株高为10.66 cm,两年生平均株高为16.54 cm,一年生植株根总体积为2.71 mL,两年生根总体积为3.54 mL。(5)吐根栽培基质可用腐殖土:椰糠体积比为4:1。(6)在吐根的年周期生长中,地径1—3月和9—11月增长明显,株高7—11月增长明显,叶片长和宽3—9月增长明显,根据这些特点,可科学制定相应的水肥管理措施。该研究结果可为吐根的引种繁殖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Uridine strongly stimulate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stem cutting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mung bean (Vigna radiata L.) and common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A dose response curve of uridine induced rooting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uridine was 0.1 µM. At all concentrations employed, uridin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root elongation. The rooting response of stem cuttings to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indole-3-butyric acid (10 µM) in combination with 0.1 µM uridine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eir response to either of these compounds when applied alone. However, the rooting response of the cuttings to sub-optimal IBA (0.01 µM) was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by uridine.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uridine may have stimulated rooting by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ooting tissue to aux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